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物質?看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子,無非就是普普通通的寶石和動物的骨頭,沒有什麼神秘的成分在裡面,更加不可能蘊藏有什麼超自然力。1898年,法國考古學家W.C.Pepp在尼伯爾國南境的Piprava,發現了一些文物,即已經去世的釋迦牟尼的一部份骨灰。經過科學的分析檢測,發現這些骨灰的成分與常人完全無異,而且非常的脆弱!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物質?看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歷史上高僧去世後,多數應該是採取戶外堆柴火化的方法,木柴在室外戶外燃燒,中心溫度應該在600度到800度,邊緣溫度應該1000度左右,當然數字可能不太精準,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低於現在焚屍爐的溫度。在火化的過程中屍身一般放在柴中心,也就是在700度左右的溫度下燃燒,生前骨骼強健不缺鈣的在火化過程中,留下殘餘也是很正常的,常規骨狀舍利形成。可能生前身體裡的結石或許吧。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物質?看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物質?看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是一種骨質結晶物,是有機物被燒完後,剩下的一些無機鹽,堅固如鋼,金光閃閃,形態各異,色彩繽紛。舍利的形態有珠形、花形、塊形、牙齒形等,顏色有黑、白、紅、銀、藍等,故稱為“五色舍利”。而舍利的顏色和身體內的化學成分含量以及溫度和溼度等都有關。一般來說,身體的體質鹼性越強,體內礦物質的含量越高,骨質密度越強,經過火化後所剩物就是舍利子。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物質?看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一般只有高僧大德的才有,當然最珍貴的還是佛骨舍利,畢竟是釋迦摩尼的真身舍利。佛教最反對的就是迷信,凡事都可以問,都要找出個究竟,對於舍利也不能排除外界的看法和解釋,佛教的精神本來就是很包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