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階層分化背後的真相:除了資產的博弈,本質上是教育質量的差異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這句話恐怕是作為80.90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簡潔而又那麼深沉透徹,道盡了現代社會無數成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那些看得到的我們稱之為是奮鬥,而那些看不到的才是不容易。

我見過凌晨三四點擺早點,推推車的街邊早點攤。那些常常大中午頂著炎熱天氣被太陽曬乾,汗流浹背的外賣小哥匆匆腳步的送飯。還有那些年近半百的老人,清掃著城市的大街,儘管有些力不從心,卻依然堅持著完成自己的清潔工作,不是他們視錢如命,僅僅是為了給孩子減輕負擔,能讓家人過好一些。還有那些空巢青年,常常為了工作,業績,來不及準時吃飯,來不及陪伴家人,也沒有時間談情說愛,經常趕著最晚一班車回家,日復一日的工作,被忙碌,孤獨,焦慮裹夾著前進,僅僅是為了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讓自己在這個城市活的更體面一些。他們才是我們大部分普通人的縮影,儘管很努力,也看似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有時候拼盡全力的去努力之後,你會發現,還有些人,他們無需像你那麼努力,就可以輕輕鬆鬆超越你的拼盡全力。

例如,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從小生活在健康幸福的家庭,有著殷實的條件,舒適的成長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在加上好的教育造就一個心智成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良好軟實力,長大後,在一個好的學校讀書,選擇一份好的工作,總有一個高質量的資源和人脈交際圈,他們不需要那麼猙獰的去努力,輕輕鬆鬆鏈接住自己的綜合能力和資源整合,就可以做出好的工作成果,這取決於從小到大生存環境,教育質量,心智發展的良性循環導致的同樣的努力,而有不同的結果差異。但是也有一些普通窮人家庭成長的孩子,努力讀書,選擇好的學校,後來出社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而逆襲成功的也大有人在。這也印證了前段時間,網絡很火的一篇文章,階層分化的問題,也能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所謂的階層看似是一場富人財富的博弈,但其實本質上是教育的博弈,大家也不要把教育兩個字,想的過於死板,教育是一個廣義詞,包含了很多東西,例如學校的應試教育,父母的教育,成年後,乃至出社會的經歷經驗,閱歷,職場,生活,情感,家庭,人際交往,等等綜合在一起的多元化教育。這些教育的背後,教會你的不僅僅課本上的文字,更多的是你個人的信仰,觀念,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模式,這些東西能夠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的原因,除了圈子,資源的配置,更多的是本質上心態,思維,行為模式的差異導致的結果連鎖反應。

前幾天,朋友小A跟我講述了她最近的困惑,她說她和另外一個同事小C同時進的公司,同樣一個多月了,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每天起早貪黑,自己在約客戶上也有些起色,但是卻沒有做出有效的成績,而小C不一樣,她不需要自己找客戶,她有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在國外做生意的客戶,當天到達公司,當天簽約,成功拿下一單,同時也深得領導的賞識,而自己因為和對方同時進公司沒做出成績,而遭到老同事調侃,同一時間來,你看看小C怎麼開單了,而你止步不前,說到這裡,我能感受到小A心裡的委屈和難過,但是我要做的不是給她打雞血,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幫她找出原因,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問她,你跟小C相處,你覺得小C這個人怎麼樣?她說,很有個性,自信,樂觀,豁達,心態很好,勤奮,愛學習,當時聽到她這樣的形容,我都為之動容,我在想,具有這麼多優秀品質的女孩到底是何方神聖,我很瞭解小A,她並不是見誰都誇的人,這讓我對小C有了一種好奇和欣賞,小A說,她從小生活環境很不錯,父母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思想也很開明,另外在選學校時,他父母也很講究,都是要求教學質量好的學校,父母從她小的時候,到現在,都不會太去幹涉她個人的私生活,但也要求她有原則,有底線,保護好自己,當她面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父母在這個時候又出大招了,要求她選擇那條看似比較艱難的專業,也是專業強度很大的專業,最後挺過來了,除了社會,選擇了對口的職業,有一份豐厚的收入,再到後來,積累了同行優質的圈子和人脈,這一系列的經歷,都在無形中造就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從而無論她走到哪裡,都能把事情做好,做出成績的實力和底氣,自信心。像這樣的姑娘,誰不喜歡了?客戶也一樣。很多時候,客戶買你的賬,除了自己需要,但也包含了人格魅力的影響產生的信任。和小A聊完後,她也幡然醒悟過來,原來她所認為的家庭背景條件的差異,的確存在,但本質上是個人觀念,信仰,和行為模式的不同,而導致結果的不同,而這些內在的品質,卻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和訓練改變的。

這個時候,你不僅不要覺得心裡不平衡,反而也能通過這樣階層分化背後的本質,學習到一些東西。看透本質不是用來怨天尤人的,而是讓你清楚的認知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何形成的,看清差距的同時,更能清晰的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的更好。

一.勤奮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良藥

當你經驗能力不夠時,就必須勤奮起來,行動起來,從過程中,出錯中尋求出答案,尋求到經驗,你才能在下一次做的更好。

二.學會深度思考

當遇到問題時,不要急於要答案,你要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例如一個人經常感冒,你不能每次感冒都去吃感冒藥,而是通過觀察找到它頻繁感冒的源頭,是體內寒氣重,還是因為外在環境不良習慣的因素導致的,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三.儲備所在行業中的專業知識

不斷學習,進步,永遠都不會錯,這些東西需要你自己平時挖掘,尋找,分類,記憶,平臺給你的僅僅是平臺,具體怎麼做,如何做得好,不僅僅需要系統的形式上培訓,更要通過工作中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積累下的經驗,自己遇到問題向外尋求幫助中,慢慢學習挖掘到的,而這些東西也將在你奮鬥的過程中,成為一種有說服力的談資。

四.遇事平常心

職場法則中,最忌諱的就是玻璃心,一旦遇到問題,遇到拒絕,打擊,就自甘墮落,沮喪,就很難進步,成長,更別說做出成績,如果你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那麼你就必須擺脫脆弱,讓自己鍛煉出一種反脆弱能力,也就是一顆強大的內心,不畏懼失敗,打擊,勇敢,自信,堅定。

所謂的階層分化,表面看來,是一場資產的博弈,但它只是順應時代,就事論事的一種形容詞,本質上是個人觀念,信念,行為模式的導向,但這些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方法改變的,萬事萬物都有跡可循,沒有絕對性,不管你出生在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希望你能夠帶上初心,重新出發,因為改變自己,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