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尋找在德安

德安,對我來說,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是南昌到九江的必經之地,離南昌不到100公里,走福銀高速不到1小時的車程,無數次地從它的地界上走過。陌生,是因為,它在我的映像中實在找不到讓人記憶深刻的東西,以致每次在地圖上找尋出行的目的地時,都讓它它從我的眼前溜走了。 看到微信中朋友分享的一段關於抗日戰爭中武漢會戰之“萬家嶺大捷”的相關視頻,才知道萬家嶺大捷就發生在德安,發現自己太孤陋寡聞了,對這段身邊的重要歷史事件是這樣的陌生,心感慚愧,於是想去那裡尋找和感受發生在身邊的歷史事件。

寻找在德安

尋找萬家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

在地圖上,你是找不到萬家嶺這個地方的,它實際是德安磨溪鄉境內方圓10平方公里的一群高低起伏的山脈的統稱,其中大小金山、扁擔山、尖山、張古山、劉鞔鼓、野雞壟等,曾經是這場戰役的主戰場。 1938年發生在這裡的萬家嶺戰役,是抗日戰爭中武漢會戰的一部分。在這次戰役中,薛嶽指揮的中國軍隊第九戰區投入總兵力十餘萬人,與2萬日軍相遇在此,在短軍相接中,最終中國軍隊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在中華民族的抗戰史上,萬家嶺大捷與平型關、臺兒莊大捷齊名,是抗戰中中國軍隊大獲全勝的著名戰例。

寻找在德安

我們的車行駛在磨溪鄉一帶,丘陵夾著稻田,我們努力去尋找和體會那場當年振奮國人的勝利之戰、由於歷史的封塵如今卻並不被大多數國人所熟悉的那場戰役的蹤跡。 在這即將秋收的稻田裡,曾經埋葬了17000個日本軍人的屍骨:在這靜靜的如詩的小溪中曾經流滿了陣亡戰士們泛黑的血液:想象著當年金戈鐵馬從這小橋上經過,短兵相接就發生在眼前。

寻找在德安

來到磨溪鄉劉鞔(mán)鼓村劉茂良家舊宅,這裡是日軍106師團司令部,就坐落在縣道邊,在萬家嶺戰役的最後關頭,國軍組織4個旅的兵力,從四面包圍這裡,同日軍血肉相拼,殺死日軍一千餘名。想當年,這一定是村中最好的房子,如今在四周新房的包圍之下,它顯得有點孤獨和落破。

寻找在德安寻找在德安

至今,當地民眾還流傳著劉茂良媳婦木火姑娘捨身救村民的故事。後來,劉茂良以木火姑娘被日軍糟蹋為名休妻,木火改嫁遠走他鄉,境況悽慘。劉家的後人依然生活在這個村莊裡,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應該是出於無奈,他們對世人的評說似乎無動於衷,對我們的好奇也並不願做過多地解釋。

寻找在德安

金山寺離磨溪鄉不到10公里,位於海拔340米的大金山上,是當年國民黨第4軍90師司令部,如今的寺廟是在80年代重修的。寺廟很小,但收拾得很乾淨,只有78歲的妙天師傅一人主持。妙天師傅自從1981年重修寺廟開始來到這裡,就一直沒離開過,如今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得到了這位白衣居士的精心照顧。

寻找在德安寻找在德安

在這靜靜的山林中,他們堅守著出家人的本份。在這個曾經的戰場,金山寺的出家人多了一份責任,在這個簡陋的的孤魂臺上,固定在每天的早上和中午放上食物,以祭奠15000個長眠於此的抗日將士的孤魂。

寻找在德安

據說當年日軍飛機轟炸大金山時,一顆炸彈落在寺門前,炸出了一個大坑。當年戰爭的慘烈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據說當時萬家嶺的草都給人踩光了,屍體的臭味在山裡飄了一年多。但七十年的雨打風吹掩沒了許多歷史的痕跡,走近那個被歲月和滿目的雜草掩蓋的大坑,我們甚至不願相信那就是真實的存在。

寻找在德安

萬家嶺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繼臺兒莊戰役勝利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對延緩日軍對南昌和武漢的進攻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走在萬家嶺的山路上,腳踩著滿地的落葉,用心感受著歷史的真實,呼吸著和平的空氣,享受著國家的盛世和安寧的生活,我們不該也不會洗去那段歷史的記憶,那些著名的將領——戰區指揮官薛嶽、前線總指揮吳奇偉、74軍軍長俞濟時、58師師長王耀武、旅長張靈甫,還有更不能忘記的是那10萬英勇的壯士和15000個英靈。

寻找在德安

尋找義門陳——天下陳氏出義門

德安這片土地,不仍留下了塵封的歷史,更可貴的是保留了純樸的民風。在60年代末,德安安置了大批的浙江千島湖的水庫移民,他們是為國家發展做出了犧牲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景來到江西,來到德安這片土地上生息和繁衍,不僅鄉音未改,還保持了農民善良的本性。當我們一行在大金山腳下迷路時,這對正要去打農藥的夫婦不僅熱心地為我們指路,男的還開著摩托車親自為我們帶路。還有磨溪鄉政府邊上開飯店的梁老闆,主動開車為我們引路,不是他的熱心指引,奔馳車根本不敢開向那條沒有任何標識的鄉間小道。巧遇萬家嶺大捷首席講解員黃德金先生,萬家嶺戰役研究群的劉記者,為我們提供了這張寶貴的手繪地圖,為我們的行程提供了清晰和直觀的目的地。

寻找在德安

離萬家嶺20公里就是德安車橋鎮義門陳村,(古時稱為常樂裡)是義門陳的發祥地,據統計,目前全球8000萬陳姓人口中,有70%都源於此。1200年前,陳氏的祖先在這裡置業,經過300年18代的的繁衍,人口發展到3978人,田莊300多處。這個家族與當時任何一個家族不同的是,從來不分家,實行聚族合炊,一同勞作,財產共有,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儼然是一個桃花源式的社會。多次受到歷代皇帝的表彰。

寻找在德安

到了宋嘉佑七年(公元1063年),出於抑制陳氏和鞏固封建統治的考慮,朝廷以褒獎義門陳氏,把義門陳氏作為封建家庭的樣板以教化全國為名,下旨讓陳氏分為天下291莊,遍佈全國。隨後義門就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大遷徙。從此以後,中國社會沒有形成第二個有義門陳這樣有影響力的家族。

寻找在德安

義門陳的輝煌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但由於其久遠的義聚傳統,家族成員的思想意識中都深深地留下了“義門”的印記。成都有位老人,在他小時,父輩就告訴他自己是義門陳的後代,但由於信息不通,一直對此將信將凝,終於在他100歲時,踏上了“常樂裡”的土地,尋找到了自己的根,也是無限感慨。陳光標先生也兩次來此尋根,並多次為當地捐款。

寻找在德安

泥土之上,是一座座山,是一棵棵樹,是一叢叢花,是一片片草; 泥土之下,掩埋的卻是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寻找在德安

從德安行走回來後,想著在那遇到的人們,那對移民老夫婦、妙天師傅和白衣居士。正值9.18的防空警報拉響,幾次眼睛都有點溼,“溼得再多,也沒有一個小小的舉動效果好”,朋友如是對我說。 是的,我應該讓簡單的旅行變得更有意義,讓更多的人去尋找真相 、記憶歷史。

寻找在德安

發生在不遠的歷史常常吸引著驢友們前來探訪,在萬家嶺的群山中找尋當年戰爭留下的遺蹟!4年過去了,妙天師傅已經作古了!金山寺也不再寂寞,周圍的山林被陸續開發出來,羊場小道也通了汽車!只是寺院牆上那塊“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還沒有變!

德安是個人傑地靈之地,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鄉!17萬人口,在中國是一個小縣城,當年這裡是著名的南潯鐵路的重要站點,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性,讓他成為了抗日戰中武漢會戰的重要戰場,讓這坐小縣城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一段100年前江西省的第一條民營鐵路,一個抗戰時的碉堡遺址,建成 了一坐萬家嶺戰役紀念園,讓更多的人前來尋找歷史!

寻找在德安

視頻

德安萬安嶺戰役紀念園

抗日戰爭中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是抗戰初期著名的戰役,發生在德安縣萬安嶺一帶!

德安萬安嶺戰役紀念園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德安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南昌六 發佈:2019.0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