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中国的工笔画,从汉、六朝用墨线双勾轮廓,以线条为框架平涂设色,发展到中唐神形完美统一的鼎盛,再到明末以后走向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个最具中国传统的画种广泛融入百姓生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持续十年的“不破不立”的大革命让它衰落到低谷,就在这个时候,20岁的何家英考进了天津美术学院。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何家英先生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何家英真正的工笔画处女作:

《街道主任》···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街道主任》 1981年 112x91cm


著名画家汪国峰看到《街道主任》时对何家英感叹道:“你画出了我们这代人想画而没能画出来的东西!”

“她是个活生生的人,她具有小市民的习气,心里头可能也有某种阴暗的东西,她有权利,欺负人,挺霸道的,也在做着服务工作,所以这就是人性的善和恶的双重性格,因此,街道主任的出现就是我的作品进入现代化的一个关键,一个转折。”何家英说。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局部)

《街道主任》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笔画真实和独立的一道分水岭。

何家英从写意转向工笔画领域,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美术进入一个全面反思时期,何家英的艺术也在不断的自我推翻和重新构建中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那个时期,生活体验和对自然人性的赞美成为美术界的风潮,在河北狼牙山体验生活的何家英,把创作的触角直接深入到了泥土之中。

两年后《山地》出现了···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山地》 1983年 136x166cm

《山地》的出现,人们看到何家英一种新的美学思想的成熟,即“衡中西以相融”。既要打破写意的局限,又不能拘泥传统工笔严格的“三矾九染”制作程序,何家英灵活地将色线游离于原有的墨线之上,突破传统工笔人物画勾线后填色的模式,采用内外皆染的方法,一个土的掉渣的中国农民,被大胆的置入西方油画的古典色调中,而背景则在晦暝中逐渐隐没,使人物坚硬的脊背结构提升至一个民族脊梁的宏大主题层面。就是这张《山地》让何家英开始真正在工笔和写意之间索要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这种相混的斑斓的山水画笔墨表现令美术界大为惊讶,其材料的运用更是业内的话题。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局部)

《山地》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边缘地位,打破了20世纪写意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是何家英将欧洲古典主义和中国唐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搭建在一起,开创了新时期工笔人物画新面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年后的1984年,

《十九秋》又轰动一时···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十九秋》 1984年 110x170cm

《十九秋》以它独特的艺术面目抓住了一个十九岁农家少女的心理状态与金秋季节环境的微妙关系,在大胆的西洋画构图中,大片强烈的红色形成油画般绚丽的环境色彩,而树干的粗犷和人物的柔细则形成了遒劲与淡雅的线的对比,何家英将普通人的场景竟以梦幻般的世界呈现出来,出现一种朦胧、迷离的、超自然的诱惑。

《米脂的婆姨》把平凡的现实生活推向了一种诗意和抒情的极致,洋溢出了画面有限的空间,从而使各种绘画语言的冲突消遁于无形。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米脂婆娘》 1985年 230x80cm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秋冥》 1991年 203x151cm

《秋冥》,何家英将蛤粉调和后灌入针管,挤出如毛线般的线条,每天一针一针的“织”上去,这种交代毛线的来龙去脉,其独创令人惊叹!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魂系马嵬》(与高云合作) 1989年 160x191cm


《魂系马嵬》是何家英对历史宏大题材的踏入,也暗示着他在创作上的兴趣转移!


80年代末,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达到最高峰,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视觉的惊奇化,那么此时的作品,则让人们获得极大的愉悦,或伤感,或迷茫,乃至莫名的心灵感伤,何家英不仅成功引领了中国工笔画的变革,以及影响到后来工笔重彩和岩彩画的兴起,其最大价值还在于对中国工笔画新的开发和挖掘,以及从根本上对工笔绘画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和革命。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心语》 2002年 96x73cm

2006年的工笔画《舞之憩》,写意画《幽思》《澳门女学生》等,都成为轰动的焦点。何家英的画无论技巧还是内容表现,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人们不知该称道他打破了工笔画领域无大师的尴尬,还是该赞叹他在工笔和写意之间,在东西相融的桥上树立了一个少有人企及的艺术标杆。

有人说何家英的画有一种远离尘凡的高古中和的宁静和超俗的典雅。认识何家英的人都知道多半源于他的人品,而无论人品还是画品,都需要坚守,恰恰就是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侗族女孩》 2012年 59x95cm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余韵》 2009年 189x115cm


【浦君艺术,专注名人字画15年!若您想收藏何家英先生画作,欢迎私信留下您的微信或联系方式,可直接获取作品信息,更多名家作品尽在浦君艺术官网】

浦君艺术董事长胡桂忠与何家英先生合影

何家英 | 千笔万笔的精细中


浦君名人字画

浦君国际艺术中心15年专注名人字画,逾100位一线大家,带您直接从作者手中取画,让您的字画藏品放心传世!

· 国画家:

何家英、史国良、范 曾、黄永玉、刘文西、王成喜、王明明、李翔、冯远、陈佩秋、尼玛泽仁、苗再新、范扬、贾广健、程振国、张复兴等等。

· 油画家:

靳尚谊、杨飞云、冷军、王沂东、陈丹青、詹建俊、肖峰、许江等等。

· 书法家:

欧阳中石、沈鹏、张海、苏士澍、王镛、李铎、韩天衡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