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向阳路作为潍坊城区历史上的南北中轴线,在潍坊历史上重要的地位,整个向阳路贯穿了潍坊的北关、城关和南关街道。现在城关、南关的办事机构还位于向阳路上。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向阳路是潍坊重要的南北交通大通道,潍坊重要的机关单位、大型企业的总部很多坐落于此,向阳路南段也是潍坊站的所在地,同时潍坊站南广场片区开发也将向阳路继续南延。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整条向阳路坐落了潍县县衙、十笏园、丁六宅小黄楼、南宫石佛寺,而陈介祺故居万印楼、郭味蕖故居知鱼堂、颐园、状元胡同等著名文化点也分布在向阳路周围。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向阳路也是潍坊重点单位的布局中心线,潍坊市中院、潍坊电力总部、中百大厦、潍坊图书大厦、潍坊百大总部、泛海山东总部、潍城公安局、住建局都都位于向阳路附近。而潍坊火车站和联运站都位于向阳路区域。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潍坊第一名品百货店—中百大厦胜利店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潍坊在西汉为平寿县,现在平寿湖旧址位于向阳路与福寿西街交叉口东南角,也是潍坊老城墙的北侧。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潍州。潍州与北海县曾连续并存、实行州管县体制、潍州和北海县政权机构(俗称州衙和县衙)同驻潍州(北海)城。明洪武十年(1377年),潍州降格为潍县,潍州府衙便又成为潍县县衙的所在地。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潍州州衙和潍县县衙,位于今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的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至北马道段及其两侧,当地人俗称“衙门”。“衙门”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以前是潍州州衙所在地。后来的明、清两代屡加重修,但占地规模未变,潍州州衙和潍县县衙也一直以“衙门”为驻地。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民国潍县政府的大门、次门、“东莱首邑”坊、大堂、二堂、三堂都在向阳路一条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也是潍县城的纵向中轴线。“潍州衙门”建筑群的布局是中规中矩的。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抗战胜利后,包括“小黄楼”在内的“丁六宅”收归国民政府。潍县战役前是,“小黄楼”是日军潍县城防司令部的所在地。

1948年潍坊市委、潍坊政府接掌、管理获得潍坊时,也接管了向阳路“小黄楼”,许 世 友、曾 山都曾在此居向阳路中段的小黄楼住办公生活。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1948年,潍坊公安局在向阳路成立,向阳路继续作为“衙门”为驻地。此后三十多年间,潍坊公安局虽有修缮改建,但“潍县衙门”的古旧建筑群基本保持了原格局。在1980年之后部分古建筑进行了拆除,现在位置就是潍城公安分局的位置。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1950年,潍坊市与昌潍区合并成立新的昌潍区,昌潍地委和昌潍公署这些领导机关的住地都在十笏园西院。十笏园西院作为新生城市潍坊以及昌潍区的领导、指挥中枢。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小黄楼”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两层楼房,因外墙呈黄色而得名。“小黄楼”外形有八个楼角,故又称八角楼、元宝楼。建有地下室,一层、二层各有五个房间,面积200多平方米。“小黄楼”曾是丁叔言主要家庭成员的住处。“小黄楼”原址尚存。整栋楼房及室内门窗、木地板、木楼梯等基本保持原貌,位于潍坊商校向阳路校区内。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1948至1956年,“丁六宅”西院成为潍坊特别市、潍坊市和 昌潍专区领导机关驻地,“小黄楼”是主要办公场所之一。1950年以后,“小黄楼”还曾经是昌潍地 委的办公室、宣传部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农工委)等机构的办公地点。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向阳路不仅代表着潍坊的历史,还代表着潍坊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很多向阳路区域在调整改造,有的修旧如旧,有的起了高楼大厦,而向阳路南端的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更是潍坊的一号工程,也是潍坊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一条向阳路,半部潍坊史:解读历史文化名城潍坊的城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