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子孙娘娘在台湾,也叫注生婆姐。所谓“注生”,就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其实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庙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位婆姐,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姐一般为十二位。共同的法力是普惠大众。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传说临水陈夫人生于公元767年,于唐衷帝天佑二年、卒于五代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05—928年),享年仅二十四岁(虚岁)。家在中国南方的福建省福州,本名叫陈靖姑。她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与一个姓刘的人结了婚,不久怀孕了。几个月后,她所在的地方遭受到很严重的旱灾,人们十分焦虑。为了解救百姓的苦难,她自愿堕胎来专门祈祷求雨。神被感动了,就下了雨,人们对她非常感激。但是,她却因为劳累过度,24岁时就死去了。临终前,她表示希望死后能当神仙,来拯救难产的妇女。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她的娘家在福州仓山的下渡,但她的婆家在古田,丈夫刘杞就是古田人;她为民除害、慷慨捐躯之地也在古田的临水洞,后来人们在她殉难之处建立的临水宫,也叫龙源庙、顺懿宫。临水宫是海内外公认的纪念这位妇女儿童保护神的“祖殿”、“母宫”。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临水夫人的信仰逐渐盛行。到13世纪时,皇帝又进一步提高她的地位。后来当人们有什么愿望,特别是希望生个儿子时就来向她祈祷。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在台湾和福建的娘娘庙中,十二位婆姐的名称分别是:1、注生婆姐陈四娘;2、注胎婆姐葛四娘;3、监生婆姐阮三娘;4、抱送婆姐曾生娘;5、守胎婆姐林九娘;6、转生婆姐李大娘;7、护产婆姐许大娘;8、注男女婆姐刘七娘;9、送子婆姐马五娘;10、安胎婆姐林一娘;11、养生婆姐高四娘;12、抱子婆姐卓五娘。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面对众婆姐们的一条龙式服务,人们是如何礼拜的呢!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 。据说无不灵验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这里还有一位转生婆姐。“转生”二字,也是转身的意思,是佛教的说法。据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曾立下四十八誓愿。其中第三十五愿为“女身往生愿”,即所谓“转女成男愿”。说女人经过修行,来世可转成男的,做个男人。在封建时代,一般女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苦楚最多,再加上重男轻女的社会偏见,使广大妇女深感做一个女人的艰难,愿意来世“脱生”个男人。佛教根据这种需要,于是有了一部《转女身经》,经文中历说了女身的种种苦恼,佛祖特意给尚在母胎中的无垢女——舍卫城的大阔佬,释迦的大施主之女,说转女威男之法,共有十法。

子孙娘娘:“注生”与“转身”

“转身”之说,显然是在新生命诞生起点的瞬间,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内藏玄机越深,说道就越多。于是满足了不少妇女的愿望,这也是今世无法验证的事情。神秘产生的诱惑,更加迷人。人总是向上、向善的,美好的愿望是向前的动力,哪怕美好永远在路上,明天才会更灿烂。注生婆姐给力,大家心想事成!(三)(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