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在施耐庵的笔下,在梁山排行第23位的好汉-“九纹龙”史进,是一个侠肝义胆、豪爽磊落的英雄形象,在山寨中担任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跟随宋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史进在跟随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与一众兄弟征讨方腊,结果在昱岭关前被敌将庞万春一箭射死,留下一个令人无比唏嘘的结局。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九纹龙”史进的原型其实是史斌

​其实,梁山好汉在历史上多有原型,而史进的原型便是宋江义军中的骨干史斌。不过,史斌并没有死于讨伐方腊的战事当中,而是活到了南宋初年,并且还曾干过一件令其他好汉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业-称帝,成就远非宋江可比。那么,历史上的史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有何德何能做皇帝?最终的结局又如何?

由于史斌的身份是“贼”,所以正史当中不屑于详述他的籍贯、出身和事迹,《宋史》当中仅是极为简略的提到他是“关中贼”,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则明白无误地的说明,史斌乃是宋江的余党。根据以上史实,再联想到“九纹龙”史进的籍贯华阴县正好属于关中,而按照关中人的发音,“斌”与“进”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正史当中的史斌,正是《水浒传》当中的史进。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宋江剧照

​史斌何时、因何事加入到宋江的队伍中,史书当中并无记载,但按照常理分析,作为义军骨干的他,在跟随宋江投降朝廷后(按照《宋史》记载,宋江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击败后,被迫投降朝廷,之后还参加过对方腊、辽的战事),理应被授予官职。然而仅仅过了数载时间,他便再度扯旗造反,这其中的原由后世无法详知,或许是因为郁郁不得志,或许不堪上司的欺压,但无论哪一条似乎都讲得通。

当然,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假设,即史斌在两宋交替之际,亲眼见证乱世的来临,难免会心生非分之想,想过一把称王称帝的瘾。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说明在史斌扯旗造反之前,他在关中必然拥有不少的支持者,并且手下兵马众多,势力不容小觑,绝非一般占山为王的草寇可比。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图中划线部分为史斌称帝所在地-兴州

​不管上述哪种猜测是历史真相,总之在宋高宗赵构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后才2个月时间,史斌便率军攻占兴州(今陕西省略阳县),并在当地僭号称帝,时在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兴州属于陕西军事重镇,位于汉中西北部,控遏关中通往四川的要道上,四周地势险要,北上可以攻略关中,南下可以经营四川,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据险自保,实在是一个“宝地”。

果不其然,史斌在僭号称帝后不久,便率主力南下攻略四川,意图效仿刘备、王建、孟知祥等人,在蜀中立国。然而,史斌的大军在剑门关遭遇宋将卢法原、邵伯温的顽强抵抗,最终无功而返(“建炎元年秋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斌遂自武兴谋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先与本路提点刑狱邵伯温共议遣兵扼剑门拒之,斌乃去,蜀赖以安。”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名将吴玠击败史斌,并将其俘获

​既然无法攻取四川,史斌遂率主力北上,意在攻略关中、封锁潼关,在三秦大地立足。在进攻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失利后,史斌转而猛攻京兆府(今西安市),结果遭到名将曲端、吴玠等人的顽强阻击。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史斌的部众在忠义兵统领张宗谔的引诱下大多逃散,吴玠趁机出城攻击史斌,迫使后者溃逃至鸣犊镇,不久又将其俘获。

按照大部分史书的记载,史斌最后是被吴玠或曲端斩杀,但按照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的说法,则是被判处凌迟极刑。若果真如此,史斌最终真可谓死无全尸(“会叛贼史斌侵兴元,不克,引兵还,忠义兵统领张宗谔诱斌至长安而散其众,欲徐图之。端遣玠袭击斌,斌走鸣犊镇,为玠所擒。端自袭张宗谔杀之,收复长安,以斌凌迟处斩。”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六》)。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汉,成就比宋江还大,横行关中还做了皇帝

史斌兵败被俘,终被凌迟处死

​作为“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史斌虽然是宋江的部属,却做出了一件让“上级”连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称帝,后者若泉下有知,理应惊讶、震动不已。然而,史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仅仅僭号1年多时间便失败,最终落得被凌迟处死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