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東吳主力大敗曹操,為何成全了劉備佔領荊州?

龔一鳴


荊州的歸屬問題是比較複雜的。

在劉表時代,荊州就是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後,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琮投降,緊接著是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後,東吳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殺到荊州南郡。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攻克江陵城,奪取南郡之地。但是,北部荊州還是在曹操手中,這裡主要說說南部荊州的歸屬問題。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的軍隊主攻江北,而劉備的部隊則掃蕩荊州南部諸郡。說實話,劉備是撈得便宜的。因為周瑜對付的是精銳的曹師,而劉備對付的是戰鬥力低下的荊州地方部隊。這些地方武裝怎麼能是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對手呢?很快便紛紛投降。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四郡全落入劉備之手。

此時正好劉琦去世,劉備與孫權就瓜分南荊州之地。兩人便相互表薦,劉備表薦孫權為車騎將軍兼徐州牧,孫權表薦劉備為荊州牧。荊州地盤也進行分割,長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為劉備地盤,長江以北的南郡(治地為江陵)、江夏(治地為沙羨)則歸孫權。

以劉備的雄心,當然不可能滿足於四郡地盤。隨著劉琮投降、劉琦去世,原荊州將領紛紛投奔到劉備麾下。接納的部眾一多,土地更吃緊了。劉備心想,正好可以此為由,向孫權多要些地盤。

劉備跑到京口見孫權,獅子大開口,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六郡。在劉備看來,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因為劉琦死後,作為劉表麾下最有權勢的人物,他理應繼承這筆政治遺產。

然而,劉備沒有想到,周瑜、呂範等東吳將領密稟孫權:既然劉備來了,就不要放他走,把他扣押下來。幸好孫權心腸沒那麼壞,否則劉備就完蛋了。

但是,孫權又面臨一個大問題。劉備盤踞荊州南部四個郡,而東吳則佔據長江以北兩郡。一旦曹操大軍南下,東吳軍隊首當其衝,而劉備反倒躲在後方了。這樣的聯盟有什麼意義呢?周瑜去世後,魯肅便向孫權提出一個建議:不如把荊州北部諸郡,借給劉備。

在戰爭史上,有借糧的,有借兵的,借地則很少聽到。

魯肅所說的“借荊州”,並不是指荊州全部,而是夏口以西至夷陵的這一段地盤。而荊州東部的幾個重要據點,是進出東吳的通道,則沒有借出。

孫權同意魯肅的建議,把土地借給劉備了。

朋友間借錢有時都不好討,何況是借土地呢?比借地更嚴重的是,東吳把荊州長江沿線地帶拱手讓出後,便失去了西擊益州的機會。通往益州(巴蜀)的交通線都被劉備控制,東吳軍隊如何遠征?

“借荊州”既是孫權、魯肅的敗筆,又是劉備的幸運。

借荊州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情況相當複雜。

當時北方中原地區已悉數落入曹操之手,孫權欲擴張地盤,只能西進巴蜀。這時,劉備跳出來反對,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與劉璋乃是同一陣線,怎麼可能內鬥起來,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呢?況且我與劉璋是同族,共同輔佐東漢朝廷,恕我不能從命。”

影帝劉備的表現令人鼓掌。

孫權不鳥他,派奮威將軍孫瑜率領水師西進,欲直搗益州。這時孫權發現自己幹了一件傻事,把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居然翻臉不認人,不肯讓東吳水師通行。為阻止孫瑜水師西進,劉備派船隊封鎖夏口江面,武力對峙。他還義正辭嚴地對孫瑜說:“若非要奪取蜀地,我寧可披頭散髮逃到山林之中,也不能失信於天下。”儼然是正義的化身。

當時關羽駐軍於江陵,張飛駐軍於秭歸,諸葛亮駐軍於南郡,劉備則據守孱陵,東吳水師想穿越長江水道,非得與劉備拼命不可。孫權傻了眼,他孃的,這些地盤明明是俺借給你的,俺是房東地主,你就是個租戶,沒給你收租,你倒得瑟了。

不錯,劉備真的得瑟了。他沒有“借”的概念,借的一方是老爺,出借的一方是孫子,自古皆然。

倘若劉備真的如自己說的那樣充滿正義,孫權也就忍忍氣、吞吞聲得了,只是劉備偏偏幹了不公道的事,他自個把劉璋拉下馬,把川蜀收入囊中。這豈非給孫權扇了一記大耳光嗎?眼冒金星的孫權勃然大怒,嘶聲吼道:“猾虜,乃敢挾詐如此!”你這個老滑頭,竟敢對老子耍陰謀詭計。


孫權的暴怒,只是惹來劉備不懷好意的冷笑。老子雄踞川蜀,怕你個鳥!大哥如此,小弟氣焰自然囂張。關羽的地盤緊挨著魯肅,活著的武聖並不像死後的武聖在道義上毫無虧欠,要知江陵之地原本是周瑜的地盤,他非但沒有絲毫感恩之心,反倒不時找藉口挑釁魯肅,企圖挑起戰爭。

魯肅捏著鼻子,夾起尾巴,浮起笑臉,對關羽還是那麼友善。有什麼辦法呢?出借荊州是他的主意,現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是一肚子苦水沒地方倒。

應該說,在借荊州一事上,劉備是比較撒潑無賴的。所以後來孫權不惜與劉備兵戎相見,在關羽北伐樊城之際,突然襲取荊州,斷其後路,這是有深刻原因的。



君山話史


三國時期東吳主力大敗曹操,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三國演義》中描述是孫劉聯軍打敗曹操,《三國志》正史記載的赤壁之戰劉備是沒參加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 借東風 草船借箭 龐統獻計 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些都是羅貫中杜撰的,真正的赤壁之戰是周瑜帶領東吳三萬水軍單獨完成。舌戰群儒 借東風 是周瑜,草船借箭是五年後的孫權。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沒有三國演義描述的那麼多情節。公元208年,曹操率領10多萬水軍渡江攻打孫權,大軍乘戰船行駛到中途時,遭到周瑜三萬水軍攻擊,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打不過周瑜水軍,於是雙方僵持在江面。後來周瑜派黃蓋詐降,等到東南風起,用火攻打敗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回到許都,留下曹仁留守荊州,孫權和劉備是同盟關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慢慢佔領荊州部分城池。周瑜知道劉備的野心,一直對他有防備,劉備的勢力還不算太大,但是一年後周瑜箭傷復發而死。魯肅接替周瑜任大都督,魯肅是親劉派,借荊州給劉備後勢力很快擴大。

這就是為什麼,東吳主力打敗曹操後,成全了劉備掌控荊州。


雲夢澤Z


赤壁之戰,是以孫權東吳兵力為主的,火燒赤壁是周瑜指揮的。如果相信諸葛亮南屏山借來三天東南風,也可以。我就問一句,諸葛亮借的三天大風真管用,為什麼還要跑到東吳去舌戰群儒,只是為了展示孔明的口才嗎?

曹操追擊劉備,劉備出逃夏口和江夏,曹操就不追了,而是取江陵。因為南郡江陵是軍事要地。

赤壁兵敗,曹操回許昌,留下曹仁守江陵。周瑜赤壁獲勝後也馬上進攻江陵,這次和赤壁不一樣,曹仁與周瑜打了一年多才敗退,周瑜還在作戰中受了重傷。

曹仁和周瑜玉蚌相爭,劉備卻漁翁得利。在曹仁和周瑜爭奪江陵要地之時,劉備迅速拿下了荊州的江南三郡。劉備之所以能輕鬆得到三郡,是因為劉備和劉表及劉琦的關係,是因為劉備投劉表期間與這些郡守有交集。

而孫權與劉表一直是敵對關係,郡守們在劉備和孫權之間更傾向於劉備。還有孫權的兵力有限,只能先攻佔江陵這些軍事要地,也想不到江陵之戰打了那麼久。先重要後次要,還是易後難,孫權和周瑜選擇了先者。

劉備得荊州有摘桃子的嫌疑,東吳軍事將領很有意見。只是曹操這個大敵當前,孫劉聯盟還是必須,所以孫權忍了,而且還聽從魯肅建議把江陵借給劉備。但是,這個定時炸彈最終還是炸了,讓關羽負出了生命。


龍久於池


哪裡是劉備佔的荊州,明明是劉琦佔的荊州!劉琦佔荊州也是合理應當,因為他老子就是荊州牧。只不過,被劉備摘了桃子而已。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雖然說是“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但是主要的仗都是周瑜打的,劉備方面參戰並不多,甚至連著名的“華容道”也是杜撰。那麼為什麼荊州最後落到劉備手裡呢?



因為荊州曾經是劉表的,劉表死了以後給了他小兒子劉琮,劉琮又把荊州獻給了曹操。但是曹操沒守住,又丟了。曹操丟是丟了,但是荊州不可一日無主。此時最有資格繼承荊州的人是誰?自然就是劉表的長子劉琦了。



赤壁之戰結束後不久,劉備就表薦劉琦繼承荊州牧的位子。劉琦和諸葛亮他們合穿一條褲子,到底誰是荊州的話事人就很清楚了。

而劉備不僅要的是名分,他還要裡子。赤壁之戰以後,他馬不停蹄的攻下了公安等四郡,成為了荊州事實上的老大。等劉琦一翹辮子,他也就成了荊州牧了。



而此時孫吳正處於和劉備的聯合期,不太願意搞什麼破壞。鷹派的周瑜雖然打過幾次主意,但是不久就死了。鴿派的魯肅擔任上游統帥以後,加大了聯合劉備的力度。因此對於劉備的荊州牧,孫權方面是默許甚至主動表薦的。

只是不久以後,孫權就會讓劉備把這一切,連本帶利地還回來。



青言論史



諸葛亮太厲害了,神機妙算算準了周瑜在進攻江陵不會這麼順利,然後就讓周瑜在那裡賣苦力,然後等周瑜僵持的時候,安排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很快將實力較弱的荊州南部四郡全部拿下,等周瑜拿下江陵來接收其他地盤的時候,已經被諸葛亮指揮的劉備大軍佔完了,周瑜氣的吐血倒地,差點氣死。


然後周瑜又給孫權獻計嫁妹妹孫尚香,準備做了劉備,諸葛亮又算準了,叫劉備找孫權的母親,結果周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終於氣死了。


三國演義確實說的很精彩,不過路線是這麼發展的,歷史上確實周瑜打江陵,然後想通過江陵進攻蜀地。周瑜想的是赤壁曹操大財,乘勝拿下江陵不費吹灰之力,結束打了1年,耽誤了時間。

劉備這時候沒有根據地,但是有2萬人馬。在周瑜打江陵的時候,自己打南方四郡,結果異常順利,很快就拿下來了,劉備打仗還是很厲害的。

後來劉備被朝廷封為荊州牧,荊州省的中心在襄樊,曹操的地盤去不了,就想借孫權的江陵來當省會,結果周瑜不同意,結果劉備運氣好周瑜很快被他詛咒死了,然後就從孫權那裡借了江陵。孫權借了江陵,還的時候要劉備還荊州,這買賣還是划算的。


狼煙火燎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先得明白荊州在三國時候區域有多大。

東漢初,荊州轄有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於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當時荊州管轄區域很大的,今天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部分都納入荊州管轄。


曹操與孫劉聯軍大戰赤壁時,名義上曹操佔領了荊州,其實只是佔領長江與襄江上游襄陽、章陵、南陽郡、南郡等地,江夏還在劉備(其實應算是劉琦的)手中,長沙、武陵等郡則遠離戰場,處於軍閥自行割據半獨立狀態(故後有關羽戰長沙),所以說,荊州還有好多地方赤壁大戰並不在曹操手裡,也不在孫吳手裡。孫劉聯軍赤壁大勝曹操後,曹操退回北方,但留下曹仁等守江陵、南郡等地,此時,曹操仍佔有小半個荊州。

後周瑜(其實還是孫劉聯軍)在打南郡時中箭,只好返回東吳,這時候孫權封周瑜為南郡太守(其實南郡還在曹仁手裡,周瑜的太守只是個空名)。《三國志 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記載:“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而《三國志 蜀書·先主傳》又記載:“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有點與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相似),後劉備“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直到“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也就是說,赤壁大戰後荊州還是劉琦的,劉備還“幫”劉琦收復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呢,直到劉琦死後,劉備才上位(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也就是說,當時曹劉孫三方任何人都是沒有絕對把握完全佔領荊州的。

而且,劉備大軍佔領著夏口這個位置。夏口正好處在荊州與東吳的交界處,也就是說,東吳軍隊要去荊州必須過夏口(雖然東吳可以從陸路走,但後勤成本太大了),你想,劉備會輕易讓東吳軍隊過嗎?只要在長江邊上的夏口一截,以水軍為主的東吳軍隊還有路走嗎?何況當時劉琦未死,東吳佔荊州缺乏正當性,且荊州許多地盤本來就割據在大大小小的軍閥手裡,要佔領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說,東吳成全劉備佔荊州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50後男人


文|小河對岸

赤壁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頗具轉折意義的重大戰役,初步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勢。但為何作為擊敗曹軍主力的東吳,卻為他人作了嫁衣,成全了劉備佔據了荊州之地呢?

赤壁之戰前,劉備寄身在新野彈丸之地。其後,曹操率軍南下,荊州牧劉表病卒,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劉備兵少力弱,不能禦敵,被曹軍追趕得望風而逃,而欲投蒼梧(今廣西境內)太守吳巨。卻遇上了東吳使臣魯肅,在魯肅的規勸與斡旋之下,劉備與孫權結成抗曹聯軍。雖說是孫劉聯軍,但劉備的兵力卻微乎其微,又遭遇了新敗,赤壁抗曹還是賴東吳的軍隊為主力。

而據《江表傳》記載:..(劉)備..乃乘單舸往見(周)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劉備)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即是說,劉備不但原本就兵少,還擔憂周瑜未必能戰勝曹軍。故不肯盡力,而將自己有限的兵力佈置在東吳軍隊之後,交由關羽、張飛指揮,以作進退之計。

東漢時期,荊州共分為七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而在赤壁之戰後,曹魏佔據了南陽郡,孫權佔據了江夏郡(在赤壁之戰前,孫吳已攻取江夏郡的大半)。而劉備卻攻取了荊南四郡,即: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共佔了荊州五郡之地。在今人看來,劉備實在是“撿人頭”的高手,成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那為何劉備能輕鬆“撿人頭”呢?

其一,劉備在荊襄之地,深孚眾望,而有較為廣泛的士族基礎。對荊州的當地勢力來說,曹操與孫權都系外來入侵勢力。而劉備卻早已寄身在荊州,又與劉表同為宗室,且能力出眾。故而,很容易受到當地勢力的擁戴。如史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劉備)。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而赤壁之戰後,荊襄士族亦多歸了劉備。

其二,劉備以劉琦為旗幟經略荊州之地,名正而言順。荊州原為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後,其幼子劉琮被擁立為荊州牧,而劉琮又投降了曹操。故而,劉表的長子劉琦,便成為了荊州之地最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其三,曹軍雖退,但在荊州之地仍留下不可低估的兵力,而東吳為聯合劉備共拒曹操,便對劉備“撿人頭”的行為暫時予以忍讓。如《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南郡的治所),使樂進守襄陽(屬南陽郡)。...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赤壁之戰後,周瑜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奪取了南郡。其後,關羽的攻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皆在荊州之範圍。可見,曹操在荊州的勢力之強大。此後,劉備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之下,將周瑜攻取的南郡又“借”給了劉備,此即“借荊州”(其時,荊州的治所在南郡,過去常以州郡的治所代指州郡,故南郡與荊州可以互代)的由來。

東吳為了聯劉抗曹,連周瑜攻取的南郡都“借”給了劉備,當然對劉備“撿人頭”的行為就更能暫時予以忍讓了。但這也為後來蜀吳同盟的破裂,東吳襲取荊州、斬殺關羽埋下了隱患。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有知社


戰爭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所以必須放在這一背景下來考慮孫吳政權的戰略選擇。

赤壁之戰,孫吳的綜合實力遠遠弱於統一北方的曹魏,要保證孫吳政權的生存和獨立,就必須聯合一切反曹勢力。

赤壁之戰結束後,儘管孫劉聯軍取得了勝利,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曹魏的綜合實力仍然要大於孫劉聯合,把聯盟維持下去,是孫劉兩家共同的選擇。借荊州給劉備集團,其實是孫吳當時的最優選擇。

第一,劉表時代,荊州和孫權集團雙方常年互相攻打,結下了血海深仇,孫吳直接入主荊州,很有可能不得不耗廢大量資源來平息持續不斷的叛亂。反之,交給劉備劉琦(如可能,控制其為傀儡),可以緩和與荊州士族的矛盾,避免多線作戰的困局。

第二,孫吳實力不足,孫吳實行的是私兵制,大量的軍隊其實是江東幾個大家族的部曲,按三國志的記載,赤壁之戰時,東吳第一時間抽調出來交給周瑜統領的兵力應該只有兩萬左右,後面又擠出來三萬人馬,沒有足夠的兵力,就談不上有效的佔領。第二,當時的荊襄九郡其實精華部分都在北部,即曹操孫權激烈爭奪的荊州、襄陽、江陵等地盤,劉備佔領的荊南四郡看上去地盤大,但是人口少,處於待開發狀態,經濟落後,孫吳當時是看不上眼的。

第三,借荊州事件,孫吳當時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來自北方的曹魏,首要任務是確保位於下游的首都建業的安全。所以,孫吳通過借荊州,讓劉備集團承擔起曹魏帶來的西線壓力,自己集中力量進攻合肥建設緩衝區以及平定山越的叛亂,絕對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優選擇。


秦嶺161707473


荊州原本就是劉備(至少說是劉琦)的。赤壁之戰也是荊州勢力與東吳勢力聯合擊敗的,雖然東吳出了主力,但當時他們自己更多的也是一種自保,當時真的分不清曹操到底是準備抓劉備還是攻打東吳或者兩者都有。



三國志中從來沒有過劉備借荊州的說法,官渡之戰後劉備離開袁紹投奔了荊州劉表。曹操南下攻打劉表,恰巧劉表去世,其小兒子劉棕代立準備投降以自保,然後劉備帶著荊州數十萬人逃到江陵,在逃亡過程中遇到劉表兒子劉琦,一起到了夏口,然後派諸葛亮去東吳結盟孫權(事實上也許諾了一些好處給東吳方面)。



赤壁之戰後,劉備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劉表死後,劉備才被推為荊州刺史。孫權拜周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事實上荊州方面在戰爭勝利後,割讓了部分土地給東吳。


激情理智的K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