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不务正业”,300多台织机不卖布,结果跑去生产一次性餐具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兰溪经济开发区的浙江三森纺织有限公司。吸引记者前来的,不是这里的龙头产品牛仔布料,而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性餐具。

在占地30多亩、由老纺织厂房改造而成的新式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把一张张以秸秆、稻草、甘蔗渣为原料制成的植物纤维,投进铁罐内打浆,经过破碎、沉浆、冷压、热压等工序,洁白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成品便新鲜出炉了。“目前我国的秸秆、稻草利用率很低,而通过我们公司生产线的处理,利用率能达到100%。”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孝林介绍。

“不务正业”,300多台织机不卖布,结果跑去生产一次性餐具

好好的纺织企业,怎么“不务正业”生产起了一次性餐具?

浙江三森纺织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生产牛仔面料的企业,拥有各类织机300多台,同时拥有自己的服装厂,年生产300万条牛仔裤,远销海外。2018年,该公司的工业总产值达5.14亿元。

然而,传统纺织企业存在“投入大、收益低”的痛点,公司创始人邵广银主动谋求转型,进军环保新材料行业。“我们专门远赴欧美国家考察。”邵广银说,考察期间,他们发现,用环保材料取代塑料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具很有前景。“既能减少白色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行情也很乐观,可谓一举多得。”邵广银的想法,得到了兰溪市委、市政府的诸多引导和支持。

“不务正业”,300多台织机不卖布,结果跑去生产一次性餐具

今年4月,依托母公司,借用老厂房,浙江瑞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除了专业性人才外,很多都是原班人马,培训再就业。”邵广银说。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1.3亿元,20台设备已投产,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

“不务正业”,300多台织机不卖布,结果跑去生产一次性餐具

“我们的产品种类齐全,包括一次性的快餐盒、碗、餐盘等。”浙江瑞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邵晓英说,产品主要面向美国市场,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开拓欧洲市场,“前两天就有一批西班牙的客商慕名前来,并达成了订单协议。”

阅读延伸:

纺织服装业寒冬未消退,纺服企业愈发缩减主业规模,越来越多的大型纺服企业将主力运营副业,如房地产、股权投资、医疗美容、锂电池、跨境电商……

2015年,做服装起家的宁波人郑永刚曾表明心迹:“靠服装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我更希望大家称呼我为金融家。”2015年年中,杉杉股份发布34亿元定增预案,拟以22.97元/股的发行价格,向杉杉控股和“明天系”旗下的华夏人寿、天安保险三名特定投资者发行1.5亿股, 从目前的业务结构上来看,杉杉集团的服装业务占比已经不同于人们过去的认知。服装只占到集团总业务的13.7%,锂电池材料占比79.79%,新能源汽车占比4.27%。

雅戈尔:投资、地产成支柱

因男装而闻名的国内老牌企业雅戈尔如今已形成纺织服装、股权投资、房地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显然,在服装行业整体低迷之下,雅戈尔正通过各种方式谋求新的增长点。

朗姿:进军医疗美容

虽然目前朗姿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业仍为品牌女装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但这并不能阻止集团进军医学美容行业的步伐。朗姿表示,集团已关闭部分亏损和低效店铺,并将继续发展以服装、婴童、化妆品和医美为主导的“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

奥康:入股跨境电商

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者见识渐广、消费观念转变及互联网经济冲击让国内鞋服企业日子愈发难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宣布4.8亿元入股跨境电商兰亭集势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力跨境电商。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越来越多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服装这个老本行, 不少上市公司为了公司发展需求,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副业上,顺应大势均走上了多元化道路!

指点科技

纺织面料ERP解决方案供应商

致力于打造专业纺织面料ERP

如有需求,可私信我们!

纺织面料行业,独家点评资讯,请关注指点纺织ER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