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俗语“媳随婆”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老农说乡村


关于农村俗语“媳随婆”说法,的确有几分现实道理!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女方妈妈以前再怎么教育,一旦女儿出嫁后,就会因长期受婆媳关系影响,最后也会养成和婆婆类似的性格和做人做事秉性风格!为此,在农村也有老话“娶媳随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说法!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娶媳妇往往会随婆婆性格,一旦结婚后,婆婆就会成为儿媳“相夫教子、持家有道”的最好老师!



因为女人出嫁之前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往往还没有熟练掌握多少家庭生活经验和持家相夫教子方面的经验技巧,很多时候都是结婚后在婆婆指引下逐渐熟悉掌握的!例如一些女孩结婚后,往往就会因生活方式改变而对日常家庭节奏过得一塌糊涂,就连最基础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计划或如何安排生活开销都是一脸茫然,有时候连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往往啥时用到缺了才会想到去买。因此,一旦结婚后与婆婆一起生活的话,可能就会比较井井有条,顺风顺水,但这时也多会受到婆婆的教育和指点批评,毕竟在过去家庭观念里,一个家庭本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方式,如果女人连自己的家务事也处理不好,自然也就是不称职的表现!

所以说,在过去“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里,由于婆婆是一家之中女方最大的长辈,自然就会对于儿媳会有更多生活经验和自身习惯方面的传授,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儿媳的做人做事秉性,最终便有了“儿媳随婆婆”的说法!



不过,谈到婆媳关系,其实现实生活中挺复杂的,并不能从结婚后就直接分辨出好坏的,一般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接触相处后,才会真正了解婆媳关系是否融洽和睦哦!为此,农村老人也有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虽然只是简短的8个字,却也道出了婆媳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是需要10年之久才可以评判好坏的,甚至比夫妻之间的“七年之痒”更久远,可见现实中婆媳关系的复杂性更会难适应一些!

因此,如果儿媳与婆婆的关系不好,也会因长期发生矛盾纠纷而渐渐养成与婆婆针锋相对的性格特点,就是说,如果结婚后婆婆与自己相处的很微妙,容易发生吵闹,那么以后儿媳的性格也会深受影响,说不定也会与他人或子女辈爱发生争吵的情况,以至于外人看了也会认为是一种“媳随婆”的表现!由于社会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例如现代家庭生活中,很多时候会与娘家人相处时间更久一些,尤其是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村年轻人,很多情况都是由女方妈妈带孩子或料理家务的,也就出现了“媳随妈”的情况,不知大家那边有没有这类情况呢?


龙百晓生


媳随婆,有些婆婆能随得,有些婆婆随不得。我在家时,虽有两个弟弟,但爹妈也娇宠着,什么活也不做。刚嫁到婆家,就开始学做饭。是打电话问妈妈学的,婆婆下班就到院子里串门去了。

等我把饭做好了,婆婆就回来了,她大声喊着说:“男人们先吃!”我端给公婆吃,又端给她三个儿子吃,我最后才能吃。从小我就反对男尊女卑,没成想却偏偏嫁到了这样的家庭里。心里边越加的愤恨,就越加的与婆婆生疏了。




我有时候上班回来的迟,婆婆也不做饭,她说:“我们那会儿做媳妇的,都是围着婆婆转,没有婆婆伺候媳妇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她还这么的不变通。那时候的媳妇都呆在家里,现在的媳妇都在工作,怎能相比呢?但也没有办法,再累还是又去做饭了。


也真是有幸,我们不久就搬出去住了。若再长时间住在一起,我恐怕是忍不住了。媳随婆,是随的好品行好家风,是随的勤劳朴实豁达大度,若是去随那些暗昧的,我想我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是随不来的。


一蝶咏


说的有点根据,比如我!我婆婆比较唠叨一件事要说上多遍恐怕你忘了似的,一点小事就到处去给邻居讲,而且有些事有些话她可以说,说的难听了,你生气了,他还说她没啥意思不就是说说呗又没咋得,弄的她特委屈无辜。但反过来要是别人说一句话,就有意思了,就故意的,就玩心眼了。在家带孩子那几年我也慢慢的变得有点委屈就会给人家去诉说,主要是一个人带两个宝宝压力山大,人家一句好话我就把人家当自己人了啥委屈就会给人家说了。我那时也在想我怎么变得和婆婆一样了😂这几年在外打工慢慢的不那么诉苦了,看懂了很多人情世故


轻舞飞扬85257


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结了婚就和婆婆一直住在一起很多年,有好多很好的方面,都是受婆婆影响的。

我的婆婆保留着传统的美德,家庭和睦,以孝为先,待人友善,这是我这个儿媳必须随从的!

我的婆婆很会做吃的,比如包粘豆包,炸油炸糕……时间长了,随着婆婆学到了很多做好吃的方法!

我的婆婆还是裁缝,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做衣服了,我随她学会了做棉裤,挽裤脚,慢慢随着婆婆学会了很多,什么活儿也都习惯于自己做了!


平阳飞燕儿


问题:农村俗语“媳随婆”有没有道理?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老农我是比较认同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跟什么人学什么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在农村,婆媳关系比城市中的婆媳关系复杂的多。比如说,城里人结婚后,一般都是父母和孩子分开住,最多在一个小区住着,父母、孩子的工作、生活很少有交集。

但是农村就不同了,孩子结婚后,一般不和父母分开住。大家都住在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有分开居住的,虽说不在一个房子,但是在一个院子。不在一个院里,也在一个村里。父母孩子还是会有很多交集的地方。

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互相影响。言行举止都会互相影响。往往是婆婆会影响儿媳更多。毕竟儿媳初来乍到,刚刚来到另一个陌生的村子里,于是慢慢就会学着婆婆的样子和周围人相处。

第二,孩子结婚的时候,往往会找一个和母亲类似的女人结婚。

很多男人都有“恋母情结”,认为自己的母亲的样子,自己对另一半选择的时候会自然而然选择类似母亲的女人。所以,婆婆和媳妇总会有很多类似之处。

我们通常说的时候,也不能说婆婆随了媳妇,那不就乱了辈分。往往都会说媳妇随了婆婆。


好了,就是这么多,希望你能喜欢!


农家人话农家事


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男人在搞对象时,往往喜欢的女人同自己的母亲,无论是长相上,还是性格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恋母情结”吧。生活中,一些女人很漂亮,性格也很好,是优秀的女人,她喜欢一个男人,但就是在这个男人心中引不起真正爱的情感,而有的女人并不是很优秀,而这个男人就是喜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女人跟这个男人的母亲有许多的相似的缘故。

“媳随婆”,说的就是儿媳妇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同她的婆婆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儿子专挑与母亲相似的媳妇娶嘛。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媳随婆”还有一个原因,新娶到的儿媳妇,到了新的家庭,在生活习惯上,在处事方法上,会受新的家庭的影响,特别是会受到婆婆的影响,因而在生活习惯和处事方法上,就有了婆婆的影子。什么样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新娶的媳妇。

“媳随婆”与我们这里说的“婆婆窝里的儿媳妇”意思大体一样,现实生活中,虽不完全准确,但是有社会基础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这句话很有道理,也是家风的直接表现。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婆母,也就有什么样的儿媳。

其实在农村都十分重视这种现象,每每听到某某人对公婆不好,就有人会说,她马上也当婆母了,怎么还是那个样子!隐含的意思很明确,对公婆不好的人,她的儿媳将会一样的对待她。

农村青年相亲时,往往也会打听一下对方的父母,对待长辈怎么样?有没有虐待父母的情况?这也说明人们普遍的不待见对待公婆不好的人。这句俗语,是人们生活的智慧结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


三农范


不仅是农村,尤其古代,这样的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社会开放平等,已多不遵循。

家族传统,家规家训

古代的家庭一般是家族聚居在一起的,治家都有一定的家族传统,甚至有的家族有家规家训。新嫁入的媳妇,必须得遵守家族的相关传统和训诫,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其实婆婆也是这么被训诫过来的,所以在长期的约束和规范中,遵守一样的行事规则,“媳随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统一管理,潜移默化

古代家族都是自上而下,统一管理了,女眷当然也是。毕竟初嫁的媳妇,在闺中时没有什么家族管理经验,接受婆婆管束多了,自己媳妇的行事风格也就渐渐受到婆婆的影响,又学习婆婆的一些处事方式来应对以后发生的事儿,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媳随婆”也情理之中。


艺文杂记


在农村,有着一种十分有趣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俗语,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俗语中,都包含着不凡的人生道理。


农村有句老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另一方面婆媳长期生活在一块,经过耳熏目染多多少少也会沾染上对方的一些习气。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一个千年不变的话题,古人云“三十年的溪水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婆媳之间的地位差别,媳妇在婆婆面前忍气吞声,而历经多年熬炼的媳妇终究自己也成了婆婆,在家庭中有了地位也得到了尊重,不过往往却也成为下一代媳妇的噩梦!


不过随着时代的转变,在当今社会婆媳关系可以说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好的婆媳关系,肯定是彼此都放低姿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这样才会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雷小杨


农村俗语“媳随婆”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风俗、习俗非常多。媳妇入婆家,年龄较轻,得跟随婆家学习一些传统习俗,这是中国传统美德“三从四德”。代代传承。

随时代的发展,年轻媳妇与婆婆之间会存在文化差异,对每件事物的审美观不一样,也会产生分歧,但旧的传统观风俗习俗年轻人们仍然会认真学习。

科技在进步,年轻媳妇们对生活的向往与价值观在不断改变,而且媳妇也会教会婆婆一些现代产品的使用和一些现代文化交流,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两代人之间存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生活多资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