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可能说起双相障碍和“天才病”,很多朋友都觉得一头雾水,无法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但大家一定听说过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没错,梵高就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且为了让人们更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将每年的3月30日,画家梵高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让更多的人通过梵高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其实除了梵高,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耀眼明星,都是双相障碍患者。比如20世纪最著名的好莱坞女明星——玛丽莲梦露,比如二次世界大战德黑兰会议的三巨头之一——温斯顿丘吉尔,比如苏联布尔什维克的奠基者——列宁,比如去年刚刚去世的小红莓乐队主唱——桃乐丝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己的领域才华横溢,同时饱受双相情感障碍的侵扰。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曾经有一位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贾米森,对美国和英国47位杰出的艺术家和诗人做过跳出研究,发现这其中很多诗人和艺术家受到精神障碍的困扰,但当心理学家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治疗帮助的时候,他们绝大部分都拒绝了心理学家的治疗,理由是担心随着症状的消失,自己的创造力会宣告结束。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甚至感到特别敏锐,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创造出打动人的诗句、色彩与旋律,比如著名的音乐剧《弥赛亚》就是在躁狂发作期创作出来的;而舒曼的《梦幻女神》也是在他精神恍惚的时候在墙上“乱涂、乱画”的“结果”。

但如果现在你问任何一名普通人,相信没人想去当这样的天才,因为他们知道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的有致残特性的严重精神障碍,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比如2010 年,精神与物质使用障碍的疾病负担约 1.84亿DALYs (伤残调整生命年),占全球疾病总负担 7.4%,其中双相障碍位居第六(占7.0% )。而据统计,1991年美国双相障碍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450 亿美元,2008年已经上升至 710亿美元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时至今日,双相障碍的发病原因仍然未有实质性突破,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了一些影像学方面的证据,证明双相障碍患者的脑核磁成像真的存在异常。

一项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自然杂志子刊)的研究中表明:收集了6503名受试者的资料,包括2447名双相障碍(BD)成人患者及4056名健康成人。研究者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MRI(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了脑皮质灰质的厚度和表面积,并观察了常用处方药物、发病年龄、精神疾病史、心境状态、年龄、性别等对大脑皮层区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双相障碍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顶叶的脑灰质,或者说脑皮质变薄了。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双相障碍患者脑核磁成像

双相障碍不同于单相抑郁的地方还表现在更严重的自杀倾向,更严重的暴力行为,更严重的受害倾向以及更为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即使在躁狂发作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激情和灵感,但除非本就“疯狂的艺术家”普通人是完全无法承受这种时而抑郁、时而躁狂,时而低落、时而兴奋的“天才病”,天才不好当,我们还是当普通人吧。

如果已经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且发作3次以上,请一定理解医生的建议,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为这是减少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几代精神科医生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双相障碍被称为“天才病”,但却没人想当“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