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几个儿子结局如何?

东方史证


光武帝刘秀第一位皇后郭圣通,是河北真定豪族郭氏之女,其母汉室宗女,为孝景皇帝第十四子常山王刘舜之次子真定王刘平五世孙女,舅父为汉真定王刘杨。

汉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在平林、下江、新市等诸军拥戴下,汉宗室刘玄成为天子,称“更始帝”。更始元年九月,王莽被杀,更始帝政权成为当时天下正统所在。

之后,更始帝遣族兄弟刘秀为司隶校尉、破虏将军、兼行大司马,持节宣慰河北,招降当地豪强。而邯郸汉宗室赵缪王之子刘林,因刘秀拒绝其水淹赤眉军的建议,所以怀恨在心,扶持当地豪强王朗,诈称其为孝成皇帝之子,联络原广阳王之子刘接,割据河北,建都邯郸,成立赵汉政权,对抗北巡的刘秀及其身后的更始政权。

真定国处于两者之间,起先,真定王刘杨倒向邯郸。但在刘秀所遣的使者刘植劝说下、及自己对于局势的判断,刘杨决定向刘秀输诚,率真定国上下归附。

出于对日后安全的考虑,刘杨向刘秀表示:两家联盟后,再举行联姻,以更加巩固双方信任及合作。要将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以使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刘秀在南阳老家,早就已经娶了当地名门阴氏女---阴丽华为妻,“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早年的愿望,如今都已实现(司隶校尉即是执金吾改称)。虽然妻子阴丽华尚在南阳老家,但现在不告而另娶她人,也不是刘秀所希望的。

不过,在考虑了郭圣通背后其舅父真定王刘杨的实力,和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后,刘秀还是答应了刘杨的要求,于更始二年(24年)春,正式迎娶郭圣通为妻,从而将真定王的庞大势力纳入自己的麾下。

此后,实力大涨的刘秀,依靠自己原有军队,及刘杨真定大军,在更始二年(24年)五月,一路势如破竹,采纳“弃攻柏人及巨鹿,直捣邯郸”的战略,连战连克,拔邯郸,诛王郎,杀谢躬,荡平河北,奠定日后帝王基业。

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并于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国号“汉”,年号“建武”。刘秀,就是中兴汉室的光武皇帝。而郭圣通,也在这一年给刘秀生下长子刘彊。

称帝后,刘秀派人去南阳接来姐妹及原配阴丽华,并与郭圣通一起被封为贵人。刘秀本来是想立阴丽华为皇后的,但是阴丽华固辞不就,说“郭氏是在陛下危厄时嫁给你的,有同甘共苦之情,又生下皇长子,理当立为皇后”,所以光武帝一时不能决定。

建武二年(26年)春,郭圣通舅父真定王刘杨,因光武帝登基后,自感对己怠慢,心生不满,于是勾结绵曼贼,私下交通,意欲谋反。光武帝得知后,密令刘杨族外甥耿纯,借巡视幽、冀,行使赦令,劳慰当地的名义,于真定驿馆诛杀刘杨并其弟刘让。

消除刘杨谋反之祸后,光武帝考虑到之前刘杨在自己起家时确实贡献巨大,而郭圣通又为其外甥女,多年在自己身边服侍,并为自己生下皇长子,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

于是,建武二年(26年)六月,光武帝正式下诏,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其长子刘彊立为皇太子,以安抚真定归附人心。对于刘杨之子刘得,及刘让之子,光武帝不计谋逆前嫌,分别封为真定王、临邑侯,并大赦天下。

郭圣通自此成为皇后,并在长子刘彊以外,接连给光武帝生下皇次子沛王刘辅、皇五子济南王刘康、皇七子阜陵王刘延、皇十子中山王刘焉等四子及馆陶公主刘红夫一女。

建武十一年(35年)之后,围绕着河西、河北功臣集团与南阳功臣集团于朝堂中逐渐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及光武帝对于整顿天下而开展的“度田”、“搜户”从而导致权贵和地方豪族的抵抗,并因此产生“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等混乱局面。甚至有动摇汉室江山的危险。最终,矛盾集中到了代表河西、河北功臣集团的郭皇后和代表南阳功臣宗族集团的阴贵人身上。

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为了平息朝政纷争、天象示警、及地方豪族对抗,光武帝下诏:“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若见鹰鹯......而有吕、霍之风......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宣布废除郭圣通皇后之位,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并同时取消度田政策,以安抚动荡的局面。

在更换皇后并取消度田后,诸地豪强也稍做退让,“诸郡新坐租”,补交了租税。而南阳功臣豪强也就此获得更多权力,并在之后二百年间左右着汉室政局。

光武帝虽然废除郭圣通的皇后之位,但是对于她本人还是抱有愧疚之情。与之前诸被废皇后大多命运悲惨不同,郭圣通在被废后,光武帝晋升其所生次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以郭圣通为中山太后,居皇宫北宫,日常奉侍照诸侯王太后标准。并划常山郡予中山国,以二郡所出奉养中山太后。

郭圣通在失去皇后之位后,还是中山太后,没有如同以前被废皇后那样下场悲惨,总算可以较为安稳地度日。

而对于郭氏外戚,光武帝一一安抚:建武十七年当年,将郭圣通亲兄郭况徙封大国,为阳安侯。郭圣通从兄郭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新郪侯,官东海相。郭竟弟郭匡为发干侯,官太中大夫。包括郭姓的外戚女婿南阳陈茂,亦被封南侯。以安抚、提拔郭氏外戚家族,藉此而补偿郭圣通失落之心。

建武二十年(44年)六月,光武帝将中山王刘辅藩国移藩“汉之汤沐邑”,即汉高帝刘邦的老家沛地,改封刘辅为沛王,郭圣通改为沛王太后。将郭况迁升大鸿胪。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郭圣通的母亲郭主去世。光武帝亲自送葬,并将郭圣通的父亲郭昌棺木自真定祖坟迎至洛阳,与郭主合葬。授郭昌阳安侯,谥“思”。

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六月,当了十一年王太后的郭圣通去世,光武帝将她葬在邙原之上,号为北陵。

郭圣通长子,皇太子刘彊,本来被光武帝寄予厚望,自幼教导,作为储君整整被培养了十六年,所以一开始光武帝在更换皇后之后,并没有更立储君的念头。

但是刘彊聪明睿智,知道自己的生母已经不再是中宫皇后,自己也没有了嫡长子的身份,这样下去,继续占据太子之位是极不合适的。于是他主动向光武帝申请退位,将太子之位让给阴皇后所生的四弟刘阳。光武帝不愿意违背父子之情,始终不肯答应。

建武十九年(43年),经过两年的不断“引愆退身”之后,刘彊终于得以辞去皇太子,光武帝下诏:“《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立阴皇后之长子(自己的第四子)东海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刘庄。改封原皇太子刘彊为东海王,退居藩邸。

在长子并不是因过失而失去太子之位后,光武帝深感对不起他,于是特诏:东海王兼食鲁郡,并以富庶之鲁地为国都,东海、鲁两国,合计二十九县,皆归刘彊。此后,刘彊在东海国谨慎谦恭、小心言行,平平安安过了十五年。

永平元年(58年),刘彊于东海藩国去世,年三十四,谥号“恭”,称“东海恭王”。

刘彊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是他聪明睿智,懂得退让,审时度势之后做出取舍,所以得以富贵善终,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退位后得到善终的废太子。

郭圣通次子刘辅,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为安慰其母郭圣通失去皇后之位,光武帝将刘辅自右翊公晋封中山王,封其母郭圣通中山王太后,并增常山郡予中山国,以两郡之所出奉养中山太后。

建武二十年(44年),刘辅改封沛王,就藩“汉之汤沐邑”、高帝家乡沛地,郭圣通改为沛王太后。刘辅没有前往沛国,而是依旧住在洛阳北宫,奉养生母沛王太后郭圣通。直到建武二十八年(52年),沛王太后郭圣通去世,刘辅在办理完王太后的丧事后,才启程前往沛国就藩。

刘辅平日矜严有法度,喜好读经书,善于讲《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并著述有《五经论》,当时人称为《沛王通论》。在封地多年,谨慎有节,终始如一,被称为贤王。其兄弟孝明帝刘庄很是敬重他,多次嘉奖于他。

元和元年(84年),刘辅去世,殁年不详,谥号“献”,称“沛献王”。七十一年后,在他的封地沛国谯县,出生了一个婴儿,日后成为汉朝的丞相、魏王,也就是后世的魏武帝——曹操。

郭圣通第三子刘康,于建武十七年(41年),也即母亲被废那一年,父亲光武帝为表示补偿,将其自济南公晋爵济南王,建武二十八年(53年),母亲去世后,刘康离开洛阳到封地就国。

建武三十年(55年),光武帝又下诏:以平原郡之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增为济南国食邑。以表示关爱之情。

但刘康在封地不遵守法度,交往宾客。导致被人上书告其谋议不轨。孝明帝刘庄以兄弟的缘故,不忍加罪,只削去济南国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以示惩戒而已。但建初八年(84年),其侄汉章帝刘炟又发还五县,以显示尊崇叔父之意。

永元十三年(101年)当了五十九年济南王的刘康去世,殁年不详,谥号“安”,称“济南安王”。而此时,已经是刘康的侄孙孝和帝刘肇在位时期了,刘康也是光武帝诸子中,最后一位去世的。

郭圣通第四子刘延,同样在于建武十七年(41年)被父亲光武帝由淮阳公晋爵淮阳王,建武二十八年(53年),母亲去世后就国。建武三十年(55年),光武帝将汝南郡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增予淮阳国,以显关怀。

但刘延性格骄奢,御下严酷。在其兄弟孝明帝刘庄继位后,被人告发私作图谶、祭祀鬼神下咒。孝明帝派人调查罪证,证据确凿。于是有司上奏请诛淮阳王。孝明帝因兄弟之情,特旨加恩宽宥,只将刘延迁为阜陵王,食邑两县,便作罢了。

刘延徙封后,心怀怨望。又被人复告与其子刘鲂一同谋逆。 此时是其侄孝章帝刘炟在位,于是下诏说:“王前犯大逆,罪恶尤深......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朕恻然伤心,不忍致王于理,今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获斯辜者,侯自取焉。於戏诫哉!”宽赦刘延之罪,不予追究,只贬为阜陵侯,削减封地至一县,并派遣谒者监护,不让刘延与官吏接触了事。

章和元年(87年),孝章帝出巡九江,下诏招刘延前来寿春拜谒。见到刘延和他的妻儿后,孝章帝因此怀念祖父和父亲。怜悯和伤感之下,于是下诏复刘延为阜陵王,并增封四县,并前封一共五县。又以阜陵地低潮湿,迁阜陵国都于寿春,再加赐钱千万,布万匹,安车一乘,赏赐甚多。

永元四年(92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刘延去世,殁年不详,谥号“质”,称“阜陵质王”。

郭圣通幼子刘焉,建武十五年(39年)封左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与诸兄因同样原因被晋爵为王。刘焉因为是郭圣通幼子,所以一直被留居京师洛阳,没有就国。建武三十年(55年),因中山王刘辅被改封沛王,所以光武帝将刘焉徒封中山王,还是居住在洛阳。

永平二年(59年),其异母兄孝明帝刘庄继位后,诏诸王来朝,朝会完毕各自归国时,就让刘焉也借此前往中山就国。并赐予官骑。刘焉上表辞让,孝明帝说:“凡诸侯出境,都要准备车驾兵士随侍左右,并不是弟弟单独享受。弟弟文事出色,武备也要准备,所以不要推辞了。”于是刘焉率虎贲骑兵前往中山国。

孝明帝刘庄以刘焉是郭圣通最偏爱的幼子,所以恩宠更甚其余兄弟,刘焉可以多次往来京师洛阳。永元十五年(72年),刘焉因为姬妾韩氏有过失,就命人勒杀,被中山相举报,孝明帝只是削了中山国安险县,作为惩罚。但元和元年(84年),侄子孝章帝刘炟又把安险还县归还中山国。

永元二年(90年),刘焉去世,时年五十一,在位四十九年,谥号“简”,称中山简王。当时当政的窦太后及窦宪兄弟,都是东海王刘彊的外孙女、外孙,因为东海王刘彊和刘焉是同母兄弟,所以亲亲敦睦更甚于其他诸侯王。

汉制:诸侯王去世,朝廷赐赙钱三千万,而刘焉去世后,窦太后亲自下旨:中山王赙钱一亿!并诏济南王刘康、东海王刘政等刘焉至亲前来参与葬礼。为赐中山简王“黄肠题凑”一具,砍光了常山、巨鹿、涿郡三地的柏黄肠木,并征发六州十八郡工匠杂役,修建刘焉陵墓。中山简王身后制度,是其他诸侯国望尘莫及的。


伯虎42


郭圣通一共给刘秀生下了五个皇子,那么郭圣通被废后,这五个儿子的结局如何?

开国太子刘疆:做了十九年太子,本来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却因为郭圣通的废黜而跌落神坛。虽然史书上写光武帝刘秀无意废黜太子,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郭圣通已不是皇后,原太子刘疆已成庶出。自古“立嫡立幼不以长”的祖宗家法搞得刘疆如坐针毡,只能交出太子之位,接受东海王的爵位。三十四岁亡。

次子沛王刘辅:初封中山王。郭圣通皇后之位被废黜以后,尊为中山王太后。刘辅虽有小错,但是被封为沛王之后就始终与经书为伴,做了一辈子的安乐王爷,被称作贤王。

五子济南王刘康:在位五十九年。刘康在济南王位上是个不守法的王爷。但是汉明帝却没怎么责罚他,只是象征性的削了点土地。汉明帝死后,汉章帝继位又把这些土地划给了刘康。这下刘康更精神了,过上了奢侈的生活直到老死。

老七阜陵王刘延:最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汉明帝时期因为图谋不轨,牵连了许多人被杀。但是汉明帝怜其手足之情,贬其为侯。汉章帝时又恢复其原有封地,仍称为阜陵王。

老十中山王刘焉:二哥的中山王被调为沛王后,刘焉接任中山王。

郭圣通虽然被废,但是她的五个儿子都得到了刘庄的特殊礼遇,纵使有些过错也没有被清除。


小刘解读


历史上让出太子位善终的刘强

郭圣通五个儿子的结局

长子刘强让出太子位,善终。历史上唯一交出太子位善终的太子。扶苏公子自杀。惠帝24岁死亡。刘据、杨勇、李建成、赵德芳、朱标均未善终。

大儿子刘疆,在郭圣通被封为皇后的那一年便被册为太子。刘疆是刘秀的嫡长子,而且才德也十分出众,所以说他当太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阴丽华做了皇后之后,刘疆突然就由嫡转庶了,而且现在的嫡母阴皇后也有嫡子,那么他的太子之位就显得没有那么名正言顺了。

刘疆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主动向刘秀请求要让出太子之位,专心侍奉母亲。最开始刘秀是坚决不同意的,毕竟郭废后和太子并没有做错什么,自己废后这件事就已经让天下臣民不满了,要是再废立太子就会显得自己有点薄情了。

但是刘疆铁了心地想让位。在他的多番坚决请辞下,刘秀终于同意改立现任皇后的长子刘庄为太子,而刘疆则成了东海王。不过虽然刘疆丢掉了太子之位,但刘秀和后来继位的刘庄都对刘疆不薄,特许刘疆一人封两国,而且以非常富庶的鲁为国都,结局也算不错。

郭圣通的另外四个儿子也都得以封王,享受着荣华富贵。就连不守法度、频频惹事的三儿子刘康和私自制作造反书籍的四儿子刘延都得以善终。

历史上不让太子位遭遇惨祸的刘据。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经常夸耀刘弗陵像自己,甚至打算废了太子刘据,改立刘弗陵做太子。

当时京城巫蛊术十分盛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制作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诅咒。据他们说,这样诅咒下去,就可以让对方遭殃,自己得福。这种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那些怨恨皇帝、皇后和其他人的美人、宫女,也纷纷埋藏木头人,偷偷地诅咒起来。

汉武帝对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

在这场惨案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卫皇后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被汉武帝斩杀了。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木头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屋里屋外都给掘遍了,都没找到一块木头。

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

刘据见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亲自到甘泉宫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而江充害怕刘据向汉武帝揭穿了自己的阴谋,赶紧派人拦住刘据的车马,说什么也不放他走。刘据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让一个心腹装扮成汉武帝派来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监押起来。

刘据指着江充骂道:“你这个奸臣,现在还想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吗?”说完,刘据就借口江充谋反,命武士将他斩首示众。

太子刘据为预防不测,急忙派人通报给卫皇后,调集军队来保卫皇宫。而这时,宦官苏文等人逃了出去,报告汉武帝说是太子刘据起兵造反。汉武帝信以为真,马上下了一道诏书,下令捉拿太子。

事到临头,刘据只好打开武库,把京城里的囚犯武装起来,抵抗前来镇压“造反”的军队。并想调集胡人军团与北军,结果胡人军团被汉武帝调集镇压太子叛乱,北军监护使者任安受了太子的印后闭门不出。太子还向城里的文武百官宣布:“皇上在甘泉宫养病,有奸臣起来作乱。”这样一来,弄得城里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造反,就更加混乱起来。

双方在城里混战了四五天,死伤了好几万人,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污。结果,刘据被打败,只好赶紧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往南门,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最后跑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的一个老百姓家里躲藏起来。

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了。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

最后,汉武帝越想越难过,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东方史证


郭圣通,东汉光武帝第一任皇后,她能被立为皇后完全就是刘秀与真定王室之间的一场政治交易。当时东汉初立,刘秀本想立“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为后,可是因此时东汉四周强敌环伺,内部又有人怀有异心,政权并不稳定,刘秀急需拉拢身边的实权派,而这之中尤以郭圣通的娘家最需刘秀的拉拢,于是刘秀为了大汉的江山,他只得立郭氏为后。



当然,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政治交易,刘秀的心中始终只有阴丽华,所以等东汉政权稳固之时,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就以郭圣通“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为由将其废去后位,封为中山国太后,迁居北宫,同年阴丽华被立为后。

建武二十八年(52年),郭圣通因病去世,入葬于邙山北陵。死前,郭圣通一共生有五子,分别是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次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



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

刘疆本为东汉开国太子,建武二年(26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刘疆这人虽无大才,但却很聪明,知道审时度势,建武十七年(41年),其母郭氏被废,阴丽华被立为皇后,所以刘疆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他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再加上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不太喜欢他,而是喜欢阴丽华所生之子刘庄。

因此,此时的刘疆很聪明的主动提出“引愆退身”,两年后在刘秀“《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的诏书下,刘疆失太子之位,封东海王。



可以说正是因为刘疆自己的主动退出,所以之后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皆待之不薄。在刘疆初封东海王的时候,刘秀就特许刘彊兼食富庶之地鲁郡,并以鲁为国都,一人获封两国,合二十九县,这等恩宠可谓是无比丰厚。之后刘庄登基,刘疆也被厚待,最终也是得以安享荣华富贵,直至善终。

皇次子沛献王刘辅

刘辅,郭圣通次子。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郭后被废为中山太后,因此刘辅被封中山王,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公元45年),刘辅改封沛王,不久刘辅因被宠臣寿光侯刘鲤(更始帝刘玄之子)擅杀刘盆子之兄故式侯刘恭而牵连,被刘秀关到牢房三天后才被放出。



此后,在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3年),刘辅前往封地。在封地,刘辅因谨慎有节,爱民如子,因此深受封地百姓的尊敬,时称“贤王”。同时在封地期间,刘辅从不干预中央政府之事,只在封地安心讲解经书,及修书,其中较有名的《五经论》就是他编著的。元和元年(公元84年)六月,刘辅去世。

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

刘康,建武十五年(40年)封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2年)进封济南王,建武三十年(55年),刘秀将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增加为刘康的食邑。



刘康人不同于他的两位哥哥。在封地期间,刘康是胡作非为,不守法度,肆意剥削百姓,因此在明帝时期,就有官员上书告刘康招来州郡奸猾之徒渔阳颜忠、刘子产等,谋议不轨。只是因明帝顾念他是自己的兄弟,所以并未深究,只是削除他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的食邑。

当然此后刘康并未因这次惩罚而改过,相反是变本加厉。此后刘康就多殖财货,大修宫室,养奴婢至一千四百人,厩中养马一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欲,游观也无节制,其封地的百姓是被他弄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是因他始终是皇族中人,所以并未受到什么惩罚,是继续安心的做他的诸侯王,直至去世。



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

刘延,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被封为淮阳公,十七年(公元41年)进爵为淮阳王。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刘秀将汝南郡的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增加为刘延的封地。

同刘康一样,刘延也是一个不守法度之人,性格更是骄傲奢侈。在明帝永平年间,就有官员上书弹劾刘延与爱姬谢氏胞兄谢弇以及姐姐馆陶公主夫婿驸马都尉韩光招纳奸诈狡猾之人,意欲谋反,后来明帝查证属实,韩光、谢弇等人皆被诛杀。而刘康因是皇室中人,所以并未收到严重的惩罚,明帝只是将他迁徙为阜陵王,食邑两个县。



可刘延被宽恕后,并未悔改,相反因被徙封,他心生怨恨,反而再次欲谋造反。此后章帝查证属实,遂下诏“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同时让一人去专门监护阜陵国,不得让刘延与官吏接触。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帝驾幸九江郡,在看到刘延的窘迫后,怜悯刘延,于是再次下诏“今复侯为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同时加赐钱千万,布万匹,并将寿春赐予他为国都。二年后,刘延去世。

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

刘焉,建武十五年封左翊公,建武十七年进爵为王,建武三十年,徒封中山王。永平十五年,刘焉因擅自杀害宠妾,被国相上报,明帝削安险县。章宗元和时期,安险县被归还于刘焉。永元二年刘焉因病去世。



总得说郭圣通的五个儿子结局都不错,虽然有几个儿子都涉嫌造反,但都因明帝、章帝的仁慈得以幸免于难,即使是刘延,他曾数次预谋造反,但章帝都顾念亲情,未对其严惩。只能说郭圣通的五个儿子生在了一个准确的时代,此时东汉的第二任、第三任皇帝皆是仁义之君,皆是重情重义之人,如此他们才能逃过一次又一次的惩罚。


澳古说历史


刘秀的平生事迹很有趣,与刘邦有一些类似,也有兄弟三人,还有二哥也叫刘仲,大哥刘演常以刘邦自比,而把这位小弟比作刘邦只会种田的兄弟,不料天意难测,雄才大略的刘演在西汉末之乱虽崭露头角,却功高遭忌,被更始帝刘玄联合李轶和朱鲔设计杀害。种田种成战士的刘秀,在兄长死后忍辱负重,潜伏爪牙忍受,瞒过刘玄等人,利用平抚河北的时机,脱出刘玄的掌控,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以姻亲关系拉拢强势宗派,壮大打天下的基础。


郭圣通给刘秀带来的助力极为可观,她出身真定国的名门望族,母亲是真定恭王刘普之女,舅父刘杨封真定王,权倾一方,实力强大,这场政治联姻对刘秀登上帝座作用巨大。正因此,当上皇帝后,刘秀绕过先娶的妻子阴丽华,封郭圣通为皇后,政治联姻继续起作用,刘秀与郭圣通生有五个儿子:刘强、刘辅、刘康、刘延和刘焉。后因风云突变,刘杨造反,郭圣通废后,刘强辞让太子位,阴丽华母子全盘取代郭圣通母子,这五位儿子封王就国,走出各自的精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强是刘秀的长子,刘秀称帝第二年,公元26年,立刘强为皇太子,在郭圣通废了皇后位之后,刘强年少聪慧,又经过多年政治历练,心如明镜,情知母以子贵,子也凭母贵,两者互为因果,见刘秀坚决废后,也主动请求让出太子位给弟弟,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刘秀初不同意,在儿子的坚请下只得成全,把刘强的太子位废去,改封为东海王,与刘庄互换。刘强在东海国活了十六年,得以善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期当太子失位后仍得以善终的储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郭圣通次子刘辅,封为中山王,郭圣通失去后位后,刘强还是太子时,便以次子封号为凭,改为中山王太后,史书说,刘辅博学多才,善于讲《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还著有一本书《五经论》,活到明帝刘庄时代,人称贤王,得以善终。三子刘康,与两位兄长不同,不守礼法,封济南王,行为越礼被人参奏,刘庄在位尚能包容,只削地警告,活到明帝刘章时代,在王位五十九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四子刘延,阜陵王,性格骄傲奢侈,也是不守礼法的主,被人告发他与爱姬谢氏胞兄谢弇以及姐姐馆陶公主夫婿驸马都尉韩光藏奸纳狡、私作图谶、祈祷诅咒等事,被贬。遭贬后怨谤无已,再贬为阜陵侯。到章帝时恢复王位和待遇。五子刘焉,郭圣通非常喜欢这位小儿子,年幼封王不让他赴任,等到改封中山王才出藩就国,还赐特例可以来往京师,活到汉和帝刘肇时期,也是善终。


南方鹏


郭圣通,真定人。阳安思侯郭昌之女,真定王刘扬外甥女。出身中山郡豪门,公元24年,刘秀征战河北时,为了拉拢真定王刘扬,决定迎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

刘秀称帝后,同阴丽华一起册封贵人。为了安抚河北派势力,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

公元41年,刘秀以“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为由,废去后位。九年后因病去世。

刘秀与郭圣通育有五子,分别是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次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

皇长子刘疆在公元26年,册立为皇太子,生母郭圣通被废后,审时度势,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公元58年因病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善终的废太子。

皇次子刘辅。郭圣通被废后为,封为中山王,后又改封为沛王,刘辅矜严有法度,喜好经书,在封地谨慎有节,终始如一,被称为贤王。汉明帝刘庄非常敬重他,几次加赏赐。公元84年因病去世。

皇五子刘康,公元40年封为济南公,公元42年进爵为济南王,公元53年到封地就国,刘康在封地不遵守法度,汉明帝认为是亲属的缘故,不忍心寻根究底,只削除封邑作为惩罚,公元101年因病去世。

皇七子阜陵王刘延,最早封淮阳王,后参与私作图谶(造反禁书),汉明帝不忍杀之,迁为阜陵王,但刘延屡屡心怀不满,有人告发他与儿子刘鲂密谋造反。汉章帝不忍将刘延处死,将他贬为阜陵侯,只享有一个县的封地,并不许他与官员人民来往。后章帝出巡见之,感怀而复其王位。刘延在位五十一年病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质王”。

皇十子刘焉,先封左翊公,后进爵为中山王。因为是郭圣通少子的原因,独自留在京师。立五十二年,永元二年薨。立王五十二年,公元90年因病去世。

郭圣通虽然被废后,但几个儿子都得以善终,是少有的政通人和的时代,刘秀所开创的东汉王朝给我们展现了帝王家少有的温情一面。





不惑闲谈


1.政治联姻

光武帝刘秀当初持节平定河北,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杨,于是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郭圣通的母亲是真定王族。

光武娶郭圣通属于政治上的联姻。不过郭圣通也名正言顺成为东汉第一位皇后。

光武更喜欢原配妻子阴丽华,故一直想废掉郭圣通,懂事阴丽华居然没有权位之心,坚持拒绝皇后之位,甘心当个贵人。

建武二年,郭圣通被立为皇后,他们的长子刘疆被立为太子。

在诞育太子刘彊之后,郭圣通又陆续为刘秀生下了刘辅,刘康,刘延,以及刘焉四位皇子以及刘红夫公主。宠爱无衰。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十五年的皇后生涯画上句号。立阴贵人为皇后。

2.诸子结局

长子刘疆:因生母被废后,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得以善终。刘疆是个聪明人,太子之位主动辞让,子凭母贵,刘疆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所以刘秀和后来他同父异母弟弟明帝刘庄对他特别优待,不仅封给他东海郡,还划给他富饶繁华的鲁郡为封地。去世之时,明帝刘庄悲痛万分。

次子刘辅:生母被废后,由右翊公改封中山王,三年后改封沛往前。这个王爷喜欢经书,精通《京氏易》、《孝经》、《论语》等。在封国非常谨慎,得到明帝刘庄敬重赏赐。

三子刘康:生母被废后由济南公进爵为平原王。在封国不守法度,有人举报图谋不轨,明帝重视亲情,只是削掉几个县作为惩戒。章帝时又把削掉的县还给他,刘康大建宫室,养马养美女,生活奢靡,直到去世,章帝也从没管过这位皇叔。

四子刘延:光武帝时候封为淮阳王,后参与私作造反禁书,明帝不忍杀之,迁为阜陵王。但刘延心怀不满密谋造反,后来的章帝不忍将他处死,居然只是将他贬为阜陵侯,只享有一个县的封地,并不许他与官员人民来往。后章帝出巡见之,感怀而复其王位。善终。

五子刘焉:由左翊公封中山王,因杀死小妾封地被削一个县,章帝时又还给他。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