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我心飞翔


如今的印度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了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在亚洲也仅次于中日位居第三。印度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构成也相当复杂,经济部门非常多样化。

而说到印度经济的支柱,主要就是农业,除此以外,工业中的纺织业、钻石切割、钢铁,还有就是印度引以为豪的软件产业、生物制药等也都相当强大。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国家第一产业比例都不是很高,越发达的国家第一产业比例越低。印度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大约16%,占整体经济净增加值的30%以上,这是相当高的。虽然与庞大的经济总值相比,印度农业产出并不算高,不过印度农业人口占据了所有劳动力的60%以上,仍旧是印度经济最大宗的经济支柱,安定着整个印度。

印度拥有亚洲第一的耕地面积超过1.4亿公顷,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牛存栏量,也是世界第二大稻米、小麦、蔗糖、花生、淡水鱼等产地,也是世界第三大烟草产地,牛奶、生姜、芒果、椰子、茶叶(意外)、黄麻等产量都是全球之首。

而除了农业之外,印度的第二与第三产业也不容小觑。比如印度的钢铁、纺织、软件等产业在世界上,地位也相当高。


虽然印度工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高达27%,但工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7%左右,远不如农业。而众多工业部门之中,以纺织业最著名。印度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黄麻产地,纺织品出口占印度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而纺织业人口总量,也仅次于农业人口。

说到印度的生物制药与软件业,可以说是名声在外。全球软件产业美国首屈一指,其次就是印度,印度占据全球软件出口的20%,IT外包领域位居全球首位,比例超过50%,全世界15大IT外包企业中,印度企业占了7家。印度南方的班加罗尔更是被称作“印度硅谷”。

总体上来说,印度农业虽然产值不是最高,但是意义非凡,印度大多数劳动力需要依赖于农业生存,所以说农业是整个印度经济的支柱并不为过。


澹奕


客观来说,印度整体还是不错,但是跟中国比就有点自讨没趣了,为什么呢?中国GDP13万亿美元,印度连零头都不到,只有2.6万亿美元。而这个规模已经在世界排名很高了,到了第六。在亚洲仅次于我国和日本。那么从本质来看印度的经济支柱靠什么呢?

主要是四点:第一是制造业。都说中国制造业强大,那是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基础之上的。而印度制造业能够发展迅速的基础就是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其加尔各答等经济发达城市,制造业都相当的繁荣。只不过印度的制造业整体水平,跟中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已经走过了量的时代,开启质的时代。



第二是人口。这里说的人口不是人口数量,而是印度庞大的对外劳务输出,赚回的外汇,也是其重要支柱。举个例子,在中东,印度有500万劳工,每年赚回几百亿的美元。而在世界各地印度劳工那是相当多。就跟菲律宾以菲佣创汇一样。所以人多力量大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我国在90年代,也是大量人出国打工赚钱。

第三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印度更是,印度虽然国土比我们小的多,只有我们三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其耕地面积却是亚洲第一位,比中国还多。而且其地理位置,热量雨水充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那是很大推动。因此,印度也是农业大国,靠着农业的生产才能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这是其经济的核心支柱。

第四,印度的创新。印度信息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在世界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程序员之国,这一点使得印度人在美国硅谷占比非常多。而且印度在世界的CEO数量也堪称一流,美国很多知名公司的管理层都有印度人的声影,因此,印度也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此外印度的宝莱坞,印度的制药业,印度的瑜伽等,都在世界有一席之地,所以印度如果不主动跟中国比,在世界都是不错的,但是如果非要跟中国比,那确实差距很大。在二战后,印度其实比中国还发达,但是现在呢?差距越来越大。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历史真相背后


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8年以现价美元计的GDP总量为2.726万亿美元,人口13.53亿,人均国民收入为2020美元。



其中,2018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为14.46%,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49%。



农业、工业几乎占了印度经济产值的一半,而且,印度现在农村人口数量占印度总人口的65.97%,达到8.92亿。



从地理经济的角度,不妨再来看看印度的地理环境。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起源稍晚于两河流域文明。地处北半球北纬8-38度直接,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


这一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印度一定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热带季风性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印度拥有近9亿的农村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印度的经济是混合经济发展,按照GDP来算,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经过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印度每年实现6-7%的平均GDP增长率。在2015年和2018年,印度经济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印度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是积极的,因为其年轻的人口,相应的低抚养率,健康的储蓄和投资率,以及日益融入全球经济。

印度的服务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自200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过9%,占2012 - 13年GDP的57%。印度的IT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和软件服务,2017年的收入为1540亿美元。这是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印度是世界第三大创业中心,2014 - 15年有超过3,100家技术初创企业。

而印度真正的经济支柱则是他的农业和制造业,印度在农业产量方面排名第二,印度汽车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之一,2013 - 14年度年产量为2148万辆(主要是两轮和三轮车)。

2015年,印度拥有价值60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石油产品和化学品

石油产品和化学品是印度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者,他们共同贡献了34%以上的出口收入。印度拥有许多炼油和石化业务,包括世界上最大的Jamnagar炼油厂,每天处理124万桶原油。按数量计算,印度化学工业是亚洲第三大生产国,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印度是农业化学品,聚合物和塑料,染料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品的五大生产国之一。

化学品制造业在2016年贡献了1,110亿美元(占GDP的6%),雇用了1733万人(占劳动力的4%)。

制药

近年来,印度制药业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保健品制造商。2011年,印度按价值生产了约8%的全球医药供应,其中包括超过60,000种仿制药品。该行业从2005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36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46%。预计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5.92%,达到550亿美元。到2020年,印度有望成为全球第六大医药市场。

除此之外,工程、宝石和珠宝、纺织品等相关的制造业也非常厉害。



游戏人超超


印度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印度在2014/2015财政年度的GDP增速达到7.3%,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成长最快的经济体。原因是,2015年初,印度调整了GDP的计算方式,计算GDP的基准年份从2005年后移至2012年,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调整之后,印度经济数据得到大幅修正,以2013-2014年为例,GDP增速从4.7%修正至6.9%,增幅相当可观。在2015年,印度GDP增速超越中国,成为了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2016年,印度经济首次超过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跻身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但该国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目前,农业在印度经济的比重中仅仅只占约10%左右,工业占18%左右,而服务业占比高达70%以上。

印度高等教育发达,凭借信息技术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政府就将精力集中在了软件开发高科技产业上,希望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20年之后努力果然见成效。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与IT相关的服务已经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印度软件业近年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软件业年均增长率(20%)。

虽然印度制造业比起中国来依旧十分落后,但是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在服务业上,凭借政策和先天优势,印度已经远远领先于依旧满足制造基地地位的中国。在中国出口大批量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印度的比较优势则体现在高效、优秀和廉价的服务业上。

在会计、医学、税务服务、电信等方面,印度使自己成为了出口基地。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个人税务表单是送到印度由当地提供服务的企业完成的。在生物科技和软件科技方面,由于语言相同和成本相对低廉等原因,很多跨国企业也将部分研发基地设在印度,由当地科研人员完成开发。其他行业如制造业、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今年2月,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16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击败了所有市场预期。此前,分析师纷纷预测,由于受到“废钞令”的影响,印度的GDP增长率将落后于中国。与此同时,印度还传来苹果将在印度建厂的消息。

印度发展势头这么猛,难道要超越中国,“Made in India”要取代“Made in China”了?至少目前来看可能性较小,根据世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的GDP总量是印度的5倍以上,在两国人口基数相近的情况下,中国人比印度人平均富裕5倍。


每日经济新闻


印度是一个经济大国,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GDP为271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相当于我国的1/5左右。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得很快,2018年印度的经济增速为7.4%,以印度的体量和发展速度,预计其GDP很快就会超过法国、英国等国家,跻身世界前五。

印度的经济支柱主要有三个: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农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农业产值并不是印度产业中最高的,但它却是吸纳印度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印度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印度耕地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位,粮食产量位居亚洲第二位,仅次于中国。主要生产稻米、小麦、花生等,而生姜、芒果、椰子、茶叶、黄麻等产量都是全球之首,印度也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

制造业:印度比较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力争把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6%提升至2025年的25%。印度制造业并不发达,规模也不算大。印度2017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895亿美元,比韩国还要低,占其GDP的比重只有15%左右。印度制造业产业包括汽车、钢铁、化工、能源、纺织、冶炼等产业,其中印度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软件产业、生物制药等产业。印度占据全球软件出口的20%,IT外包领域位居全球首位,被称为“程序员”之国。


服务业:印度的服务业是印度的第一大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50%。印度的发展模式有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很多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高,只有走向发达国家之后,第三产业才会逐渐超越第二产业。而印度第三产业服务业却支撑印度经济的半壁江山。


锦绣中源


印度是四大轴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对南亚及其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佛教源自印度人释迦摩尼,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禅宗——静默学问。今天的印度社会发展有其特点。一是快速增长的人口,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唯一可能超过中国的就是它。二是高科技人才储备和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印度理工学院,在国内名声赫赫,相当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起来在美国的影响。所以,它有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三是最早有航母的国家。它是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虽然它的航母都是别人帮助造的。四是,脆弱的农业和手工业。因为河流泛滥,降水不均,印度有长达70个月不降雨的地区,也有被称为“雨极”降水量超过10000毫米的地方。五是骄傲的人民和领导人。几乎大多数印度兄弟认为印度比中国先进,除非亲自来中国。总理莫迪,擅长大力金刚握,手劲超大,一般的外国元首不在话下,一次与特朗普握手后,特氏手上留下的手印赫然在目!


用户4371874437019


和中国一样,印度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按道理其制造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最大产业,因为在工业化阶段,国家重点的发展的产业就是制造业,包括钢铁、汽车、化工、能源、纺织、冶炼等产业。

但是印度的制造业并不发达,并且规模也很小。2017年印度制造业增加值为389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位,占GDP的比重只有15%。同为正在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5931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30%。我国制造业规模接近印度的10倍,制造业比重是印度的两倍。

即使是和一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相比,例如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的制造业比重也很低。2017年日本、德国、韩国的制造业比重分别是21%、20%和28%,均明显高于印度的15%。(德国制造业的代表——大众汽车)

正是因为印度制造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印度计划五年完工的军舰,十年过去了都还没有造出来”之类的新闻报道,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印度的制造业不行。

即使包括矿产品采掘和原材料加工等产业在内的工业,印度的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仅有1/4多。而中国的比重却达到了30%以上。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印度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50%,是最大的产业。旅游、金融、软件、酒店等行业构成了印度服务业的主力军。

迄今为止,这个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即工业化成熟之后再发展服务业;与东亚经济体的发展相比,印度模式也显得很不一样。目前印度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到GDP的26%左右,反倒是服务业支撑起整个经济的半壁江山。


财经知识局


说起对印度经济,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载歌载舞的宝莱坞,备受硅谷青睐的庞大的软件产业,绿色革命后粮食的自给自足以及常年居于印度居于富豪榜首的全球最大钢铁厂拥有者米塔尔(尽管现在不是首富了)、《我不是药神》里印度低价的仿制药和庞大的青壮年人口。

这分别对应了电影产业、IT产业、农业、钢铁产业、医药产业以及劳务市场。

电影产业而言,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年产量近千部,这是因为印度电影题材宽泛,无所禁忌。而近年来印度电影在世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近几年的产值增加速度也在加快,印度电影产业总产值在2017年增幅甚至达到了27%,同时宝莱坞电影的全球观看人数也超过美国好莱坞。

不过尽管如此,印度电影在本土市场的票房甚至不佳海外票房,在2017年产值也仅有21亿美元左右。

IT产业,世界银行的调查评估显示,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目前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已占据了16.7%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85家公司把部分业务外包给了印度的IT公司、有135家企业使用的是印度制作的软件。

但是总体而言印度的IT产业属于外包产业,每年的产值只有1500亿到2000亿美元之间。不过因为外包产生的销售和其他就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印度GDP的贡献非常巨大,目前已经超过了10%。

农业,印度在绿色革命后实现了耕地面积的大增,这使其成为了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因此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2016年的出口量达到了1000万吨,同时也是最大的牛肉出口国,一半的牛肉用于出口,2016年的出口量达到了250万吨。

农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3%以上。

钢铁产业,钢铁产业其实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印度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厂,2018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仅次于中国。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8900万吨,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1.06亿吨,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但是和中国相比,其粗钢产量仅有中国的11%。因此印度钢铁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只有2%。

而整个印度的制造业也仅仅只有26%左右,这已经是莫迪上台后强化对于印度制造重要性的结果,这一数据在早几年甚至更低,仅仅只有15%左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兼人口大国,制造业经济占比如此之低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医药行业,印度制药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印度有3家跨国制药企业,而这方面中国药企还没有能称得上是跨国公司的。印度制造的药品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仿制药。目前这一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但是总体占比依然很低。

说了这么多,印度对外经济中最显眼的部分除了农业和软件行业对于经济贡献比较明显外,其他方面似乎都不甚出彩。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印度的服务业占比过高,在2015年之前该成分的经济占比甚至超过70%,不过目前已经回落至60%附近,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比例的提高。

服务业中,金融业的GDP占比高达20%,这高于中国和美国等一般国家7%的水准。

社会服务业在印度GDP的构成中的占比也高达17%,因为印度畸形的产业无法吸纳足够的就业人口,因此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小贩和车夫,这成为了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60%的人口被农业所吸纳,之所以经济占比不高,主要在于单产太低,印度很多农民还是看天吃饭。但是农业对于印度的意义可能不只是创造GDP那么简单。

总体印度是一个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且制造业占比逐步上升的经济体。制造业的主要成分则以初级加工和外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模式。这些构成了印度的经济支柱。


汇通网


印度经济主要靠第三产业,尤其是以软件外包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由于服务业迅速发展,工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第一产业在印度经济中依然占有较高比重,第二产业在印度经济中比重始终不高,第三产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很高比重,促使印度形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结构模式。

1990~1991年度到2000-~2001年度期间,第一产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从31.95%降到25.73%,降幅较大;同期,第二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则从24.21%降到23.81%,第三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从43.84%升到50.46%。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大幅度上升,促使印度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例,印度信息技术外包行业也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世界外包行业第一大国。随着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服务工作将转移到印度,促使印度进一步降低服务业成本。而廉价脑力将使印度服务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产业,推动印度服务出口扩大。

印度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经济发展带来某些问题。一是增加劳动力就业有限,难以消除大众贫困。印度服务业快速发展,主要是信息软件服务等发展迅速。而从事信息软件这类特殊服务的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受过良好文化教育,得到良好专业技术训练,这些特殊服务行业创造的劳动力需求并不大。目前,印度从事这类服务的人员约为300万人。因此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印度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难以真正帮助印度消除大众贫困。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不牢,难以持续发展。独立后,印度农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由于人口众多,对农产品需求非常大,印度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印度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仅约为25%,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仅约20%。因此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在没有强大农业和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发展的基础不牢固,难以持续发展。

三是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经济改革以来,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存在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但正是由于服务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大,其对基础设施的刺激作用也较小,影响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一、二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难以推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