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有网友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拍下了这样的图片: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请看纪念馆的现场照片——两挺九九式轻机枪。我不知这照片有没有误,如果这真是平型关纪念馆的陈列,这玩笑就开大了。

侵华之初,日军步枪小队是编有机枪的,但平型关作战时的轻机枪只有一种,即大正十一年式,也就是著名的歪把子。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在抗战的敌后游击队中,每每说到歪把子,总是一种既仇恨又羡慕的复杂心理。仇恨,是因为它往往成为区小队、县大队不易克服的火力障碍;羡慕,则是渴望自己也能有一挺这样的机枪以提高战力,说明当年的歪把子在抗日军民眼中是一件重量级的杀器。

这也没错,对于土枪土炮的敌后军民来说,歪把子的确是一件利器,但若将其与当时装备的其他轻机枪相比,这歪把子可真的不咋的。可靠性差,装弹动作繁琐,人机工程差,枪管不能快速更换,没有前把手,行进间射击不便抓握,质量偏大,等等等等,总之它远远不如同时代中国装备的捷克ZB26轻机枪。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上即歪把子的俯视图,弹斗左置,瞄准具右置,枪托歪向右侧,偏离枪管轴线,像不像个残疾儿童?

当然这要客观地看,歪把子是世界上较早研发列装的轻机枪,早于捷克ZB26,早于比利时FN30,早于英国布伦,早于苏联DP,在1922年,能研发出这样的轻机枪也值得肯定了。

歪把子的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并非二战中被发现的,而是早在其列装后不久便已暴露,从1931年开始,日军便启动了新型轻机枪的研发,1936年1月,九六式轻机枪诞生,1938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和当时主流轻机枪一样,采用30发弹匣从上方供弹,使装弹不再像歪把子那么繁琐,缩短了重新装弹的间隔,提高了可靠性;将瞄准具左置,瞄准时用不着使劲歪脖子了;减小了枪管外径,使全枪质量得以降低,所有这些,当然比歪把子前进了一大步。

在九六式轻机枪装备不久,日本陆军又在九六式轻机枪的基础上变更口径,开发出发射7.7毫米友坂步枪弹的九九式轻机枪。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九九式轻机枪除口径外,结构设计与九六式轻机枪基本相同,从外观上看也几乎一模一样。这两挺一奶同胞的兄弟轻机枪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可以上刺刀、可以安装光学瞄准镜、前提把向前弯曲等等,充分表明了他们倭国审美的与众不同。

平型关战役纪念馆中那两挺轻机枪,凭什么说是九九式而不是九六式呢?虽然有太多相同点,这哥俩还是有几处细节上的差异。其一,九九式的枪口处安装有一喇叭型消焰器,而九六式没有;其二,九九式的枪托尾部有一个单脚的支架,九六式也没有。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但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长期战争状态下,枪的主人经过多次变更,有些九六式轻机枪被使用者私自安装了消焰器,而有些九九式轻机枪的消焰器和尾部的单脚支架则被使用者拆掉(战败前生产的少量九九式出厂时就没有单脚支架),这便给区分二者带来了困难,并有可能造成混淆。那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第三个办法,看弹匣的弧度。九六式使用的6.5毫米枪弹是半凸缘式,九九式使用的7.7毫米枪弹是无凸缘式,因为这个区别,导致了枪弹的锥度不同,并进而导致弹匣的弧度不同,九六式轻机枪弹匣的弧度略大于九九式,而这个特征,是使用者没办法私自改造的。当然,如何根据这个弧度来区分二者,也要看你对这两支枪的爱好与关注程度了。

怪!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居然出现九九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研制成功后,曾大量生产并装备侵华日军,但并未完全取代歪把子,直到日军战败,歪把子仍然在军队中与九六式并存。而九九式列装后,主要装备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在中国大陆作战的部队,除关东军外,则并不多见。

日军有用他们的神武纪年命名军械装具的习惯,比如九二式步兵炮、九五式军刀、九八式军服等,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也是用的日本神武纪年命名。顾名思义,九六式轻机枪就是日本神武纪年的2596年、也就是公元1936年研发,九九式轻机枪则是神武纪年的2599年、也就是公元1939年研发。两枪都没能赶上参加平型关作战。那时,九六式已经研制成功,但还没有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九九式则还没开始研发呢。

(声明:本文只谈枪,不谈其他。有谈其他者请往别处,否则删帖勿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