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以色列摩萨德的标志

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情报组织,在1951年建立,以大胆、激进、诡秘称著于世。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自从成立以来,摩萨德进行了多次让世界震动的成功行动。它的成功,成为世界情报史上的传奇。摩萨德有多种名称,“以色列秘密情报局”、“中央协调局”、“中央情报与安全局”。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海滨,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陈旧的棕褐色小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总部。摩萨德的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它正式成立于1951年初,前身原属外交部政治司。实际上,以色列有多个情报组织。军队、警察、外交机构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但最重要的当数摩萨德。虽然摩萨德的许多活动,都是借助与国防军突击队或西方大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才成功的,但人们往往把功绩都算在摩萨德头上,这就更加大了它的神秘光环。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50多年来,中东5次大战,小小的以色列占尽上风,摩萨德功不可没。它的眼线遍布对方的中枢高层,知己知彼使以色列国防军如虎添翼。50年代,它首先搞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美国公布后震动全球。60年代,摩萨德跨国跟踪,把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战犯艾希曼从阿根廷抓回以色列受审。1966年,它又从伊拉克偷走最先进的米格21战机。摩萨德还组织突击队远程奔袭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成功解救100多名人质,自己只损失了1人,身先士卒的突击队长约纳坦上校、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哥哥。另外,被称为西方“佐尔格”的情报大师伊利·科恩也是摩萨德的特工。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虽然摩萨德的大部分活动都不为人所知,但仅媒体公开的部分,就足以令犹太人骄傲。摩萨德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苏联克格勃被公认为全球谍海4强。正如犹太人先知麦蒙尼德所说:“敌若欲杀你,你应先杀敌。”摩萨德就是这样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无孔不入,他们无处不在,胜利了不可宣扬,失败了不能解释”。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组织里,特工招募条件极为严苛:必须是犹太人且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有海外背景,通晓英语和多种欧洲语言;接受数月的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10岁后所交的一切朋友都要被问话。只有真正的“人尖儿”才能通过包括跟踪、窃听、格斗、驾驶飞机以及“经营”自己的假身份等大量间谍技能,并要求执行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在15分钟内获得陌生人的银行卡号。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摩萨德的活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以色列国家安全的都属于它的活动界限,它的情报搜集能力非常强。潜伏境外的特工主要进入所在国核心、秘密部门窃取情报。情报以军事情报为主,政治情报为辅。军事情报用以维持强大的武力,以应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所造成的国家生存危机;政治情报则用以辅助以色列的外交决策。

摩萨德还可被推选为“偷盗之王”。上世纪60年代,摩萨德用美人计引诱伊拉克飞行员将最先进的米格21战机偷回以色列;从瑞士偷到幻影战机图纸;利用美国商人之手偷取177公斤浓缩铀等。摩萨德特工还盗取过约旦前国王的尿样,从而摸清他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眼皮底下将50卷价值连城的犹太教珍本古籍偷运出境。摩萨德还掌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长达30个小时情意绵绵的录音,并曾想以此要挟克林顿。

军事丨摩萨德情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

摩萨德直属以色列总理领导,其创建人哈雷尔得到本·古里安的绝对信任。摩萨德招募和培训特工不是靠重赏,而是靠信念、靠国家理想的感召和对纳粹法西斯的极度憎恨。他们不要那些凭兴趣报名的志愿者,也不欢迎像“007”那样的冒险家。摩萨德的最高准则是:为了国家利益,没有什么是不能干的。摩萨德收集情报的水平之高,无人比肩。其“飞箭”特工队目标是所有外国的机要部门,钻进壁垒森严的美国白宫也不过是小菜一碟。他们甚至放言,美国白宫、国务院的电话,甚至克林顿总统的电子邮件,摩萨德均能获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使领馆“飞箭”不曾光顾过。摩萨德充分信任自己的特工,并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以色列从来不惜任何代价营救自己的特工。

在2010年1月20日,摩萨德十一名特工使用伪造的外国护照,在迪拜五星级的布斯坦罗塔娜酒店暗杀哈马斯高官哈茂德·马巴胡赫。场面堪比007电影,震惊全球,但摩萨德称此事件与其无关。随后,迪拜公布了宾馆录像,录像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的场面,这也使得这次暗杀活动成为摩萨德历史上第一次被监控记录下的暗杀行动,被称为摩萨德历史上最大的败笔。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次行动并非摩萨德所为,而是马哈茂德-马巴胡赫的仇家做的,因为犹太人素有穷追仇寇的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