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你剛剛好的幸福,來自我們都懂得。”

前言 #

有次和一位同事結伴下班,路上遇到一位帶著個四五歲小男孩的年輕媽媽,笑著和同事打了個招呼,走過去之後,她神秘地和我說:“你知道嗎?這就是那個幾年前高考體檢的時候查出來懷孕的學生,很多老師都沒想到她真的把孩子生下來。”

經歷過孕育一個孩子的艱辛過程,我們自然明白這是個開不得玩笑的責任。而面對心理生理都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這會是一種不可逆的傷害。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我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她的背影。

設身處地來說,如果我是女孩的父母,是絕不會讓她做出這個人生選擇的。

這和所謂的風評面子無關,只因為,孩子的未來可能性會大打折扣,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早早就被家庭所羈絆,失去未來更多的可能。

為孩子儘早的勾畫出安全邊界,相信這才對我們彼此最好的保護措施。

父母與孩子的性觀念矛盾 #

曾經有篇求助帖很火:

發帖人是一位離異的父親,兒子跟著媽媽生活,在一所寄宿制高中讀高三,剛滿十八歲的兒子談了女朋友,有次無意在兒子宿舍的櫃子裡,發現了一盒開封的安全套。

一瞬間,他如遭雷擊。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跟帖的網友倒是開明,紛紛跟帖:

說既然兒子懂得用安全套保護自己保護女朋友,證明身體發育正常,性需求正常,避孕知識也到位,做父親最好不動聲色,靜觀其變。

中學時期發生這樣的事情,父母的震驚很正常,孩子使用避孕套的做法也沒有錯,網友的評論也是公正的。讓我們有衝突感,是因為年代觀念的錯位矛盾。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但現在的孩子,一邊是處於信息來源無孔不入的時代,被非典型的青春小說、電影、遊戲帶偏了方向幾乎是分分鐘的事,另一邊是沒有完全準備好的身體和承擔責任的能力,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循序漸進。

讓我們都各進一步吧,這個矛盾的情況就會很不一樣。

父母要意識到,性教育是一個知識系統,包括了——

  • 性生理教育
  • 性心理教育
  • 性道德教育
  • 性法制教育
  • 性衛生教育
  • 性安全教育
  • 性審美教育

它是孩子瞭解自己,瞭解生活,瞭解社會的一門學科。

孩子要做的,是接受教育,在腦海裡種下關於性的危機意識,

明確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要承擔的風險,而安全的界限又在哪裡。

和孩子談避孕,是個雙重信息 #

有個婦科主任醫生朋友在聊到自己門診的情況的時候,笑著說:

哪有什麼絕對有效的避孕措施啊,都有失敗率,唯一不會懷孕的避孕手段只有禁慾了。兩權相害取其輕,我真的希望這些女孩子們,懂得怎樣去保護自己,懂得避孕手段,不要把緊急避孕藥當糖果吃,傷害太大。”

在她接診過的病人裡,未成年的女孩子的比例逐年增加,尤其在假期過後的一兩個月裡。

她們到底知不知道,早早摘下的果子,被催熟了,遠沒有自然成熟的來得甜美。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這和國家的權威調查數據顯示一致:

目前我國青少年發生初次性行為的年齡為15.9歲。

他們對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知識瞭解度較好,

但對和異性相處及避孕知識卻極度缺乏。

曾經有過性行為經歷的青少年中,

初次性行為避孕人群僅為53.2%

本人或女朋友曾懷孕的比例佔25%

看到這裡,爸媽們可能會很糾結,既主張孩子在這個年紀要禁慾,又要讓他們瞭解避孕知識,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一直以來,孩子們都在接受著這種雙重信息。

比如,我們希望孩子坐得住認真學習,但又想孩子能多出去活動活動,保證身體健康;我們要求孩子上學時候不要談戀愛分心,但又想讓孩子一畢業就抓緊時間找個女朋友結婚生孩子……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在電影《完美陌生人》裡有這樣一段情節:

媽媽翻女兒的包,發現了避孕套。

她憤怒地告訴丈夫這件事,並且責怪他沒有教育好女兒。

女兒聽到媽媽在質問,生氣大吵一架,然後奪門而出,關係變得僵化,溝通更沒法談。

女兒後來在告訴爸爸說自己即將和一個男孩子發生關係,但不知道應不應該的時候,父親認真思考後作了這樣的回答——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父親的回答 ▲

父親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應不應該,更沒有譴責女兒,而是用溫和的方式告訴孩子:你的權利是出自自己感受的考慮,你的選擇是對自己的負責。

不論是性教育,避孕,還是其他重大事件,尊重孩子,把事情的優劣為孩子分析清楚,並把選擇權交回孩子的手中。放心,孩子反而會更懂得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撒下正確的種子 #

俄羅斯有句諺語:"禁果格外甜",在心理學上就是所謂"禁果效應"——

你越是禁止,他們就越要去嘗試。

不如敞開來談談。

但談得再多,避孕還是件雙方的事情,不過一旦懷孕,女孩子承受的傷害總是更多。

記得看過一個文章,媽媽對兒子說:

“我希望,如果你沒有把握為她穿上嫁衣,就別輕易脫掉她的內衣。”

相信這句話的出發點不是指嚴禁發生婚前性行為,而是在告訴孩子:沒有足夠承擔對方幸福能力前,就不要佔有對方的身體,然後把責任推到“情不自禁”身上。

孩子的成長之路坑這麼多,我們要做的,不但是要告訴孩子別掉坑裡去,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這些坑裡種上種子,看護著它直到長出樹苗。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讓我們用探討一個哲學問題的態度,為孩子普及下面的內容——

第 1 顆種子:

未婚先孕是沉重的十字架(利弊分析)

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只是開始,不是成熟期,還沒有達到最佳的生殖狀態,不是懷孕的最好時機,對身體的危害和風險都存在;

未婚先孕並不是主流性道德和性倫理,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

未婚先孕很大幾率要進行流產,流產對身體的損傷很大,甚至影響到婚後的正常孕育;

如果因為社會輿論和家庭壓力去結婚,婚姻質量很大概率下降,應有的未來和幸福再起步都很難。

第 2 顆種子:

懷孕是怎麼一回事(普及知識)

男方能產生健全有生命力的精子,且能進入女方陰道;

女方能排出健全正常的卵子,在輸卵管等待精子的到來;

精子進入陰道後,需要通過子宮頸和子宮,到達輸卵管進入卵子;

受精卵需要到達子宮腔,並且在子宮腔內著床,胚胎才開始發育,宮外孕極其危險;

第 3 顆種子:

你要知道的避孕方式(知識儲備)

16歲以下最佳的避孕方式是男生戴安全套,而不是女生內服任何避孕藥,不要讓步傷害自己;

16歲以上的女性,如果不戴安全套,最好口服短效避孕藥,但有副作用;

緊急避孕藥帶有流產性質,不能多次使用,一個月不超過一次,一年最好不超過兩次;

如果避孕失敗,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求助醫生,不要把自己交給未知的危險。

第 4 顆種子:

這些避孕誤區開不得玩笑(鄭重設防)

第一次性交也會懷孕,每次性交都有懷孕的幾率,安全期也不安全;

體外射精都有可能有精子遺漏在陰道,依舊存在懷孕風險;

可樂並不殺精,做運動不會掉孩子,要在正確的渠道獲取正確的知識;

戴套是對雙方的保護,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女高中生懷孕生子:有些果實,不該過早成熟

寫在最後 #

看,其實這些話,總結起來也就是這麼簡單。

因為讓孩子知道,他們是我們認認真真孕育出來的生命,我們因為愛,害怕你受到未知的傷害,才要一起學習成長。

因為你剛剛好的幸福,來自我們都懂得,人生就是負愛前行。


作者/ 蔡尖尖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