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了創造的歷史。從窯洞到摩天大樓,從馬車到宇宙飛船,從松明到人造太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而創造來源於人。只有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打破常規,創造奇蹟。

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於嬰幼兒期,幼兒期是培養和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奠定的基礎會影響到人生髮展的全過程。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有研究結果表明:3~5歲是孩子創造性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4歲時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最高,而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在嬰幼兒期,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的主要活動以玩耍為主,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玩耍活動很少約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去隨意地玩、隨意地想、隨意地發揮。而這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的想法或行動進行過多地干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胡思亂想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指責,所以創造性思維發展良好。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要開始面對學習,這時的家長就變得“嚴厲”起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此時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更重視孩子能否正確地思考。他們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當孩子沒有按照成人教給他的那樣去做,孩子就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孩子為了迎合成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乖乖地向著成人想要的答案思考著,以便能得到成人的讚賞和獎勵。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要依靠創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

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是在玩耍中培養起來的。玩耍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玩耍中,孩子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的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展開新的玩耍情節,創造性地扮演角色,創造性地製作玩耍道具等。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給80後家長的建議——

1. 讓孩子多動手,培養創造性思維。

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一刻也停不下來,總是摸摸這兒、動動那兒,這時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亂了東西而粗暴地制止他們,應該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同時給孩子正面的解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搞一些小發明。在手指尖的觸摸過程中,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我女兒依依幼時酷愛手工製作,在每次的製作過程中,依依都會不斷有新異的想法和創意,這使得她手裡的小手工經常花樣翻新、獨具魅力,在小夥伴當中深受歡迎。

依依的手工作品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5歲時做的那架紙飛機:雙翼伸展,機頭高昂,看上去很神氣。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後揹著一個“降落傘”,使整架飛機看上去是那麼與眾不同。依依舉起飛機使勁朝上空一擲,只見飛機在空中劃了一個弧線,身上的“降落傘”打開了,飛機緩緩降落,直到平穩地落在前方地面上。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我驚奇地問她,是怎麼想到要在飛機上掛“降落傘”的?她說,最開始她也是折普通的紙飛機,玩著玩著,她就想如何能讓飛機飛得既穩又時間長?當然是放慢飛機落地的速度了,可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她在心裡謀劃著一個又一個方案。

當她看到桌子上的塑料袋時,眼睛不由得一亮。咦,要是給飛機安個“降落傘”會什麼樣呢?於是,拿起剪刀,從塑料袋上剪下一塊正方形的塑料片,然後給四個角分別繫上一根細線,再把四根線彙總到一起,繫到了機身上。“試飛”的時候,依依看到飛機到達最高點後,斜著身子往下落,這時候它身後的“降落傘”飄到了它的上空,線被拉直了,塑料片也鼓了起來,飛機在“降落傘”的阻力作用下慢悠悠地落了地。那情景讓依依激動不已,忍不住大聲歡呼。

用普通的紙折出飛機,是一種創造;而在飛機上安“降落傘”,延長飛機降落的時間,則是一種更智慧的創造。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2. 給孩子自由的想象和玩耍空間。

不要認為孩子荒唐,異想天開,不切實際,或微不足道,不屑一顧,而要給予支持和指導。創造離不開想象,孩子靠想象開啟幻想世界。只有在這種自由幻想世界裡,創造思維才會萌發。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出類拔萃,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通過各種活動、特長學習把孩子的時間填得沒有一點空隙,即便孩子還在襁褓之中也不放過。與此同時,孩子自發的自由玩耍,如捕捉蝴蝶,玩木頭、石塊、布娃娃,或與父母在地上打鬧等,卻在匆匆忙忙的時光中丟掉了。

其實,作為80後的新一代家長,應該摒棄這種思想,讓孩子們有大量的時間玩泥巴、捉臭蟲、在院子裡奔跑、在海灘上嬉戲,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雙手的靈巧性受到鍛鍊,因四肢運動與大腦思維之間的生理聯繫,而促使孩子大腦最富創造性的區域得到開發。富有創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喜歡評論事物,喜歡嘗試,思考變化多,反應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

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創造性的表現,創造也會給他們帶來快樂,使精神、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兒童對環境、社會適應能力的建立,而這種適應能力又有助於他們的創造力在日後的實際工作中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3. 讓孩子玩出特殊的才能。

十六世紀末,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有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很頑皮。這個孩子經常到磨鏡房玩耍。一天,他和磨鏡片的工人一起玩鏡片,把近視鏡鏡片和老花鏡鏡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鏡片的變化。他一會兒拉開一點距離,一會兒又放近一點。當他一前一後舉起鏡片向前望時,不由得驚奇地大叫起來。原來,透過兩層鏡片,遠處的景物被拉在近前了。

眼鏡商人從兒子的玩耍中發現了鏡片的奧妙,望遠鏡就這樣發明了。其實,在玩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孩子特殊的興趣,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地培養、強化這種興趣,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貢獻。

不讓孩子玩,等於在泯滅他們的天性,也讓孩子失去了創造的驅動力,一切創造發明也就無從談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或者轉發

給更多的朋友~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張旭鎧(阿鎧老師)是蒙迪教育的聯合創始人,是臺灣著名的感統專家,比較擅長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培養,倡導:“孩子輕鬆育兒,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您遇到了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可以來問問阿鎧老師,搜搜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一下吧!

搜索“請問阿鎧老師”,關注公眾號,裡面有你想要的育兒經哦!

搜索“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微博,看看育兒專家每天都在做什麼,可以從中學著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哦!

會玩+能玩+善玩=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