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人們常說清華北大,卻很少說北大清華呢?

北京日記


老北京人,還是會說北大清華。

啥叫老北京人,基本上在現在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在他們那個年少的時候,是對這兩所學校最敏感的時候!

為什麼呢?這就要說這兩所學校的出身了!

第一: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可以說出身很正,它傳承著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的學統!


是科舉制向現代教育的血脈進化,有著“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使命!


用白話文說,這就是土生土長的親兒子!


第二: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出身就比較讓人難受,為什麼呢?它是庚子賠款的產物!

是用庚子賠款中的一部分所建立起來的學堂,當時還是老美提成要建的!

培養的學子,在當時叫做留美預備隊!

所以,在老北京眼裡,北大才是家裡人,清華不怎麼受待見!但是清華在當時資源很多,很有錢,所以也很有名!

所以,就北大清華,北大清華這麼叫了



為什麼現在叫清華北大了?

很簡單!

北大是一所以文科為主導的大學,比較我們國家的科舉考的就是文化,所以在近代,北大的理工起步還是比較慢的!

但是清華的建立,就是要強軍強國,搞科研,搞研發!

所以,在實現四個現代化,走向小康的道路上,清華順應大勢,強勢發展一波自身學科,所以名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然後大家都知道了,每個高中,肯定學理科的比文科多!

所以,就清華北大,清華北大這麼叫了!


紅燒肉加碗飯


我認為說“清華北大”的原因,主要是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於北京大學的,而並非像題主所說的,北大優於清華。而且各類排名面前,清華也是排在北大前面的。

為什麼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於北大呢?我覺得與兩個大學的側重方向有關。雖然兩所學校都是綜合類大學,但清華偏工科,北大偏文理。而工科是注重實用性的,而說實話有些虛,而老百姓更務實,所以會感覺清華更“靠譜”。

當然老百姓的觀點僅僅侷限於表面,但是從各類相對客觀的排名數據中,清華大學也是領先北京大學的。

參考國內三個版本的大學排名,武書連、校友會、網大,只有校友會把北大排在清華之上,其餘兩個版本都是清華第一,北大第二。再來看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四個版本大學排名,USNEWS、泰晤士、ARWU、QS,四個版本的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的排名都是在北大之上。

通過以上分析,我覺得大家叫習慣的叫“清華北大”而非“北大清華”,其實也是對兩校實力的一種排名。


春風下的楊柳


據我所知,在兩代以上的北京本地人口中,北大清華的叫法要更加普遍一點;除此之外,比較大的主流媒體,比如央視什麼的,在前些年,也是北大清華比較多,這兩年才開始慢慢叫清華北大。


原因何在?


因為北京大學的出身比清華的級別高,在北京這種比較講究傳統的地方,很多東西還是看出身的。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這是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這個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大學的,北京大學是當時最高層為了搞新政直接促成辦起來的一所大學。

這種從無到有,開天闢地的性質決定了北大的地位。雖然中國有很多大學或許前身比北大歷史還要久遠,比如湖南的嶽麓書院之類的,但是沒用,第一所近代化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是北大,而且注意了,她皇城根腳下的,京城背景的先進大學,其它地方大學比不了。


再說清華,地位就差了不知道多少檔。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說白了,老美為了將來殖民利益的需要,美其名曰“資助教育”,就返現了一部分賠款,搞了一個預科學校,挑選一部分中國小孩,到美國留學,學成之後為美國服務。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新東方,學洋文,習洋務,這是當年清華的英文課本:

所以北大的創立是這個開放的標誌,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但卻是中國閉關鎖國的時代瓦解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此之後,中國漸漸的打開了大門;而清華的創立,實際上是清朝時的一段屈辱的佐證,當然它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因為在若干年後,被改造成了國立清華大學,和北大並列中國Top2.


而之後呢,北大的地位仍然比清華高,原因在於:北大是偏文理,清華偏理工。而正是因為北大彙集了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它才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戰場,像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劉半農這些人都是北大的,北大在20世紀上半葉可以說為了民族的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料,這些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就不在此贅述了。

所以在北京,包括很多比較正規的報道,長久以來都把北大放在了清華的前面,就是因為論傳統,北大比清華的地位要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為什麼在很多地方,清華感覺比北大地位高呢?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流行叫“清華北大”比“北大清華”要多呢?


這同樣不是偶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代變了,隨著經濟建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於大眾來說,理工地位的重要性逐漸超過文理。比如修水庫,造機器,核電站,再到後來的計算機,清華的水利系,機械系,工程物理系,計算機系(以及後來的交叉信息學院)都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著人才。這些學科相對來說,見效快,比如修了一個水電站,核電站,計算機什麼成果,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而北大的強勢學科則集中在文科和理科,相對來說“見效”就慢些,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文科比較形而上,和大眾生活並不是息息相關,像歷史啊,哲學啊,而像數學之類的東西,雖然重要,但是也不是直接的關係。


2.基於上面的原因,帶來的是就業形勢的變化。80年代之後,社會上漸漸地有了理工科找工作更容易的論調,在此氛圍下,理工科院校被全面拔高,什麼北郵啊,科大啊,石油大學啊,北航啊,這類大學漸漸超過了文史類學校,而清華作為它們的龍頭老大,自然就當仁不讓地成了No.1了。


3.兩個學校的校風不一樣,導致出來的人素質不同,以至於形成了成見。

這個大家估計都耳聞目睹。清華的人給人的感覺是踏實,好相處,優秀。北大的人呢?優秀是肯定的,但是感覺更聰明,然而另一方面來講,也顯得更有個性,更加極端,說得不太好聽就是桀驁不馴,難以相處。雖然這個只是一種寬泛的描述,不能代表每個人,但是北大確實出了不少人,印證了大家的看法。


別的不說,反正我上高中的時候,好幾個老師說北大的人不愛國,再加上後來汶川地震的時候出了一個範跑跑,就是北大畢業的。還有一些怪人,比如什麼賣肉屠夫,北大畢業的跑去賣肉。總之那些年經常會出這些異類人物,很多都是北大的。相比之下,清華就顯得中庸很多。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價值觀裡,中庸,低調,謙和是最大的沒得,恃才傲物,太有個性不值得提倡。尤其是一些高中老師,這些人的價值觀大家都瞭解,就喜歡那種老實巴交的,非常勤奮的,學習特別好的學生,這個和清華的特質不謀而合。而相反,那種天天睡覺,甚至調皮搗蛋,惹麻煩,但是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總是讓他們頭疼,而這種學生似乎又和北大的氣質不謀而合。所以說,清華北大的叫法,很多都是這些外地老師傳出去的,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清華代表一種他們欣賞的”好學生品質”,所以感情因素讓他們跟學生講中國名校的時候,會把清華放在第一位。


4.清華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比北大要好,在國際聲譽度上,北大憑藉老底,仍然還是亞洲第一的高校,但是在學科建設,資源的爭取,出國的質量,國家化等方面,清華已經甩開了北大一個身位。

現在北大清華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理科——這個本來是北大的傳統優勢,但是清華現在想憑藉工科的優勢逆襲。更何況,清華在新興領域的佈局也非常超前,比如在人工智能上,有國際前沿水準的姚班,其中的學生,最差的都能拿到美國頂尖IT公司的職位,而他們中的佼佼者,則直接成為計算機科學家。


但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清華北大,不變的兩所學校為中國奉獻英才的初心,據統計,自90年代初以來,理工科專業中,清北兩校出國率高達75%,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旅居海外,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他們一方面向西方展現了中國學子的風采,一方面也關心著祖國的發展,所以希望更多的北大清華學子能夠學成歸國,為國效力!

堅持優質原創,向你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其實兩種說法都有,只是民間的習慣說法,沒有什麼特別的標準。老一輩人更多說的是北大清華,現在人很多都說清華北大。下面我們就挖掘一下這種稱呼變化的原因。

為什麼以前人多說北大清華?

1.出身不同。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它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利,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之後,有識之士痛感時局的危機,為救亡圖存,有識之士才建議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

洋務運動中維新派為培養先進的人才而開辦特開辦京師大學堂,意在圖強。光緒也說:“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與原來的太學也算一脈相承。

所以有人評價說:“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後來變法雖然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作為變法的唯一成果被保留下來。 而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是“庚子賠款”的產物。

據說“庚子賠款”中美國人多拿了,又不同意退還,所以援建了清華學堂,這被很多人視作一種文化侵略,有利於清廷親美勢力的培養,所以清華的誕生是與屈辱聯繫在一起的,雖然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



2.社會影響不同。

在中國人救國圖存、抵禦外辱的過程中,北大起到了重大作用。北京大學在蔡元培先生任校長時,採取“兼容幷包”的辦學思想,極大得促進了北大的學術繁榮和思想解放,從此日新月異。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都曾執教北大,他們都有強烈的時代感和使命感,在北大師生的努力下,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有工科優勢的清華在那個時代一直默默無聞。 為什麼現在人又多說清華北大呢?



3.優勢學科的區別。

北京大學重在文科和理科,都是偏理論的。而清華大學偏工科,重應用。而這個時代工科應用方面的人才是社會大量需要的,所以就業前景良好,在具體建設事務中十分搶手。社會還有種思潮,就是清談誤國,實業興邦,所以更多的優秀人才選擇重工科的清華大學。中學生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就反應了這種社會心理。


4.所培養人才的影響。

清華工科出身的人大多沉穩、守規矩,而北大自由學術薰陶出了一部分特立獨行、個性張揚的怪才,比如著名的範跑跑,跑了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為自己公開辯解;北大賣肉才子陸步軒,讓好多人都覺得可惜了。雖然個例,但確實會影響大眾的看法。

當然,兩所大學都是我國大學中的頂尖學府,執意要給他區分第一第二,也沒什麼實際意義,平時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這也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優學優考策略


為什麼提到上海的大學,就會說復旦交大,而不是交大復旦呢?


其實在民間,這樣的稱呼只是順口而已,並沒有太多意義。

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食品和輕工業,那麼清華北大和江南大學同時都給錄取,父母會讓孩子上哪個大學?

我想百分之百都會讓孩子去清華北大,因為要比江南大學好太多。但是他們真的知道江南大學的食品和輕工業全國第一嗎?事實是比清華北大的同類專業還厲害。

舉這個例子不是說什麼別的,就是說現在的民間,很多人是不懂大學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科研,只知道排名,只知道清華北大比復旦交大排名高,但他們知道復旦交大有的專業要更強嗎?

很多人又在爭論清華北大哪個更好,這是沒有意義的,一個重文科一個重理科,為什麼非要比個高低?

只看學校不看專業,這就是民間的通常做法。只能說清華北大綜合能力很強,但細分到每個專業,有的都能排到全國一二十名,又有意義嗎?為了清華北大而上清華北大?

去北京體育大學讀體育,要比清華大學體育學院強多了,但民間又有誰知道呢?

所以,這麼多例子,就是說明民間的一些說法,並不一定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管它什麼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爭論這些和證明這些顯得自己很有本事嗎?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獲取更多有趣實用乾貨知識


堅果旅行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應該說“北大清華”!自己認為清華是理工科大學而北大是文科大學的人群,基本對北大清華的學科不太瞭解。其實北大成立在先、清華在後,自然要先北大後清華,而且北大在開辦最初幾十年還兼有高教部的角色,清華開辦最得力於北大、有師徒之情!1.北大數學、物理、化學都是全國第一的學科。2.北大是中科院院士最多的學校(注意,中科院院士是科學家,工程院士基本都是項目經理)。3.雙一流學科北大好像38個、清華31個,恐怕這7個雙一流學科的差距不少全國一流大學並未達到。4.北大成為大學的最初十來年裡,清華只是個留美培訓班,請看看五四運動風生水起熱火朝天的歲月為何沒有清華!清華由培訓班升格辦大學基本都是北大師生籌辦!


一個人的橋頭1


清華北大這樣說,很順口,這是按聲調,一,二,三,四聲的聲調順序變化來的,很順口。並不是按學學校實力水平。

北大跟清華都是綜合性學校。北大偏人文社科,清華偏理工科。是中國最頂級的兩所高校,兩校實力比起來半斤八兩。

人們平時喊清華北大也無意將它們分出高下,大家就不要多想了。


俊世科客


清華的專業是理工科,獲得的成果相對更容易被國際認可,出國的人數也跟更多。


北大相對更綜合一些,文理皆有,國內聲譽跟清華基本不相上下。

至於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其實都是叫著順口而已。但是基本上沒有人意識到誰更好的問題,反正就是top2了。


李響zz


其實兩種叫法都有,題主多觀察觀察周邊人說的話就知道了,清北,北清,清華北大,北大清華,這些叫法都是存在的。但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人群當中,清華的名氣確是要大於北大的。



我記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親戚們就常常鼓勵我說:“努力讀書,將來考到清華去!”這樣的話,相信每個人都聽到過。大多數農村家長在鼓勵孩子時,都是說“考清華”,而很少說要“考北大”。偶爾提到北大,也是說“清華北大”,絕不會說“北大清華”。這點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隨調研部做過調查,結果確是如此。至於原因,抱歉我說不清楚。


當然,現在我們都很清楚,兩所大學其實是旗鼓相當的。雖然北大是“中國最高學府”,但清華也沒怕過誰,兩校相愛相殺,共同進步,這挺好的。至於是叫“清華北大”,還是“北大清華”,其實並不重要。


用戶6800235134


我還是初中生時(80年代),就聽老師等常說,“認真讀書,將來去北京捉青蛙(清華),去哈爾濱捉蝦公(哈爾濱工業大學)……所以,我認為清華比北大出名,或許因為他是頂尖的理科大學吧,強國靠理工,將來我不知道,但現在世界上的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靠理工發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