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說說車企的強大“背景”(一)——三菱汽車背後的三菱財閥

從能跋山涉水的帕傑羅,到彎道封神的LANCER EVO,從成龍電影裡的黃金配角,到助力中國品牌汽車成長的瀋陽三菱發動機,自改革開放以來,三菱汽車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無數的記憶。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時至今日,雖然三菱品牌乘用車在銷量方面雖已遠不及“日系三巨頭”,但瞭解三菱的人都知道,三菱在汽車之外還有著大生意!今天,就讓我們用五分鐘瞭解一下三菱背後的產業帝國——三菱財閥。

從落魄浪人之子到海上霸主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三菱產業帝國的開創者是巖崎彌太郎,出生於1834年,生為浪人(最下層武士)的兒子,巖崎彌太郎自兒時起就已飽嘗底層社會的艱辛,巖崎彌太郎21歲時,其父因被陷害入獄,他申冤未果,反而被逮捕,在獄中,他偶然間習得算數和經商技巧,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36歲時,恰逢明治政府將官營產業出售給私人經營,身為下級地方官的巖崎彌太郎在朋友支持下,買下官營商會,開始下海經商。巖崎彌太郎以最初的兩條商船為基礎,開展航運業務,並於1873年成立三菱商會,商會船旗源自土佐藩標誌,後來這個標誌逐漸演變為三菱品牌LOGO。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巖崎彌太郎通過官商合作,將大量航運業務把持在自己手中,並用十幾年的時間將三菱商會打造為日本航運業的巨頭。

從海洋走向陸地和天空

1885年,51歲的巖崎彌太郎病逝,後續的企業掌門人將三菱商會改組為三菱社,並逐漸將三菱的業務版圖從海洋擴張到了陸地,開始從事煤炭、礦山、倉庫、釀酒、銀行等業務。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三菱銀行始於1880年成立的三菱兌換店


20世紀初期,藉助中日甲午戰爭、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戰爭紅利,日本迅速崛起,三菱合資會社(根據1893年頒佈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也在這期間急速擴張,1917-1919年間,三菱造船、三菱造紙、三菱商事、三菱礦業、三菱銀行陸續開始獨立運營,三菱財閥初見端倪。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今天的三菱重工 長崎造船廠

今天的三菱重工起點是三菱造船:1884年,官營的長崎造船廠被廉價處理給三菱社,並於1893年改稱三菱長崎造船所,除了主業造船,三菱造船也兼職造車,日本首部量產型汽車Model A就是誕生於三菱造船的車間。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三菱Model A轎車


時間很快轉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軍國主義策動下,日本不斷對外發動戰爭,軍事裝備需求不斷擴大,三菱財閥的實力在這一時期走到了巔峰。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二戰後期三菱財閥旗下企業


1934年,三菱造船與三菱航空機合併更名為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在整個二戰期間,三菱重工共生產飛機18000多架,坦克裝甲車約4000多輛,從著名的零式戰鬥機,到武藏號戰列艦,它們銘牌上都刻著三菱重工的名字。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二戰後,三菱財閥被解體,三菱重工也被拆分為三家公司。但在1964年,三家公司又重新合併為今天的三菱重工。三菱汽車(三菱自動車工業會社)則是在1970年從三菱重工中獨立出來的。

今天的三菱財團與三菱汽車

二戰後,雖然三菱財閥解體,三菱總社被取消,但是在1954年,三菱財閥主要企業管理者成立了非正式組織三菱金曜會,這便是今天所說的三菱財閥。三菱金曜會是個鬆散的組織,雖然也有“三菱集團”和“三菱系”的說法,但世界上並不存在“三菱集團”這樣一家公司。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三菱財閥本社


在日本,三菱財閥被譽為“最強大的企業軍團”。據說,三菱財閥旗下企業資產一度佔日本所有企業總資產的十分之一!

雖然在國際化的競爭中,今天的三菱汽車最大的股東已變成日產汽車,但是三菱重工依然持有三菱汽車的股份,三菱汽車也依然是“三菱金曜會”的會員。

而今天的三菱重工在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力、交通方面屬於日本的壟斷型企業,而三菱電機、三菱化工等企業則擁有新能源車電控系統及動力電池的全球頂尖技術,在這樣強大的背景下,全面主攻新能源車的三菱汽車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新能源車領域異軍突起。


曾靠技術養活一半中國品牌!這個百年汽車品牌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寫在最後

2016年,“三菱集團”旗下相關公司向侵華戰爭中受害的中國勞工誠懇道歉,並設立特別賠償基金,向3700多名在侵華戰爭中受害的中國勞工或其家屬進行賠償,補上了一份遲到的懺悔。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崇尚開放共贏的中國人歡迎全球企業來中國發展,但不管是誰,請先在歷史問題前端正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