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牧民,传承发展了祖先们的纺织技艺,纺织的毡毯多以花、草、鸟、山、水、蓝天、白云为素材,色彩绚丽,线条流畅,立方体感极强,是新疆毡毯中的精品。造型设计精美,构图接近生活,亲切朴实,做工精细考究,风格独特,草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突出,立体感极强,条纹清晰,古朴典雅,体现了浓郁的民间传承文化。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玉其塔什的编织梦想

柯尔克孜人十分勤劳,在牧区时常会看到妇女们用羊毛纺线、染色、编织原始的手工地毯,进入毡房,就会看到腰带、帽子、头巾、各种装饰等,都是妇女们手工编织和刺绣的,十分自然美观。

为了亲眼看得这手工编织的技艺,我来到玉其塔什,到达这里应该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三天的时间,这片红土地给我们带来的感知和欢乐,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让我们在这片人类最后的净土上经历了真诚和朴实,热情与豪爽的心灵洗礼,我相信去过草原的人很多,但是领略过高山草原的人却是很少,感受过玉其塔什的人则会少之又少,因为通往玉其塔什草原的路,就是一条穿越崇山峻岭的山洞河谷,山的背面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这里是柯尔克孜人的夏牧场,无路可行,只有顺着牧道,跟着牛羊在山间峡谷中前行,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这里。一路上,我跟着阿孜别克老人的羊群,穿过层层山峦,沿着河边的牧道向山区进发,时而在路边的草滩会遇到大片的紫花,我想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那种鲜灵的紫色同样会让我领悟到高原神秘而野艳的一面。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柯尔克孜人追着草地走,落脚就是家,晚上到了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让畜群休息,累了一天的牧羊人也开始搭起简单的行李过夜。到了第三天,我感觉已是人困马乏,走累了我就坐在马背上,那上下跳跃的样子,随时都有可能翻下马背。但那些瘦小的羊儿也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才能到达牧场,在翻越一道山峦时,一只小羊羔已经无力再向前行了,叫声十分可怜,阿孜别克老人就把小羊抱起裹在了衣襟里,又翻身上马,那一瞬间让我感到了高原无所不容的博大温情。从此,我便记住了玉其塔什这个融入我记忆深处的地方,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有一种抹不去、扯不断的眷恋。到达牧场已是半夜,没有值得让我可记忆的东西,踏进老人家的石屋,就卷衣入梦了。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大自然的和谐 触动心灵

清晨,走出毡房,我漫步在晨曦的草原,无缘陶醉。寒冷让人不管干净与否,穿上牧民厚实的带有膻味的大衣,提着相机,踉踉跄跄地狂拍。整个牧场被乳白色的雾笼罩着,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空气清新,不一会,东边的太阳腾空出世,万道霞光洒射到草原上,红的纱窗,绿的草毯,再加上从几百个毡房里冒出的缕缕白烟,把草原装点得更加秀丽。看到天边的云彩,那么高,那么远,我呆呆的望了好久,一时无语,只是傻傻地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

或许是由于不便,天气寒冷,我们是今年到这里来的第一批客人,大家都十分开心,以高原最高礼节接待了我们,看来我们在上高原一切准备都是多余的,所带的行装到这里就没有用武之地。每年入夏后,各乡的牧民们吆喝着牲口,欢天喜地得如同走“巴扎”(集市)一样,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里。气候温和,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牛羊满山,令人心旷神怡。山坡上,沟谷中,绿草茵茵,畜群遍野,毡房密布,炊烟袅袅,一派西部草原风光。白的是羊群,黑的是牦牛,红的是骏马。羊儿咩咩,吃着肥美嫩绿的小草;马儿追逐,在草地上行走觅食,牧羊人挥着鞭子穿梭在畜群之间,粗犷的歌声在草原上飘荡,真是人欢马叫,热闹非凡。柯尔克孜牧民的毡房里,扑鼻而来的是奶香肉香,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马奶子、奶皮子、酥油和奶干,让客人吃个饱,喝个足。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白天牧民在草场上编织各种花色的地毯,有的老人在选择羊毛,有的在捻线,有的在地下编花纹,有的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地毯。阿孜碗尔大妈是这里有名的刺绣能手,一个夏天她除了经营自家的羊群外,还要每天进行手工地毯编织,能完成十几米的花色地毯,转场到冬牧场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在玉其塔什草原,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只能用心灵慢慢体会和渗透,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是来表达的触动。

帕米尔高原上的能工巧匠——柯尔克孜人

回来后,常常在午夜梦回时分,感觉自己仍在雪山之下,羊群之中,令人久久回味。那是怎样的一种真诚和热情,怎样的一种感动和震撼。

记忆犹如那些绿地上的红色线条,玉其塔什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出现,让我无法从记忆中删除。真希望有一天,我能放下城市中的所有,能像当地的牧民一样生活在这传奇浪漫的草原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