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看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子,无非就是普普通通的宝石和动物的骨头,没有什么神秘的成分在里面,更加不可能蕴藏有什么超自然力。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W.C.Pepp在尼伯尔国南境的Piprava,发现了一些文物,即已经去世的释迦牟尼的一部份骨灰。经过科学的分析检测,发现这些骨灰的成分与常人完全无异,而且非常的脆弱!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看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高僧去世后,多数应该是采取户外堆柴火化的方法,木柴在室外户外燃烧,中心温度应该在600度到800度,边缘温度应该1000度左右,当然数字可能不太精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低于现在焚尸炉的温度。在火化的过程中尸身一般放在柴中心,也就是在700度左右的温度下燃烧,生前骨骼强健不缺钙的在火化过程中,留下残余也是很正常的,常规骨状舍利形成。可能生前身体里的结石或许吧。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看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看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是一种骨质结晶物,是有机物被烧完后,剩下的一些无机盐,坚固如钢,金光闪闪,形态各异,色彩缤纷。舍利的形态有珠形、花形、块形、牙齿形等,颜色有黑、白、红、银、蓝等,故称为“五色舍利”。而舍利的颜色和身体内的化学成分含量以及温度和湿度等都有关。一般来说,身体的体质碱性越强,体内矿物质的含量越高,骨质密度越强,经过火化后所剩物就是舍利子。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看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一般只有高僧大德的才有,当然最珍贵的还是佛骨舍利,毕竟是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佛教最反对的就是迷信,凡事都可以问,都要找出个究竟,对于舍利也不能排除外界的看法和解释,佛教的精神本来就是很包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