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關注一下,驚喜無限!

古鎮歷史

錦溪位於江蘇省崑山市南部,昂山東麓,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東依澱山湖,西臨陽澄湖,難與上海市接壤。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古鎮的名字源於一條古老的河流—錦溪。這條包孕在澄湖、澱山湖、五保湖、礬清湖、白蓮湖等五湖三蕩間的河流,歷來有金波玉浪之稱。陽春時節,夾岸桃李紛披,花葉盡灑河面。在晨霞夕輝中,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所以被稱為錦溪。

錦溪最早見諸史書始於東漢初年,名將馬援,曾經在今鎮東南3公里處臨湖的一片開闊地馴馬練兵,後來人們就在這個有著繫馬樁和石墩、石圈、石馬的地方建房聚居,漸漸銜為村莊。至今這個村莊還叫馬援莊。然而,最能給錦溪帶來影響的事件是南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宋孝宗南渡,其所攜陳妃被金兵所掠,押至錦溪。為了保持“名節”,陳妃投五保湖自盡。人們將她安葬在湖中的水冢裡。2誦經為之超度。從宋孝宗下旨在湖畔建造一座蓮池禪院,設寺僧誦經為之超度。從那時開始,鎮名由錦溪改為陳墓,一直沿用了830年。直至1992年才恢復了錦溪原名。

錦溪風光秀美,錦溪漁唱、陳妃水冢、蓮池結社、通神御翰、福壽殘碑、石音客帆、譙樓鼓聲、古井風亭有“錦溪八景”之稱。以明末丁宅為代表的老屋有三進三落的明清建築,門罩上的花雕、窗欞的木雕、斗拱雀替的雕飾、天井圍欄的式樣、廳堂裡的擺設,都是值得觀賞的細節。人們以“三十六頂橋、七十二隻窯”來形容錦溪。磚窯早已悉數拆盡,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內20多座古橋樑依然矗立。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雖歷經風霜,蒼顏斑駁,卻形成了獨特的風景線。河邊的石頭駁岸很特別,纜船石被雕刻成牛鼻形、枇杷也形、如意形等。行舟閒蕩,品香茶,看拱橋、看老街、看地上嗮著的香菇、廊棚下結絨線的少婦、水邊光身嬉耍的孩童,實在是一種閒適的享受。

上千年的繁榮史,給水鄉古鎮留下了諸多名勝古蹟。五保湖中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古色古香的文昌閣和蓮池禪院,國內獨有的古磚瓦博物館,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奇特傳說,伴隨著如詩如畫的水鄉美景,一種在歷經滄桑後依然透出的自然與靈秀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古鎮名景

錦溪 民居

普通民居多為一至二層的磚木結構建築,屋頂多為硬山式瓦頂,磚砌外牆,形成高低錯落的建築群體。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錦溪 廊橋

廊橋連著廊棚,廊棚由亭柱撐起屋面,上鋪青瓦,猶如一條青黑色的緞帶,鑲嵌在市河與街巷的相接處,每逢節日,人們在廊棚下掛上的大紅燈籠,更增添不少喜氣。

錦溪 丁宅

建於明末的丁宅現被闢為古磚瓦博物館,裡面陳列有各種秦磚漢瓦供1700多件。其中有珍貴的漢代琴磚,條紋清晰的秦漢幾何紋磚,有深深壓刻人掌印的手跡磚,巴掌大小的花窗磚,千年不毀的墓磚,栩栩如生的裝飾磚,各種瓦當,筒瓦、滴水等等也是名目繁多,最了不起的是曹操銅雀臺上那片筒瓦,居然也靜靜地躺在這裡。

錦溪 蓮池禪院

蓮池禪院正對陳妃水冢,是宋孝忠為陳妃所建。歷經修建,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彌勒殿、三世殿、大悲殿等。大部分主體建築採用歇山頂,飛簷翹角。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江蘇崑山錦溪,走一走古橋,享一段悠閒時光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說一說你去過的老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