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东吴主力大败曹操,为何成全了刘备占领荆州?

龚一鸣


荆州的归属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在刘表时代,荆州就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琮投降,紧接着是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东吴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杀到荆州南郡。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攻克江陵城,夺取南郡之地。但是,北部荆州还是在曹操手中,这里主要说说南部荆州的归属问题。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的军队主攻江北,而刘备的部队则扫荡荆州南部诸郡。说实话,刘备是捞得便宜的。因为周瑜对付的是精锐的曹师,而刘备对付的是战斗力低下的荆州地方部队。这些地方武装怎么能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对手呢?很快便纷纷投降。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郡全落入刘备之手。

此时正好刘琦去世,刘备与孙权就瓜分南荆州之地。两人便相互表荐,刘备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兼徐州牧,孙权表荐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地盘也进行分割,长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为刘备地盘,长江以北的南郡(治地为江陵)、江夏(治地为沙羡)则归孙权。

以刘备的雄心,当然不可能满足于四郡地盘。随着刘琮投降、刘琦去世,原荆州将领纷纷投奔到刘备麾下。接纳的部众一多,土地更吃紧了。刘备心想,正好可以此为由,向孙权多要些地盘。

刘备跑到京口见孙权,狮子大开口,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六郡。在刘备看来,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因为刘琦死后,作为刘表麾下最有权势的人物,他理应继承这笔政治遗产。

然而,刘备没有想到,周瑜、吕范等东吴将领密禀孙权:既然刘备来了,就不要放他走,把他扣押下来。幸好孙权心肠没那么坏,否则刘备就完蛋了。

但是,孙权又面临一个大问题。刘备盘踞荆州南部四个郡,而东吴则占据长江以北两郡。一旦曹操大军南下,东吴军队首当其冲,而刘备反倒躲在后方了。这样的联盟有什么意义呢?周瑜去世后,鲁肃便向孙权提出一个建议:不如把荆州北部诸郡,借给刘备。

在战争史上,有借粮的,有借兵的,借地则很少听到。

鲁肃所说的“借荆州”,并不是指荆州全部,而是夏口以西至夷陵的这一段地盘。而荆州东部的几个重要据点,是进出东吴的通道,则没有借出。

孙权同意鲁肃的建议,把土地借给刘备了。

朋友间借钱有时都不好讨,何况是借土地呢?比借地更严重的是,东吴把荆州长江沿线地带拱手让出后,便失去了西击益州的机会。通往益州(巴蜀)的交通线都被刘备控制,东吴军队如何远征?

“借荆州”既是孙权、鲁肃的败笔,又是刘备的幸运。

借荆州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情况相当复杂。

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已悉数落入曹操之手,孙权欲扩张地盘,只能西进巴蜀。这时,刘备跳出来反对,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与刘璋乃是同一阵线,怎么可能内斗起来,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呢?况且我与刘璋是同族,共同辅佐东汉朝廷,恕我不能从命。”

影帝刘备的表现令人鼓掌。

孙权不鸟他,派奋威将军孙瑜率领水师西进,欲直捣益州。这时孙权发现自己干了一件傻事,把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居然翻脸不认人,不肯让东吴水师通行。为阻止孙瑜水师西进,刘备派船队封锁夏口江面,武力对峙。他还义正辞严地对孙瑜说:“若非要夺取蜀地,我宁可披头散发逃到山林之中,也不能失信于天下。”俨然是正义的化身。

当时关羽驻军于江陵,张飞驻军于秭归,诸葛亮驻军于南郡,刘备则据守孱陵,东吴水师想穿越长江水道,非得与刘备拼命不可。孙权傻了眼,他娘的,这些地盘明明是俺借给你的,俺是房东地主,你就是个租户,没给你收租,你倒得瑟了。

不错,刘备真的得瑟了。他没有“借”的概念,借的一方是老爷,出借的一方是孙子,自古皆然。

倘若刘备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充满正义,孙权也就忍忍气、吞吞声得了,只是刘备偏偏干了不公道的事,他自个把刘璋拉下马,把川蜀收入囊中。这岂非给孙权扇了一记大耳光吗?眼冒金星的孙权勃然大怒,嘶声吼道:“猾虏,乃敢挟诈如此!”你这个老滑头,竟敢对老子耍阴谋诡计。


孙权的暴怒,只是惹来刘备不怀好意的冷笑。老子雄踞川蜀,怕你个鸟!大哥如此,小弟气焰自然嚣张。关羽的地盘紧挨着鲁肃,活着的武圣并不像死后的武圣在道义上毫无亏欠,要知江陵之地原本是周瑜的地盘,他非但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反倒不时找借口挑衅鲁肃,企图挑起战争。

鲁肃捏着鼻子,夹起尾巴,浮起笑脸,对关羽还是那么友善。有什么办法呢?出借荆州是他的主意,现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

应该说,在借荆州一事上,刘备是比较撒泼无赖的。所以后来孙权不惜与刘备兵戎相见,在关羽北伐樊城之际,突然袭取荆州,断其后路,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君山话史


三国时期东吴主力大败曹操,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描述是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三国志》正史记载的赤壁之战刘备是没参加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 借东风 草船借箭 庞统献计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这些都是罗贯中杜撰的,真正的赤壁之战是周瑜带领东吴三万水军单独完成。舌战群儒 借东风 是周瑜,草船借箭是五年后的孙权。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没有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多情节。公元208年,曹操率领10多万水军渡江攻打孙权,大军乘战船行驶到中途时,遭到周瑜三万水军攻击,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打不过周瑜水军,于是双方僵持在江面。后来周瑜派黄盖诈降,等到东南风起,用火攻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许都,留下曹仁留守荆州,孙权和刘备是同盟关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慢慢占领荆州部分城池。周瑜知道刘备的野心,一直对他有防备,刘备的势力还不算太大,但是一年后周瑜箭伤复发而死。鲁肃接替周瑜任大都督,鲁肃是亲刘派,借荆州给刘备后势力很快扩大。

这就是为什么,东吴主力打败曹操后,成全了刘备掌控荆州。


云梦泽Z


赤壁之战,是以孙权东吴兵力为主的,火烧赤壁是周瑜指挥的。如果相信诸葛亮南屏山借来三天东南风,也可以。我就问一句,诸葛亮借的三天大风真管用,为什么还要跑到东吴去舌战群儒,只是为了展示孔明的口才吗?

曹操追击刘备,刘备出逃夏口和江夏,曹操就不追了,而是取江陵。因为南郡江陵是军事要地。

赤壁兵败,曹操回许昌,留下曹仁守江陵。周瑜赤壁获胜后也马上进攻江陵,这次和赤壁不一样,曹仁与周瑜打了一年多才败退,周瑜还在作战中受了重伤。

曹仁和周瑜玉蚌相争,刘备却渔翁得利。在曹仁和周瑜争夺江陵要地之时,刘备迅速拿下了荆州的江南三郡。刘备之所以能轻松得到三郡,是因为刘备和刘表及刘琦的关系,是因为刘备投刘表期间与这些郡守有交集。

而孙权与刘表一直是敌对关系,郡守们在刘备和孙权之间更倾向于刘备。还有孙权的兵力有限,只能先攻占江陵这些军事要地,也想不到江陵之战打了那么久。先重要后次要,还是易后难,孙权和周瑜选择了先者。

刘备得荆州有摘桃子的嫌疑,东吴军事将领很有意见。只是曹操这个大敌当前,孙刘联盟还是必须,所以孙权忍了,而且还听从鲁肃建议把江陵借给刘备。但是,这个定时炸弹最终还是炸了,让关羽负出了生命。


龙久于池


哪里是刘备占的荆州,明明是刘琦占的荆州!刘琦占荆州也是合理应当,因为他老子就是荆州牧。只不过,被刘备摘了桃子而已。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虽然说是“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但是主要的仗都是周瑜打的,刘备方面参战并不多,甚至连著名的“华容道”也是杜撰。那么为什么荆州最后落到刘备手里呢?



因为荆州曾经是刘表的,刘表死了以后给了他小儿子刘琮,刘琮又把荆州献给了曹操。但是曹操没守住,又丢了。曹操丢是丢了,但是荆州不可一日无主。此时最有资格继承荆州的人是谁?自然就是刘表的长子刘琦了。



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刘备就表荐刘琦继承荆州牧的位子。刘琦和诸葛亮他们合穿一条裤子,到底谁是荆州的话事人就很清楚了。

而刘备不仅要的是名分,他还要里子。赤壁之战以后,他马不停蹄的攻下了公安等四郡,成为了荆州事实上的老大。等刘琦一翘辫子,他也就成了荆州牧了。



而此时孙吴正处于和刘备的联合期,不太愿意搞什么破坏。鹰派的周瑜虽然打过几次主意,但是不久就死了。鸽派的鲁肃担任上游统帅以后,加大了联合刘备的力度。因此对于刘备的荆州牧,孙权方面是默许甚至主动表荐的。

只是不久以后,孙权就会让刘备把这一切,连本带利地还回来。



青言论史



诸葛亮太厉害了,神机妙算算准了周瑜在进攻江陵不会这么顺利,然后就让周瑜在那里卖苦力,然后等周瑜僵持的时候,安排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很快将实力较弱的荆州南部四郡全部拿下,等周瑜拿下江陵来接收其他地盘的时候,已经被诸葛亮指挥的刘备大军占完了,周瑜气的吐血倒地,差点气死。


然后周瑜又给孙权献计嫁妹妹孙尚香,准备做了刘备,诸葛亮又算准了,叫刘备找孙权的母亲,结果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终于气死了。


三国演义确实说的很精彩,不过路线是这么发展的,历史上确实周瑜打江陵,然后想通过江陵进攻蜀地。周瑜想的是赤壁曹操大财,乘胜拿下江陵不费吹灰之力,结束打了1年,耽误了时间。

刘备这时候没有根据地,但是有2万人马。在周瑜打江陵的时候,自己打南方四郡,结果异常顺利,很快就拿下来了,刘备打仗还是很厉害的。

后来刘备被朝廷封为荆州牧,荆州省的中心在襄樊,曹操的地盘去不了,就想借孙权的江陵来当省会,结果周瑜不同意,结果刘备运气好周瑜很快被他诅咒死了,然后就从孙权那里借了江陵。孙权借了江陵,还的时候要刘备还荆州,这买卖还是划算的。


狼烟火燎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先得明白荆州在三国时候区域有多大。

东汉初,荆州辖有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于是后世称“荆襄九郡”。当时荆州管辖区域很大的,今天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都纳入荆州管辖。


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赤壁时,名义上曹操占领了荆州,其实只是占领长江与襄江上游襄阳、章陵、南阳郡、南郡等地,江夏还在刘备(其实应算是刘琦的)手中,长沙、武陵等郡则远离战场,处于军阀自行割据半独立状态(故后有关羽战长沙),所以说,荆州还有好多地方赤壁大战并不在曹操手里,也不在孙吴手里。孙刘联军赤壁大胜曹操后,曹操退回北方,但留下曹仁等守江陵、南郡等地,此时,曹操仍占有小半个荆州。

后周瑜(其实还是孙刘联军)在打南郡时中箭,只好返回东吴,这时候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其实南郡还在曹仁手里,周瑜的太守只是个空名)。《三国志 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记载:“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而《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又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有点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相似),后刘备“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直到“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也就是说,赤壁大战后荆州还是刘琦的,刘备还“帮”刘琦收复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呢,直到刘琦死后,刘备才上位(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也就是说,当时曹刘孙三方任何人都是没有绝对把握完全占领荆州的。

而且,刘备大军占领着夏口这个位置。夏口正好处在荆州与东吴的交界处,也就是说,东吴军队要去荆州必须过夏口(虽然东吴可以从陆路走,但后勤成本太大了),你想,刘备会轻易让东吴军队过吗?只要在长江边上的夏口一截,以水军为主的东吴军队还有路走吗?何况当时刘琦未死,东吴占荆州缺乏正当性,且荆州许多地盘本来就割据在大大小小的军阀手里,要占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说,东吴成全刘备占荆州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50后男人


文|小河对岸

赤壁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颇具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初步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但为何作为击败曹军主力的东吴,却为他人作了嫁衣,成全了刘备占据了荆州之地呢?

赤壁之战前,刘备寄身在新野弹丸之地。其后,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牧刘表病卒,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兵少力弱,不能御敌,被曹军追赶得望风而逃,而欲投苍梧(今广西境内)太守吴巨。却遇上了东吴使臣鲁肃,在鲁肃的规劝与斡旋之下,刘备与孙权结成抗曹联军。虽说是孙刘联军,但刘备的兵力却微乎其微,又遭遇了新败,赤壁抗曹还是赖东吴的军队为主力。

而据《江表传》记载:..(刘)备..乃乘单舸往见(周)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刘备)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即是说,刘备不但原本就兵少,还担忧周瑜未必能战胜曹军。故不肯尽力,而将自己有限的兵力布置在东吴军队之后,交由关羽、张飞指挥,以作进退之计。

东汉时期,荆州共分为七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而在赤壁之战后,曹魏占据了南阳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在赤壁之战前,孙吴已攻取江夏郡的大半)。而刘备却攻取了荆南四郡,即: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又从东吴那里借来了南郡,共占了荆州五郡之地。在今人看来,刘备实在是“捡人头”的高手,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那为何刘备能轻松“捡人头”呢?

其一,刘备在荆襄之地,深孚众望,而有较为广泛的士族基础。对荆州的当地势力来说,曹操与孙权都系外来入侵势力。而刘备却早已寄身在荆州,又与刘表同为宗室,且能力出众。故而,很容易受到当地势力的拥戴。如史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刘备)。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而赤壁之战后,荆襄士族亦多归了刘备。

其二,刘备以刘琦为旗帜经略荆州之地,名正而言顺。荆州原为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其幼子刘琮被拥立为荆州牧,而刘琮又投降了曹操。故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便成为了荆州之地最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其三,曹军虽退,但在荆州之地仍留下不可低估的兵力,而东吴为联合刘备共拒曹操,便对刘备“捡人头”的行为暂时予以忍让。如《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南郡的治所),使乐进守襄阳(属南阳郡)。...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赤壁之战后,周瑜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夺取了南郡。其后,关羽的攻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皆在荆州之范围。可见,曹操在荆州的势力之强大。此后,刘备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之下,将周瑜攻取的南郡又“借”给了刘备,此即“借荆州”(其时,荆州的治所在南郡,过去常以州郡的治所代指州郡,故南郡与荆州可以互代)的由来。

东吴为了联刘抗曹,连周瑜攻取的南郡都“借”给了刘备,当然对刘备“捡人头”的行为就更能暂时予以忍让了。但这也为后来蜀吴同盟的破裂,东吴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埋下了隐患。

参考史籍:《三国志》等等


有知社


战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必须放在这一背景下来考虑孙吴政权的战略选择。

赤壁之战,孙吴的综合实力远远弱于统一北方的曹魏,要保证孙吴政权的生存和独立,就必须联合一切反曹势力。

赤壁之战结束后,尽管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曹魏的综合实力仍然要大于孙刘联合,把联盟维持下去,是孙刘两家共同的选择。借荆州给刘备集团,其实是孙吴当时的最优选择。

第一,刘表时代,荆州和孙权集团双方常年互相攻打,结下了血海深仇,孙吴直接入主荆州,很有可能不得不耗废大量资源来平息持续不断的叛乱。反之,交给刘备刘琦(如可能,控制其为傀儡),可以缓和与荆州士族的矛盾,避免多线作战的困局。

第二,孙吴实力不足,孙吴实行的是私兵制,大量的军队其实是江东几个大家族的部曲,按三国志的记载,赤壁之战时,东吴第一时间抽调出来交给周瑜统领的兵力应该只有两万左右,后面又挤出来三万人马,没有足够的兵力,就谈不上有效的占领。第二,当时的荆襄九郡其实精华部分都在北部,即曹操孙权激烈争夺的荆州、襄阳、江陵等地盘,刘备占领的荆南四郡看上去地盘大,但是人口少,处于待开发状态,经济落后,孙吴当时是看不上眼的。

第三,借荆州事件,孙吴当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曹魏,首要任务是确保位于下游的首都建业的安全。所以,孙吴通过借荆州,让刘备集团承担起曹魏带来的西线压力,自己集中力量进攻合肥建设缓冲区以及平定山越的叛乱,绝对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优选择。


秦岭161707473


荆州原本就是刘备(至少说是刘琦)的。赤壁之战也是荆州势力与东吴势力联合击败的,虽然东吴出了主力,但当时他们自己更多的也是一种自保,当时真的分不清曹操到底是准备抓刘备还是攻打东吴或者两者都有。



三国志中从来没有过刘备借荆州的说法,官渡之战后刘备离开袁绍投奔了荆州刘表。曹操南下攻打刘表,恰巧刘表去世,其小儿子刘棕代立准备投降以自保,然后刘备带着荆州数十万人逃到江陵,在逃亡过程中遇到刘表儿子刘琦,一起到了夏口,然后派诸葛亮去东吴结盟孙权(事实上也许诺了一些好处给东吴方面)。



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表死后,刘备才被推为荆州刺史。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事实上荆州方面在战争胜利后,割让了部分土地给东吴。


激情理智的K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