06.26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毒品猶如一個潘多拉魔盒,不瞭解毒品巨大危害的人可能會對毒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一旦瞭解毒品的真面目,剩下的便只有憎惡與遠離。涉及毒品的各種行為,包括持有、生產、運輸、販賣和容留他人吸毒,都會構成犯罪。毒品會給人們的身體、精神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後果,石景山法院結合近期毒品案件審理情況以及毒品犯罪新形勢,作出以下7個毒品警惕提醒:

1

警惕毒品生理負效應,愛護身體健康

頻繁吸食毒品會產生嚴重的生理負效應,鼻吸方式會導致嗅覺喪失、出鼻血,吞嚥困難、嗓音嘶啞和鼻炎膜發炎;口服方式會造成腸胃系統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嚴重的腸胃系統潰瘍;注射方式會造成一些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造成死亡。毒品還對心血管系統有顯著影響,比如誘發心律不齊和突發心臟病;毒品對呼吸系統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可能會造成胸痛和呼吸衰竭。毒品還會造成吸食者中風、癲癇、視力模糊、噁心、發燒、肌肉痙攣或昏迷。經常注射毒品的吸毒者還有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或染上其他疾病。共用針頭和使用未經消毒的用具可能使吸毒者染上艾滋病、肝炎或其他多種病毒傳染性疾病。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2

警惕毒品精神依賴,瞭解毒品成癮機理

毒癮極難戒斷,首先是強烈的身體依賴,但更難擺脫的是精神依賴。戒斷生理毒癮的人,回到舊環境中通常很快復吸,因此我們很少看到能真正戒斷成功的癮君子,這也是世界各國嚴厲禁毒的原因。毒品成癮機制理論認為,藥品濫用改變了大腦的獎勵機制,使大腦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一旦停藥就會陷入痛苦煩躁的戒斷反應,這就是難以戒除的藥物依賴,或者說毒癮。

3

警惕毒品的“新衣”,抵制“糖衣炮彈”

毒品種類層出不窮,逐漸以更加迷惑的形式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如今的大麻可以用塗抹的方式使用,其效力是用煙吸的三倍;海洛因也可以製成藥粒形狀,甚至可以做成糖豆;一些毒品甚至會被做成棒棒糖、糖果、巧克力、餅乾、果汁飲料的樣子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強的迷惑性和誘導性,青少年尤其要注意遏制對毒品的好奇心,自覺抵制誘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4

警惕“俱樂部毒品”,遠離性侵害

近些年,氟硝安定(又稱迷姦藥)、γ-羥丁酸(又稱液體迷魂藥)、搖頭丸、氯胺酮(又稱K粉)、甲基苯丙胺(又稱冰毒)被統稱為“俱樂部毒品”,因為它們是那些在夜總會、狂野派對和聚會中的未成年人或者年輕人中間非常流行的非法藥物。搖頭丸和冰毒是興奮劑類毒品,而其餘三種則是鎮靜安眠複合藥物,無色無味,加到飲料或者食物中也不會被發現,在性犯罪中被頻繁使用,因此被稱作“迷姦藥”。因為不會被被害人發覺懷疑,且會導致其喪失記憶和在生理上失去抵抗能力,在藥效發揮作用時,犯罪人能夠實施性犯罪,而被害人無法記憶事件過程。因此,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請謹慎選擇朋友範圍,在娛樂、聚會場所務必警惕所食用的食物、飲料,警惕“俱樂部毒品”,遠離性犯罪的侵害。

案例1

一女子赴約宵夜,被迷暈輪姦

2016年8月11日晚上,鄭某、劉某事先商量並準備好迷藥後,將被害人石某約至一龍蝦館吃夜宵,其間趁石某上廁所之機,鄭某將“迷藥”放入石某酒杯中,石某飲用後當場昏迷。隨後鄭某、劉某將被害人石某帶至一賓館房間內,並趁被害人石某昏迷、無力反抗之際先後與被害人石某發生性關係。經鑑定,送檢的石某尿樣中和扣押的“迷藥”中均檢出氯硝安定成分。(氯硝安定,又名氯硝西泮,英文名Clonazepam,屬於《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中第二類精神藥品。)法院經審理後依法以強姦罪判處被告人鄭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以強姦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六年。

5

警惕互聯網販毒,積極舉報涉毒線索

如今,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販毒活動急劇增多,通過網上發佈、訂購、銷售毒品和製毒原料,通過物流、國際郵件等渠道進行走私販運,利用網絡交易平臺支付。互聯網販賣毒品的便利性和隱蔽性讓毒品越來越容易被獲取,加速了販毒活動的擴散蔓延,極大增加了發現、查處難度。在此提醒廣大群眾,請時刻警惕互聯網販毒的侵蝕,發現線索立即舉報,全民參與禁毒戰爭。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案例2

2016年至2017年間,被告人孫某事先與綦某通過微信聯繫確定購毒時間、地點、價格,先後4次在北京市西城區、東城區等地以人民幣500元至800元不等的價格向綦某販賣共計約4克苯丙胺類毒品。2017年4月28日1時許,綦某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蘋果園派出所籌集毒資人民幣600元,通過微信聯繫被告人孫某向其購買毒品,隨後通過支付寶將上述毒資轉賬給被告人孫某。同日,被告人孫某在北京市西城區菜市口南大街健宮醫院門口,向綦某販賣甲基苯丙胺(冰毒)0.656克,被民警當場抓獲,並從其駕駛的車輛內查獲甲基苯丙胺4包共計3.945克。石景山法院經審理後依法以販賣毒品罪判處孫某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6

警惕未成年人接觸或濫用藥物,關愛青少年成長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青春期少年藥物的濫用問題可以源於兒童期,兒童期顯現的行為問題和反社會行為模式是青春期藥物濫用的先兆。在青春期初期接觸和濫用藥物的少年往往還伴隨健康問題、偏差行為、反社會行為、高風險行為和學業不良的表現。日常就有不良或違法行為的少年比其他少年更容易濫用藥物和酒精,經常抽菸和喝酒的少年也更容易濫用非法藥物。作為家長,請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做明智的且具有兒童成長知識的父母,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效監控並預防孩子接觸或濫用藥物。

案例3

未成年人做毒販“小弟”

參與販毒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2013年到2014年間罪犯趙某、唐某、史某某(1998年出生,犯罪時系未成年人)、王某、榮某、姚某單獨或共同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其中趙某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1300餘克,唐某單獨或參與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1100餘克,史某某(未成年)參與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1100餘克,榮某單獨或參與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850餘克,王某單獨或參與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300餘克,姚某參與販賣、運輸甲基苯丙胺270克。在上述販賣、運輸毒品的共同犯罪中,趙某系主犯,唐某、史某某(未成年)、王某、榮某、姚某系從犯。法院經審理後依法以販賣、運輸毒品罪判處趙某、唐某無期徒刑, 分別判處榮某、王某、姚某有期徒刑十一年、九年和八年,以販賣、運輸毒品罪判處史某某(未成年)有期徒刑十年。據史某某(未成年)的供述,罪犯趙某平時管他吃住,有時還給他錢花、給他毒品吸,他是趙某的小弟。

7

警惕“體驗性吸毒”,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藥物濫用的過程經常按順序發生,一開始是吸菸,然後是吸食大麻,最後是濫用成癮麻醉品。“大麻”是“毒品之門”,即使持有極少量的大麻也必須“零容忍”。吸食者在對酒精、香菸或者任何非法藥物出現成癮前,往往要經歷一個“體驗性吸毒”的階段,通常不知毒品危害巨大的人群吸毒的比例要大大超過那些知曉毒品危害的人群。有過酒精和藥物濫用經歷的人之後是否會繼續濫用酒精和藥物,取決於這些物品的易得性、家族史、同伴壓力、對吸毒的社會態度、社會經濟氛圍以及生理心理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防微杜漸,戒掉吸菸、酗酒、藥物濫用的不良習慣,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合理排解壓力,培養積極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毒品,健康生活。

國際禁毒日|七個“警惕”幫您識毒、防毒、拒毒!

石景山法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禁毒工作的整體部署,持之以恆,推進禁毒工作深入開展,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行為,有效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同時呼籲廣大群眾自覺抵制毒品,共同參與禁毒鬥爭,營造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