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般將軍都很厲害,歷史上有經常失敗的將軍嗎?

漢史趣聞


歷史上的常敗將軍很多。比如秦孝公時期的孟明視;漢武帝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南宋的王玄謨;降元的范文虎;元末名將王保保;明初勳貴二代李景隆;清末的半個聖人曾國藩,等等。這些都是著名的“常敗將軍”。

但是這些人裡面,有人值得尊敬,有人簡直無恥。有人失敗一萬次,但是贏得了最後的決戰洗刷恥辱。


今天炒米要和大家表一表近代的一個“常敗將軍”——曾澤生。

曾澤生是雲南人,雲南講武堂畢業,算是朱德的學弟;當過黃埔三期區隊長,所以算是徐向前的同僚。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由於軍功加會內部運作,後來逐步任第184師副師長、師長,第60軍軍長。

幾十年軍事生涯,從一開始看不慣滇軍賣土藥籌餉自肥這些貓膩,到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曾澤生也是變得手到擒來,做生意的水平也是行情看漲。

所以1943年到1945年之間,大搞囤積生意,大發國難財;1945年日本投降後,曾澤生率部到越南受降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倒騰黃金,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可想而知,當1946年12月曾澤生任國民黨東北第四綏靖區副司令兼60軍軍長時,在東北忙著生意,一心發大財。那會還能有什麼戰鬥力?

在東北戰場上,60軍3個師,被林彪打得找不到北,困守長春。而長春被稱為“堅冠全國”,因為原本長春就是偽滿大本營,關東軍修建的工事非常牢固,加之後來國民黨又再次加固過。可以說易守難攻。

東北局最終決定隊長春圍而不打。關於先打錦州還是長春,這個林彪和毛主席曾經有過爭議。毛主席主張關門打狗,先打錦州,林彪有疑慮,遲遲下不了決心。

結果證明了毛主席得戰略眼光,錦州打下來夠,也就逼降了長春。曾澤生率部起義,手下三個師長意見都不統一。暫編21師的隴耀表示積極擁護起義;182師的白肇學則說,不替考蔣守長春了,要帶著隊伍回雲南;最難搞的是暫編52師的李嵩,原本就是蔣介石安插在60軍,監視控制曾澤生這支滇軍隊伍的。曾澤生乾脆把李嵩和他的三個團長給扣了,逼著他們跟自己一起起義。

本來到這,故事也就結束了。曾澤生作為一個帶著新軍閥性質的舊軍官,除了參加的臺兒莊戰役可圈可點外,生意做得比仗打得好,是個不爭的事實,一生敗績無數。


但是1949年,曾澤生系統地學習了《整風運動》,徹底改造了思想。

曾澤生的60軍被改編為解放軍50軍,曾澤生還是擔任軍長。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曾澤生奉命率領50軍參加抗美援朝,成為1950年10月25日第一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

在前兩次戰役中,50軍並沒有什麼驕人戰績,也只是配合兄弟部隊作戰。但是第三次戰役開始,曾澤生率領50軍開始爆發了,消滅了英國皇家重坦克中隊,創造了步兵打坦克的記錄;

在第四次戰役中,曾澤生率領的50軍在漢江南岸阻擊敵人50多天,湧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

1951年1月初,他率領50軍攻打漢城,最終於1月4日凌晨,第一個攻入漢城。



曾澤生用勝利洗刷了前半生恥辱。他之所以能有如此蛻變。1951年,曾澤生回國休整,毛主席接見曾澤生時,兩人的聊天或許能多少給出些答案。

毛主席看似無意地問下曾澤生戰役情況,但是聊到具體細節的時候,毛主席對50軍的瞭解,似乎遠甚於曾澤生。在一些基層的戰鬥分析中,曾澤生一會臉紅一會臉白,啞口無牙。

回家後曾澤生就急忙要趕回部隊,他要把心思全撲在部隊上,不然下次毛主席再問到一些細節問題,自己真不知該如何面對?


炒米視角


1949年1月10日下午,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勝利結束,華東野戰軍全殲敵一個“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兩個兵團部八個軍部22個師共176000餘人。陳官莊包圍圈裡不應該是三個兵團嗎?no ,此時的“飛將軍”孫元良已經人在南京,並且獲准去四川重建第16兵團了。

(第88師士兵)

原來在杜聿明集團剛剛被包圍的前一年12月6日,杜聿明的第一反應是全軍分散突圍,開完會議的孫元良回到兵團部立即下令各部突圍,自己率兵團部趕到第47軍125師(兼第二快速縱隊),要求該部掩護指揮機關逃離。為了防止杜聿明變卦,孫元良同時下令截斷電話線、電臺停止收發報。

孫元良特別囑咐,不得接收“前進指揮部”的電報,當晚8時便開始行動,首先打光全部炮彈,然後毀壞重武器拼命突圍。這邊杜聿明在邱維達和李彌的勸說下已經決定暫緩突圍,可是無論如何也連續不上第16兵團了,由於中斷聯繫,孫元良的突圍部隊一度遭到第5軍的火力誤擊,傷亡頗大。


(川軍孫震)

孫元良兵團原轄川軍孫震所部的第41軍、第47軍和“土木系”的第99軍,總兵力約有10萬人。淮海戰役打響後第99軍被劉峙調到蚌埠“護駕”,所以第16兵團只剩下兩個軍,再加上前二個階段的戰損,全兵團不過40000餘人。在突圍過程中被華野八縱發覺,立即進行了猛烈攻擊,很快,第16兵團就在原野中放了羊,大部被殲。

要說孫元良不僅常吃敗仗,更善於逃跑和偽裝,突圍之前就換上了中尉軍服,期間曾被八縱戰士俘虜,因為看起來級別太低疏於看管,居然讓這廝溜掉了。孫元良先逃到河南信陽,再被送到武漢,轉赴南京面見他的黃埔校長,而沒有衝出去的7000殘兵則被杜聿明編入了第二兵團第72軍。

(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


也就是說,距離華野對陳官莊發動總攻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孫元良第16兵團已經不復存在了。1949年1月末,孫元良入川招集叔父孫震舊部,在廣漢組建“第十編練司令部”,恢復第41和第47兩軍番號,不久改稱第16兵團。12月21日,該兵團在副司令官曾蘇元的率領下起義,事前感覺不妙的孫元良,再次率隨從坐飛機逃離,第16兵團。。。又不在了。

黃埔一期的孫元良,北伐時期曾任第一師第1團上校團長,在南昌戰役中奉命守備牛行車站,結果在孫傳芳部隊反攻下一觸即潰。之後奉命警戒奉新縣城掩護主力集結,但孫元良發現敵蹤便開始撤退,把北伐軍總司令氣得七竅生煙,親自趕到前線準備槍斃這個連敗之將,並且召集第一師集體訓話:



“這次打仗,第1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得到命令便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榮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倘使第一師不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戰事,一定不會失敗;所以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了下來,一定要按法槍斃。我們第一師,從前是最光榮最有名譽的軍隊;現在被孫團長個人毀壞,難道我們還能容忍這種敗類,不槍斃他嗎?”

眾人皆以為孫元良必死無疑,結果在劉峙、薛嶽等人的勸說下,孫元良卻被秘密送往日本留學,在陸軍士官學校鍍金之後回國,連續擔任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務,1935年初更是升任德械第88師中將師長。



抗日軍興,第88師率先投入淞滬會戰,在第87師第36師的協助下,仍然打不掉5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卻能火線晉升第72軍軍長(借了800壯士的光),端的是越敗越升,人比人氣死人。孫元良率部撤到南京後,用全部精神到夫子廟聽戲嫖妓,很少在師部做守城作戰的準備工作,。

1937年12月12日上午,雨花臺陣地陷落,第88師262旅官兵奮勇抗敵堅守城垣,而孫元良卻率師直屬隊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結果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的督戰隊用機槍“勸阻”,只得返回中華門繼續作戰。城破後孫元良也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藏匿起來,大失黃埔軍人體面。



逃回武漢後被以“臨陣脫逃”的罪名扣押,經過川軍大佬叔父的營救再次無罪釋放,縱觀孫元良的軍旅生涯,幾無勝績,卻能夠因為在日軍先期撤退的情況下“光復”獨山而獲青天白日勳章,國軍的榮譽體系也是醉了。

一直認為劉峙是個常敗將軍兼“長腿將軍”,而若是劉經扶跟孫元良比較起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活脫脫軍中奇葩。

(孫元良與副師長馮聖法)


度度狼gg


秦始皇滅楚的時候,王翦需要六十萬大軍,李信需要二十萬大軍。秦始皇就派李信率軍去滅楚,結果到了那裡就大敗。秦始皇只好又改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前去。好在秦始皇沒有追究,讓李信跟著王賁滅掉了燕國和齊國。總算讓李信掙回了點兒顏面!

李信的後代子孫裡,就有一個被江湖人稱“大花榮”的李廣。李廣的箭法非常厲害,經常陪著漢文帝打獵,替漢文帝獵獲不少獵物。把漢文帝高興地直誇李廣:“可惜啊,你生不逢時!你要是生在高祖那時候,早就是萬戶侯了!”

從秦始皇那會兒大家就玩讖語,到了漢朝大家就玩得更歡了,結果李廣非常不幸地被漢文帝一言成讖。

李廣跟著周亞夫去平七國之亂,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軍的帥旗。因為李廣接受了梁王給的將軍印,就沒有獲得封賞。

漢武帝在馬邑設謀,李廣率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準備伏擊匈奴單于。因為單于發覺之後撤兵,李廣等人無功而返。

不久匈奴再次南下,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和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出擊。李廣出擊之後,就因為寡不敵眾受傷被俘。雖然最後李廣射殺不少匈奴人逃了回來,但是卻把大部分人馬都損失了!按照當時的律法應該被斬首,後來用錢贖罪被貶為了庶人。

後來李廣再次跟著衛青去打匈奴,很多將軍都立了軍功被封侯,只有李廣又是無功而返!

李廣率四千騎兵與張騫出征匈奴,因為張騫延誤了軍期,導致李廣幾乎全軍覆沒。最後李廣功過相抵,還是沒有得到賞賜。

衛青霍去病準備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請求隨軍出征。衛青等人大破匈奴,李廣卻迷失了道路耽誤了軍期。李廣回來之後,因不願意面對官吏而自殺!

先後這麼多次出征,都是可以立功封侯的好機會。李廣卻沒有一次戰勝而歸!不是李廣難封,而是無功而封。

李廣的孫子李陵,與李廣利一起去打匈奴。李廣利率三萬騎兵,李陵率五千步卒。李陵的五千步卒遇到了單于的八萬主力。李陵血戰之後被俘投降!

李信跟著秦始皇,雖有戰敗,尚能建功立業;李廣三代,不僅不能建功立業,而且皆無善終!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的常敗將軍”!這句話正是《人民日報》對胡宗南的評語,作為國民黨的一方大員,長年擁重兵於西北,號稱“西北王”的胡宗南,真正拿得出手的戰績卻寥寥無幾,敗仗倒是一大籮筐,《人民日報》稱其為“常敗將軍”,倒也不過分。

(胡宗南)

胡宗南身材矮小,不足一米六,當初報考黃埔軍校時,儘管筆試成績十分突出,但是卻在身高問題上卡住了,負責體檢的考官看了胡宗南一眼,都沒有給他量身高,就喊下一個考生。胡宗南頓時懵了,就跟體檢官理論了起來,體檢官還冷嘲熱諷道:“看你身材如此短小也不是軍人的料,還是回家娶老婆生孩子算了。”這下胡宗南頓時火冒三丈,在考場大聲斥責體檢官以貌取人,一眾考生也聲援胡宗南,但是不管胡宗南怎麼說,體檢官就是不讓他通過。正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剛好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出來巡視,看到了這一幕,他對胡宗南這個小個子的膽量和才識很是佩服,於是親自在胡宗南檔案上寫下了“錄取”兩字,這樣胡宗南才得以進入黃埔軍校。

雖然胡宗南在考試時成績較優,但是黃埔的文化考試題目其實並不太難,比他優秀的大有人在。當時在黃埔一期就有這樣一種說法:“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陳賡的腿”,這三人也被成為“黃埔三傑”。

關於陳賡和胡宗南,還有幾則趣聞。陳賡是青年軍人聯合會成員,而胡宗南則加入了孫文主義學會。因為思想和立場的不同,兩派之間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有一回,在一次集會上,兩派又起爭鬥,鬧成一團。陳賡開始和李仙洲對陣,胡宗南跑過去幫李仙洲的忙,陳賡一時火起,操起一隻板凳追趕胡宗南,把胡宗南趕得狼狽逃竄,帽子都跑丟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胡宗南喜歡跑步,有一次正在晨跑,剛好被蔣介石看到,蔣介石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於是上前交談,一聊才知道,胡宗南也是浙江人,和蔣介石是老鄉,此後,蔣介石對胡宗南越發其中,胡宗南也因此成為蔣介石心腹,成為蔣最寵愛的將領,而胡宗南也對蔣介石唯命是從,頂著“天子門生”,“心腹愛將”,“領袖同鄉”等諸多光環的胡宗南,一路升遷,平步青雲,在黃埔將領中創造了五個第一。

(胡宗南與蔣介石)

1936年,胡宗南被提拔為第一軍的軍長,是黃埔軍校中第一個軍長;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任命為第十七軍團的軍團長,是黃埔軍校中的第一個軍團長;在1942年,被破格提拔為第八戰區副司令兼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成為了黃埔軍校中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被委任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此時的他手握50萬大軍,也同時是黃埔軍校中唯一的一個戰區司令長官;也是黃埔系唯一的一個在離開大陸前獲得三顆將星的軍官。

但是,胡宗南的戰績卻與他的頭銜相差甚遠,在西北與解放軍的較量中,胡宗南雖然擁有巨大的兵力優勢,卻屢屢失敗。

1946年,胡宗南率整編第1軍越過黃河,企圖與閻錫山部南北夾擊太嶽部隊。9月,其部隊分兩路進犯晉東南,與山西閻錫山部隊配合欲"肅清"解放軍太嶽兵團,但是,胡宗南不僅沒有"肅清"太嶽兵團,其麾下號稱“天下第一旅”的整編第1旅也被陳賡全殲,旅長黃正誠被俘,接著整編第48旅遭受殲滅性打擊,旅長何奇被擊斃,胡宗南慌忙收兵。當年在黃埔軍校胡宗南就沒打贏陳賡,現在到了戰場上,依然是陳賡的手下敗將。

1947年2月,蔣介石調整戰略,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主要進攻對象為陝北和山東解放區,進攻陝北的就是胡宗南的西北軍。但是,胡宗南大軍還未開拔,《攻略延安方案》就通過共產黨安插在胡宗南身邊的機要秘書熊向暉送到了延安,在得到消息後,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胡宗南隨即“攻佔”延安。由於延安是解放區首府,於是國民黨大肆渲染吹噓,國軍是如何打的解放軍落荒而逃的。但是胡宗南心裡清楚,其實國軍根本沒和解放軍接觸,為了配合輿論,他導演了一出大戲。

為了展示進攻延安激戰與共軍被殲之眾,抽調部隊星夜在延河兩岸建造假墳,還假模假樣的在墳上標註了身份,既有國軍,也有解放軍。為了展示共軍被俘人員之眾,在延安10公里內設立了十多處“戰俘管理處”,又調國軍2000多人當“群演”,混合編成了幾個“共軍俘虜隊”,這些群演的工資還不低,每人每天可領到津貼一元。即使如此,假俘虜人數與戰報公佈人數相差甚遠。於是,在中外記者參觀時,各“戰俘管理處”互抽人員充數。為了展示在共軍俘虜中有中級和高級軍官,安排人假扮。胡宗南指示:“選兩個人裝成被俘的共軍團長,選一個人裝成旅長,要裝得像,這是重點。” 為了展示繳獲大量的 “ 共軍武器”,胡宗南乾脆以自己的裝備冒充繳獲品。

這一番苦心最終沒有白費,成功騙過了一個55人的中外記者團,於是個大報紙上宣傳延安大捷,胡宗南也因此獲二等大綬雲麾勳章,軍銜則由中將加上將銜正式晉升為上將軍銜。

但是,不到半個月,解放軍就取得青化砭大捷,胡宗南一個旅被全殲,之後,胡宗南穩打穩紮,企圖尋找西北野戰軍主力決戰,但是次次撲空。從3月到12月,胡宗南被解放軍殲滅兩個旅加兩個整編師,陝甘寧邊區大部分被收復。

西北野戰軍是幾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弱的,內戰爆發之初只有三萬人左右,而胡宗南擁兵50餘萬,號稱“西北王”,雙方兵力相差十倍不止,卻打的有來有回,胡宗南屢屢損兵折將。甚至發生過毛主席帶數百人在胡宗南部隊眼皮子底下溜過的事情,足以說明胡宗南的統兵水平有限。國軍中就有人說過,胡宗南充其量也就是個團長的水平,指揮一個師都顯得力不從心,更別提幾十萬大軍了。

1949年7月,寶雞解放,胡宗南集團遭到毀滅性打擊,胡宗逃到漢中,從此離開西北。12月7日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代行軍政長官職權,全權指揮西南國軍--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個重兵集團。但是,西南國軍接二連三的起義,蔣介石的最後一個重兵集團也很快瓦解,不久胡宗南飛往臺灣!


歷史風暴


歷史上經常失敗的將軍非常多,比如被很多人推崇的曾國藩就是其中的代表。


毛主席本人就非常推崇曾國藩,評價這個人是個“完人”,當然不是說曾國藩很完美,而是這個人不斷要求自己進步,一步一步讓自己完美。

曾國藩的教育意義在於,這個人起點很低,比如曾國藩的資質很低。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偷去曾國藩家偷東西,想等曾國藩的家人都睡著了再下手,豈不知曾國藩一直在背書一直不睡覺,關鍵是曾國藩還背不會。後來小偷生氣了,從屋子裡走出來,當著曾國藩的面背了一通書,原來小偷聽曾國藩背書都會背了,但是曾國藩就是不會背。資質低不可怕,關鍵是這個人不斷堅持學習,後來曾國藩終於成了一代大儒。

曾國藩當將軍也是,這裡也有一個典故,他給慈禧寫戰報,說自己屢戰屢敗,已經彈盡糧絕,他的師爺覺得說自己屢戰屢敗不好,就改成了屢敗屢戰,一下子把曾國藩的形象樹立了起來。


在和太平天國鬥爭的前期,曾國藩的處境確實不好,前期可以說是敗仗連連,他自己都評價自己說是十年征衣,幾度自殺,作為一個將軍,還能比這更慘嗎?


曾國藩剛出道的時候,打靖港之役,當時湘軍組建沒多久,差點被太平軍打一個全軍覆沒,逼的曾國藩差點跳水。第二次在湖口大戰,曾國藩看著自己苦心建造的水師又全軍覆滅,連自己的座駕都被搶走,曾國藩幾度跳水,被屬下救起。還有一次是祁門困守,被太平軍逼的走投無路,遺囑都寫好了。

遇到這麼多失敗,最後還是堅韌的性格救了曾國藩,他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最後把自己的作戰技巧歸納為結硬寨,打呆仗不去投機取巧,反而慢慢成就了自己。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徹底打到!


西山講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能征善戰的帶兵將領比比皆是,像趙子龍這樣的常勝將軍也並不缺乏,要說歷史上有沒有常敗將軍呢?那還真有!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裡頭就有一個高級將領,人稱“長腿將軍”劉峙!


劉峙

劉峙,江西省吉安人,辛亥革命爆發時,參加學生軍,隨後考取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北伐戰爭爆發後,曾經隨同革命軍一同北伐。

在“中山艦事件”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劉峙忠實的執行蔣介石的命令,逮捕個迫害共產黨員,得到了蔣介石的信任,成了蔣介石的心腹,從此以後劉峙經常得到蔣介石的重用。但事實證明,劉峙並非什麼虎將,而是一個令蔣介石都經常發火的常敗將軍!

北伐戰爭爆發,劉峙奉命進攻北洋軍閥孫傳芳,孫傳芳偷襲龍潭,劉峙軍隊被擊潰,自己差點被俘虜,幸虧當時白崇禧率領廣西第七軍抵達前線擊敗了孫傳芳,要不然以後的革命道路真的就沒有劉峙什麼事了。


劉峙

1930年3月,老蔣與桂系、閻錫山、馮玉祥展開激戰,史稱中原大戰,劉峙奉蔣介石的調令率兵進入河南與馮玉祥、閻錫山作戰,爭奪許昌和新鄭。馮玉祥佯裝兵敗逃跑,劉峙以為要打勝立功,全線追擊,結果陷進了馮玉祥佈下的口袋陣,損失慘重,幾經突圍才得以逃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雖然劉峙以往戰績不怎麼樣,但是蔣介石依然委以重任,讓劉峙整編了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以便抵抗日軍的進攻。國難當頭,劉峙也希望藉此機會立功洗白。在對日平漢戰役中,劉峙缺乏謀略,指揮笨挫,致使國軍被日軍採用迂迴戰術打垮,劉峙部隊一潰千里,劉峙在被國內輿論討伐的同時,也被譏笑為長腿將軍。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劉峙依然被蔣介石委以重任。劉峙統帥三十萬大軍,包圍住了中原地區的解放軍,然而劉峙指揮失當,原本有利於國民黨軍的局面急轉直下,趙希田的第三師急功冒進,致使戰線凸前,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後,抓準機會,包圍了第三師,並予以全殲。老蔣氣急敗壞,解除了劉峙的軍職。


淮海戰役

解放戰爭到了解放軍進入戰略進攻階段,蔣介石重新啟用了劉峙為徐州剿總總司令,指揮八十萬國民黨軍。當時國民黨軍內將領對蔣介石的認命感到愕然,甚至有人說到,“徐州乃整個戰局關鍵所在,本應派虎將鎮守,哪怕派一條狗都行,老頭子卻派了一頭豬”。劉峙就職後不久,解放軍發起總攻,歷時55天的淮海戰役,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餘人,徐州剿總倉惶逃跑。

劉峙在抗日戰爭當中屢打敗仗,被封為“長腿將軍”,劉峙部隊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全部殲滅,被封為“豬將軍”,這都說明了劉峙缺乏軍事才能,不懂得帶兵打仗,無非就是得到老蔣的信賴在軍界官運享通而已,這也是老蔣丟失大陸的原因。稱劉峙為常敗將軍,也是名副其實了。


月夜讀春秋


說到常敗將軍,非“長腿將軍”孫元良莫屬。

孫元良生於成都,其叔叔為川軍的孫震(第22集團軍總司令),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北伐戰爭時,孫元良為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北伐軍攻打南昌時,孫元良團負責駐守牛行車站。戰鬥一打響,由於缺少警戒,孫元良在驚慌失措之中率先逃跑。部隊群龍無首,部隊很快失去了有效的抵抗,南昌失守。事後,孫元良拒絕執行程潛的命令,繼續後撤。氣急敗壞的蔣介石立即到前線的第一師訓話,並實行連坐發,下令將孫元良槍斃。 孫元良不久之後便消失了,到1928年他再次出現時不僅逃過了槍斃,還得到了去日軍留學的機會。


回國之後,孫元良任國民政府警衛第一旅炮兵團團長。到1931年已升任國民政府警衛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孫元良為“德械師”第88師師長。淞滬會戰時,孫元良命令中校團附謝晉元率領400多人堅守四行倉庫,自己卻往後撤退,這就是“八百壯士”。南京保衛戰時,第88師防守的中華門被日軍突破,孫元良丟下自己的部隊逃跑。

淮海戰役時,國民黨軍的幾個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其中就有孫元良的第16兵團。孫元良對於逃跑來說富有經驗,他化裝成國民黨軍中尉副官,騙過了盤查,後化裝成農民逃到了信陽火車站。當解放軍發動總攻時,杜聿明等高級將領通通被俘,只有“長腿將軍”孫元良隻身逃回到南京。


歷史軍魂


各位看官大家好,歷史上的奇聞異事非常多,在這裡會用大話來講解歷史,還原歷史真相,到歷史的第一現場去見證歷史的發生。我是孟子戲說史的小編,又到了今天小編講歷史故事的時間了。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記載了很多的非常優秀的將領,和一些常勝將軍。但是勝敗乃兵家常事,有常勝將軍那會不會就有常敗將軍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們就來看四位歷史上著名的常敗將軍。

第一位出場的是李廣利,他是漢武帝后期的最高軍事統帥,這一切離不開李夫人的關係。第一次西征大宛的時候,長途跋涉,戰後慘敗士兵僅剩十分之一,第二次西征大宛出兵六萬,最後艱難的取得了勝利,漢軍損失五分之四,戰利品少的可憐。此後又對戰匈奴,三戰三敗,最後七萬多漢軍精銳被匈奴全滅,李廣利向匈奴投降。

第二位王玄謨,在北魏南下的作戰的時候,宋軍阻擋住了北魏的進攻,然後宋軍就對北魏軍隊展開了反擊,宋軍一路勢不可擋,而且還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但是此時他們的將領王玄謨卻開始懷疑起義軍,還放縱手下欺壓百姓。

第三位是南宋的將領范文虎,他在與元軍作戰的時候每一次都慘敗,而且他最出名的即使逃跑,就是不妙轉頭就跑。後來在忽必烈進攻日本的時候,與其海戰又大敗,坑死了宋軍無數士兵的生命,最後他推卸了責任,在家病逝。

第四位就是明朝的李景龍,相信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會對這個草包將軍有所瞭解。他是明朝開國將軍李文忠的兒子,在朱棣造反以後,李景龍就成了建文帝的頭號將軍。第一次戰爭作為正統的李景龍五十五大軍包圍只有幾萬守軍的北平城,李景龍為了搶風頭就鳴金收兵,這就導致了朱棣緩過勁來。一個月後朱棣大敗李景龍。

此後李景龍屢戰屢敗,李景龍作為主帥看到戰況激烈直接棄軍逃跑。建文帝依然是信任李景龍,最後在京城保衛戰中,李景龍開城投降。但是最後還是被朱棣剝奪爵位,最後李景龍死在家中。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了,希望大家看完能夠有所收穫。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看法。

我來讀歷史


晚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義子李存信有一次打了敗仗,李克用怒道:古人三敗,你已經敗了兩次了。嚇得李存信從此再也不上戰場了。

其實李克用也沒嚴格執行“三敗法”,不然他手下的一個小個子早就完了,因為這個小個子早就敗了N次了。

因為史料分歧、文物丟了等原因,這個小個子的身世至今說不清楚,也可能是李克用的親兒子,反正李克用墓誌上有他名字,嗯……也許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再怎麼敗也不會被處置了。

按有些人的邏輯:我也能去河東軍當大將,反正我也打不贏。

比下限容易,比上限難啊。

小個子愛喝酒,李克用說了他,他就幾乎不喝了。

後來小個子奉命把守潞州,前線遇到了敵軍圍城,後方遇到了老闆駕崩。

一座潞州孤城被敵軍宿將李思安的十萬大軍建立圍城工事圍了一年多才等來救兵,小個子頂住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有個會理財的老婆……)

後來胡柳陂一戰,又是小個子說服第二代晉王李存勖迎難而上,反敗為勝。

後來小個子又去幽州當代理司令,才當了幾個月,離職的時候就被百姓號哭挽留,只能深夜逃回去。

沒幾年,契丹來犯,第二代晉王被契丹圍了好幾重,愣是被小個子帶了三百騎救了出來。

同年,小個子奉命去鎮壓一個叛亂的小弟軍閥,在一場戰鬥中出奇兵全殲了叛軍。然而叛軍還有三個小兵躲了起來,還偷襲小個子,拿箭射中了他的頭顱。小個子想反擊,發現自己沒箭了,忍痛拔下箭射了回去,拿下了他這輩子最後的一個人頭,為老闆的家業流乾了最後一滴血。

他就是“十三太保”的二太保李嗣昭。


代牧益州閻文平


還真有,比如國民黨軍中的孫元良,大名鼎鼎影星的父親,資歷比杜律明、胡宗南還老,卻不受委員長或同僚待見。原因就在於屢戰屢敗,卻總是能玩得喪師保命,淞滬會戰丟德械88師,淮海丟16兵團,國軍內美稱之為飛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