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精准,哪个基因哪个蛋白出了毛病都能搞得清清楚楚。相应的,对药物的研发也从神农尝百草式的撞大运,变成了针对靶点的药物筛选,比如大名鼎鼎的格列卫,就是根据费城染色体的融合基因开发的。

然而,根据靶点筛出来的药物,就真的是通过那个靶点起作用的吗?甚至于,筛药的靶点真的是个有效的靶点吗?

最近,冷泉港实验室的Ann Lin、Christopher Giuliano和Jason Sheltzer等对一系列研发中的肿瘤药物研究发现,它们表面上靶向的靶点大多对癌细胞的增殖并不重要,甚至将其敲除也不会影响相应药物的疗效。这一现象可能在药物研发中广泛存在。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1]。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来自pixabay.com

研究人员盯上药物靶点是不是真的这回事,还得从一种名叫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的肿瘤治疗靶点说起。

这个MELK,在2007年被发现和肿瘤的发生有关[2],靶向它开发的小分子抑制剂OTS167,目前也进入了II期临床试验[3]。不过,Ann Lin等人却发现,MELK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无关[4],也非肿瘤生长所需[5]。那OTS167是怎么生效的?

研究人员最终发现,OTS167实际上是一种蛋白激酶CDK11的抑制剂,而CDK11的活性是很多肿瘤所必需的。也就是说OTS167并非通过开发者所预想的MELK抑制肿瘤,而是误打误撞抑制了另一个靶点CDK11,才使得它能对肿瘤有效。

OTS167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会不会还有其它的药物,也是通过目标靶点之外的靶点起作用的呢?如果这样的话,针对靶点的药物研发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到头来还是瞎猫撞到死耗子。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来自pixabay.com

研究人员对靶向6种肿瘤“靶点”的10种研发中药物进行了研究,利用CRISPR技术对它们靶向的“靶点”进行了验证。这6种肿瘤“靶点”中包括HDAC6、MAPK14 (p38)等5种被认为是肿瘤生长所要依赖的蛋白,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CAS3/caspase-3。

结果可以说十分的出人意料,6个肿瘤“靶点”中,除了CAS3/caspase-3,其余5种的敲除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没什么影响,混合培养时不会被野生型的肿瘤细胞竞争淘汰,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集落形成能力也都跟野生型的相似。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研究涉及的10种药物和6个靶点

这5个肿瘤“靶点”中,HDAC6的作用是使微管蛋白去乙酰化[6],将其抑制据说能让癌细胞对干扰微管活动的药物更加敏感[7],比如紫杉醇。目前,已经有两种靶向HDAC6的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共展开了15项临床研究,包括两项与紫杉醇联合应用的研究

然而研究人员敲除了肿瘤细胞中的HDAC6后,它们并没有变得对紫杉醇更敏感

更有意思的事,那两种“靶向”HDAC6的药物,对于已经敲除了HDAC6的肿瘤细胞也一样有效,再次证明了HDAC6并非其真正靶点。

而且,虽然敲除HDAC6不能增强紫杉醇的疗效,但两种HDAC6抑制剂却都能跟紫杉醇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甚至在敲除了HDAC6的细胞中也是这样

HDAC6抑制剂和紫杉醇的协同作用也是其靶外效应产生的!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敲除HDAC6不影响“靶向”其的药物的疗效

研究中涉及的其它药物和靶点也有类似结果,比如MAPK14的抑制剂就与HDAC6抑制剂差不多,它与硼替佐米等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也是通过靶外效应产生的。而所有10种药物,都对敲除了相应靶点的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靶点外的杀伤作用。

小分子药物的脱靶毒性可能造成严重的副作用,是药物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8]。研究涉及的10种药物全都有明显的脱靶效应,也就难怪97%的药物研究都没成功了[9]。

更何况还有HDAC6抑制剂这种,原本预定的靶点根本没有作用的,根据靶点去筛选最可能获益的人群也成了无稽之谈

论文通讯作者Sheltzer表示:“很不幸,许多在人类癌症患者身上进行测试的药物最终并没有帮助癌症患者。如果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之前就定期收集这类证据,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分配最有可能有益的治疗方案。有了这些知识,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医疗的承诺。”

全体奇点糕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呕心沥血打造的重磅音频课程《医学趋势50讲》终于上线了。我们一口气帮你同步了全球医学前沿领域最重磅的进展。只需500分钟,让你彻底搞懂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课程亮点如下:

1、全面:一网打尽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在这套《医学趋势50讲》中,我们囊括了免疫治疗、干细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测序,抗癌新药研发等15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帮你将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成果一举收入囊中。

2、紧跟趋势:帮你无缝同步全球认知。

奇点跨学科专业知识团队,依靠强大的自有数据库系统,每天跟踪全球3000多本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实时把握医学前沿科技最强劲的脉搏。和全球认知同步,你不需要费心费力,我们把全球脉动送到你的耳边。

3、有趣易懂:不用绞尽脑汁,就能理解全球医学顶尖难题。

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往往晦涩难懂,再加上

语言的隔阂,导致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这一次,我们帮你把艰深晦涩的前沿学术调制成清新爽口的科学小品,让你在享受科学之美的同时,轻轻松松理解医学顶尖难题。和全球最聪明的大脑思考同样的问题,你也可以。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知识服务的品质,欢迎您添加奇点主编的微信,随时交流课程感想。

参考文献:

1. LIN A, GIULIANO C J, PALLADINO A, et al. Off-target toxicity is a common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ancer drugs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11(509): eaaw8412.

2. Lin M L , Park J H , Nishidate T , et al. Involvement of 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 (MELK) in mammary carcinogenesi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Bcl-G, a pro-apoptotic member of the Bcl-2 family[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 BCR, 2007, 9(1 Supplement).

3.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795520?term=OTS167&rank=1

4. Lin A M, Giuliano C J, Sayles N M, et al. CRISPR/Cas9 mutagenesis invalidates a putative cancer dependency targeted in on-going clinical trials[J]. eLife, 2017.

5. Giuliano C J , Ann L , Smith J C , et al. MELK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tumor mitotic activity but is not required for cancer growth[J]. eLife, 2018, 7.

6. Hubbert C , Guardiola A , Shao R , et al. HDAC6 is a microtubule-associated deacetylase[J]. Nature (London), 2002, 417(6887):455-458.

7. Pengyu H , Ingrid A P , Matthew J , et al. Selective HDAC inhibition by ACY-241 enhances the activity of paclitaxel in solid tumor models[J]. Oncotarget, 2017, 8(2).

8. HARRISON R K. Phase II and phase III failures: 2013–2015[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 15: 817.

9. Wong C H, Siah K W, Lo A W. Estimation of clinical trial success rates and related parameters[J]. Biostatistics, 2018.

头图来自pixabay.com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