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國的城市類型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別是哪些,你怎麼看?

亞馬孫蝴蝶


在中國大陸地區,超大城市只有兩座:北京和上海。

北京和上海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經濟總量均達到3萬億人民幣。而且無論是教育醫療、交通基建都達到了省級水準,是全國唯二的超大城市。


重慶雖然總人口超過三千萬,但城區人口數量不夠,而且經濟總量特別是人均GDP不足,尚且達不到超大城市水準。

特大城市一般為區域中心城市,例如長三角的南京、杭州、蘇州,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京津冀的天津,中西部的武漢、成都、重慶等等。(廣州和深圳已經接近超大城市水準)

特大城市人口總量為1000萬左右,GDP達到或超過1萬億人民幣,均擁有全國百強醫院、高校,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大城市分為一類大城市和二類大城市。一類大城市為中等省會城市,包括合肥、福州、濟南等等,以及經濟發達的地級市:無錫、佛山等等。二類大城市為中西部省域副中心城市,包括蕪湖、宜昌、洛陽等等。


堅果旅行


超大城市:城區人口1000萬

特大城市:城區人口500萬

大城市:城區人口200萬

過去幾十年裡,大城市人口規模大洗牌,很多老牌人口大市因為經濟地位和發展速度變化而產生了巨大改變。比如瀋陽、哈爾濱、太原、大連等城市排名出現明顯下滑。

同樣,在近十年經濟地位飆升的城市當中,湧現出一些新的人口大市,比如東莞、佛山等等。

未來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特大城市、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人口規模差值會越來越大。畢竟中小城市大部分都處於長期人口淨流出狀態,而大城市則剛好相反。這其中新一線城市接力四大一線成為新的人口流入密集區,未來會成為新的人口增長高地,而這些城市將來也會成為成長性最強的城市。

當然現在有些統計數據相互之間有出入,有一些甚至差異很大,高達一兩百萬的差值。最終數據可能要到新一期人口普查之後才有相對精確的數值,但是最終的名次可能差別不會太大。


城市發展報告


按照國家對城市類型的劃分,目前在我國,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以上為超大城市;500~10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500萬(300~500萬為I型大城市,100~300萬為II型大城市)的城市為大城市;50~100萬的城市為中等城市;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只是指“城區常住人口”並非是“戶籍人口”或者“常住人口”,所以一些比如像農村人口等就不算是城區常住人口了。

根據這個標準劃分,以2016年數據為準,我國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和深圳五個超大型城市,即它們的城區常住人口都超過1000萬,其中上海的城區人口高達2400多萬。特大型城市有8個,分別是天津、武漢、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以及瀋陽;而大城市有75個,其中I型大城市有14個,II型大城市有61個。

當然了,這是2016年的數據,如今已經到了2019年,所以個別城市可能會上升為更高的等級,比如天津,其2016年的城區常住人口就有940萬,可能現在會上升為超大城市;而哈爾濱2016年的城區常住人口就有近480萬,所以現在可能已經上升為特大城市了。

能夠達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級的城市,城區人口眾多,那麼它們的城區面積應該也很大,下表就是我國主要城市城區建設面積情況,從數據來看,排名前列的也基本上是我國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

這些等級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這些城市,它們的經濟實力自然也是不弱的,基本上也能夠進入全國城市GDP一百強了。其中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行列中,除了瀋陽之外,其它城市的GDP都超過萬億,城區常住人口前八的城市,GDP都進入了全國城市前10名。


錦繡中源


中國大城市2919年排列新版。大家去數數你所在的城市排名是第幾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有些城市拋去農村人口,其實規模小的很。比如:石家莊、蘇州、廈門、南昌、福州等等。


大地滋潤


用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建成區看中心城區都有優缺點,通過熱力圖看看實際在線人口!

  • 東北四城
  • 哈爾濱
  • 長春
  • 瀋陽
  • 大連
  • 華北
  • 北京
  • 天津
  • 石家莊
  • 太原
  • 呼和浩特
  • 西北
  • 烏魯木齊
  • 西寧
  • 蘭州
  • 銀川
  • 西安
  • 西南
  • 重慶
  • 成都
  • 貴陽
  • 昆明
  • 華南
  • 廣州
  • 深圳
  • 南寧
  • 華中海西
  • 南昌
  • 長沙
  • 武漢
  • 合肥
  • 鄭州
  • 福州
  • 廈門
  • 華東
  • 濟南
  • 青島
  • 煙臺
  • 南京
  • 蘇州
  • 上海
  • 杭州
  • 寧波

看城區人口,超大城市為

  • 上海市
  • 廣州市
  • 深圳市
  • 成都市
  • 重慶市
  • 西安市
  • 武漢市
  • 杭州市
  • 南京市

很多城市中心城區並不強,只是縣域農業人口眾多!

  • 例如煙臺市!

部分城市城區常住人口並不是常突出,但流動人口極強!

  • 例如西安市,年居住6個月以上人口少,但短期流動人口極強!

城市夾在山區,紅色集中,不能完全看區域大小!

  • 例如重慶、蘭州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中國超大城市有七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深圳、重慶、天津;中國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重慶、成都、鄭州、西安;其餘的屬特大 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級別。


用戶5957307617


一般城市是不斷髮展的,規模也是動態變化的,今年是大城市,明年可能成為特大城市,因此直接告訴你那些是大城市哪些是超大城市沒有意義,過幾年後可能就不是原來的規模了,因此要弄清城市規模是怎麼劃分的,劃分依據是什麼。建國以來,我國對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過多次調整。1955年國家建委《關於當前城市建設工作的情況和幾個問題的報告》首次提出大中小城市的劃分標準,即“50萬人口以上為大城市,20萬-50萬為中等城市,20萬人口以下的為小城市”,1980年將城市人口100萬人以上的命名為特大城市。1989年頒佈的《城市規劃法》指出城市規模按照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計算。以上算是傳統分類。


2014年11月頒佈了《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明確提出新的城市劃分標準,即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①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50萬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②城區常住人口50萬-100萬的城市為中等城市;

③城區常住人口 100萬-500萬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500萬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300萬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④城區常住人口500萬-10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⑤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新的調整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根據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哪些城市是什麼規模,就可以直接看城區常住人口了。根據各地2016年統計年鑑來看,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如下表(部分人口數據引用2016年或2015年前的)。很明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為中國的超大城市,天津、重慶、武漢、南京、成都、杭州、鄭州、瀋陽8個城市為特大城市。其他大城市根據新的劃分標準及下表對號入座

注:此表人口數據僅用於回答問題提供參考,不排名,不查證其準確性。另各地統計年鑑採用數據方法有別,採用的數據不一定準確。


獨行大飛俠


最新數據,北上廣深人口上千萬是超大城市,武漢,重慶,天津,成都人口超五百萬是特大城市,南京,蘇州,濟南,瀋陽,長沙,鄭州,西安這些城市人在五百萬左右是大城市……


江西154444859


中國城市區號三位數的基本都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瀋陽是特大城市








瀋陽商界


我認為評定城市大小標準的定義為:1、居住在城市規劃區內的有戶籍的非農業人口。(這也是我國上世紀60年代城市大小排名的定義。我認為很好。)2、隨著時間變化,現在再加上居住在城市規劃區內的無戶籍的常住一年以上的非農業人口。這兩項相加之和。這樣評定出來的城市排名更能使人任可,真正的城市排名。其他只能排出面積排名、總人口排名、經濟總量排名、工業總產值排名、糧食產量排名⋯⋯等等,只能做為單項排名,而不是城市大小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