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核心内容提要*

吴安律,光学专家,由他主持设计的多款光学瞄准镜被选为我国制式装备。杨育兵,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射击教研室主任,多年从事轻武器射击教学研究工作。二位专家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从瞄具配置方面枪械经历几代发展,并对我国未来枪械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记者:吴总、杨主任,您们好!非常感谢您二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具体说说我国轻武器有哪些不足吗?

吴安律:目前,美国军队的轻武器尤其是步枪,都加装有光学瞄准镜,比起之前仅采用机械瞄具的同类枪械而言,射程大大提高。如美国海豹突击队是世界著名的特种部队,他们对自动步枪(加瞄准镜)的射程要求是500码(457m),每一个海豹突击队员都要通过500码的射击考核。而我国特战队员中能打200m以上的人员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步枪大多以机械瞄具为主,发展有些滞后。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95式自动步枪。由于经费原因,95式自动步枪配备瞄准镜的数量较少,且枪械分解、保养时必须卸下瞄准镜,这制约了该枪远程精准射击的能力

我国目前现役的95式自动步枪以机械瞄具为主,以光学瞄具为辅,受经费影响,每10支95式步枪中有1支配装光学瞄准镜。同时,95式自动步枪的致命缺陷是昼、夜作战时需要更换瞄准镜,即白天用白光瞄准镜,晚上换用夜视瞄准镜,枪支日常保养必须拆卸瞄准镜。这样的缺陷给95式步枪配装瞄准镜以弥补200m至400m,甚至500m的射程带来困难,因为换装瞄准镜后必须校枪才能保证精度,否则很难命中目标。

记者:二位专家很重视光学瞄准镜在枪械上的使用,那么,瞄准镜与枪械怎样结合更理想?

杨育兵:从瞄准具的配置方面,枪械经历了这样几代。第一代步枪只有机械瞄具,第二代步枪以机械瞄具为主,光学瞄具为辅,而新一代步枪以光学瞄准镜为主,机械瞄具只是附件。国外新一代步枪的光学瞄准镜在枪械拆卸、保养时是免拆的,枪上瞄具的设置以光学瞄准镜为主,机械瞄具只是作备件使用,只有光学瞄准镜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才使用机械瞄具。瞄准镜要保证远、中、近不同距离的使用,瞄准镜通过皮卡汀尼导轨固定在武器上,同时还安装红点瞄具,用于近距离瞄准。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美国海军陆战队500码射击场,每名海军陆战队员都要通过500码射击考核

吴安律:最终的武器要交到士兵手中,实现各种距离的精确射击。因此美国狙击手不仅配备5.56mm口径,实现500m精确射击,7.62mm口径实现1 000m精确射击,还要配备0.338英寸口径,对付1 500m的目标,以及0.50英寸(12.7mm)口径,对付2 000m距离的目标。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1 500m处狙杀重要目标,已成常态化。

记者:以光学瞄准镜为主瞄具的新一代枪械有哪些优势?

杨育兵:新一代枪械与以前传统枪械相比,作战使命发生了很大变化。伊拉克、海湾战争后,作战对手力量非对称化,作战地域大都集中在城镇,对武器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二战时那种靠大兵团、机械化、密集火力的作战样式发生了变化,现代作战要求武器能完成精确的定点清除、定点打击,减少平民的无辜伤亡。

我们的95式步枪,光学瞄准镜配备得比较少,在部队很少使用带瞄准镜的95式步枪。88式狙击步枪作为狙击武器,以光学瞄准镜为主,但88式狙击步枪在分解结合、擦拭保养时也必须把光学瞄准镜卸下。我们与以色列、哥伦比亚等外军联训时,发现他们的步枪白光瞄准镜装上后从来不卸下,白光瞄准镜通过皮卡汀尼导轨固定在枪上,有的甚至在瞄准镜与导轨的接缝处洒上水,让它生锈,使二者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另外,枪支的携行具也是按照枪、镜一体设计的,士兵行军、做战术动作时,瞄准镜也不从枪上卸下。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中国维和部队士兵手持88式狙击步枪(左)。该枪的缺陷同样是在枪支分解、保养时必须卸下瞄准镜

我国95式步枪、88式狙击步枪在保养时要将瞄准镜拆卸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枪、镜应该是一体的。我国后来研制的外贸型7.62mm、5.8mm高精度狙击步枪则采用枪、镜一体设计,白光瞄准镜装上枪后就不再卸下,是按照新一代枪械设计思想设计的,以光学瞄准镜为主、以机械瞄具为辅,实现近、中、远距离作战,能全天候作战。未来枪械的发展肯定会向枪、镜一体这个方向发展。

记者:以光学瞄准镜为主瞄具的新一代枪械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吴安律:新一代枪械的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在皮卡汀尼导轨的配置上。皮卡汀尼导轨的设置主要有三种形式,最早使用皮卡汀尼导轨的是美国M4A1卡宾枪,机匣上有一段导轨,瞄准镜前后位置可小范围调整。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M4A1卡宾枪,其仅在机匣顶部设有一段导轨

第二种是位于机匣、护手顶部的全尺寸皮卡汀尼导轨,一种是整体式,一种是分段式。分段式的后导轨(位于机匣顶部)与枪管轴线的平行度必须保证在2密位以内,供安装光学瞄准镜,实施精确射击。夜间作战时,可在白光瞄准镜前串装微光夜视镜、红外夜视镜或CCD夜视镜。由于是串装的,即使前置夜视镜去掉,也能保证利用白光瞄准镜实施精确射击。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M4 MWS(模块化武器系统),其机匣、护手顶部设有两条分段式导轨,护手两侧及下方亦设有导轨

第三种是全尺寸四面导轨,即护手四面都设有导轨,根据需要配置光学瞄准镜。国外的新型枪械,大都采用标准的全尺寸四面皮卡汀尼导轨,满足加装白光瞄准镜、夜视镜,实现全天候作战的需求。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GSG-15半自动步枪,其机匣、护手顶部采用一体式长导轨、护手顶部设有两条分段式导轨,护手两侧及下方亦设有导轨

枪、镜、弹、人、环是实现轻武器效能的五大核心因素,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只看重枪、弹的设计,还要注重光学瞄准镜、环境因素以及人员的培训。

记者:夜视镜与白光瞄准镜的串装与组合还有其他方式吗?比如夜视镜串装在后方,或与其他瞄准镜组合使用?

吴安律:夜视镜除串装在白光瞄准镜的前面,还有后串式的,即将夜视镜串装在白光瞄准镜的后面,不过,这种装在前方的白光瞄准镜只能是红点瞄准镜或全息瞄准镜,因为这种瞄准镜对眼点位置没有要求,只要能看清目标即可。这种设置在前面的白光瞄准镜较小巧,因此进攻时的机动性较好。但其只能对付150m以内的目标,即只能近距离射击。

记者:新一代枪械的光学瞄准镜装上后不再拆卸,是否意味着对其制造材料提出了要求,要更加“皮实”?

杨育兵:新一代枪械除了保养时瞄准镜不拆外,枪械的制造工艺及材料要保证枪械更坚固,尤其是瞄准镜的制造材料,要保证瞄准镜禁得住磕、碰、摔,且磕碰之后不影响枪械的精度,能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方便操作使用。

吴安律:目前,美军最成功的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的镜身采用航空级铝合金制成,我们已经测试过这种材料,它确实比我国的铸铝硬得多。这种瞄准镜在设计之初就提出抗部队野蛮使用的理念,在贵刊刊登的一些美军使用武器的图片中,可看到有的瞄准镜表面的涂漆已磨掉了,但它的精度仍保持良好。

记者:目前我国的枪械与瞄准镜是一一对应的,一种枪械配一种瞄准镜,这种配置方法是否需要改变?

杨育兵:是的,瞄准镜的作用就是一个精确的瞄准设备,所以瞄准镜可在不同的武器上使用,同样,一支枪也可选配不同的瞄准镜。

吴安律:我们原先这种一枪一镜配置的原因就在于与弹道匹配。瞄准镜分两类,一类是傻瓜型,也称普及型;另一类是专业型。普及型瞄准镜把弹道数据固化在瞄准镜中,比如100m、200m、300m......等处的弹道高数据都固化在瞄准镜中,这种瞄准镜没有高低、方向调整机构,使用方便,但瞄准精度不高。同时,由于弹道受海拔高度、温度、风速的影响较大,利用这种瞄准镜在一个地方能命中目标,在气候不同的另一个地方就会无法命中目标。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2012年,参加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士兵手持M4A1 SOPMOD Block Ⅱ卡宾枪。该枪采用四面皮卡汀尼导轨护手

专业型瞄准镜能进行高低、方向调整,射手可根据经验对瞄准点进行修正,以实现更高的命中精度。所以,对射手而言,未来新一代步枪瞄准镜的使用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精细。我们成立狙击学校、狙击系,就是为了培训狙击手,训练狙击手熟悉枪械、瞄准镜的使用,使之熟练并掌握枪支的弹道数据。

记者:像您说的专业型瞄准镜,一种瞄准镜能配多种枪,那么,不同枪支的不同弹道数据在同一个瞄准镜上如何使用?

吴安律:专业型瞄准镜是通用的,可配用多种枪。不同枪械的弹道数据(射表)会在瞄准镜说明书中列出。这些射表是国家射表,是国家试验基地利用弹道枪测出来的,是基准射表。

但弹道是变化的,海拔高度、温度、风速,尤其是枪管的磨损都会引起弹道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之前的枪械,把极其敏感的、应该科学、复杂来对待的弹道简单化了,这也是我们现有轻武器精度不高的原因。要利用瞄准镜真正实现精度射击,就要掌握一个更精细的射表。我军狙击手张卫在澳大利亚陆军轻武器技能比赛中曾取得优秀成绩,他介绍经验时说头脑中背了1 000多个弹道诸元。所以以后的步枪,特别是狙击步枪的使用越来越专业化,因此部队要成立高层次的培养体制,建立常态化的军队狙击手训练班。

杨育兵:我们国家的10式狙击步枪的白光瞄准镜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自动测距、测温、测海拔高度,自动装定俯(仰)

角、自动装定弹道诸元,但目前其射表没有得到大数据的支持,因此该枪精度仍有欠缺。

部分狙击步枪配有弹道解算仪,其实弹道解算仪只是把一部分弹道数据固化在里面,而且这个弹道数据也不是很准确,这是因为弹道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用弹道解算仪解算的数据诸元进行射击时,精度偏差较大。

记者:西方国家的狙击步枪配备有弹道解算仪吗?

杨育兵:没有。他们的狙击小组由两人组成,一个射手,一个观察手,观察手负责测距离、海拔高度、温度、风速及其他参数,射手根据这些参数设定瞄准点。

吴安律:这种组合在远距离狙击时特别有用,实际上就是末端修正。远程狙击时,第一发弹不一定会命中目标,此时观察手就负责观察弹着点的偏差并立即通知射手,射手根据偏差量修正瞄准点,并在短时间内打出第2发、第3发弹,确保能命中目标。这种情况下必须两人配合,一个人无法完成任务。

杨育兵:在阿富汗战争中,英国狙击手在2 475m处击毙塔利班机枪手就是第2发弹打中的。第1发弹打在目标后面不远处,狙击手根据观察手提供的偏差量修正瞄准点,第2发弹击中目标。

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决定暗示一波

英国精密国际公司的AWM狙击步枪,英军采用后命名为L115A3。2009年11月,参加阿富汗战争的英国皇家骑兵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在2475m处利用L115A3狙击步枪命中塔利班机枪手

记者:美国没有弹道解算仪,狙击手如何准确解算弹道数据呢?

吴安律:美国观察手有一个高功率的测距机,测定距离后,再根据当时的海拔高度、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用iPad或军用掌上计算机解算弹道。这是实时解算,而不是将弹道数据固化在解算仪中。

杨育兵:我们与哥伦比亚狙击手交流时,发现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射击记录本,详细记录了该枪射击每一发弹的环境参数,包括当时的目标距离、海拔高度、温度、风速等参数。射击时狙击手会查看记录,找那些与这次狙击相近条件的记录,修正后再射击。修正时,一是根据以前的经验,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气候参数。

吴安律:狙击手狙击目标实际是用实时弹道,实时弹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掌上计算机进行计算,二是在基础射表上根据经验修正,实际上是在基础射表上实时修正。

外弹道在理想状态下可以打出一个大数据,但每支枪的枪管磨损也不一样,所以在高精度狙击时,打一枪就要解算一次。为什么狙击步枪这么难操控,因为它要求的精度太高了,有的甚至达到零点几角分(MOA)。1MOA是什么概念?MOA本是一个角度单位,一个圆周是21 600MOA,想像一下1MOA所对应的角度,就能理解狙击步枪的精度要求了。

记者:您们提出了新一代枪械的特征,对我国未来的枪械设计,您二位有何建议?

吴安律:新一代枪械要紧盯先进国家的发展,因为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潜在敌人的狙击步枪、精准步枪发生改变,我们也要改变。不能再像以前大集团作战那样,生产普及型的、傻瓜型的枪械。

杨育兵:美国的枪械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升级,改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作战试验。武器的发展要有继承性,未来狙击武器向高精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中大口径方向发展。

记者:谢谢二位专家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二位提出的枪械理念能在业界引起讨论,对推动我国新一代枪械的发展具有借鉴。

本文原载《轻兵器》杂志2017年09期下,原标题: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专访吴安律、杨育兵二位专家,微信公众号推送时有删改。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