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主人公小A是一个女博士,被分为除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女博士。于是她就真的像是被排除在外一样,到现在都是孤身一人。

在小A开始硕士学崖的时候,她已经不小了,可是等她硕士毕业,已经走向了奔三的大道。家里人已经从明里暗里的暗示直接变成了说教,找对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义务。家里人和各种亲戚已经按捺不住,要是有哪个男生打来电话,就会不断地被追问:这是谁啊?是不是你的男朋友啊?有时间让帅哥过来玩啊!有的甚至就要抢过电话,这让小A身边的男生基本溜光。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本科毕业的男士,小A觉得太小,找一个成熟稳重的男生对于她来说,比较可靠,毕竟小A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恋爱了,是结婚,是以后,是一个可计划的未来。学历跟她相当的吧,都找在更小的,学历太低,她又看不上,二婚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算下来,真的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小A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可就是感情事业一块空白。在平时,她因为对于伴侣的各种要求,没有合适的伴侣,她就索性推了不必要的聚会,投入实验,整天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等到她熬到毕业,又是三四年下去了,眼角的皱纹都起来了,岁月的刀在她身上着实划了几刀。关于容貌,由于长期的熬夜实验,小A的皮肤暗黄粗糙,干燥不已,底下年轻的师妹偶尔都说她是“黄脸婆”。她自己也听到了言论,可是嘴巴长在他人的脸上,她能怎么办?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和小A关系好的几个人都已经纷纷脱单。自己的爱情有了着落,就爱操心别人,于是几个师姐师哥就开始帮小A张罗,帮护肤的帮护肤,帮联系男生的联系男生。可问题就是小A不主动,一有什么实验,就放了人家的鸽子,一来二去,不管是什么年龄的男生,都不愿去找小A,小A在剩女圈已经成名。现在的她情况更糟糕,别说不去相亲了,连社交都不愿意去,别人也懒得操心。现在她远远的走在街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沧桑的面庞,没有一点活力,活脱脱的一个中年妇女了。

能给小A最大的鼓励就是:你把自己献给了光荣的事业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没办法挽救小A目前的困境。小A的困境正是现在很多高学历女生(博士后)面临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哪个成熟的优质男来拯救我?”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首先来说,这种情况是一定会发生在博士后女生的身上吗?或者说,一定会发生在优质女生的身上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从女方自身来说。

她们之所以会错失爱情,很大一部分和平时生活有关。她们一开始选择了单身,为建设属于自己的优质生活献出时间,还有的就是读书读多了,实验做多了,就忘记了生活,忘记了生活也是需要我们来经营的。

其实,博士后排去年龄,自身就是一块美玉。

女博士之所以少,就是因为这个是很考验人的能力和耐力,能够做到能力出众,耐力持久,耐得住性子,才能得到这个学位。她们的智商是毋庸置疑的,做事耐心,资金充裕,有独立能力,只要在样貌和社交方面调整自己,依靠她们的智商,相信上手很快。

下一步就是情商和价值观了。这两个方面关系到一个人的人品。我们经常说,选择人要看人品,倘若人品不行,及时她的高学历在专业领域的确会备受追捧,但是在情感生活方面就不行了。人都是要生活,伴侣之间会相互吸引。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她们因为有光环,就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其实,博士后排去年龄后,自身就是一块美玉。假设有两个女生,一个很优秀,很独立,人品没话说;另一个没有那么优秀,甚至是有一点笨,但是就是知道好好说话,知道什么时候该撒娇。两个人同时向一个男生进发,那么后者的女生会更容易获得男生的亲睐。原因很简单,你是来想要和那个男生牵手成功,而不是想要和他竞争。人性中对于自身的捍卫,对于竞争的敏感让那个男生很容易理解错你的来意,他会对一个需要他的女生更容易产生好感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而许多的女博士更是倾向第三种生活——逃避。

这里的逃避不是“缩头乌龟”的意思,是她们渐渐接受了现实,就像是一朵花,开在那里,有蝴蝶来就是相互吸引,没有就这么开放着。

也许这个状态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也许是失败过多后的释然,也许是足够自信,足够佛系,就像是古代的避世一样,自得其乐。

人生有着多种的选择,有些人选择了女博士这条路,一辈子搞科研,献身于热爱的事业中去;有些人做个普通人,就婚生子,过着谨小慎微的算日子生活;有些选择吃苦,吃得苦中苦后生活优越,过了自己可以选择的生活。无论哪一种,都是一个面,像是魔方,你只能在这个平面行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样,就得放弃一样

“我是一个35岁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么办?”

最后给女博士的建议就是多去经营生活,多去参与活动,这也是需要学习的,顺其自然解决不了问题。

给我们大家的建议就是多读书多看报,以这些优秀的师姐为榜样,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