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11月下旬,遍植红花紫荆的星湖西堤已是一片紫红的花廊,1022株紫荆花树争相竞放,伞状的花簇如云团锦绣,萦绕在星湖间,缓缓穿过波海湖和中心湖。这一片湖光山色,花红叶绿的美景,惹得不少游人流连忘返,取景拍摄,一时间,星湖西堤的紫荆花廊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寻找肇庆地标 |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星湖西堤。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水生 摄

寻找肇庆地标 |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其实,现今市民所见星湖西堤(牌坊广场西广场至波海湖段)繁盛的花景,得益于上世纪一代劳动人民挖湖筑堤,园林人选种挑树,农民栽植的共同成果。近日,记者多方探访,带你走进这段挖湖筑堤植紫荆的流年岁月。

生于1936年的陈开泉是土生土长的端州区出头社区居民,住在星湖之畔的他,对于解放前星湖周边村庄闹洪水犯干旱的景象仍历历在目,“每值西江水涨,水闸关闭,北岭山一带的流水,不能排泄,星湖周边地处低下的农田便成为巨浸地带。而值雨量稍少时,又发生旱灾,影响收成。”因此,溶湖蓄水,兴修水利,成为众多星湖周边农民的期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省都十分重视七星岩景区星湖水患的治理问题。据《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志》记载,1955年11月,广东省政府同意成立七星岩沿湖蓄水排灌工程指挥部,第一期主要任务是筑堤坝,兴建引、蓄、排水利设施,排灌机械安装,修筑桥梁码头等。1957年11月则启动七星岩沿湖蓄水排灌工程第二期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处理第一期工程遗留问题,加建水闸,湖堤加高等。


而星湖西堤便是在这期间逐步构筑的。由于缺乏机械作业,时年18岁的陈开泉和过万名劳动人民一样,借助简单的工具挖湖筑堤。陈开泉回忆,他当时和几名工人组成一小队,负责手动打桩,加固湖堤基础的任务。“我们用两条竹子绑牢石柱,两个人为一组,一上一下地打桩。还有些人家牵牛做帮工。”这样的工作陈开泉做了三个月,过后不久,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村前的一条宽约3米的湖基已修筑成功,这也是如今星湖西堤的雏形。


寻找肇庆地标 |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繁花似锦的星湖西堤。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水生 摄

湖基虽然筑成,但是路却并不好走。泥泞坑洼的路面给附近村民出行造成诸多不便。端州区城西街道出头社区两委委员伍勇锦对此印象深刻,“小时候过年,沿着村前这条湖基走到牌坊广场凑热闹,路面凹凸不平,人流挤挤挨挨,要慢慢走才行。”伍勇锦记得,一台拖拉机行驶在上,足以占满湖基路面,人也只能让车先行。


因此,乡民对扩路修路的呼声愈发高涨。据资料记载,1989年,在广东省建筑设计院、肇庆市城市建设规划局共同制订的《肇庆市城区总体规划(1988-2000年)》中,对星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提出了“改造湖堤”的建议。其中要求适当扩大堤面,增设二级贴水游览平台,增设沿堤亭榭,丰富游览内容,扩宽湖堤路面,保障城区与景区交通顺畅。至此,星湖西堤扩路项目被提上了日程。

肇庆市文史学者唐焕佳介绍,星湖的湖堤接近20公里长,在风景游览线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星湖西堤(牌坊广场西广场至波海湖路段)既是城区交通要道又是观景游览的路线,既能划分湖面空间又是联系全湖各景的纽带,既是防洪蓄水的堤坝,又可游园揽胜,丰富湖光风景。但在当时漫长曲折且狭窄坑洼的西堤却给游客带来不少烦恼。


1991年1月,广东省水电厅拨款20万元,用于星湖西堤的油柑顶至牌坊广场的429米堤段,按“千年一遇”防洪达标设计要求进行加固维修。同年,肇庆市政府拨款400多万元用于星湖西堤的改造,拓宽路面12米,铺设花基、人行道等。堤路路面变疏阔平整了,但沿路纷繁杂乱的桉树让当时身兼七星岩景区管理处园林办高级工程师的黄冬英犯难了。如何绿化美化星湖西堤成为园林部门的当务之急。


寻找肇庆地标 |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紫荆花海下的星湖西堤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紫怡 摄

寻找肇庆地标 | 星湖西堤:绵延千米的紫荆花廊成“网红打卡地”

星湖西堤处于受风地段,沿堤绿化应当选择耐修剪、耐受风、花期长、花朵美的树木。今年83岁的黄冬英回忆道,经过和园林小组的初步讨论,得出了两个种植方案。现任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园林管理所园建部的副部长刘万全告诉记者,1991年,园林小组制定了“间种”和“打造花廊”两种方案。间种即原打算采用木棉和紫荆花间隔相种,两者开花时间接连相继,可为游客提供季节性花景。而“打造花廊”则选择沿路全部栽植红花紫荆。


“由于木棉和红花紫荆在生长和人工打理上存有较大差异,所以经过多次讨论,我们园林小组才一致认同打造紫荆花廊的方案。”据《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志》记载,1991—1992年,广东省林业厅拨款20万元,用于星湖西堤堤路两侧种植红花紫荆、宫粉紫荆。而当年,刘万全是负责一线绿化栽植的负责人,为尽快完成星湖西堤沿路的紫荆花种植工作,他还召集出头村、岩前村等数十位村民,耗费600车塘泥,用时二十天,于1993年完成1300多棵红花紫荆的种植。


时隔二十多年,如今星湖西堤宽阔的堤路已成为畅通景区与城区的交通要道,最初碗口大的紫荆花树也已生长得愈发高大挺拔,现存的1022株红花紫荆与“中国最美绿道”相伴,已成为我市又一处秀美的风景。而上一代人的劳动成果也正如这一路的繁花绿树,为如今游人与市民奉献余荫,呈现美景。


【文/视频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紫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