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殷墟发掘现场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为了寻找甲骨,在河南安阳开始了考古发掘。殷墟考古,成为由中国人自己组织的首次田野考古,并且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的第一幕。

当时主持殷墟考古发掘的是梁思永先生。梁思永是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成的弟弟。他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堪称中国近代考古教育开拓人。就是在这次考古发掘过程中,梁思永发现武官村附近,有一个大型的商代王室墓葬群。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梁思永

1937年春,梁思永在吴家祖坟地两丈远的地下深处,发现了一座殷商大墓。随后一个月,他们在这里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眼见考古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七七事变”爆发,梁思永的考古队被迫在战乱中撤离。

当时梁思永的考古队走了,但村民们并没有离开。大家都知道吴家祖坟下面有一座古代大墓,都想在这附近探探宝。如果真有发现,就可以换点钱在乱世中度日。可此后,村民们只是挖出了一些零星的小物件,并没有重大发现。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武官村

直到两年之后的1939年3月15日,这天夜里,月朗星稀、夜深人静。突然,有一个黑影扛着一副洛阳铲,鬼鬼祟祟地出现在武官村位于吴家柏树坟的祖坟地。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吴官村的村民吴希增。他是吴家后人,对这一带十分了解。而且他还作为民工,被梁思永的考古队雇佣参与发掘。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吴希曾学到了一些探墓、发掘等技术的皮毛。毫无疑问,他趁夜而来,就是来寻宝的。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武官村吴家大院

在挖到地下约13米深时,吴希增感到,手中的探铲碰到了硬东西。他提上来一看,铲刃有些卷钝,还带有绿锈。根据这些迹象,吴希增判断——地下有铜器。带着兴奋和激动,他立刻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堂弟吴培文,希望能两人一起联手把宝物起出来。

可是,听到这些情况,吴培文却犹豫了,祖坟地下有铜器,如果挖出来就会破坏祖坟。可如果不挖,说不定哪天就被日本人挖走了。这该如何是好呢?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吴培文

经过反复思考,吴培文最终决定,开挖!并且当晚就动手!为此,兄弟俩发动了亲朋好友四十多人,一边垫撬吊拉,一边填土,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了整整三个晚上,才把这个只有一只耳朵的青铜大鼎拉上了地面,大家估摸着这只鼎至少有上千公斤。

深夜古墓探宝,上千公斤宝藏,四十多人用整整三个夜晚才拉上地面

青铜大鼎

就在这只大鼎出土没两天,就有一群集合了日本兵、宪兵队、日伪军等一百多人的杂牌小分队,浩浩荡荡地进村来扫荡了。显然是有人走漏了风声,他们此番就是冲着宝物来的。幸好吴培文早已将大鼎掩埋在后院,这才躲过一劫。但是,惊魂未定的吴家人清醒地意识到,把鼎留在家里,早晚会大祸临头。

可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总是藏不住的啊!正在吴培文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天夜里,吴家门外突然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大家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不会是又有什么人来夺宝了吧。这时,敲门声响一声比一声急促,吴培文也顾不上多想,随手抄起一个家伙就走到门边。半夜敲门的究竟是谁呢?

下篇文章将继续为您揭秘。

更多历史社会知识请关注本号,欢迎转发交流,每日干货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