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赵孟頫书法《心经》适合初学者吗?

焰里冰


我认为书法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修为的综合体现,临帖只是手段而矣,靠临习是成不了书法家的?书家不是有一句告诫后学者的话吗?叫学我者死似我者生!


刘岐正


我看了一些楼上的回复,有些回答有点偏颇,我想这里客观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初学者是初学书法的人,还是初学行书的人。

如果你是没有练过楷书,直接就上手练行书,别说赵孟頫的《心经》了,就算是王羲之的《心经》也不适合你,当然王羲之没有《心经》作品传世了。如果是这样的初学者,还是建议从楷书学起。

如果你很喜欢赵孟頫的字,以后想练他的行书,那楷书就可以从赵孟頫的楷书练起。至于有人说练赵孟頫的楷书练不好会如何如何的说法,大可不必理会。请问有哪一家的楷书练不好还能写得好???既然是练书法,就想着是要写好的,而不是要写不好的,不好好练,选谁家的入门都没有用,因此这种说法是很害人的。

赵孟頫的楷书入门不建议选《三门记》,因为这是赵孟頫早期的作品,个人风格刚刚形成时期的作品,风格不是很明显,与后来成熟期的作品差别蛮大的。《三门记》整体是有点宽扁的体势,而后期赵孟頫的字,因为学习了李邕和柳公权之后,整体的字的外形、体势是竖长方向发展了。上图是赵孟頫的《三门记》,下图是赵孟頫的《湖州妙严寺记》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二者的不同。

赵孟頫后期的楷书,笔力遒劲,风骨昂然,哪有笔力缺乏的感觉,也毫无软媚的感觉。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需要注意的就是笔势的问题,特别是点画之间的呼应、顾盼,甚至有一些牵丝、萦带等。而且赵书的笔法是受笔势的影响的,例如上图中的“事”字,中间横画,起笔会有一个小尖尖,这个尖其实是上一笔写完之后,空中行笔,入笔时候自然落笔的痕迹,这就是两个笔画之间的笔势呼应产生的。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为了露锋而露锋,最后倒真是容易落入软俗的问题了。

以赵书的楷书为基础,学好之后再学赵的行书会事半功倍,因为赵的楷书其实就是古人真正的翰牍书,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为没有牵丝的行楷书。所以看赵孟頫的楷书,用笔顺畅,笔势连贯,节奏变化丰富,非常耐看。这种墨迹法帖真的是比碑版的耐看。

如果你有楷书的功底,不论是谁家的楷书,其实赵孟頫的《心经》都是可以学习的,学习的时候也是主要学习他的笔法。赵孟頫是二王书法的最好继承者,通过学习赵氏的行书,可以为日后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奠定一个不错的基础。

以上是南山浅见,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翰墨今香


赵孟頫《心经》适合行书初学者。这里提到的“行书初学者”是指有一定正书基础,初学行书者。如果对于书法完全是初学者,没有任何基础还是建议不要从赵孟頫《心经》入手了,因为赵孟頫《心经》属行书,而初学书法是不建议从行书入手的。

喜欢赵体的话,赵孟頫经典楷书作品还是不少的。如《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仇锷墓碑铭》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赵体楷书相较唐楷有其特色,他不像唐楷那样中规中矩,相反,加入诸多行书笔意,用笔也更加灵活。所以,学习赵体楷书向行书过渡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更何况是向本家赵孟頫行书方面过渡呢!


前面说到“正书”基础,其实正书是楷书、隶书、篆书的统称,我一向认为初学书法未必非楷书不可,篆书、隶书基础好了,同样可以学好行书。


古风书法


赵孟頫的心经,不适合初学者。

流传至今的心经碑帖墨迹,多以楷书为主,而行书的心经,首推赵书!

把玩良久,只能感叹,能将行书写入如此化境,秉承王书风骨自成一体者,只有雪松!而后人欲学,却很难得其精髓,易流于滑俗。

初学书法,兴趣第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书如其人,更说明,书法与人的生命习性相关,你的书性就是个性,既然是具有生命特征的东西,就不必着急,一辈子能写好一笔字也是可以的。

学书应首研笔法,如何执笔运笔非常重要。

小学生学写字,先习硬笔。简单易学,但执笔书写习惯却与毛笔大相庭径。再学书法,极易产生误导。铅笔、钢笔通常只有三个手指握笔,而且是倾斜执笔,而毛笔确实五指并用,笔管严格要求垂直。

旧时蒙童习笔,不必先用真笔,只拿一支细竹,按执笔法在沙盘上划,务求横平竖直,以练执笔的悬空腕力。现代科技进步,有水写毛笔布贴,用来练习悬腕执笔,务必练习到无论书写何种点画,都能做到执管有力、抽笔不脱,笔管垂直、笔笔中锋(请养成点击关注收藏习惯 今日头条号“置心阁风水咨询”原创)。

强力推荐沈尹默所书《学书有法》,细细揣摩,能做到每一种笔画都心中有数,下笔到位。

当然,刚开始总是写不好也是正常,一个软头的毛笔是很难掌握的,但始终保持笔管垂直、笔锋到位、提按转换、笔笔中锋,方可掌握笔法。

写好水贴,练好笔法,还是首推临帖,行书当作楷书习写。

临帖又先必须找个好老师。凡是跟生命相关的东西还是要有师承。如今名师难得,但网络发达,很多写字好的人都会在网上留下书法小视频、甚至临帖视频,都可以学习借鉴,非常直观便捷,笔法窍门显见,胜过自己揣摩。

赵体易学难精,易在流畅,楷书多有行书笔画;难在易俗,点画功底要求颇高;美在筋骨,舒展洒脱赏心悦目;学在勤习,字字务求心追手摩。









置心阁风水咨询


赵孟頫(1254一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五体皆能,以楷书和行书最为著名,个人在书法和国画方面成就最高。创造了赵体。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260字,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佛教经典著作,是写给元代高僧中峰和尚的墨迹,大约40多岁时书,含义深远,影响较大,历代许多书家把它作为创作素材。

此行书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的神采风韵。风神飘扬洒脱,生意盎然,体势秀丽挺拨,下笔干净利落,方圆兼备,运笔自如,线条紧密流畅,纵观此卷,有一股禅气迎面扑来。

在学《心经》之前,最好有楷书基础,比如练练《智永楷书千字文》,《王羲之圣教序》。再过渡到这本字帖上来,也许更易上手。

临此帖时注意加强力量感,可以参考借鉴《王羲之圣教序》。(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书法作品《心经》由赵孟頫所书。)











神韵轩书法


解答:

初学者,不推崇赵孟心经,心经属于佛教,具有政治色彩,国家对佛教管制严格。应推崇学习赵孟《三门记》楷书。

1.赵氏楷书中《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此为赵氏传世作,学习就选择精品。

2.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书法都在临摹赵氏楷书《三门记》

3.简介:《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纸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之为底本的石刻位于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

赵孟頫书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作为赵氏楷书的上乘之作,其楷法精研,圆转遒丽,宽博凝重,晋唐风韵跃然纸上。

4.临习此碑,初学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法方法,赵体楷书行书笔意比较明显,用笔时点画需圆润华滋,同时笔路要清楚,方向要明确,尤其应注重各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和行笔速度的把控。

二是结构方面,赵体楷书布白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心安稳。

同时,还要留心赵体结字的“宽绰”,体察其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的审美特征,力求临习时做到形神兼备。

三是书写赵体楷书时,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四.不足是:妩媚有余,硬朗不足。得于手熟,亦失于熟。这就是说他的书法过于成熟,以至于学他者一不留神就养成坏习气。


对联诗词鉴赏


不适合




发哥151350033


赵孟頫的字属于行书行楷类,包括他的楷书都不适合初学,如果初学便学赵字,自己感觉上手比较快,是实上是写的字容易乏骨力而显得媚俗,即便在当下被很多人称赞,(时下大多数人对书法深层的要求了解的比较少)也并不真实。检验的方法比较费时间,你去把欧楷或柳楷练好在回来重写赵字,一切自明。


五千年书法


我觉得学习书法是个人的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书法家。习书者,首先要心静。而书写《心经》,就是一个能让人心静的过程。从佛家的角度讲,书写《心经》也是心诵(颂)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无上功德与吉祥!


仁春居士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的字自成一体。是杨,柳,欧,赵之一,被很多的书法爱好者广为临摹,其中赵孟頫的掸巴碑和妙严寺碑在书法界很多人去作为一种书法教材,临摹赵孟頫的心经赵体心经也是很好的学习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