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凶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1999年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說既痛苦又快意。痛苦的是,大批香港電影的好萊塢之路走得不那麼順暢,最終只能在97焦慮之後,回到香港重新開始。更為痛苦的是,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大批香港電影人,無論是演員和導演在經濟上均遭受重創,不得不靠拍小成本爛片維繫生活。

但1999年,對於他們來說又是劇本“豐收”之年。97焦慮後遺症、金融風暴引發的社會鉅變、新千禧年的熱門話題等,都給電影人們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激活了他們的想象力,充實了港片不那麼厚重的社會性文本。1999年,香港電影最具社會洞察力的導演林嶺東從好萊塢鎩羽而歸,他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只有選擇回到熟悉的香港。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這一年,他拍出一部焦慮感十足的影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叫做《目露兇光》!影片關照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異相,既深刻又鋒利。卻也正因為此而慘遭票房打壓。但值得一提的是,《目露兇光》絕對是林嶺東所有影片中最值得銘記的一部,因為他挑戰了自我,在社會性議題中加入了港式犯罪片和港式鬼片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元素,而且成功將其融合貫通。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懸疑感始終拉著觀眾的注意力,時而冒出的鬼片異色又讓觀眾膽戰心驚。兩種觀影情緒交織發力把觀眾推向悲劇性的結局,讓人看完後心裡一陣堵悶。《目露兇光》在金馬和金像獎上獲得多個提名,充分證明了它在電影界的價值。也宣佈了林嶺東從好萊塢的王者歸來。影片籠絡了劉青雲和梁家輝兩位影帝,以及一幫香港老戲骨。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劉青雲和郭藹明婚後,以夫妻檔身份共同出演的首部電影。片中兩人也飾演夫妻角色。影片內外可謂話題性十足。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故事講述電腦專家馬文信(劉青雲 飾)遭劫匪綁架。專案組警察Pit(梁家輝 飾)負責追查。案件一開始就疑點重重。馬文信和妻子傅小姐本就欠賬無數,家庭近況並不算好,而且馬文信也已失業長達半年。綁匪完全沒必要綁架一個窮人。而且根據情報,馬文信被綁架到了一棟有名的凶宅。30多年前,凶宅內,男子因為妻子出軌,對一家人大下殺手,並於牆上留下“願此刻永留”的血書。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救回馬文信後,警局有人根據其怪異的反應,認為馬文信被鬼魂附體。Pit在營救他時,也在凶宅內遭遇了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妻子傅小姐更是發覺丈夫馬文信回來後彷彿變了一個人,戒酒多年的他不但開始酗酒,而且脾氣暴躁,不願與人溝通,開始聽老歌,經常目露兇光。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隨著案件的不斷深入,Pit發現其中大有文章。曾經的搶劫團伙漸漸浮出水面。警局的拍檔慘死,妻子疑似出軌,案件陷入僵局,多重壓力讓Pit露出疲態,走火入魔,心神不寧。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他的眼中也漸漸流露出馬文信似的兇光。究竟是厲鬼作祟,還是人性狡詐。故事漸入佳境,再帶觀眾進入迷宮後,影片在高潮部分以極端的暴力又將觀眾從神鬼之說中拉回現實。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原來,一切都是馬文信下的套,布的局,真相令人震愕。從外形談起,《目露兇光》是部非典型的警匪電影,可林嶺東偏偏“非典型”地把電影的氣氛基調往恐怖片靠攏,讓人產生恐怖驚悚的錯覺。在當時的香港電影中,把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相結合的影片屈指可數。就在觀眾從第一幕的鬼宅追兇中嗅出鬼片類型元素時,林嶺東猛的於第二幕中段後,馬上將現實主義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而最後的結尾處,鬼魂、宿命、人性論相互纏繞,又再次縈繞我們的大腦。《目露兇光》的靈異元素意在締造一種意境和氛圍,通過表象和意象來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融入97焦慮,金融風暴,所造成的問題通過一個迷離奇幻的警匪犯罪故事來揭露脆弱異化的人性。影片中,許紹雄的一句臺詞說道:“金融風暴下,人人都變負資產。”而劉青雲則反覆叨唸:“時間過得特別快,很多東西劇烈變遷,我留不住時代,沒有任何東西屬於我。”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聯想到鬼屋牆上的幾個血紅大字——“願此刻永留”。就可讀出林嶺東的主題設計。由於物質保障出現斷層,人類意識受到嚴重打擊,這植根於每個人的靈魂之中,逃避不了。在金融風暴下,自救成了首要任務,貪婪並非良策。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社會問題往往是表現時代境況的一個重要模塊

,影片所展現的社會狀態充滿了殘缺,這就有力地說明了人們為何終日惶惶的問題。林嶺東曾說,在開篇加入靈異驚悚事件是為了增加影片的娛樂性,他要拍攝的核心還是劉青雲飾演的馬文信在97亞洲金融風暴的壓力下,由人變鬼的心理蛻變過程。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影片中,那些故意渲染出的詭異場景,一方面是為了營造氣氛,製造懸疑感,但也暗含了角色異化中的隱喻。無論是破產的馬文信,還是逐漸瘋狂的警察Pit,他們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因為社會的劇變而逐漸失控。他們為了挽救一切,最終不得不做出一些出格的,瘋狂的舉動。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林嶺東是香港電影少有的願意那麼耐心的去渲染暴力之前發生故事的導演,不像一些香港導演僅僅把暴力當做噱頭,無限誇大。正是林嶺東的耐心,才讓我們在《目露兇光》裡面看到,劉青雲走投無路時,將槍緩慢的對準自己的頭顱,腦漿濺出的那一刻,如此沉痛。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因為,自毀是最大的反抗。雖然無力,但是有效,但結局往往難以稱心如意。在林嶺東這兒,暴力,帶有現實的那種粘稠的擦之不掉的鈍感和痛感。它不是那種隨性而發或者臨時起意的宣洩,而是人無路可走後的爆發,是千迴百折的退讓後的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無奈。所以,林嶺東暴力的背後是對失敗者的悲憫。馬文信是這個世界的邊緣人。他們身上有著現實與道德的重重束縛,他們想苟安於這個世界,卑微而平靜的活著。可社會變化萬千,速度之快,將他拋在後面。

最終,也許只有毀滅自我,才能獲得片刻的永恆存在。影片最後,馬文信被逼到一大片墳墓地裡,他被警察重重包圍,妻子無法進來勸服他,他宣洩般的打出子彈,最後他明白,如果不想認輸,只能自毀,於是他對著自己的頭顱,用死亡宣告勝利。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這一幕,何其悲涼。正是這些場景,讓我們看到了林嶺東與其他香港導演不一樣的一面。

將靈異元素與警匪緝兇巧妙融合,這部非典型港片盡顯癲狂本質

他讓我們嗅到了人性裡面的暴力氣息,又帶我們去追索那幽暗深處,日常生活背後不易被探知的隱情。看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弱勢者情非得以的委屈與爆發;看到寬闊的人生暗河裡,既潛藏著無法預知的血腥,也會間或濺出來零星的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