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鬼才伦文叙,书生口成兵

伦文叙(1467年-1513年),字伯畴,号迂冈。23岁时以儒士身份到省城就试,中高等肄业入太学。

弘治十二年(1499年)33岁的伦文叙在京考试,名列第一(会元),在参加殿试之时,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做了状元郎的伦文叙可谓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不过,所谓的功成名就大抵是背后的艰辛付出,伦文叙幼时家贫,父亲伦显之务过农,做过佣工,后以撑渡船为生,一家大小仅堪温饱。

由于收入甚微,伦显无力送子入私塾读书。伦文叙两三岁时,父亲便在劳动之余,用心地教他写字、读书,背唐诗、宋词,年把时间,他就能流利地背出数十首词,并练得一手好字,还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七岁时,因常到村内一间私塾门外偷听,塾师因此备受感动,免费收他为学生。因聪慧好学,伦文叙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每试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称。

其后,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因而缀学,但仍一面卖菜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而且伦文叙生有异相,头颅周长2尺,被人戏称为“大头仔”,想来大头的原因或许是用脑过多,或许是腹内饥饿,毕竟两种情况都能导致大头出现,而伦文叙应该是两者兼备了。

关于伦文叙的小故事从古至今变得越来越多,其中真伪已不可考,不过这些小故事倒是也有几分趣味,显伦文叙鬼才之能。


童试夺魁

伦文叙是南海才子,广东历史上有名的状元。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他到县里参加童试时,主考官见他矮小,就戏弄他说:"书生脚短"。他当即指着考场的大门道:"天子门高"。

待进了考场,主考官对他说:"我再出一联,若对的好,免试录取。"伦文叙答应了。主考官抖了抖身上的锦袍说:"大蝴蝶,遍身锦绣。"伦文叙脱口而出:"小蜘蛛,满腹经纶。"主考官当场录取了他,列为童试第一名。

鬼才伦文叙,书生口成兵

少年立志

伦文叙小的时候在父亲的教导下努力读书,初时人们讪笑伦显之贫穷,还闲言碎语议论他说,穷得锅底朝天了,还学别人送儿子上学读书。

伦文叙听说了,笑道:“今日人笑我,他朝我笑人。”于是作律诗一首以自励: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沧田百亩如流水,茅屋三间尚古风。

架上有书随我读,瓶中无酒任它空。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不再穷。

鬼才伦文叙,书生口成兵

题联西禅寺

伦文叙少年时,因家境难支,不到十岁时就被迫停学,回家帮父母种菜、卖菜。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苦读诗书。

一天,伦文叙挑菜到西禅寺去卖,寺里的两个做饭的和尚素知伦文叙会吟诗作对,便故意说:“菜我们是想要的,但有个条件,我们寺里的面贤殿尚缺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要恰合一百的数目。你对好了给高价,对不好这生意就不做了。”

伦文叙毫不怯场,请和尚取来纸笔,沉思片刻即写就一联:“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

联中的刚好等于一百,数目相符,内容妥帖。两个和尚连声赞好,便出高价买了伦文叙的那担菜。

鬼才伦文叙,书生口成兵

状元返乡化恩怨

伦文叙高中状元后,家乡的人都盼望他衣锦还乡,乡绅伦举人却急坏了。原来,这伦举人向来是爱富厌贫,早几年最瞧不起伦文叙的。

在伦文叙之父病逝,他母子二人生活无着,曾求着本家伦举人给些周济。结果,非但分文无得,还遭一顿辱骂与奚落。后来,伦文叙卖菜度日,又想去伦举人执教的学堂求个免费就学,同样也是受到讥讽和拒绝。

后来西禅寺高能和尚帮助伦文叙解文学字,他逐步学会吟诗联对,在乡间颇有点名气,直至中了南海乡试第三名。乡人纷纷向伦举人进言,认为伦文叙才气过人,是个可深造的人才,请伦举人助他一臂之力。

伦举人却只冷笑道:"阿叙这种人功底浅薄,不成大器。平日善作逞能的那几句俚语联对,亦是偶尔的雕虫小技而已。贫穷人家的学识就象他的家境一样清寒罢了!"

伦文叙并不气馁,更加发奋学习,后来还写了一首诗影射伦举人。

诗曰:"平生志气比天高,欲把文章压富豪,胆大扳龙头上角,心雄拔虎嘴边毛,采薪又折蟾宫桂,放钓须擒海底鳌,他日圣朝来就聘,布衣脱换紫金袍。"

伦举人知是伦文叙气他,十分气恼,就派人把伦文叙找来,当面喝叱道:"伦文叙,你人仔细细,胆子不小,野心够大,居然想穿紫金袍,并非是我小看你,我劝你还是早点死了这条心吧!"

伦文叙不服道:"举人公,俗话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为何就断定我不能成器?我就是要赴京考状元。"

伦举人哈哈大笑,鄙夷地说道:"那好说,如是日后你真的中了状元回乡拜祖,我负责迎接,并用丝缎铺地,由佛山铺到村里。"

伦文叙也高声道:"好,大丈夫一言为定,决不可后悔!"

没料到事隔数年,伦文叙果然中了状元,伦举人那"丝缎铺路"之誓当然就须履行。村中曾几次派人前往省城状元府上探听伦文叙回乡拜祖的消息。伦文叙总是笑而不答,只是说:"只要伦举人的丝缎铺路计划准备停当,我就返乡拜祖。"

伦举人得知后,吓得坐卧不安,急的冷汗直流。君不知,佛山至黎涌村足有八里路,若以丝缎铺路,数目却真是非同小可。

以180丈为一里计,八里便是1440丈;丝缎封阔2尺,路面阔为1丈,则需6匹丝缎平铺而过,一共便要丝缎7000多丈。丝缎每丈3两白银,共需白银21000两。

眼下,伦举人无法筹措此巨款,仓促之间也很难买到这7000多丈丝缎。

伦举人连日来为此东奔西跑找各方父老苦苦商量,个个只是瞎吵一通,尚无解决之策。这是伦举人今生最急最苦最无能的事了。他正在家中心急如焚,冥思苦想,忽听得有人来报:伦文叙请伦举人到省城会晤。

伦举人一听便晓得是新科状元回乡等得不耐烦,来找他兴师问罪了。他吓得脸如土色,汗流浃背,赶忙打点入城。到了省城状元府,伦举人恭恭敬敬地会见了伦文叙。

寒喧一番后,伦文叙才笑着开口说道:阿叙回省多时,尚未回乡祭祖及探问村中父老,心中甚感不安,还望举人公多多包涵并劳请向父老们转达游子之心。

近日稍有空闲,我想趁此归乡拜祖。举人公乃乡中主事,有关事务还望你指点安排。闻说举人公近来巳为此事竭尽劳顿,我甚为感激,不知准备就绪与否,故特请你前来探听及商议也。

伦举人连忙把准备情况一一细说,最后面带惭色说:其余各事俱已备妥,眼下就只差丝缎铺路迎候此一项无法解决,还望状元公海量包涵,不记前仇,免此一项。小人先前有目无珠,不识泰山,狗胆得罪了大人,实属不当。还望大人念及父老贫困,财力不支,难于成事。如蒙准免,则我愿负对状元公不恭之罪,甘受处置。请状元公先受小人一拜。

伦文叙脸色一沉,高声说:"举人公,须知君子言必行。丝缎铺路是你一人应承,不关村中父老众人之事,你不必推辞,也不必多辩。现在之事,就是你赶快设法履行诺言,三天之内,速速复我。"

伦举人见伦文叙如此执拗,更加心乱如麻,惊恐万状,干脆叭的一声伏在地上哭将起来。伦文叙看着举人这副可怜相,心感好笑,过了片刻才对他说:"解决的办法总是有的。你何不找众人商议商议,"

伦举人哭丧着说:"状元公有所不知,小人已多次同村中父老商议仍一筹莫展,望大人体察。"

伦文叔又说:"你老眼中只看见村中那几个父老,根本就不晓得村中乃是藏龙伏虎之地,男女老少众人之中乃有擒龙捉鳖之精英。你之弊端乃向来轻视平民百姓也。"

伦举人连连称是。伦文叙才叫他起来,并说:"我现授你一法,可回去试试。回去后,在村中贴一赏格:凡有人想出能用小钱解决丝缎铺路之办法,即赏银百两。这赏钱由你一人支付。三天后再来告我。如何?"

伦举人一听喜出望外,立刻回村照办。果然,赏格贴出第二天,就陆续有人上门献计。其中有个貌不出众的乡民伦小二所献之计甚妙。

按此计,只用银2000两,买缎千丈,另雇民夫百名。迎接状元时,先用1000丈丝缎铺出一里路段,民夫列于路旁备调。状元上路后,民夫即把走过路后的丝缎收起,飞快跑前复铺前面之路。如是者,边铺边收,直至终点为止。

此计与原来计划之费用比已大大节减,颇合实用。伦举人赏了银子给伦小二后,即高兴得连夜赶去回禀伦文叙。

伦文叙得知亦非常欢悦,旋即笑曰:举人公,这回又该使你头脑清醒些了吧?凡事不要相貌取人,不可固执己见。乡亲们果然能如此隆情迎我回乡,我是心领了。

不过,我现虽是状元,但仍与大家一样,同是乡亲,对我之归里不必过分破费,以减轻负担为宜。丝缎铺路一举大可不必,只要道路平坦干净即可。

我前之所以如此执拗不放,实则也是为使你从中吸取教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