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东北第一山是什么山?

渔翁197285889


几千公里的长白山,似乎是永恒。不过,它只是源于一场海底的、偶然的火山喷发。

实际上,凝固的长白山,不过是那些熔岩喷发时的形状,是岩浆流淌的形状。那一刻,长白山大小一百个火山口全部喷发,那一瞬,长白山脉,纪录了四千万年前融岩喷发时的一瞬。

一个有趣的矛盾:能够勾勒出最无形的水的形状的,却是那无比坚硬的山。那长白山巍峨的峰峦之中,却反照出岩浆澎湃激情的跃动,柔美的跳跃,深情的韵动,无心的荡漾,危险的漩涡,以及窃窃私语似的呢喃。

与此同时,面对太平洋,长白山形成了东北的形状。当时,整个长白山在海洋之中突起,形成了松嫩平原、延吉盆地,形成了辽河平原,这些平原,成为高句丽、渤海国、辽金等时期的粮仓,成为战争时的资源储备的最重要的地方。

不过,起初的士兵们,并不居住在平原之中,而是居住在山脉之里。长白山的山形,占据了盘踞在太平洋的东岩,其腹心为吉林的白山、延边两座城市,向周围扩散成为一个螃蟹的形状。它的一只前“爪”伸向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多年以后,唐朝的使者就从这只爪尖登上岸边,到长白山腹地延吉市去拜会渤海国的国王;一只“爪”尖通过朝鲜半岛的釜山市,造成了朝鲜半岛与日本半岛相遇的对马海峡,多年以后,日本的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曾经将大本营驻在将处,派重兵想要占领朝鲜。丰臣秀吉,无意中站在长白山所形成的一流战略位置上,退可迅速从半岛上撤兵,并在海边的岛屿之中寻觅战机,甚至随时可以撤回日本。进可从日本中转大批士兵进入朝鲜。

在那场抗日战争之中,如果不是因为丰臣秀吉的内乱,明朝的战线很可能会延长,对其经济打击很可能加大,那么,当时处于长白山西麓的女真人,便会更容易地打入山海关;它的后“爪”没有前两只“爪”坚强有力,只是伸向三江平原的交汇地,祖国雄鸡的头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的三江汇集之地同江市的伯力古城。上个世纪日本侵华时期,曾经想杀光附近山中的所有鄂伦春人,以便制造此处为无人区,自古不是中国领土的证据。

东北,便由阿尔泰山系构成的外兴安岭,与阴山山系构成的长白山、辽西“医巫闾山”所在的松岭山脉,以及太平洋中的日本海,构成了东北的所处在的“四方形”舞台。

美丽的景色,像一把单刀,能够剖开人的内心,深入到心中的不毛之地。

这时候,你坐在面包车里,行驶在长白山深处的腹地之中。已经是深夜了,这现代化的车辆,便湮没有周遭的黑暗之中。

尽管周围是沉默的同伴,但是,你仍然感觉到,自己孤身对着月光,与无尽的盘山道之中。

有了这样的幻觉,也许是因为你太愿意迷路,窗外,你能看到汽车灯光,像人类最后的余火。人在这大山之中,就最后的火炭,微弱地跳动,随时会熄灭。

原始便在窗外复活了,我们能够沐浴在长白山祖先的周遭之中。是啊,在如此古老的山脉之中,我们短暂的人,只不过是一闪而逝的炭火。

我们每个时代的文明,不过是找个燃烧物,使我们心中的炭火,再点亮一阵。

2.6万年前,就在长白山深处,白雪茫茫高山腹地的一个山洞里,诞生了长白山人类的第一个梦。

那个梦非常怪——梦见长白山被大水围困,冰雪融化的洪水,在山谷之间肆虐,水位线越涨越高,甚至能够使山崩倒,山中的各种生灵,都有可能被洪水吞噬。

这时候,出来一种奇怪的生灵,它用自己的独角,挑开了山谷处的土石,最终洪水迅速地从决口处溢出,形成了许多道河流奔涌而去。

这个梦,像飘浮着的灰尘,沾在安图人的梦境之中。就在延边自治州的安图县境内,这是已知长白山地区最早的人类。而就在那个冰冷的季节,安图人终于捱不住寒冷,他们的梦醒以后,终于走出了山洞,走出长白山,希望能够找一个暖和一些的地方生存下去。

那是地球上的一个漫长的冰河年代,安图人走过一道道雪岭的时候,他们能够到,那些体型庞大的动物冻死在雪野之中,那些野牛、披毛犀牛,以及鬣狗尸体随处可见,这些凶猛的动物,因为这场天灾而在长白山地区永远地绝种了。

这场灾难,是地球近代历史是,最后一次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大型灾难。即将被饿死的安图人,想要逃离寒冷,寻觅食物,一共有两条危险重重的逃走路线:一条是沿着北走,经过吉林的榆树,经过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在那里他们会发现,深达18米的渤海已经成为一片坦荡的平原,他们可能会经过长达1930公里的白令海峡,进入今日美国的本土境内,成为美国土著人的祖先;另一条路线则简单的多,也合理的多,这群人将沿着朝鲜半岛而下,经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境内,成为今日日本的原著民。

安图人随风而逝了二万年,塑造了东北历史的真正主角们才姗姗登场。不过,这一群群来自中原的族群,是受到中原政权的挤压,非常不光彩地逃离中原的。

在那些朝代的更迭动荡之中,这一群群胆小的逃兵、战败的奴隶、被离散的弱小部落,他们逃跑的是如此的狼狈,从《山海经》之中的《北山卷》,一直逃到毫无人烟的《大荒卷》之中。他们几乎消失在中原人的注意之中,以至于谁也想像不到,这群部族的后人,将组成中国最强悍的军队。

终究会有一天,雄伟的长白山在这些军队的脚下,只不过是一个计算距离的尺距而已。中国有七大山系,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天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南岭、北岭及阴山。长白山山脉只在阴山山系的东部,历代雄起民族的铁骑,会一直沿着长白山脉,进入阴山、阿尔泰山,一直进入天山山脉,向南,则一直走入茫茫的南岭之中。

东北人的形成,应当有赖于中原政权的兴起,夏、商、周三国政治范围的扩大,以至于春秋、战国的列国拓展疆土,乃至秦皇岛,从西周第一代王姬发进行著名的“武王伐纣”时,位于山东省的韩貊人人心慌慌,因为他们已经必然身在战争的冲撞之地。因为,定都河南的商朝人,一向以山东为依靠,于是,为了避免周朝人的冲击,这韩貊人一部分迁入了辽东半岛。

东方夷人之中,还有一族叫“貉人”。当年,这群人居住在山东半岛。不过,当周朝发动武王伐纣、周公东征等一系列战役时,这群“貉人”,被周王朝战胜以后,被逐出了山东半岛。他们经过今天的山海关,流放到今日的东北。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的东北,是周朝人理想的离散部落之地。在代表着当时人们想像力的、最为瑰丽的《山海经》之中,它描述的疆土如此之大,甚至西到(氵幼)山都有生动的描述,那里有掌管日落的神仙,但是,《山海经》之中,却没有在东北掌管日出的神仙。

当年的东北,只不过是大荒之中,仍是盘古开天时的一片朦胧。中原如此地简单而粗暴地想像长白山,山中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长着野兽头蛇身的“琴虫”,一种是长着四个翅膀的野兽叫“蜚蛭”。

从夏朝开始,东北人就被称为“夷人”。《说文》那本书上说:“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当年的中原人,根据东方之人的体型魁梧 ,善于弓箭的特征,以“大”与“弓”两字,合成了东方人的特征。当年华夏人称呼周边民族的说法之中,不无鄙薄的语气,像称呼北方人的“狄”就从狗字旁,称呼西方的“羌人”为“羊”字旁。不过,他们对东北人的归纳,似乎成为东北人注定的性格。“夷”像宿命一样,永远地烙入了东北人的生存之中。

周朝的时代,长白山区的肃慎人,便敬献了桦木制成的一尺八寸的长箭与石头制成的箭头。当年,长白山之中的石箭,与周朝开始使用的铜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支箭给中原人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几百年以后,有人用过此箭射死一只巨隼时,博学的孔子依然记得这箭的东北身份。

尽管武器与中原相比较为落后,但是到了肃慎人的后代挹娄人时,很快就学会了在箭头之上涂抹毒药,以至于用中原装备武装起来的扶余人,都无法打败这些强悍的、无组织的对手。而到了挹娄人的后代勿吉人时,尽管这部分人还处于占山头为王的分裂状况,但是他们已经定期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之中,专门制造涂抹箭头的毒药,东北“夷人”的毒药箭头生产,几乎进入了手工工业化的状态之中。走过了勿吉-靺鞨时代,直到康熙皇帝的满族人时,他如此地想保持东北人如此的体魄特点,以至于他将“骑射”,当成了满族国家的国策。

在貉人东迁的那个时期,一批华夏的移民,也从河南一带,经过山海关迁入古朝鲜。这些人的首领,正是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周武王战胜纣王的时候,从监狱中放出了被关押的箕子。箕子简直无法承受,压掉自己国家的周国的释放,于是带领500人东走朝鲜,建立起了一个藩属国。相对于那些失魂落魄的东迁部族,箕子朝鲜是中原人不吝文字,并且赞不绝口的“君子国”,而且几个朝代都乐此不疲。就连一向鄙视东北的《说文》也改了口,篡改了自己的“夷”字,改称为:“东夷从大,大人也……有君子之国。”

在《论语》之中,在孔子最绝望的时候,也说想过到离开鲁国,坐着船飘扬过渤海,来到箕子朝鲜来教书育人。

东周时期,晋国分裂而成的韩国,位于山西一带,曾经以“抚柔”的政策对待北部的貊人。“抚柔”绝非是字面上的安抚意思,似乎含带的被分割、被迫害的意味更足。于是,这些人无奈沿着阴山山系,从北部一直逃到长白山脉。

最后一批进入东北的上古族团,并且组成东北原著民的族群是——秽人。这个族群居住在河北省的沧县附近,曾经居住在山西之北与河北涿郡,当秦始皇东拓疆土的时候,这个族群沿着渤海湾,逐渐迁入了长白山一带。

这些上古时代的东北先民,似乎注定了以后长白山里少数民族的命运,他们常常是各个朝代“抚柔”对象,请他们从大山里出来,被招睐成为朝廷边关的士兵,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努尔哈赤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