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李大霄这样经常预估失误的经济学家如此有流量呢?

财道


关注路人蚁的世界,财下心头,却上眉头,与你一起侃财经。

1对错不重要,关键是给散户一个心理安慰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才14年股市大火,到15年大跌,韭菜割完一波又一波,太多人被深套其中,无法自拔。每天网络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散户抱怨的声音,他们需要一个理由去坚持,需要一个理由去相信自己的投资选择,这个时候李大霄出现了,而且还是以股票研究专家的身份,再加上他逗趣的自嘲,和坚定看多的思路,有理有据有欢乐,自然就成了很多炒股深套户心中的一种安慰剂的存在。潮涨潮落皆有周期,股市也一样,说不定哪天就起来了。李大霄的崛起在于猜中了散户的心理,以及跟上了这个泛娱乐的粉丝经济时代的节奏。敢于自嘲,敢于表达,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喷子。

2炒股何其艰难,有个一直给你托底的专家挺好的哈

李大霄最出名的莫过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底部名词,很多也成了网友调侃的网络热词。流量粉丝也这样带起来了,李大霄也成了一个股市的代言人。不管涨跌都有自己一个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去解读。你也没法反驳。如果抛开那些底部名词言论,看看李大霄其他的关于股票的具体研究和建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早丢了自己的行业饭碗了


你怎么看,李大霄呢,评论区分享吧


路人蚁


李大霄在财经界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能成为财经网红的流量肯定会不少。李大霄经常预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为什么还有这么打流量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关于李大霄这个问题。

首先来解释一下,流量其实就是指关注度,自媒体时代的称为粉丝,只有粉丝多了,证明关注高,说明流量多,而李大霄的流量哪里来?

(1)李大霄是英大证券首席主席

因为李大霄是英大证券首席主席,是一个证券行业的公众人物,一个证券公司的首席主席肯定会吸引很多人对于李大霄的关注,这里给李大霄带了部分流量。


(2)邀请李大霄做嘉宾

李大霄经常会做客各大媒体,很多媒体偶尔邀请李大霄去做嘉宾聊聊对股市的看法;从对于李大霄曝光量更加广,很多看电视节目的知道李大霄这个人物,会在网络上进行关注他,所以邀请李大霄做电视嘉宾又给他带来部分流量。

(3)财经网红才是李大霄的主要流量来源

李大霄有自己的风格,唱多市场为主,不管股市任何时候都是唱多,明知道自己的唱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李大霄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唱多风格,不做墙头草。也就是为了博取眼球,让大家越骂人气越高,越让投资者都知道有李大霄这个人物存在,这样李大霄的关注°越高,这也是李大霄经常预测各种底的真正原因,目的就是把自己人气挺高,成为自媒体的时代的网红,不然李大霄哪里有这么高流量呢?

自媒体时代就是这样的,想要成为财经网红,想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度,就是不要做正常人,应该要做到无厘头,做到神经病哪种风格,不按正常套路出牌。李大霄就是抓到了这点,坚信给市场唱多的正能量,即使在股市熊市也依旧不改唱多,就是让大家越骂,他就越火,越火人气就越高,这就是李大霄所需要的。


老金财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李大霄的流量不应该被说为特别有流量。拿头条号来说,李大霄的粉丝量有79万,一个带金V的自媒体人粉丝量差不多在20万,从这点上看,李大霄的流量并不是要满的溢出来,只是合格罢了。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流量和能力不具备实际意义,流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工汇流,什么叫人工汇流?就是把自家的沟挖的又宽又深,让谁都流进来,这其中不仅自己要挖,平台也要帮着挖。

我们同样拿头条来说,李大霄入驻头条,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首先是自带大V,全网推荐,暗中还有流量扶持。在流量扶持中还有一部分僵尸粉,有一部分是平台给的,僵尸粉的作用就是广而告之,好比淘宝刷单,百度打榜,基础粉丝多来,那么跟风的也就多,因为大家都承认一件事情,粉丝量越多,知名度和品质都有保证。

平台还有一种功能就是权力区别,财经领域是属于限制级的,说话要看证,这些人拥有天然的优势,就有天然的权力,比如一般的自媒体人是不可以荐股的,但大V可以,那么你是会关注每天给你荐股、分析行情的人,还是一个每天讲理论的人?

一般而言流量的获取,走的都是“打怪升级”的道路,李大霄也不必,他是带着法号来的,为什么是他不是你?这就是自己的挖沟部分。

首先李大霄从业早,单单从业早还不够,这只是占了先机,其次李大霄相对高调,话多而且还搞怪,有网红潜质,应该是适宜在互联网生存,最后李大霄上过央视,话题又多,有广告效应。



徐徐成翔


李大霄大概是A股的正能量使者吧!只有正能量才有那么多的流量,但是实力不允许,经常被市场打脸!正是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博取了人们的眼球。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固执,脸皮厚。

当他发表出看多言论时通常是铁打不动,死猪不怕开水烫地坚持下去。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蝴蝶效应传开,流量就来了。

二、奇葩给大盘命名

通常情况下,大盘在大幅杀跌的时候李大霄会找出来发表他的观点并命名一个很形象名称,比如钻石底、婴儿底等。这样又会引起很大的争论,争论多了流量也就来了。

第三

以上两点都是都是他惯用的技巧,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说英大证券的首席主席。经常上央视谈论发表他的观点。有官方的支持,不想有流量都难。

再加上目前自媒体的发展,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流量。就像现在我们也还在谈论他。

看完以上内容的朋友请“关注”点“赞”留言探讨,愿君长伴

50计划


市场上经常预估错误的不仅仅是李大霄一个,但他是一边错一边红火。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新股民、老股民、普通证券分析师乃至首席都很难预测对股市,但唯一李大霄是一个方向走到黑,永不在中途变换观点。

市场大部分时间都不会一直上涨或者一直下跌,中间总不乏震荡盘整的时候,所以李大霄的预测不经过长期验证的话看不出正确性在哪里!

有一点比较可惜,等到能够验证李大霄的观点时大家都已套牢不少!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李大霄是一路坚持,从3000多点到2400多点,中间他都说了几个底部,结果都支撑不住!只能说,他最后还是会对的,只是听他的观点要做好仓位管理,说不定真正底部还没来临你就没钱了!

李大霄关注度高不在于他的观点,而是他对自己观点的那种坚持精神!正常人连续预测错市场后都会选择沉默,可李大霄反其道而行,照样能笑嘻嘻指点江山,这样子的话他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性了。

对证券行业来说,很多人写研究报告看上去很厉害,不过大家都没精力去理会 : 这么枯燥的东西谁去看啊。至于李大霄,他从不说自己写过什么研报,直接就用他颇有一定水平的文字功底去预测市场。到底对不对是一回事,能不能引起争议又是另外一回事。


小兵一枚


我的感觉是任何行业或者人,要想出名的话,要么做最差的,要么做最好的,人们容易记住。做中间的人们记不住。李大霄抛出的婴儿底、钻石底,语出惊人,人们自然记住了,自然就有流量和粉丝了。这就跟你喊出亩产万斤或十万斤,也能引起人的注意。你要说炒股票亏了几百万,也可以引起人的注意,人总是好奇他是咋亏的。做自媒体也一样,有人做炒股日记,天天絮叨,今天又亏了,明天又赚点儿,后天又亏了,看不到他的任何投资或投机技术和理念,粉丝居高不下,总有人关注他,跟这个有点类似。


老苏的退休生活


只能说有话题就有流量,自古以来,流芳百世跟遗臭万年的话题量是一样的。

说李大霄是经济学家?德不匹位!

当然,李大霄的高调放在娱乐圈刚刚好,放在金融圈确实显得有些太另类。

李大霄学过经济学,但是要把它称作经济学家也太糟蹋这个称号了,凡是称得上是家的不仅仅在于专业造诣的深厚,更在于用自己所学德育后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中国能成为经济学家的也就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等为数不多的几位。

或许,李大霄的专业水平绝对是上等的,但是不用自己所长来给这个行业贡献正能量,跟什么也不懂有什么区别?还不如什么也不懂,那样最起码不会一本正经的来忽悠别人,更或者说是哗众取宠。

股市投资者交易实际上是风险教育,每个股民都不缺头脑发热的时候,缺的是真正的对市场风险的敬畏,大盘呼呼的下,你在那不负责任的喊上,让鼓励散户进去抄底,这跟黑嘴有什么区别?

炒股确实做不到科学,但是我们是能通过学习来做的尽可能合理。


交易匠人


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于流量还不是很了解。流量简称就是关注度,也就是说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所以说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很多人为了流量,博取眼球的关注,做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举动,甚至颠覆三观的行为,通过这样的动作,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其实从道德底线和行业标准来说,他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对与错,简单说,骂的人越多,关注增长越高。

李大霄先生有的时候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他对于市场的观点是非常唯一的,在2016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唱多A股市场,认为A股市场跌的已经足够多了,熔断结构已经修复,市场会展开反弹,并且婴儿底、钻石底、少年底等起了好多的名字,他认为2638牢不可破,认为2449就是熊市大底,但是最后市场都给了他无情的耳光,现在又开始认为2440点是熊市大底,反正也不花钱,自己也不掉块肉,炒作就行。

李大霄先生的这种观点一支同A股市场相悖,他说涨,市场就跌。其实股民粉丝们也不是按照李大霄的观点去操作,甚至对于他的日常评论观点看都不看,只是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找一个出气筒,在评论区里发泄自己的愤懑情绪,而这正是李大霄先生所需要的,你越骂,我越火,你越骂,我越错。可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要获得流量,市场我都可以故意说错,只要能够赢得关注,市场爱怎么走怎么走。

所以对于李大霄先生不能够用观点对错去评论,因为他本身所持的就不是一个理性的观点,他只是一个网红评论的存在,一个捕捉流量的自媒体人,甚至是他人喉舌而已。


小散李大鹏


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1、观点鲜明并且坚持

李大霄对股市的看法从来是不含糊的,观点鲜明,各种底就代表了他的鲜明的观点,而相比其他 的股评家模棱两可的态度,李大霄可谓是一枝独秀,这个就很容易传播,任何学历背景的股民都很容易理解,观点鲜明是李大霄的一大特色。


再者就是李大霄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观点抛出以后,负责到底,从来不更正,只会更新新 的观点,一个人坚持一天很容易,但是坚持10年,是会让很多人佩服的。

2、名字取得好

不得不说,一个上口的名字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这是营销学的观点,而李大霄的观点就非常符合营销学的逻辑,各种底,钻石底、少年底、婴儿底等等,都非常容易记,3个字是很容易记的,而第三个字“低”是一样的,所以真正变的是前面2个字,而前面两个字又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名词,可谓是很容易记、也很容易传播,朗朗上口。

3、李大霄的观点符合管理层的思维

作为管理层是不希望股市下跌的,但是A股却总是下跌,这个事情要怎么宣传比较好?“屡败屡战”就是上佳案例,屡败屡战就重点表现出了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失败倒是成为了次要的。

底部思维也是一样的,虽然股市在下跌,但是底部思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无论你怎么跌,我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化下跌为底部,这种思维是很牛逼的,这种思维的传播,有利于市场的和谐,有利亏损的股民的心理按摩,所以官方推崇他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人总是顶部思维,那么是消极的思维,顶部思维意味着你看空市场,管理者是不会喜欢的。

4、李大霄是股民的情绪宣泄口

股民很多对李大霄是颇有微词的,私下骂两句很正常,但是对于大多数股民而言,找不到具体发泄的对象,那么拿李大霄开刷一下还是很方便的。

所以,李大霄是有市场需求的,他的红火,不是运气,是有其必然的,一个人如果总是给人带来希望,那么他就会具有影响力,即便这种希望是虚无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不给人带来希望,那么他是不会具有影响力的,影响力是需要梦想和希望来驱动的。


壹号股权


时势造网红

针对题主说李大霄经常预估失误的经济学家,为啥会有这么大的网络流量。而且他经常有各种底部言论,确实让大家刷新了三观。针对经常的语言失误,竟然还有这么多流量和粉丝,我觉得他可能就是个托。

股市需要

我觉得李大霄的言论和做法,应该是为了迎合股市的低迷需要。通过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忽悠,让很多对股市和对李大霄没有多少了解的人,相信他言论,成为被带节奏的一员。




粉丝种类

我觉得李大霄的粉丝,应该分这几种,一种就是僵尸粉,一种就是刷流量粉,再就是铁粉以及跟风粉。

僵尸粉,更多的就是只关注内容的。

刷流量粉,我觉得这些粉丝应该占50%偶有,主要是庄家或者股市操盘手花钱安排的刷粉经费,帮他把粉丝积累起来。

铁粉:那主要是被李大霄洗脑的,基本上李大霄说啥都是对的一类粉丝。

跟风粉,这个主要就是感觉李大霄是网红,所以很多人都关注,自己不关注,仿佛就不是潮流人士,索性就成了跟风关注的。

韭菜收割者

我觉得李大霄多次的筑底言论,确实坑了很多人,而且还可能让很多人倾家荡产。其实我觉得这不能怪李大霄割韭菜,这要怪自己,为什么要轻信韭菜收割者的言论呢?你不想想,如果他能精准的判断股市的未来,他还用出来卖唱吗,早就闷头发大财了。怎么会好心出来告诉大家股市的趋势股市的未来以及股市的起底和拐点呢?

娱乐的需要

我觉得李大霄一开始的任务就是,作为股市宣传员,忽悠更多人上传的选手。结果忽悠忽悠发现,虽然每次都错,但是还成了网红。这样压得业务范围有扩大到娱乐范畴。这也是很多财经节目或者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调侃李大霄,你每天都说错,为啥还能活的这么好。主要是他的存在,更多是对股市的搅屎棍也是一个调味料。他已经不是通过股评赚钱,已经靠卖艺赚钱了。

最后总结:

我觉得李大霄这样的股市小流浪汉来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毕竟很多忽悠可以顶一时,但是不会长久。通过很多节目来看,李大霄什么都不知道,很多数据都是等我回去查查看,这就说明啥,他就是个空壳,没有什么真正的内涵和水平。他就是表演的木偶,没有灵魂的表演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