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从梅州坐火车就晚点了,到永定站刚刚凌晨3点,正是瞌睡的时候,幸亏有出租车接站,就是高头乡高北村的人,干脆上车吧,接着睡回笼觉。司机姓江,据说,那承启楼,以及高北土楼都是他们先祖江百八郎携次男江千十郎盖的,朦朦胧胧没听几句还是瞌睡着了。

到了他们家,也就是高头乡高北村,进了客厅,靠着沙发,没说几句话仍是瞌睡着了,直到大天亮。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小江爱人带着我们去吃饭,高北村仿佛是个镇,卖什么的都有。吃完早饭,小江爱人直接带着我们来到了承启楼——土楼之王,八折门票,当起了讲解员,真是一条龙服务,感觉不错。

承启楼,之所以吸引我们,就是因为它称"土楼之王",它怎么就成了"土楼之王"呢?那漂亮的振成楼,才是个"土楼王子",相比之下,难道真得屈尊于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是"父子"吗?还是盖楼的人有什么关系?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其实,都不是,只是个形象说法,振成楼开基始祖姓林,承启楼开基始祖姓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朝代的人。

据传,承启楼破土开基于明朝崇祯年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历世三代,八十一年,直至清康熙年间才竣工。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三环四重,高大厚重,威仪壮观,古色古香,山乡神韵,风土人情,令人叹为观止。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为四层,每层72间;第二圈为两层,每层40间;第三圈为单层,32间,中心为祖堂,全楼有400间房屋,层层叠套,可谓大矣!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尊严、威仪,庄重而又壮观。当地有一顺口溜:"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既生动,又形象地进行了高度概括。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称为"是福建省现存最古最大的圆楼之一",也许这就是"土楼之王"的来历吧!那时,振成楼"藏在深闺"还不知呢。

1986年邮电部发行了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也有这座环环相连的承启楼。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发行,承启楼这座城堡、江家之城便名扬四海。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当我向小江爱人探讨,"为什么承启楼叫土楼之王"时,她也说不出明确答案,只是道:"我们这承启楼,是永定所有的圆楼中圈数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具体到"为什么振成楼叫土楼王子"时,更说不出一个"子午丑末"。

那就得感悟,就得比较,就得好好参观,凭眼力鉴赏。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是出生此楼的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所补题,仍是镶字联。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据传,在建造此楼时,凡是夯墙的时候均是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又叫"天助楼"。

我还是不辞辛苦,爬上爬下,左东右西,跑前跑后,想把承启楼看个够,看个透,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不过,里面的楹联还是不少:"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天地人三盘,奥妙无穷;助人间为乐,造福万年"、"承前启后尽开人间春色,继往开来饱览世纪风光",“神州第一楼”,启迪着人们。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来到望景台,从高处再看承启楼,更是别有风味,一圈套一圈,大圈套小圈,更体会出高大、多层,这也许是叫"土楼之王"的缘故吧!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西侧不远,有一侨福楼,相对年轻,据说,始建于1962年,一门兄弟四人,后辈九男一女,先后出了十个博士,闻名于世,又称"博士楼"。

承启楼自从建成起,就非常崇文重教,先后有40多人中进士、举人、贡生,有80多名博士、大学士、科学家、教授、作家,可谓人才辈出。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紧邻承启楼的长方形土楼,叫世泽楼,"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楼顶屋檐为方圆结合,形成有趣的一线天景观。地下排水沟也是共用,俗话说,常在屋檐下哪个不低头,这里却合二为一,同流"合污",形成一体。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再过去就是五云楼了,也是长方形土楼,据说,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比承启楼资格还老,是高头乡江氏家族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大门对联有点看不懂,"五六合天地中生成同盖载,云日得就瞻象熙皋乐唐虞"。但有特色的是,楼前墙体向内倾斜一米多,近百年来却稳而不倒,又称不倒楼。真是"各家的地道,有各家的高招",就这样,它还没有石砌的墙基,纯属是干打垒,这也许就是它没有特色的特色吧!

承启楼——神州第一楼

公路下,小溪旁,还有五角楼,其它土楼,我也跑过去一一观看、解读、品味------

这就是土楼的魅力,奇特的造型,神秘的内含,厚重的底蕴------不由使我又写一诗:"新鲜感兴趣,奇特惹人知。含蓄深闺处,包容待见时。"

九口2019-9-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