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山西忻州方言和呼和浩特旧城话对比

在忻州河曲战友家住了两天那是个舒心呀,平房大炕,想坐了想躺了随便。大通头炕睡觉吃饭、玩牌、下象棋、灰叨拉(瞎聊天)全有了。炕上大方桌子上茶水、小吃、水果,还有我带来的奶食,应有尽有,觉得现在过的日子太舒坦了。

这两天我喜欢跟战友的叔叔叨拉,他快八十岁了,思维清晰,爱说过去的事情,加上他去过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鄂尔多斯鄂托克草原,他小时候跟蒙古人倒卖牲口还会简单常用的蒙古语,我俩就更能说在一起了,跟他说的话比战友说的都多。一会儿用蒙古语,一会儿用河曲方言,聊的热火朝天,尽是说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不过,我今天主要说一说方言,因为语言不通甚也干不成。

河曲方言官方叫晋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鄂尔多斯汉语就是晋语。我1977年在张家口65军入伍,那批兵是内蒙和山西大同、忻州的,我听忻州方言并不困难。1981年我又到忻州带了一次兵,回到部队又训练了忻州新兵,休息时让新兵讲家乡的故事,第一次听说忻州在历史上叫秀容,多么好听的名字呀。这不仅让我基本能够听懂了忻州方言,还让我对忻州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

1983年转业到呼和浩特市银行工作后,我们行是旧城支行,员工大多是旧城本地人,而他们祖籍基本是山西忻州人。这是因为刚解放时内蒙古金融业落后,国家从山西忻州调来了大批银行干部来支援内蒙古。后来这些老干部退休了,他们的子女又顶替了上来,这些青年人虽然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可他们祖籍是忻州的,满口呼市旧城话。

呼市旧城人多为走西口过来的忻州人,以河曲、偏关、保德人为多,也有繁峙、原平、代县的,口音基本一样。不过,历经漫长岁月,呼和浩特市忻州方言受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说什么都加上“圪”字了。比如圪生是颗粒的意思,大一点儿的东西叫圪瘩,还大一点儿的叫圪蛋,再大一点儿的叫圪堆。

我发现由于河曲紧挨着内蒙,方言中也有“圪”字。比如,蹲下叫圪九。还有圪搅、圪隐、圪出、圪老、圪令、圪独、圪产等,象曲登那是蒙古语火柴的意思。河曲的大部分方言还是和呼市旧城话一样的,如“提流”“克凉”“爬长”“摸劳”“拿心”“难活”“泼索”“失笑”“兰兴”“比兜”“熬解”“抽架”“倒叉”“袭人”“问醒”“妨祖”“老杀”“等当”“羊误”“冷蛋”“养层”“十翻”“营生”“撇拉”等等。

呼和浩特市旧城方言与忻州方言有这么多相同之处,还能互相听不懂吗?实际上呼市和包头说晋语最大的特点是加了万能的“圪”。我整理出来下面一部分。

蹲下叫圪蹴,唠叨叫圪塔,手臂叫圪膊,膝盖叫圪膝,手肘叫圪扭子,腋下叫圪老支窝,土梗叫圪塄,土岭叫圪梁,小土坑叫圪洞,大一点的叫圪八。墙角叫圪老老,缝隙叫圪拉,秃笤帚叫圪堵,磨蹭叫圪抽,喝酒叫圪抿,吃的面食叫圪团儿、圪达子,大一点的叫圪瘩,休息叫圪躺,小睡叫圪眯。隐瞒叫圪装,参与叫圪混,将就叫圪且,黏糊叫圪粘,痒痒叫圪哩,慢走叫圪遛,靠近叫圪学。弯曲叫圪溜把弯,吝啬叫圪出打旦,难受叫圪别,眯着眼看叫圪瞅,布料或纸张有严重的褶皱叫圪绌,往一起聚拢叫圪凑,故意干扰圪倒,一个人低声说话叫圪叨,平地上挖下的深坑圪洞,或圪巴子,小睡一会儿叫圪盹,挤在一起叫圪挤,用手指轻轻拨动叫圪抠,慢腾腾叫圪磨,消磨时间叫圪阴,忍耐叫圪忍,动作很慢叫圪搜,说话啰嗦叫圪塔,东西卷曲在一起叫圪团,枯萎的植物叫圪朽,碎杂物叫圪渣。

山西忻州方言和呼和浩特旧城话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