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一張時間表告訴你為什麼一輩子都要理財

理財這個詞的中心是“理”,即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整理。但是,我們總是誤會它,一說到理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賺錢,錢生錢,甚至是賺大錢,賺快錢。其實,理,是一個慢動作,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理財,則是貫穿一生的理念和行為。那麼,今天,我們就將這個“理”字放進我們的生命與時間中去理解它。

先看一張圖表:

一張時間表告訴你為什麼一輩子都要理財

(本文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具體數據您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實際情況更改)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人生階段的理財重點並不相同,不瞭解這些區別可能會對你的理財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20多歲的你剛邁出學校大門,在你的心裡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對今後生活的美好憧憬,在你的面前有著眾多的機遇和絢爛的生活,事業的起步需要積累你人生第一桶金,人生第一次置業-----買房,甚至是買車也要在此階段籌劃,雖然有壓力,但你無所謂,因為你擁有人生最寶貴的資本------年青就是本錢。所以,這一階段的人生抗風險能力強,是我們一生中大膽創造財富的黃金時期。

一張時間表告訴你為什麼一輩子都要理財

30餘歲的你經過十年的打拚積累了一定社會經驗,事業開始快速發展。同時家庭的組建,小寶寶的誕生,房屋貸款的支出,更新住房和交通工具的需求使你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事業的發展和消費能力的增強進一步加大了對錢的需求。作為人生最精華的15年黃金成長期,確實很忙,雖然要面對這些問題但你認為開源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

45+歲的你踏入“財富積累”期。人到中年,從前的投資、工作的晉升,事業上的成就為自己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進賬,但同時作為家庭支柱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事業邁上巔峰的同時,壓力也不斷加大。“真累啊!要是再幹幾年退休享受人生就好了。”也許忙了一天的你會蹦出這樣一個平時根本沒去考慮的問題。但退休時要有多少錢才能使自己生活有保障,讓自己過得既幸福而又有尊嚴呢?

一張時間表告訴你為什麼一輩子都要理財

60餘歲的你已經面臨退休了,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現在的你最為富有。看著大半輩子積攢下來的錢有時不禁想,這麼多錢應該要幹些什麼吧?可是鄰居張老先生股市的“悲慘損失”又困撓著你。股市有風險,現在又聽說國家在調控住房,房產投資有風險,究竟這些錢做什麼好呢?物價一天比一天貴,年紀大了,從不上醫院的你偶爾也會上醫院了。收入減少了,但支出一點也沒少。本來計劃退休後要經常出去旅遊的,看樣子因為錢的原因只好減少或取消了。錢到用時方恨少,這時你才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其實,我認為,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吃點苦,老了吃苦就很慘了。我現在就深有體會,例如我的父母,他們現在就很缺乏安全感。而我們終將有一天會老去,那個時候,同樣會面臨這樣一些問題。

為了能有一個自由、自主和自在的人生,為了有一個絢麗多彩、幸福美滿的人生,理財,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