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一个革命叛徒能不能成为民族英雄?

文|陈卿美

革命叛徒,关键词是背叛。背叛出卖革命,遭人唾弃。

民族英雄,关键词是担当,捍卫民族尊严,万人敬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革命叛徒与民族英雄,几乎是对立的。有没有人从革命叛徒变成民族英雄呢?有,晚清就真的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而且名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就是丁汝昌,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北洋水师将领。虽然丁汝昌有很多争议,能否称为民族英雄也是见仁见智,但我们姑且选取他作为民族英雄的一面。

一个人背叛革命,然后再成为民族英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改邪归正那么简单。那么,丁汝昌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呢?

一个革命叛徒能不能成为民族英雄?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生,安徽庐江人。从小家境贫穷,只上了三年学,就辍学打零工。后来,饥荒与战乱接踵而至,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丁汝昌便毅然投奔太平军。

这一年,他18岁,刚刚成年。参加太平军,相信有两个现实考虑。一是双亲故去,失去家庭。二是饥荒之年,生计艰难。只有参军,不仅可以吃饱饭,还可以建功立业,这对一个男儿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至于太平军是什么性质,一个18岁的孩子,又没有多少文化,是根本看不清的。

当时的太平军中,安徽籍的官兵很多,三五个同乡好友总会抱团。程学启与丁汝昌就是不错的朋友,丁汝昌便跟随程学启,一起扼守安庆。当曾国荃率领湘军对安庆几次久攻不下之时,便派人用程学启的老母亲去诱降。无奈之下,程学启在太平军在追杀下,投降湘军。与此同时,25岁的丁汝昌也成为了太平军的降将,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由于丁汝昌在湘军的史料甚少,我们暂且以程学启的经历作为参考。

两军交战,投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遭人鄙视与不信任,降将投靠新东家,新东家也会瞧不起,最重要的是不信任。程学启、丁汝昌等人也面临这个问题。打仗冲锋,投降的官兵被命令冲在前面,去充当炮灰。苦活、脏活、累活、险活,都给你干。程学启为此也很痛苦,几度想自杀。还有人建议曾国荃杀了他,以绝后患。可见,投降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取得湘军的信任,在攻打安庆时,程学启、丁汝昌这些人都是卖了老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所幸,安庆被成功攻破,他们也被立功嘉奖。

投降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要比丁汝昌当时参军更为艰难。相信他的心理也是备受挣扎、煎熬的。投降与职场跳槽又不一样,跳槽到新东家,往往加薪升职,地位也随之抬高,而投降恰恰相反。投降前,煎熬一次;投降后,再次加倍煎熬。根据当时的情况,丁汝昌也是别无选择。因为本与程学启都属同乡、好友。如果程学启降了,自己不降,广西籍的将领叶芸来也不会信任他、排挤他。

此时,命运又迎来了转机。李鸿章创建淮军,大力邀请湘军中的安徽籍将领加入,程学启与丁汝昌便转投李鸿章。这是一份乡情的力量。他们原来与湖南人混在一起,总有被排斥的感觉,同时还是降将,更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但在淮军里就明显不同,乡情的温暖、领导的赏识都消融了他们的担心与不安。

即使如此,“降将”仍是一个污点,在淮军中同样也有很多人拿此说事。投奔淮军,基本与跳槽没区别。丁汝昌要面对新环境、新竞争、新的人际关系。原来湘军熟悉的环境都没了,很多东西要重新开始,重新适应。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心理如何起伏,但打仗英勇杀敌是永远不变的。行不行,要战场上说话。于是,程学启在攻破苏州城时,大肆屠杀,连降将都给砍了。此事曾引起轩然大波。这也从侧面说明,降将的立功心态非常急迫,相信丁汝昌也是如此。

创建淮军,李鸿章的邀请,这都是天时与人和,这是命运转折的关键一步,丁汝昌幸运地遇到了。但即便如此,也要看自己的表现。

后来,丁汝昌跟随刘铭传北上剿捻,表现平平。又跟随刘铭传西北平定陕甘回乱,也诸多不顺利。最后,离开军队,赋闲在家。如果说丁汝昌投奔淮军是一个人生的高峰的话,那么,此时的丁汝昌又走向了低谷。这时的丁汝昌已经40岁,正是壮年的年龄却成了闲人。想想过去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的光辉经历,丁汝昌的心情失落到极点。

沮丧中的丁汝昌接到了兵部的调令,让他再回甘肃。但他不甘心,求助李鸿章,希望看在老乡又是为淮军效力的份上能帮忙。此时,李鸿章正在督办北洋海防,正缺人手。虽然丁汝昌不懂海军、也不懂西方科学知识,但丁汝昌毕竟出身淮军,又带兵打过仗。李鸿章最后还是让丁汝昌来统领海军。这又是丁汝昌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当时福州船政局的学员正好毕业,论懂海军,人家都是科班出身,丁汝昌算什么。但李鸿章还是更信任丁汝昌。对此,李鸿章上奏朝廷,认为丁汝昌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有战阵经历,治军统军经验,这些都是实战磨砺出的结果。而福州船政局的学生太过年轻,根本没经历过,难担大任。李鸿章言下之意,这些学员上了战场估计都会吓尿裤子,没大战经验是不行的。

在李鸿章硬挺下,丁汝昌迎来人生第二春。对于北洋海军的组建,丁汝昌功不可没,也相当于创始人。担任北洋海军提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都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可贵?是人才!其实是信任。信任,在任何年代,信任都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显然是受到了李鸿章的“破格”提拔,这也就造成了丁汝昌缺乏主见,一味迎合李的毛病。丁汝昌其实就是李鸿章的傀儡,一切都要听李的摆布。

丁汝昌统领的北洋舰队多次与日军交战,战果差强人意。一方面与李鸿章的不敢硬拼的策略有关,一方面也暴露了丁汝昌海军作战经验严重不足的缺点。当他被朝廷革职,国内非议四起,千夫所指的时候,相信他的内心又是崩溃的。

但真正崩溃的还在后头。李鸿章再次挺他,让丁汝昌保卫威海卫。在日本舰队的包围下,丁汝昌陷入孤立无援中。日本劝降信及时赶到,手下官兵集体逼降,此时,如果说丁汝昌的内心没有丝毫动摇,是不可能的。但他还能投降吗?

投降湘军,已经是背叛革命,长期屡遭人白眼已经很不好受。如今再投降日军,那就是彻底背叛祖国了,性质极为严重,还哪有脸活在世上。

在极度绝望下,59岁的丁汝昌跳海自杀,誓与舰船同归于尽,结果被下属救起。最终,他独自吞鸦片自杀。他以悲壮的的方式自杀殉国,向统领的北洋舰队、向李鸿章、向大清帝国谢罪。不管怎么说,拒绝日本的诱降,壮烈殉国,丁汝昌这份气节还是值得赞赏的,据此称其为民族英雄也不为过。

从革命叛徒到民族英雄,丁汝昌完成了一次成功蜕变。纵观这个过程,有几点原因是关键的。

一是湘军的包容、大度。如果没有曾国荃湘军将领的大度,丁汝昌可能就像献苏州城的降将一样被杀掉了。

二是老乡李鸿章的信任、提携。丁汝昌幸运遇到了老乡李鸿章,而且这个老乡还是朝廷重臣。尤其是在北洋水师期间,李鸿章为丁汝昌顶住了很多压力。

三是天时的因素。当丁汝昌在湘军的使命基本结束的时候,正赶上李鸿章创建淮军。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又赶上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

四是你要能忍,要比常人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投降永远遭人戳脊梁骨,不能忍的话不知死多少回了。光忍还不行,还要用实力证明自己。

五是你能力可以平凡,但你要敢于担当,关键时候必须自杀,保持气节。没有最后这点,如果晚节不保,丁汝昌也成不了民族英雄。

作为太平军降将,丁汝昌是幸运的,在所有降将中,只有丁汝昌坚持到了甲午战争结束。其他人不是被湘军杀掉,就是在历次战争中牺牲了。作为民族英雄,丁汝昌又是悲哀的,因为他只能用死来证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