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看一個患者至少頂平時五個”,抗疫一線他們是醫院的“守門員”

龍頭新聞訊(李華虹 楊帆 記者 霍營)"最近有沒有發熱?"、"身邊有沒有人發熱?"、"最近一直在本市嗎?"、"有沒有去過湖北,或接觸過那邊過來的人?"從抗擊疫情戰鬥打響,這四句話已經被哈醫大二院門診發熱預檢分診處和急診科的醫務人員問過了無數遍。危重患者接肘而至,接診醫生比平時更加忙碌,他們需要詳細詢問病史,零距離為每位患者測量各種生命體徵,進行各種監護,記錄病程發展,陪同檢查,查看各種檢驗結果,心裡疏導,安撫情緒。

“现在看一个患者至少顶平时五个”,抗疫一线他们是医院的“守门员”

急診大廳接診護士

抗疫戰鬥中,急診科是在門診發熱預檢之後的第二道關卡,24小時負責入院患者的篩查、鑑別工作和發熱、疑難患者留觀收治工作。所有需要收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必須嚴格執行新冠肺炎篩查制度,進行肺部CT和血常規檢測,經過急診科的篩查和判斷,疑難病例還需要全院專家會診,排除疑似病例,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只有急診科"把好門",做好醫院的"守門員",才能不將風險帶到後方病房和臨床一線,保證醫院安全。

急診區域現設置心內科,神經內科,急診內科,急診外科,創傷外科,非疫區 發熱門診,此外還有兒內科發熱急診,所有科室每日累計接診量超過300人次。面對節節攀升的接診壓力,哈醫大二院黨委抽調全院各個內科的精兵強將支援急診科工作,"大內科聯軍"與急診科並肩作戰,堅決守好醫院抗疫前沿陣地。

目前累計,哈醫大二院已有來自20餘個科室的60餘位專家先後支援急診科,他們奮戰在急診門診、搶救室、非疫區發熱門診和留觀室等崗位。

“现在看一个患者至少顶平时五个”,抗疫一线他们是医院的“守门员”

急診內科接診醫生

由於接觸到新冠肺炎陽性患者,急診科主任鄧穎教授被進行隔離觀察。隔離期間,她不斷與科室醫務人員聯繫,通過手機及網絡查看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和病例,指導收治工作。遇到難以確診的病例,她同科室積極與醫院呼吸科、感染病科、重症醫學科和支援武漢醫療隊專家共同進行網絡會診,確保做到不漏診漏治。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一個患者至少頂上平時的五個。"急診科醫生陸瑩說,作為一名急診人,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腳不停。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我們並不害怕,因為我們身後有個實力雄厚的"天團"。

“现在看一个患者至少顶平时五个”,抗疫一线他们是医院的“守门员”

急診科醫護人員集體討論患者病情

目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和以往不同,幾乎都是危重患者,病情非常複雜,情緒也更加不穩定。風溼免疫科黨支部書記王曉東在接診此類患者時總是能夠做到有條不紊,循循善誘;消化內科褚豔傑與急診科護士於保剛和吳倩倩共同搶救發熱患者時的迅速果敢,奮不顧身;腫瘤內科路丹在崗位上接到出征武漢通知時的堅決鎮定,義無反顧。

據哈醫大二院門診部黨支部書記王碩介紹,為了加強急診陣地的實力,醫院除了派人,還派了"技術"。針對呼吸科會診患者,實行了急診患者院內遠程會診制度。急診科首診醫生可直接聯繫呼吸內科的值班醫生,通過院內HIS系統共享患者檢查、檢驗結果,通過醫生工作站和電子病歷系統,遠程下醫囑和完善會診意見。減少患者往來住院部而產生的交叉感染風險,提升工作效率,保證醫療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