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羅定這種傳統小吃,軟糯馨香,好吃得讓人懷念,卻越見越少了

最近偶然間看到別人吃上了老家鄉下的薄撐餈。不禁有點懷念,(想想,有時候對糯米做的東西好像毫無抵抗力)

薄撐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黏黏的,一種廣式傳統小吃。

薄撐傳聞是女媧補天的傑作,而到了清末民初,薄撐又有了另一種不同的功能和含義。據瞭解,珠三角一帶的孩子多是進“卜卜齋”(即私塾)唸書。繁多的入學儀式中,其中一儀式是父親 帶著孩子到先生安排的位置,把一塊用糯米粉製成的薄餅放在椅子上,命兒子坐下。薄餅粘在孩子的屁股上,有勤奮讀書的寓意,意為“坐定定、唔走得、專心讀 書”

因此,以前廣東人在子女讀書的第一天會做薄撐,寓意小朋友讀書時能與板凳黏在一起,意思是能安心讀書。這種開學儀式早已經省去,不過薄撐卻成為了廣東人喜愛的一種點心。

廣東人把平底鍋都稱之為“撐”,薄撐就是用平底鍋煎的薄餅,鄉下里又叫它為“百撐餈”,意思是糯米粉團要在鐵撐(鐵炒鍋)裡撐(用鐵鏟壓平)一百次,才算做好。

小時候在旁邊看著別人“撐餈”,也是一種純真樸實的娛樂消遣。

羅定這種傳統小吃,軟糯馨香,好吃得讓人懷念,卻越見越少了


在自己的記憶裡,這種百撐餈,都是在一些祭祀日、慶典日,婚嫁日才吃得上,婚嫁的時候,還有人直接當成是喜餅,給前來的賓客每戶都帶點回去,一起慶祝節日。這樣的婚嫁喜餅相對現在來說,還真是實在、實惠,可以借鑑。


羅定這種傳統小吃,軟糯馨香,好吃得讓人懷念,卻越見越少了



隨著現在發烘焙業興起,能看到這種傳統的小吃,也還是越見越少了。人們更願意去麵包店、烘焙店裡買個“髒髒麵包、彩虹麵包”。

至於百撐餈的做法嘛,依稀記得一點點,詳細的話,可能要花點功夫問鄉下稍有年紀的大叔大嬸了

百撐餈有鹹的,也有甜的,更多的是甜的。

裡面的餡料通常是芝麻、花生、白砂糖混合融為一體的物質,較為傳統;現代化的話自己可以加核桃、杏仁,扁桃仁,記得要磨碎哦。

表面的是糯米粉面粉混合清水,做成麵糊,下油到鍋裡,把麵糊慢慢撐大,兩面反轉,把拌好的餡料包進去,然後捲起來,再剷起來,切成一段段的即可。


羅定這種傳統小吃,軟糯馨香,好吃得讓人懷念,卻越見越少了


咬起來是厚厚的千層軟糯的糕點的感覺,裡面隔著一層又一層的餡料,多重味道,各種食材的香氣氤氳於口腔內,所以特別懷念這種賣少見少的“百撐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