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受元朝人編寫的《宋史》影響,人們誤以為章惇一直在迫害蘇軾蘇轍兄弟。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事實是蘇轍迫害章惇在先。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章惇

年輕時,章惇和蘇軾是好友。後來章惇投靠了王安石的新黨,蘇軾成為司馬光一派的舊黨。政見雖異,友情還在,章惇曾在烏臺詩案中營救過蘇軾。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蘇軾

蘇軾和蘇轍兄弟在元祐年間得勢時,彈劾章惇,並超出底線地在車蓋亭文字案中迫害蔡確等新黨,舊黨將新黨領袖蔡確等人流放到瘴毒之地,不久蔡確即病死於嶺南。

從車蓋亭文字案開始,新舊黨爭升級到置人於死地的程度。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蘇轍

元祐年間倖存下來的章惇,也跟蘇軾兄弟撕破了麵皮。等章惇得勢時,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蘇軾和蘇轍兄弟流放到嶺南的瘴毒之地。

1,章惇蘇軾早年的基情四射

嘉佑二年,中國科舉歷史上的第一牛人榜,揭曉了。

章惇、蘇軾、蘇轍的大名,都在上面閃閃發亮。

章惇中了二甲(二甲有幾十個人),很不滿意,因為當年的前三名是:

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宋史裡面有記載)

排第一名的章衡,居然是章惇的侄子。章惇被侄子比下去了,很沒面子,章惇棄官不做,決定復讀重新考一次。

蘇軾也很不滿意,他中的是三甲,排名比章惇還低。

很多以訛傳訛的故事,說蘇軾是第二名,都是亂說。

當年的考試有五個科目,科目一:賦;科目二:論;科目三:策;科目四:明經;科目五:墨義。

蘇軾在科目二的論試中,考了第二名。

蘇軾在科目一的賦試中,就栽了跟頭,被直接判了不及格。以前的時候,賦考不及格,後面的就不用考了,直接收拾行李滾蛋回家。幸虧這次是以五個科目的總成績錄取。雖然蘇軾以後寫的《前後赤壁賦》都是千古名文,但當時的蘇軾還是沒有揣摩好出題人的心思。這也是蘇軾的性格缺陷所在,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不擅於揣摩他人的心思。

蘇轍考得更差,在三百名開外。蘇轍眯著小眼睛,從榜單的第一頁開始找自己的名字,找一頁心裡涼一截,旁邊的人找到自己的名字後高興地大叫,自己的哥哥蘇軾都在好幾頁之後找到名字了。蘇轍心裡都涼了大半截,堅持看完最後幾頁,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蘇軾和蘇轍也決定重考一次。

幾年之後,章惇和蘇軾都在陝西基層當小官。

嘉佑六年(1161年),蘇軾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為商州縣令,相距不遠。兩人在永興軍主持考試時相識,都是同榜進士,同樣的淪落復讀,同樣豁達。

一見如故,相識恨晚。

1164年,章惇和蘇軾約好在假期一起遊玩終南山的仙遊潭。懸崖峭壁,只有一段圓木橫在潭上當橋。章惇提議在懸崖上題幾個字,蘇軾在圓木上走了幾步,說有恐高症,就退了回來。章惇若無其事地走過圓木,用繩子綁住把自己放下,然後盪到懸崖上,像在風景區亂寫亂畫的人一樣,揮毫寫下:蘇軾章惇到此一遊!(原文:蘇軾章惇來遊)

蘇軾吐了吐舌頭,撫摸著章惇的背說:章哥,你將來一定能殺人!

為什麼?

不顧惜自己性命的人,一定能殺人。

章惇聽了哈哈大笑。

還有一次,章惇和蘇軾正在一起喝酒,酒喝在興頭上,突然聽到有人說最近山上來了一個吊睛大蟲。章惇和蘇軾趁著酒興,一起騎馬爬山,去觀看美麗的老虎是啥樣。

離老虎只有幾十步遠了。

這時老虎霸氣側漏,一股冷風直衝下來,蘇軾的馬嚇得不敢往前走了。蘇軾的酒也嚇醒了,說:馬都這樣了,不要執著前去了。

蘇軾立即掉轉馬頭往回竄。

章惇說,看我的。他快馬加鞭往前衝,跳下馬來,掏出一面銅鑼,可勁地往大石頭上敲。

那大蟲正在睡覺,突然聽到震天價的鑼聲,立馬抱頭虎竄去也。

然後章惇回馬趕上蘇軾,撫摸著蘇軾的背說:小弟,你一定不如我。

章惇敢說敢做。

蘇軾敢說,不一定敢做。

2,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御史臺的御史們,抓住了蘇軾的小把柄,說他寫詩誹謗朝廷。

蘇軾被下到御史臺監獄,監獄裡有高大的松柏,多有烏鴉。

蘇軾想,難道我像烏鴉一樣饒舌嗎?

史稱烏臺詩案。

第一個彈劾蘇軾的是曾經的神童何正臣,是新黨。

蘇軾的好友章惇跳了出來,為蘇軾叫冤。

章惇膽大包天,脾氣火爆,連神宗皇帝都敢怒懟回去。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宋神宗

章惇直接對宋神宗說:

仁宗皇帝待軾,以為一代之寶,今反置在囹圄,臣恐後世以謂陛下聽諛言而惡訐直也。

老頭子您把蘇軾關在監獄裡,恐怕後世說您喜歡被拍馬屁,而厭惡直言啊!

最終,蘇軾只是被貶到黃州去了。

出獄之後,蘇軾寫信給章惇表示感謝:

軾所以得罪,其過惡未易以一二數也。平時惟子厚與子由極口見戒,反覆甚苦……然異時相識,但過相稱譽,以成吾過,一旦有患難,無復有相哀者。惟子厚平居遺我以藥石,及困急又有以收恤之,真與世俗異矣。

章惇(字子厚)不但給落難的蘇軾送藥品,還饋贈一些必須的物品。讓蘇軾大為感動,不愧為好朋友、好兄弟。

宋神宗想再次起用蘇軾,宰相王珪擔心蘇軾來奪自己的位置,給宋神宗上眼藥:蘇軾寫過一句‘此心唯有蟄龍知’,陛下已經飛龍在天了,難道蘇軾要找另一條蟄龍?

這個用心險惡!

章惇為好朋友兩肋插刀,又跳了出來:龍不是專門比喻皇帝的,臣子也有比喻為龍的。

臥龍,諸葛亮,懂嗎?!

退朝之後,章惇去質問王珪:您準備把蘇軾滿門抄斬嗎?

王珪有點尷尬,支支吾吾地說:這是舒亶說的。

章惇氣不打一處來:舒亶的唾液,您也要吃嗎?

差點沒把宰相王珪噎死。

3,元祐年間,蘇轍彈劾章惇

宋神宗因為受到永樂城之敗的打擊,加上肺結核發作,英年早逝。

宋哲宗只有八週歲,高滔滔垂簾聽政。

高太后立即把司馬光、蘇軾、蘇轍等舊黨召回中央任職。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年輕的高滔滔

執政裡面的新黨就剩章惇一人。

章惇天天在高太后面前跟司馬光怒懟。

司馬光因為修《資治通鑑》,名氣很大,卻有一個不光彩的稱號:最大的地域歧視主義者。

在司馬光看來,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人,都感覺不像好人樣,“閩人狡險,楚人輕易”。章惇是閩人,王安石是楚人。

章惇孤身一人,在廟堂上舌戰群儒。有一天,司馬光在高太后面前說了一番荒謬言論,章惇氣得火冒三千尺:來來來,司馬光,要不咱們倆決鬥比勝負吧,奉陪吃劍!

章惇把高太后也怒懟了回去。

高太后沒有按正常流程,而是聽從了身邊幾個太監的建議,把範純仁、蘇轍等五個舊黨提拔到諫官的位置上。

宋代的臺諫權力很大,一旦提出彈劾,執政如果解釋不清,就得下臺。

按宋朝家法流程,應該是大臣提出臺諫候選人,由皇帝(或太后)和執政大臣一起協商決定正式任命。

章惇看到臺諫全部是舊黨,自己身為執政,高太后也不來商量,就質問高太后:太后您住在大內深宮,怎麼知道這五個人可用?

高太后心裡理虧,只好撒謊說:這是大臣們舉薦的。

章惇內心冷笑一聲,接著說:既然是大臣們舉薦的,為什麼不把舉薦的大臣公佈出來?

高太后在簾子後面,被憋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看到高太后臉上掛不住了,蘇轍等人對準章惇火力全開,口誅筆伐,彈劾的奏章一封接著一封飛過來。

旁邊的蘇軾,一聲也沒有吭。

蘇軾也有自己的難處:他知道章惇是個炮筒子,有啥說啥;但現在我正在青雲直上,得罪不起高太后,得罪不起司馬光,也不能跟弟弟蘇轍翻臉啊。

蘇軾望著章惇,一臉裝作漠然的表情,外帶一雙痛苦的小眼神。

章惇最終被蘇轍等人貶到了外地,蘇軾這才寫了封信寄給章惇:

軾啟。前日少致區區,重煩誨答,且審臺侯康勝,感慰兼及。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脫否爾?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為恨。人還,布謝不宣。軾頓首再拜子厚宮使正議兄執事。十二月廿九日。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蘇軾寫給章惇的書信

蘇軾寫的不冷不熱,說:最終歸隱田園,年輕時我們都有這個意願。沒想到,大哥您先歸隱了,真是讓我羨慕嫉妒恨啊。但是您已經入世太深,恐怕是人歸心不歸吧。

章惇收到蘇軾的來信,百感交集,心中翻騰:你弟弟蘇轍彈劾我,你不肯替我說一句話也就算了,你現在還寫信來對我冷嘲熱諷。

我一生的熱臉蛋都貼你冷屁股了!

罷了,罷了,這樣的朋友就讓他隨風去吧。

如果事情僅僅是到了這一步,章惇和蘇軾算是掰了,以後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也許相安無事。

可蘇軾等人對已經完敗的新黨,還要痛打落水狗。

章惇和蘇軾的恩怨情仇

蔡確

4,車蓋亭案

新黨領袖蔡確被貶後,在貶所的車蓋亭,一時興致,寫了幾首詩。

風水輪流轉。

舊黨拿住了蔡確的這幾首詩,說蔡確影射高太后是武則天,製造了車蓋亭文字案。以前蘇軾的烏臺詩案,只是把蘇軾貶到了湖北的黃州,還在長江以北。

舊黨們把蔡確一腳踢過江,還沒落地,又一腳踢過南嶺,貶到了煙瘴之地的廣東新州。

高太后想致蔡確於死地:

若社稷之福,(蔡)確便當死。

就連舊黨的範純仁(范仲淹之子)也覺的處罰太重,對呂大防說,嶺南的流放之路從七十年前的丁謂以來,已經佈滿荊棘,我們重開此路,以後難免也會有這樣的下場!

蘇軾對車蓋亭案是什麼態度?

自己經歷過烏臺詩案的蘇軾,心知肚明,車蓋亭案就是一個胡扯。但蘇軾也有自己的小報復心思,讓蔡確也吃吃監獄的苦頭,提出了一個很荒唐的建議:

讓宋哲宗以誹謗太后的重罪把蔡確下到監獄裡,然後高太后再表現出寬宏大量把蔡確放出來。

宋哲宗才十一二歲,所有的決策都是由高太后決定的。

這個演戲的劇本,完全不是大學士的水準啊!

高太后把蘇軾的劇本扔進廢紙簍去了,連句評語都懶得下。

沒多久,蔡確在流放地染病去世。

高太后擔心以後新黨捲土重來,對章惇的下一代也連帶進行打擊。舊黨的劉摯曾把章惇的兒子接到自己府裡,跟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學習。高太后大怒,罵劉摯腳踩兩隻船。

元祐五年,隨著高太后逐漸老去,宋哲宗不斷長大,宰相呂大防提議起用一些元豐年間的新黨。

遭到蘇轍的痛批:皆持兩端,為自全計。

蘇軾蘇轍兄弟對新黨如此落井下石!

本來已經把他們當作路人甲、路人乙的章惇,內心的殺氣騰騰地起來了:好啊,你們要把我們趕盡殺絕,有朝一日鹹魚翻身,我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然後高太后死了,宋哲宗親政,起用鹹魚章惇。

章惇就把蘇軾蘇轍貶到嶺南吃荔枝去了。

宋哲宗病逝後,章惇反對立宋徽宗,宋徽宗毫不客氣把章惇貶到了嶺南的雷州。

蘇軾遇赦北還,幾番風波幾番雨,反思以前的友情和破裂,蘇軾想修補回來,給章惇的兒子章援寫信:我跟你老爸幾十年的友情,雖然風風雨雨,但我還是珍惜未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吧,“以往更說何益”。

蘇軾又給嶺南的章惇寫信,寄送《養生論》和藥方。

章惇看到蘇軾的來信,也許內心就釋然了吧。

建中靖國元年,蘇軾死於北還的途中,四年之後,章惇死於貶所,臨終之時,兩人終未見面。

也許,章惇來到陰間,見到蘇軾說的第一句話:

蘇賢弟,我來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