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道家認為道非常接近於宇宙的原動力

“昔之得一者”,這裡的“得一”有人解釋為得道,其實不是的,應該是合道。合道只是符合道的規律,得道卻是證得了道,自己本身就是道。所以,“得一”是一種接近道的境界,是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合道境界。“一”也不是道,而是道的本體中生出的東西,它超越二元對立,它之後,才出現二,也就是二元對立,因此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至於它具體是什麼,老子談得不多,也講得非常模糊,它本身就是講不清的。有人說它是渾然一氣,有人說它是道本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莫衷一是。而老子也只能用數字來表示,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東漢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一種解釋是:“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這個說法非常到位。大家一定要明白,道本身是無形無相的,但“一”有形象,它更像是道的一種顯現。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存在,那麼“一”就是對形而上存在的一種形象化表述。它非常接近道,但它有形,能被人認知。我們可以勉強地稱之為真理、規律、原動力等等,但這些表述和解釋都非常勉強。它實在不好說。

“天得一以清”,這裡的“清”是清明的意思,指的是天氣很好,風和日麗。天什麼時候會風和日麗,非常清明呢?符合真理、符合道的規律時。如果不符合真理、不符合道的規律,會怎麼樣?天就不清明瞭,而且還會破裂。

我們都知道“女媧補天”的故事,女媧是遠古時代的一位正神——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兩種神:一種是正神,符合道,有益於人類;一種是邪神,不合道,危害人類——被人們視為大地之母,造物主。有一天天裂了,女媧就煉出五彩石,將天給補好了。這個故事在《列子》《史記》等書中都有相關記載,但先秦時期的版本跟東漢之後的版本不同,東漢之後的版本將女媧補天和共工撞倒不周山合二為一,而先秦則沒有這樣的記錄。我們更多地將它當成一個神話故事,而不是史實,但它代表的現象卻是真實的——人類破壞自然,做了無數不合道的行為,於是大自然對人類進行了懲罰,等到不合道的行為消滅了,一切才能恢復和諧安寧。這就是“地得一以寧”,大地符合道的規律,接近道,趨向道,就可以得到安寧。安寧就是和諧,跟天崩地裂相對。

老子在《道德經》中經常談到“一”,比如前面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抱一”與“得一”一樣,也是非常接近道的意思,屬於道的一種外顯,是大道在人間的自然界的一種體現。如果沒有這種體現,我們就沒辦法認知道。

“一”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天下的開始,相當於我們所說的本來面目,但佛道的表述不一樣,因為佛道是兩個不同的話語體系。除了話語體系的區別,佛道兩家還有三方面區別——任何宗教都區別於這三個方面——第一,價值體系;第二,行為規範;第三,生活方式。

道家認為道非常接近於宇宙的原動力

佛家認為一切都是虛幻的,所以最有價值的就是破執智慧,生命也沒有破執智慧那麼重要。但道家認為生命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因此追求長生,用廣成子的話來說,就是與日月同壽——當然,老子的境界比廣成子更高。價值觀上的區別非常關鍵,它造成了佛道兩家的許多不同,包括行為規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但道家也承認真理,也就是道,類似於佛家所認為的真心。

前面說過,道家認為道非常接近於宇宙的原動力。上次,我和賈教授就討論了這個問題,他說人體有很多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就像軍隊和國家之中的各個機構。其中,有的蛋白質負責輸送營養,有的蛋白質負責防衛——比如免疫系統——後來我問他,是誰設定了這個程序?就是說,是誰安排了這些蛋白質分別負責什麼,是誰賦予了它們這麼多不同的功能?生命程序的最初設計者是誰?他說不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是誰設計了宇宙大爆炸,是誰設計了這麼多星體,是誰設計了地球,是誰設計了地球上那麼多的物種,是誰設計了天體運行的軌跡……簡單地說,生命運作的最初推動力是什麼?科學家至今仍然沒有答案。當然,這個問題我也解釋不了。

還有一個物理學現象也很有意思:往科學家所認為的真空環境中放進一粒電子,這個真空環境中就會出現很多物質,它們都在這粒電子周圍,並且跟這粒電子發生作用,產生一種能量。這說明,這個真空環境並不是真正的真空環境,其中還有其他的存在。但這種存在是什麼?為什麼用科學手段觀察不到呢?科學家同樣不知道。有趣的是,它們的運行軌跡,跟宇宙星體的運行軌跡非常相似。科學家還發現,生命本體中最微小的量子的構成,跟宇宙的構成非常相似。換句話說,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物質的構成幾乎是一樣的。那麼,是誰設置了這樣的程序?不知道。

但是,這一切現象都符合道的規律,並且都在藉助道的力量不斷作用著,就像無數的永動機。而這些永動機的動力來源,就是道,它們所遵循的運行規範也是道。只要合道,這無數的現象就是和諧的,它們保持了一種巧妙的、微妙的平衡。只要這種平衡不被打破,就是合道,按老子的說法,就會天清地寧。

“神得一以靈”,老子認為神靈是存在的,但神靈也必須合道,必須在道的約束之中。如果不合道,神就不靈了。不靈的神是不會有人供養的,所以,從古到今有那麼多神靈受到供養,說明它們還是靈驗的。這是一種特殊的宗教現象。人們需要很神的、有求必應的神靈。

道家認為道非常接近於宇宙的原動力

前段時間,我們去海南考察,在那裡參觀了祭祀冼夫人的儀式。

冼夫人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著名女性首領,為嶺南地區的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隋書·譙國夫人傳》中對她的記載是:“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於本鄉。越人之俗,好相攻擊,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強,侵掠傍郡,嶺表苦之。夫人多所規諫,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洞。”她死去一千多年了,這塊土地卻仍然這樣敬仰她。除了尊她為神靈,認為她很靈驗之外,大概也有慕其德行的原因吧。她的信徒很多,參加那祭祀的似乎有幾百人,他們顯得非常狂熱,都用很長的鋼籤穿透自己的嘴,幸福忘我地跳著舞,既不流血,看起來也不疼痛,有一種癲狂的味道。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現象是很不可思議的,而且不是一個人這樣,是所有人都這樣。為什麼會這樣?不太好說,但所有人都覺得冼夫人很靈驗,都在享受見證神蹟的快樂。據說,海南到處都有祭祀冼夫人的廟宇。

“谷得一以盈”,老子老是談到“谷”,所謂的谷,就是窪地、地勢非常低的地方。如果得到了“貞”,原本空蕩蕩的谷地也會變得充盈。

“萬物得以一生”,如果合道、符合大道的規律,萬物都可以生長。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侯王”仍然是統治者,“貞”則是高貴、尊貴、正確和首領的意思。統治者如果合道,就會非常高貴尊崇,大家都會服他。一定要明白,一種現象之所以出現,背後必然有一種巨大的能量在支撐著它,包括侯王的掌權。天平天國的規模非常大,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卻仍然沒有摧毀清朝的統治,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清朝還不該滅,還有一種能量在背後支撐著它。武昌起義之後就不一樣了,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帝制被徹底摧毀,這說明,支撐它的那種能量消失了,它到了該滅的時候。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點神秘主義色彩,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

如果一個朝代合道,它就會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天下人就會有一種向心力、凝聚力,這時,一兩個群體——不管有多麼龐大——是動搖不了它的。自從推翻明朝,建立清朝之後,就一直有人起義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它一直沒有被推翻,統治了中國兩百六十八年。為什麼?因為清朝的很多皇帝讓中國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老百姓認可它。用佛家的說法,就是它的福報還在,別人承認它的合法性。這就是老子所說的貞。相反,如果王或領導者沒有“貞”,人們就不會服氣,誰也不會歸附他,最後整個國家就散掉了。

有些人身上明顯有“貞”,比如拿破崙,他從一個孤島上逃出來之後,自己一個人走向巴黎,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歸附他,漸漸地,他就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可見,他心裡一定有合道的東西,因為“得道者多助”,只有得到大道的支持,才會有很多人來幫助他。這也是“貞”。

所以,人的出現,現象的出現,其實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這個“之”不是人,而是大道。人順應大道,大道就會順應人;人背離大道,大道就會背離人。修道者一旦合道甚至得道,哪怕他悄悄地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他的思想仍然能在中華大地——甚至世界上流行,因為人們認可他,他有“貞”。老子所說的“貞”,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內證功德。

這裡著重講的就是內證,老子反反覆覆地強調內證的重要,就是希望大家能踏踏實實地訓練自己,讓自己擁有內證,真正地達到合道的境界。

選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輯

雪漠(XueMo)

道家認為道非常接近於宇宙的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