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一次種植、連續4季收穫!玉林市創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種植模式

晚秋時節,位於北流市大里鎮古紅村的“廣西多年生水稻研究與示範基地”多了幾分斑斕色彩。剛抽穗不久的禾稻帶著幾分油油的綠意,另一邊的水稻已經掛著黃澄澄的稻穗,顯現出一派豐收的喜慶。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據瞭解,玉林第一批多年生水稻種植試驗已經進入第三年,現在播種的是第二批多年生水稻。

玉林市於2017年至2018年在陸川縣沙湖鎮和北流市新圩鎮覃衝村進行小面積的試驗,初步取得了一定的試驗效果,成為廣西第一個一次播種、連續兩年4季收穫成功的城市。

今年,玉林的生水稻種植面積已由原來的600平方米擴大到了3.3公頃。

建立了廣西多年生水稻研究與示範基地

日前,全區水稻綠色高效技術觀摩會在“廣西多年生水稻研究與示範基地”舉行。全區20多個縣(市、區)的相關人員參加了活動。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據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開展“一種兩收”水稻種植模式,目前每造單產在330公斤以上。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按現在的生長情況看,晚造單產在400公斤左右。”在基地現場,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高級農藝師羅學夫向參加活動的嘉賓介紹,基地種植的多年生水稻品種為PR23和PR107。早稻按常規水稻栽培技術進行管理,共設計了“多年生水稻不同插植規格對產量影響試驗”“多年生水稻不同施肥水平對產量影響試驗”等4個試驗。晚稻則增加了“不同留樁高度對再生水稻產量影響試驗”和“除草劑試驗”。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據介紹,玉林市2017年開始引進種植多年生水稻。2019年,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玉林市樹鋒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起在北流市大里鎮古紅村建立了廣西多年生水稻研究與示範基地,種植了3.3公頃多年生水稻,在今年早春單產在330公斤以上。

多年生水稻助力增產增收

切合農業綠色發展需要

在活動現場,相關專家就水稻綠色高效技術模式作了專題報告,與會嘉賓還互相交流了各地水稻綠色生產技術模式示範推廣情況。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一次种植、连续4季收获!玉林市创新探索“多年生水稻”种植模式

“山區適宜發展多年生水稻或再生水稻,且作用大,一些地方特別是山沖田丟荒現象較嚴重,因此山區的雙季稻面積下降,而一季稻(只種中稻或晚稻)的面積上升,發展多年生水稻或再生水稻可解決此問題。”在現場,有專家表示,在山區種植能減少倒春寒、寒露風等寒潮影響,水稻安全生產更有保障;山區種植還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農田資源,解決在部分海拔較高地區種植水稻一季有餘、兩季不足或兩稻偏緊的矛盾,以及緩解人多地少和山區農村勞力少的矛盾。

該專家表示,多年生水稻是“水稻+”綠色生產技術模式的探索,既滿足農民需求,助力增產增收,又切合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目前多年生水稻還處於試驗和小面積示範階段,大面積推廣還任重道遠,還需繼續加強對多年生水稻配套栽培的研究與試驗示範,為下一步多年生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打下良好基礎。”

採寫:王耀前

主編:宋建州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