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中国人爱看戏,尤其是爱情戏。而要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情戏,就绕不开《西厢记》。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的这出戏,一经上演就迷倒万千观众,人们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潸然泪下,也对最后的皆大欢喜心向往之。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王实甫这戏其实也是改编的,原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据宋人和今日陈寅恪考证,这部小说就是元稹本人的写照。

这本《莺莺传》里的故事和我们的认知可算天差地别,没准儿大家看完还会对真爱心生幻灭之感。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故事的开头和戏剧里一样,莺莺妹子和母亲弟弟路过普救寺,刚好遇见叛军作乱,不幸被围。

自诩有才又帅气读书人张生(其实就是元稹本尊),恰逢其会,就找了朋友斥退了叛军。

崔妈妈感激张生的救命之恩,就想让子女面谢恩公,并认作兄长。

结果张生对素面朝天却艳光动人的莺莺一见生情,春心大动,当天就通过小丫头红娘,几次三番表达对莺莺的倾慕。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崔家大小姐原本并不同意,奈何张生姿容确实出色,又会写上几首情诗,芳心沦陷,上了贼船。

张生与莺莺私会数月,却又不想负责,就打着去长安求取功名的幌子抛弃了莺莺。

求仕不顺的张生为京城繁华所吸引,再也没有回去看望莺莺,只是写了封简短的信。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穿秋水的莺莺接到信之后悲喜交加,回了一封长长的信。

信中,莺莺一边诉说别离之情、相思之苦,一边说了许多大道理让张生放心,她把自己装扮成懂事的、坚强的、镇定的闺秀,却忍不住“临纸呜咽,情不能申。”

同时,莺莺还随信寄去了玉环、青丝、文竹茶碾等物表明心意。

“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并淳淳叮嘱张生要保重身体,不要以自己为念。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捧读来信,爱抚之意极为深厚。儿女之情,悲喜交集!还送我一盒花粉,一支口红,送我这些装饰品,但我又为谁打扮呢?看到这些东西更增添了思念,只是增加了悲叹而已。

从信中得知您就在京城,温习学业里进修的要点本在求得安宁。只恨我这个粗陋的人,永远被抛开了。命中如此,知道了还有什么好说呢?

从去年秋天以来,经常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在热闹场合,有时强颜欢笑,更深夜静独自一人时,无时无刻不珠泪成串。甚至睡梦中,也常常由于离别忧思而抽咽。缠绵恩爱,一时如同平常一样,幽会还没有结束,惊魂已随梦断。虽然半边被窝还是暖和的,但想起您来已非常遥远。

前些日子分别后,转眼已过一年。长安是行乐的地方,到处都会触动情思。好在您没有忘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眷恋之情从未倦怠。我浅薄的心意,无法用来酬报您。至于生死相守的盟约,却永远不变。

我从前因为您是中表之亲,有时同在一起吃饭。我经不住诱惑,便献出了一片痴情。少女情不能自禁。您像司马相如用弹琴挑逗卓文君那样来挑逗我,我却未能像高氏之女用投梭拒绝谢鲲那样拒绝您。等到我们同衾共枕时,情深意长。我一片痴情,以为可以有所寄托,怎能想到见您之后,却不能缔结良缘,而我却以自已献身为羞耻,不能公开侍奉您。毕生长恨,除了悲叹还有什么好说的!

假如仁人的心,能成就我卑微的心愿,那么我就是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如果旷达的人不屑私情,忽略小节追求大业,把先前的情分看成丑行,把诱迫的誓盟认为是可以不用遵守,那我将骨毁形销,赤诚之心永不改变,如同坠落的花朵和枯叶依风随露,仍然托身在您脚下的尘土之中。

生死至诚,尽言于此。对着信纸呜咽流浪,感情无法表达。千万保重,千万保重,玉环一枚,是我小时玩的东西,寄给您佩带在腰上。

玉表示坚韧不变,环表示周而复始永不断绝。附带寄上乱丝一缕,斑竹荼碾子一个。

这几样东西不值得珍重,用意是希望您像玉一样坚贞,我的志向像环一样永不改变。

泪痕留在竹上,愁思萦绕如丝如缕。用这些东西表达感情,作为相爱的见证。

心靠得近,身子却离得远,相见无期。幽恨凝聚!神驰千里和您相会。千万保重!春风吹着常易得病,努力加餐为好。自己多保重,不要以我为念。

莺莺的卑微还是没有换来渣男的心。一直在思念的痛苦中等待的她,还不知道意中人已经投入了长安市长女儿的怀抱。

你以为的完美爱情其实只是渣男的套路

在长安,张生告诉人们,他放弃崔莺莺,是因为“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看,明明是自己始乱终弃,反而污蔑崔莺莺是个妖孽,自己是君子,怎么可以被妖孽所迷惑。

难怪王实甫看不过眼,要将《莺莺传》改为《西厢记》。若世间男女都如张生一般,那也未免太过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