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親身體驗

我對一個國家的瞭解,不會只憑別人的聲音和文字,因為那多少都會帶有別人的主觀色彩。我一定要自己親身去感受和體驗,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自由的旅行”。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一提到塞爾維亞,很多人都會想到科索沃、戰亂、不安全等等負面因素。我也和大家一樣有些擔心個人安全,可是去過塞爾維亞之後,我對塞爾維亞的印象改觀了不少,或者說增添了很多積極的因素,在此與大家分享。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語言】俄語優勢,英語難用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塞爾維亞共和國,英語是Republic of Serbia(Serbia發音是塞爾比亞,b發b的音,而不是按照西班牙語發v的音);塞爾維亞語是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西裡爾字母)或Republika Srbija(拉丁字母)兩種。

前文已經說過塞語和俄語同屬斯拉夫語系,因此會俄語的小夥伴可以很好的和塞爾維亞人溝通。如果使用英語溝通,當地城市裡的年輕人問題不大,絕大部分中老年人或南部山區基本很難。我們經常求助於當地的年輕人,幫助我們臨時做翻譯(用英語溝通)。

地理】多國接壤,一河貫穿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是貝爾格萊德。塞國與黑山、波黑、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都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有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很多團隊遊都是以貝爾格萊德為主,穿插波黑、黑山等國的線路。而我們14天的行程中,最北到達了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邊境的小鎮蘇博蒂察,西南到達和波黑的邊境(線)佩魯洽茨,最南到達與科索沃地區的交界處魔鬼城,東部沿著多瑙河前行在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邊境線上。

【人民】熱情淳樸,少數落後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絕大多數的塞爾維亞人民和傳說中的一樣,熱情淳樸,對中國人很友好。我們問路的時候,往往都能得到超出預期的答覆。比如,我們在小島上停車、問路,結果美女媽媽不僅告訴我們路線,還主動告知我們憑停車票可以免費租自行車騎,讓我們擴大了活動範圍。再比如,我們在木頭城村屋住的時候,房東老爺爺請我們喝酒,和我們表達了“在塞爾維亞最困難的時候,是中國支援幫助了他們”。當然,也有少數當地人給了我們不好的印象,比如木頭城餐廳的年輕服務員聽不懂英語,自己回答不出我們的問題,也不知道找同事幫忙,竟然還和我們急了。

身高】俊男美女,身材高大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塞爾維亞滿大街都是俊男靚女,男的高大帥氣,女的身材高挑,平均的顏值和身高雙高。我們住在諾維薩德的那幾天,每天晚上都要到廣場坐坐,聊天的同時一起欣賞來往的帥哥美女和像芭比一樣的小娃娃。另外,據同行的一位身高不到1米6的女生說,很多女廁所的馬桶水箱都是掛式,開關在水箱上方,她總是踮著腳尖很費勁才能夠到。

【飲食】物美價廉,品種單一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在塞爾維亞吃飯,可以不用考慮價格。在一般的餐廳吃飯,人均價格也就20多元人民幣。在咖啡廳喝飲料,每杯均價也就10幾塊錢。在麥當勞喝奶昔(中國沒有啊),一杯只有不到7元。我們吃的最貴的一頓飯是我的生日大餐,人均110元,那還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點了酒。所謂品種單一,不是說在塞爾維亞能吃的東西太少,而是我們吃到的當地特色菜比較少——超好吃的塞式大餅Lepinja,原生態的塞式沙拉(有點像我們的大蔥蘸醬),超值的烤肉烤腸套餐(烤雞肉、烤牛肉、烤豬肉和兩種烤腸)。也許是我們太鍾愛這種肉菜餅的搭配了,所以沒有探索更多的當地菜式。

【氣候】日曬強烈,體感舒適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7、8月份的塞爾維亞白天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紫外線強度很高,陽光曬到身上有一種灼熱感。但是隻要走到樹蔭處,或是有風吹來,立即會感覺到清涼的感覺。我們大部分是住民宿,有些家裡沒有安裝空調,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僅不會感到熱,有時還需要蓋上被子“防寒”。夏季的塞國時不時會下一場雨,一場雨一場涼,一般每場雨都不會下太久。

【預告】塞爾維亞之四:遊後感(下)——關於塞爾維亞的景點、自駕、服務等方面的感受分享。

塞爾維亞系列之肆——遊後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