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吳起是可以為士兵吸膿的將軍,卻為何會殺妻求功名?

胡瑪莉


吳起,衛國人,少年時代家境不錯,不但衣食無憂,家中還有大筆積蓄。吳起愛好劍法,整天找人比試擊劍,惹是生非,常常被母親責備。

翩翩少年吳起,心中抱負不小,他希望能在衛國做官,一展宏圖。衛國當時已經復國兩百年,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商業繁榮,在衛國做官成了吳起年少時的夢想。

吳起的母親知道兒子的心思,立刻張羅著重金買官,可是事與願違,重金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響聲。衛國這個保留著周朝禮儀風範的國度,花錢也買不到官做。

吳起這回糗大了,官沒做成,他買官的事情反而滿城風雨,路人皆知。

衛國濮陽,一群惡少年圍住吳起,盡譏諷之能事,嘲笑吳起買官不成。

吳起憤怒了,劍花飛舞,衣玦飄揚,十三個惡少年頓時付出年少輕狂的代價,成為吳起殺的第一批人,餘下圍觀者驚駭之餘四散報官去了。

吳起自知闖下大禍,卻不急不慌地回到家,換一身乾淨衣裳,背起行囊,向母親辭行。

吳起張開大嘴往自己手臂上狠咬一口,看著流淌的鮮血發誓道:“今日起辭別母親,若當不上大國上卿,手持國君的符節,乘高頭馬車,就不回衛國來見母親!”

吳起的母親不知道他殺人了,愛子心切,流淚挽留,吳起卻頭也不回,走向一條孤膽英雄之路。

吳起的第一站是魯國,在這裡拜名師曾參為師。

曾參乃是大聖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聖(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學,曾子獨得其宗”,曾參被後人尊為“宗聖”,他可是聲名顯赫的人物。

以曾參這種聖賢的眼光,能看上吳起,這本身說明吳起有獨到的氣質。吳起在曾參門下,晝研夜誦,不辭辛苦,不久就脫穎而出。

在曾參的盛名之下,弟子吳起有機會結識上層社會的名流,這其中包括齊國大夫田居。當時齊國處於田氏代齊的過渡時期,田氏在齊國一家獨大,田居的地位可想而知。

田居與吳起交談,吳起滔滔不絕,淵淵不竭,田居愛其才,將美麗的女兒嫁給他。吳起這回是麻雀變鳳凰,攀上齊國宗室這門親,日後大國上卿的夢想就踏出堅實的一步。

吳起在魯國,有名師輔導,嬌妻作陪,時間過的很快,一晃六年。

一日,曾參獨特的靈感顯出不詳預兆,像他這種聖人,第六感特別強大。

曾參對吳起道:“汝遊學六年,回去看看老母吧。”

吳起不假思索道:“我發過誓,若不當上大國上卿,就不會去見母親。”

曾參心中道:“汝是心惡之人。”嘴上卻嘆息道:“這算什麼誓言。”

吳起不為所動。

過了幾天,衛國傳來消息,吳起的母親病逝。

吳起聽到這個噩耗後,只是仰天號哭三聲,然後擦乾眼淚,繼續讀書,好似什麼事兒都沒發生一般。

按照儒家的規矩,父母過世,其子須歸家守孝三年,清心寡慾,素服齋戒。

吳起的漠然態度,令師父曾參震怒道:“吳起不奔母喪,忘本之人!夫水無本則竭,木無本則折,人而無本,談何為人?”

吳起被逐出師門,從此與儒家分道揚鑣,不過他也並非一無所獲,在儒家學會的仁,日後用在對他的軍士上,令三軍都唯命是從,傾心效命。而且吳起還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嬌妻,岳父更是齊國大夫,他的前途不可估量。

離開儒家,吳起仍然呆在魯國,他認為大爭之世,儒家行不通,只有兵家才是最值得崇尚的。於是開始鑽研兵法,三年之後大成。

魯國相國公儀休,常與吳起論兵,知道其才能出眾,於是引薦給魯穆公,吳起做了魯國大夫。

安寧的日子很快不再,齊國入侵魯國,起因是齊國田氏認為魯國不該與呂氏國君保持太密切的關係,因為齊國很快將是田氏當國君。

齊國大兵壓境,實事求是地講,魯國無一人能擔當禦敵的大將重任,除了吳起。然而吳起卻有個齊國宗室夫人,這讓魯穆公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敢用吳起。

吳起知道這個事情後,回府見夫人,用儒家的腔調問道:“夫人可知,一個男人,何以為貴?”

夫人田氏也是才思敏捷之美人,對答道:“大丈夫在外立業,在家愛護妻兒,有外有內,此為男人之貴。”

吳起進而道:“今日我有機會為國之上卿,食祿萬千,功垂於竹帛,名留於千古,夫人可願幫我?”

田氏立即答道:“然!”

吳起道:“今齊伐魯,因夫人是齊人,國君不肯用我,起想借夫人之頭,以成我之功名。”

田氏大驚,方欲開口答話。吳起拔劍一揮,田氏頭已落地。母喪不顧人倫絕,妻子何足道哉。

一夜夫妻百日恩,在吳起這,只是句笑談。

吳起殺妻求將,他的第一次實戰,就碰到實力強勁的對手。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年老的齊宣公,他是齊國呂氏倒數第二位國君,從實力的角度來說他可以忽略不計。齊國掌權的是田氏家族,當時田補剛成為田氏的宗主,由他的親弟田和領兵侵魯。

田氏此次攻伐魯國,目的並非是攻城略地,而是教育魯穆公不得與齊宣公再有往來,是給田氏在齊國立威,以便日後田氏更加順利取代呂氏統治齊國。

田和統領八萬齊軍,不敢從泰山通道而來,而是從東南部繞行近千里,從魯國南部攻入。此前幾百年,魯國只要扼守泰山各條通道,齊國就無計可施。這次齊國繞道這麼遠前來,魯穆公很緊張。

總之這次齊軍無論是主將、兵力、路線,都令魯國人顫抖,不然魯穆公絕對不可能起用一個外人吳起。

魯穆公只給吳起兩萬兵,這個兵力在春秋時期就是不足三百乘,勉強可支撐一場戰爭。但是到了春秋戰國之交,兩萬人還是少了點,魯穆公很有保留。

吳起受命之後,在軍中與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見士卒扛著糧草負重,自己也去扛一袋給士卒分擔。有的士卒生病疽,吳起起親自調藥。有的士卒傷口化膿,吳起以口吮其膿血。

一個將軍對士卒如此,前無古人,士卒感念吳起之恩,如同父子,一個個摩拳擦掌,願為吳起效死命。

兩軍在魯國南部遭遇,前部以箭矢射住陣腳,然後各自修築營寨。

齊人很快發現,魯軍營寨修的中規中矩,並未看出吳起有何過人之處。齊軍搭建高聳雲天的望樓,用四輛戰車托住望樓,在精銳護送下,望樓推到了吳起營寨附近。

田和站在望樓上,看到吳起席地而坐,與士卒一起進食。田和自言自語笑道:“將尊則士畏,士畏則力戰。起不懂用兵之道,吾無慮矣。”

田和剛從望樓上下來,吳起的竹簡也來了,他在竹簡中自稱田氏之婿,請與田氏結盟收兵,條件是魯穆公不再派人聯絡齊宣公,魯國再獻上青銅三百斤。

齊國田氏,眼下最要緊的是從呂氏手中接過接力棒。齊國光是大中型城池就有七十多座,小城邑更有兩百多座,田氏在這個關鍵時刻,自然不希望折損一兵一卒,去幹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

而田和本人,則是個大野心家。田和不甘心為兄長打工,他希望通過這次機會,不但給田氏立威,更為自己尋找盟友。田和希望私底下與魯國大夫結交,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好方便將來弒兄篡位。

整個魯國,能夠看懂田氏意圖的人屈指可數,能夠看透田和用意的人,就只有吳起一個。因此魯國將領都不敢來幹這個喪軍辱國的差事,吳起卻迫切想要來立功。

現在局勢理清楚,只要魯軍不主動攻擊,齊軍最多就是擺開陣勢嚇唬一下,魯軍其實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田和看了吳起的竹簡,心情大好,立即派部將張醜前往吳起軍營探聽虛實。

吳起在軍中大宴張醜,言明有人離間自己與田氏,說自己殺妻求將,其實夫人是病亡。席間吳起多次向田氏示好,與張醜把酒言歡,絕不談及兵事。

張醜喝的半醉,回營稟報田和,次日吳起將親自到齊營,與田和嗜血為盟。同時吳起還殺牛宰馬送至齊營,表示心意。

當夜,吳起趁齊人放鬆警惕,率兩萬魯軍劫齊營。齊軍營盤連綿幾里,分為大小數十個營寨,魯軍只能劫取幾個營寨而已。這時候如果齊軍穩定陣腳,完全可以反敗為勝。

可是田和根本無心應戰,他第一反應是要保存實力,於是擊鼓令各營後撤十里。

吳起卻並不見好就收,他揮師猛追,殺得齊軍馬不及甲,車不及駕,殭屍滿野。

吳起大軍凱旋,魯國都城曲阜百姓夾道歡迎,魯國多少年來都是被齊國欺負的,如此揚眉吐氣的一仗,怎能不令魯人振奮。

吳起晉升為上卿,魯國雖然不是大國,但名氣確實響噹噹。作為東周王朝的代言人,作為孔子的故鄉,在魯國當上卿,也是非常光榮的。只可惜吳起的母親已經過世,吳起不能衣錦還鄉去看母親。

齊國那邊輸了一場戰爭,可田和怎會被一場敗仗困擾,作為田氏齊國後來的開山宗主,他很快就擬定一個對付吳起的計劃。

田和從齊國選取兩位絕世美女,外加黃金千鎰,仍然派張醜,送到魯國上卿吳起的府上。名義上是說吳起喪齊國之妻,再用齊女補之。

吳起大大方方收了美女和金子,殊不知張醜故意洩露消息,此事迅速在魯國傳開,沸沸揚揚,傳說吳起受賄通齊。

吳起智商絕高,兵法造詣很深,情商卻一般。他不善為官,與魯國朝堂卿大夫關係平平。而且作為外來人,本就被排擠。在這種情況下,卿大夫們一邊倒地勸說魯穆公,意欲給吳起削官治罪。

吳起聞風而逃,來到魏國。


地圖帝


從史料分析來講,吳起本人決對是一個事業型的男人,將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位列朝堂、顯名名於天下視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可以以以說其是一個官迷,甚至於是一個執著追求功名的偏執狂,功名地位是第一位的,其餘皆是浮雲。在魯國生活,取了齊國人妻子,齊國來攻,魯人因其妻為齊人,不敢用其未將,吳起遂殺妻以名其志,得以為將,敗齊軍,立有大功,但魯人因其殺妻求將,不和周禮及魯人道德標準,吳起未獲重用。後來在魏國為將,吸取士兵膿包汁液,士兵死不旋踵,拼死作戰,報效吳起之恩,這僅是吳起激勵士卒手段之一,正是由於吳起打破了階層的界限,愛兵如子,練就魏武卒,長勝不敗,在魏國位列上卿;在一次吸取士兵膿包汁液之後,士兵之母說哭訴自己的丈夫就是因為報吳起將軍吸膿之恩而效死力,如今又如此對待兒子,兒子恐怕也會在戰鬥中死不旋踵,以死報吳起將軍之恩。無論是殺妻求將,還是吸取士兵膿汁,吳起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功名夢想,妻子和士兵都是工具!但另一方面,吳起也應該有無法言明的苦衷與無奈,自己出身低微,加之為客卿,在戰國這一風雲變換的時代,只能用相對極端的方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和報復。


嚴9636


不可信。

吳起殺妻求將唯一的出處是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存在很多邏輯問題,大概講下吳起那段的疑點:

1.吳起是否武功蓋世才能殺30個同鄉?

2.吳起殺了那麼多人,居然留下母親自己跑了?

3.殺那麼多人應該惡名遠揚,曾子為什麼收他為學生 ……

他後來去魏國,魏文侯問李悝對吳起的看法; 李悝:“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沒有說到他殺妻的事情。後來公子痤建議魏武侯把妹妹嫁給吳起,如果吳起為功名而殺妻,公子痤還敢提這個建議? ……

所以我選擇不信史記。 更早的韓非子只提到一處:

吳起,衛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使更之。其妻曰:“諾。”及成,復度之,果不中度,吳子大怒。其妻對曰:“吾始經之而不可更也。”吳子出之,其妻請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後行之,子毋幾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於衛君,乃因以衛君之重請吳子。吳子不聽,遂去衛而入“   一曰:吳起示其妻以組,曰:“子為我織組,令之如是。”組已就而效之,其組異善。起曰:“使子為組,令之如是,而今也異善,何也?”其妻曰:“用財若一也,加務善之。”吳起曰:“非語也。”使之衣而歸。其父往請之,吳起曰:“起家無虛言。”

只有休妻而無殺妻,這麼一來史記也就成了孤證。


阿晴看社會


吳起殺妻很可能是流言。

吳起是衛人,在魯國為官。時齊國侵魯,由於其妻是齊人,魯國擔心吳起會有二心,不願意用他,於是便有吳起殺妻以求功名的傳言。

這種傳言著實不可信。

其一,春秋戰國女子是隨夫,別的不說,魯國與齊國之間就時常通婚,齊國公主嫁到魯國的情況也不少,難道齊魯戰爭一爆發,就得把齊國公主給殺了嗎?魯國是文明程度最高的諸侯國,不致於這麼狹隘。我估計真實的情況,是吳起的妻子恰巧在那時去世,便有人放出流言,說是他殺了妻子。

其二,吳起一生的政敵非常多,在他離開魯國後,先是到魏國,後又到楚國,他的敵人不餘遺力地攻擊他、陷害他,可是卻從來沒有人再提起他殺妻的故事。他的敵人怎麼會把這樣一個生動的反面事例給遺漏了呢?

其三,後來魏武侯為了留住吳起,打算把魏國公主嫁給他。如果吳起是個隨隨便便可以殺掉妻子以換取功名的人,那麼魏武侯嫁公主能留住他嗎?他就不怕吳起殺了公主,遠走他國,投靠別的國君麼?

所以,我認為吳起殺妻是流言罷了。


君山話史


吳起可以為士兵吸噥的將軍,為何要殺妻求將?



這也是他為了出人頭地,被現實給逼的,當然,他這種渣男行為,是很讓人不齒的,有能力無德行,無人品的行為,殺妻求將,還有人性嗎?他在衛國殺那麼多人,當時衛國就應當把他抓起來砍頭,後還殺妻求將,這種人更該關起來判終身監禁,殺人犯嘛!

吳起這人確實是個人才,身強力壯,能憑一己之力殺死幾十個同鄉,身體素質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心理素質也是很強的,吳起這人志向遠大,不甘寂寞,非常不願意藉藉無名老死世間,希望揚名立萬,一抒心中之志,這樣一個有文化,有體力,有卓越能力的治國安邦之材,卻身為平民,沒有任何機會讓他可以出人頭地,花錢買官換來一頓羞辱,我想吳起心中也是非常痛苦,難過的吧!把羞辱他的人殺了,逼的他不得不遠走他鄉,從此開始他艱苦的施展才能之路,幾經滄桑,幾番沉浮,母親死了都不能回鄉,他走的是不慌不忙,蕭灑至極,人材就是人材。



正是流動成就了他,使他的能力有了用武之地,“此處不留人 ,自有留人處,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吳起從衛國拋家舍業來到魯國,因為之前的買官行為,讓他名聲受損,而他老婆卻是齊國田氏,一心一意支持丈夫出人頭地,而他丈夫卻翩翩要讓她人頭落地來成全他的出人頭地,世界的事情真是詭異,國主都不敢用他,他很無奈,他只好用女人希望自己男人有這種上進心,而借了齊國女人田氏,自己妻子的人頭來讓自己成為魯國的大將軍,吳起真是敢闖,真是為了前途,抗爭自己的命運,什麼不要良心,不要臉的惡事事都敢幹,也不是一個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魯國國君見齊國大兵壓境,找不到合適的人抵抗,沒有人有能力為這次浩劫背鍋,只有吳起有這個能力做這次浩劫的犧牲品,背鍋俠,如果不用他,魯國被人家齊國滅了也不一定,魯國國君這時的想法是舉棋不定,用他吧!可他老婆可是齊國田氏,親戚關係,難保他心不向著齊國,這種關係,那敢用。

而吳起卻是一個明白人,妻子不死,這個成為大將軍的機會就不會得到。於是取了這個希望丈夫有上進心的齊國田氏女人的頭,消除了魯國國君之戒心,美其名曰借頭。



天下竟然就有這樣不湊巧的事情,真是磨難人家吳起。

然而當大將軍,帶兵打仗又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情,是個苦差事,一般人還真幹不了。魯國國君出於“又想讓馬兒跑,又不能給馬兒吃夠草”。只給人家吳起2萬人馬,在非常形勢下,吳起為了能激勵士兵士氣,須要親自下去勞動,餵馬,背軍糧,等粗活累活髒活都要幹,吳起還真是能吃苦耐勞,受氣受罪,做為大將軍,與底層勞苦大眾打的火熱,親自給士兵治傷,甚至一般人做不出的吸膿消毒,這麼噁心的行為藝術,他就能幹的出來,就是為了讓士兵們不要性命,勇敢的去拼殺,為吳起積累軍功,難道這些就是他身為普通人才乾的出來的嗎?不,人是天生成的,同時代的越王勾踐也乾的出,也是極至的能忍耐,越王勾踐在逆境中可以臥薪嚐膽,為吳國國王夫差舔屎吃這行為也差不多吧!真是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嗎?若一般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才懶得去幹呢!這也太難了吧!而吳起這人十分聰明,狡黠,硬是能分析形勢,用非常手段打贏了齊國田和帶領的8萬人馬,以少勝多,牛的不要不要的。



可他運氣實在太差,聰明人也中了別人奸計,齊國人田和派張醜送來齊國美女兩名,為了圓謊,他硬是全部接納,張醜卻大肆宣揚他與齊國人的勾結行為,傳到魯國國君耳朵裡,本來魯國國君就不怎麼信任他,這下就更加懷疑他了,魯國人也是一群不是東西的傢伙,不看在人家有為魯國爭面子,揚眉吐氣,好不容易打大勝仗的事情上巨大功勞,完全是欺負人家一個孤單的外鄉人,一起痛打落水狗,要人時如狗般賤,不要人時嫌人醜,也是一班扶不起的劉阿斗,吳起見這班人們都不是東西,自己艱苦付出的成果,一下又付之東流,真是天意弄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用妻子人頭換來的東西,一不小心又弄丟了,沒辦法,只好決決的逃到了魏國,繼續施展他治國安邦,王佐之材的抱負去了。



本來魯國國君如果有大抱負,大志向,用好吳起,是可以強國,開疆拓土,甚至稱霸的,可是他不能夠,吳起做為一個外鄉人,孤單的在異國他鄉立功創業,是有多難?很艱難的,命比韓信啊!

這個不容易的渣男,殺了自己的愛妻求將,槽康之妻是個寶,他也能殺,也是遭報應的。這種人就應該受人聲討。


三國水滸歷史狂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做過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回答。

第一,可以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解讀。當時人們是不重視妻子的,哪怕是髮妻,也就是不重視女性地位。

也就是說,當時人們追求的是什麼,功名,大義以及流傳千古。

不信你回想下,秦朝之前,從夏朝到戰國時代,是不是沒有關於妻子的正面評價,關於妻子的評價都是紅顏禍水,比如妲己,比如褒姒。全是禍國殃民的玩意兒啊。

秦朝以前,女性地位不高,除了瞎給丈夫添亂外,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女性,很少有接受優秀教育的緣故,本來教育資源就稀缺,男性都不夠,你一個女性怎麼能有學習開智的機會。

諸子百家遊學天下,立志把自己的思想學說傳播天下,實際上幾乎是不招收女性的,這也是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唯一的汙點了。

當時的女性不開智,說話也不好聽,心中也沒有宏圖大志,性格思維又偏感性。

這樣的一種形象,在那個浩蕩的時代又有幾個人傑願意與髮妻死生挈闊,與子成說,相濡以沫。

而唯一正面形象出現的妻子,卻在之後的秦朝,孟姜女哭長城。

第二個方面就是,吳起這個人,歷史上,無論正史野史對他的評價都是,“貪將”。何為貪將,一心追求權力與功名,有才華有能力,狠厲而又愛兵如子。但是步子又跨得太大,激進而又可悲!

以至於,後面流連輾轉幾個國家,最後到楚國急匆匆的變法,被根深蒂固的楚國貴族給弄死了。

一代名將,可惜性格,心智,太不講究了。

吳起,不得不承認是個狠人,年輕時家裡有礦,富裕啊,一心要幹出一番事業,用家財四處奔波,可又卻處處碰壁,家業散盡,面臨破產。

回鄉被些鄉鄰嘲笑,這貨居然把他們給殺了,這麼說吧,換做你,你創業投資失敗,家裡本是中產階級了,一下快要到無產階級了,然後,被同社區的鄰居,被村子的遊手好閒的人,就是那些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人嘲笑,你就全特麼把他們給當街弄死了,你能做到嗎?做不到,但是他做到了,所以這貨是褒貶不一的吳起。

後來這貨心灰意冷,想著打算弄個文憑,也沒打算認真學,學人家儒道,忠孝禮儀。可卻連自己母親死了都不回去。嘖嘖,貪將啊。

就這樣這貨被他的儒家老師給逐出師門了,當然,這裡有個問題,他殺了30多個人,儒家居然還收他,這是另一個故事,這裡不做評價。

後來的故事,吳起這貨在魯國混跡,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就擔心啊,怕吳起反他,不敢用。

這消息傳到吳起哪去了,這貨眾所周知極其渴望功成名就啊,於是殺掉妻子表示你看,我是對你忠心的,不可能背叛你的,你老就放心吧。

隨帶兵,大敗齊國。從這裡開始了他登上戰國時代,一代不敗名將,打贏一場仗就換個國家繼續騷,可惜,這倒黴玩意兒,就會打仗,政治覺悟不高,還去變法……那玩意兒是人能變的嗎?

商鞅,王安石等歷史上數不清的人傑都栽在變法二字上啊!


幸運的白


其實吳起讓後人詬罵的事情不只有殺妻之事,還有拋母之事!

首先說說拋母之事。吳起本是衛國人,年輕的時候就立志要做官,用錢財來求官,結果家財散盡都沒有謀得一官半職,惹得同鄉的人嘲笑譏諷他。吳起懷恨在心,殺了三十多個嘲笑他的人,然後逃出了衛國。後吳起拜了孔子的徒弟曾參為師,跟隨他學習治國方略。期間,吳起的母親病逝,為了一直能夠學習,吳起硬是沒有回家奔喪,後這事兒被曾參知道了,便將其逐出師門。

然後說說殺妻之事。在被曾參逐出師門後,吳起來到魯國,在魯國,他接著學習兵法,後被魯國國君賞識。當時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有意起用吳起為將,但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這讓國君有些擔憂,害怕吳起跟齊國有什麼瓜葛,所以遲疑不決。而吳起為了表忠心,便狠心殺了自己的妻子。魯國國君這才重用吳起,吳起率兵大敗齊國。

最後說說他為為士兵吸膿的事情。吳起在魯國做了將軍後,和士卒同吃同睡,行路不乘馬,而且當時有士兵生了毒瘡,他親自給士兵吸膿瘡,真正做到了與士兵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軍中將士無不對他唯命是從。所以吳起的軍隊戰鬥力超強。

細細研究一下這三件事情,無論是殺妻棄母,還是為士兵吸膿。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自己,讓自己做官。不為母親奔喪是為了不耽誤學習治國策略,因為治國策略可以幫他當官;殺了妻子是為了得到魯國國君的信任,獲得將軍的職位;替士兵吸膿是為了獲得軍心,讓士兵對他唯命是。所以應該說,吳起這個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官迷,從道德禮儀層面來講,他是一個自私自利,毫無感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當然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也確實很大!


盛說紛紜


吳起(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 ,衛國左氏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 、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在楚國,曾主持“吳起變法”。後來因變法失敗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在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稱為武廟十哲。為士兵吸膿是在其為魏將攻打中山國的戰爭中的事,士兵有得病的,吳起跪地為他吸去傷囗的膿。士兵母親看見就哭了,其他人不解。士兵的母親說:“當初他的父親有病時將軍也是這樣對待的,他父親為報恩打仗為將軍戰死了,今天將軍這樣對待我兒子,他也會奮戰而死。”所以從此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吳起這樣做主要是拉攏人心,讓士兵們為他誓死打仗。


吳起殺妻指的是祖籍衛國的吳起為了取得魯國的信任,不惜殺死來自齊國的妻子以獲得將軍位。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吳起是一個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他的眼中只有功名利祿,凡是擋在他前面的人或事一律可以清除,一切都是他的敵人。可吳起又是一個有著大才的人,與被尊為“兵聖”的孫子齊名,世稱“孫吳”。


心鄉往之可


歷史上的名將眾多,但是能真正做到一輩子無敗績的卻是寥寥無幾,而戰國吳起則是其中之一。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還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魯國時曾為魯穆公率軍大敗齊軍,在魏國時訓練出了戰國最精銳的步軍——魏武卒,投奔吳國後又進行了“吳起變法”。可以說,吳起一生,無論在魯國、魏國,還是齊國,都可謂是功績卓越。可就是這樣一位功績卓越的人才,卻在歷史上有著殺妻的罵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吳起此人的性格品質究竟如何呢?

吳起本是衛國人,出生在富貴家庭,早年為了走上仕途花了家中不少錢,但還是處處碰壁。遭受到了鄉鄰恥笑,吳起一怒之下連殺三十多個人,而後逃離家鄉跟隨曾申學習儒術。後來吳起母親去世,吳起並未遵守儒家的忠孝信條回家為母親守孝,於是曾申便與吳起斷絕了師徒關係。就此,吳起便開始了棄儒從兵的道路。

在齊宣王四十四年(前412),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吳起眼看機會來了,便主動向魯穆公請纓。可魯穆公疑心吳起,因為吳起的妻子是個齊國人,為了一展宏圖實現抱負的吳起,便回家對妻子說道:“今齊伐魯,因夫人是齊人,國君不肯用我,起想借夫人之頭,以成我之功名。”說完便在妻子驚愕的眼神中揮劍殺了妻子。

母親去世可是不回家守喪,為求功名手刃自己的結髮妻子,這些事情無不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為了功名利祿可以拋棄親情和愛情的吳起。但這並不是吳起的全部品格,在仕途中的他,又是另外一種模樣。

吳起確實是個有大才之人。在戰場上,他體恤將士,能穩人心。

吳起帶兵打仗的時候,為了鼓舞士氣,他親自參與到餵馬、背軍糧等勞動中去,還親自給士兵治傷,甚至還為受傷士兵吸膿消毒。士兵們被自己的將領感動到了,心甘情願地在戰場上拼盡全力。拼命的士兵再配合吳起的謀略,便是吳起總是能打勝仗的重要原因。

在官場上,吳起為人耿直,勇於諫言。吳起在魏國擔任西河郡郡守時,魏武侯曾來巡遊,面對大好河山,魏武侯不禁對吳起說道:“魏國的山河如此險要壯美,是魏國的瑰寶啊!”而吳起並未順著魏武侯的意思說下去,反而道:“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大意便是告訴魏武侯國家政權的穩固,並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而是在於施德於民,如果魏武侯不向人民施行德政,即使是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他的敵人的。

在改革變法中,吳起才智突出,效果顯著。吳起因受到猜忌,怕招來殺身之禍而選擇離開魏國,去了楚國。吳起在楚國受到楚悼王的重用,拜為令尹。吳起推行變法,嚴明法律,削減王室遠親的供應,增強軍力。楚國經過吳起變法後,國力大增,攻秦破齊,抵禦韓趙魏,諸侯臣服。

論帶兵打仗,吳起確實可謂是數一數二的能人;但論德行,卻實在有太多可指摘之處。徐鈞便曾評價吳起:“

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吳起此人,可是說是才勝於德,終身致力於追求功名,對親情愛情都太過冷漠,並且為了建功立業不擇手段,雖然是難得一遇的不敗將軍和改革人才,但是他的德行卻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鄧海春


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歷史給了吳起廣闊的用武之地,他順應歷史潮流變法圖強,在政治上他明法審令,廢無用官職,減爵祿, 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在經濟上獎勵“耕戰之士”,鼓勵從事農業生產,保證生產發展。在軍事他擴充軍備,賞罰分明,提高戰士待遇,建立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軍隊,並由國君統一指揮。他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的思想,在都稱得上那個時代的巔峰。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可與孫武、商鞅並稱。

後世對吳起的評價很多人說他性格複雜,殘忍薄倖。主要一件事是他曾為了獲取兵權而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單單看這一件事吳起可謂是殘忍的人,但是從當時的形勢來看,他不殺妻,便不能取得國君的信任,自己的才華便得不到施展,也就沒有後來大破齊國的壯舉。然而他對待士兵卻親如子弟,與士兵同甘共苦,這樣使士兵更加勇往直前,捨生忘死的去打仗。

吳起作為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不能只從個人情感來評價他行為做事。有一句活不是說“為天下者不顧家”歷史上又有那個政治家是慈善家。劉邦為了自己逃命連親生兒子都不顧。李世民為爭皇位殺了自己的親兄弟。武則天為權位不惜犧牲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相比他們吳起殺妻這件事也不算什麼吧。要幹大事業就要準備好面對犧牲。而他作為軍事家領兵打仗,要凝聚士兵,讓他們去拼命就要體恤士卒。後世通過這兩件事認為吳起的性格複雜,個人認為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這樣的做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像這樣的人已經能夠做到不為性格所困。古代的帝王將相不大都如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