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設立的科創板和之前的創業板有什麼區別?

社保小達人


科創板與創業板,雖只差一個字,卻存在很多不同的。有人唱衰科創板的效用,覺得遲早會淪為新三板,我覺得事態沒有難麼嚴重,多次嘗試之後,今日的科創板必將會越辦越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STAR MARKET!


難產的創業板VS順產的科創板

結合中國國情,為了仿照美國的納斯達克,2000年以前,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就提出了中國要有自己的創業板。

由於2001年納斯達克股市崩盤、高層暫借中小板過渡等種種原因,直到2009年初,創業板上市條件和交易規則才得以正式發佈,並且於2009年10月創業板正式開板,一路走下來,創業板的從無到有,花費了超過10年的時間。

而科創板是2018年11月底,宣佈設立的,並且在科創板進行註冊制試點。

2019年1月份,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和交易規則對外正式發佈。2019年6月13號,陸家嘴論壇上,科創板正式被宣佈開板。從宣佈設立到開板,科創板一路走下來很輕鬆,不到一年的時間。

科創板是滬市高級的“創業板”

在科創板開板之前,深圳交易所有三大板,即深圳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而上海交易所只有滬市主板,並沒有自己的創業板。

科創板可以認為是滬市的高級“創業板”,具體財務指標的要求比創業板要高一些。

具體財務指標要求上,創業板有兩套標準,近兩年淨利潤為正,且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不少於500萬,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而科創板規定了5套標準,涉及淨利潤、營業收入、研發費用佔比、經營性現金流和“邀請”規定。

創業板、科創板創立的目的不一樣

創業板,給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為那些高新技術企業量身打造的,提供融資渠道,而科創板是為了那些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提供優質的融資渠道。即使企業尚未拿到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或者是高新技術產品尚處於研發階段,也是鼓勵上科創板。7月5日,上交所宣佈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批25家企業都是高端設備製造企業。

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三者順位不一樣

這三個板都曾經網傳為我國的納斯達克,依次分屬於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科創板最先設立,是作為主板、中小板的補充,高市盈率高新技術預示著股價的波動頻率較大;主板、中小板波動1%,創業板波動幅度就可能達到2%,、。

新三板是兩者之間的夾層,目前掛牌企業近萬家,但是掛牌企業近2年逐年萎縮,主要原因,一是新三板的流動性不夠,二是新三板沒有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權限;三是科創板的開板,優質的創新層新三板企業紛紛摘牌,前往試水。從已經通過發審會的25家企業來看,科創板募集資金的總額,在三板當中,是最高的。越是選擇5套標準中的高標準,融資金額越大,或許這次真的是“納斯達克”來了。


財經奧迪特


我就用最通俗的方式說一下:

1、科創板:虧損的公司有機會上市啦!

創業板:默認淨利基本要5000萬。

2、科創板:審核方式變為註冊制,就是隻要信息批露充分,沒被查出違規造假,理論上可上,只要賣的出去。

創業板:審核方式是核准制,就是證監會要認為這是個好公司才可以上市

3、科創板交易:

50萬門檻+2年投資經驗。

上市後5日無漲跌幅限制,之後每天漲跌幅限20%

創業板交易:

無資金門檻+2年投資經驗。

上市當日限20-44%,之後每天漲跌幅限10%。

以上是和普通人都比較相關的差異部分,詳細的對比可看圖:


財經大表姐


科創板和創業板有好多區別,個人認為最突出的區別主要有:

一、科創板是中國進行更深入改革的“試驗田”,並試點註冊制。

1、科創板實行註冊制,也標誌著中國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1)那麼什麼是註冊制?

通俗的說,註冊制是指發行人要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相關信息進行詳細、全面的披露,這些內容要體現在招股說明書中,並且國家證券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人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實質性審核,而是隻進行形式上的審核;國家證券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人所提供資料的真假以及發行人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進行判斷。

(2)註冊制是否意味著上市更容易了?

註冊制並不意味著降低門檻,更不意味著大批量企業可以集中上市。在註冊制之下,交易所會根據市場的狀況以及市場的承受能力來決定新股發行的數量。

(3)註冊制更加強化了實際控股股東的責任

在註冊制下,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承擔基礎誠信責任,發行人必須確保披露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對於信息披露內容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特別是,科創板註冊制更加強化了對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監高的責任追究。

2、創業板實行的是審核制,審核制存在好多缺點,如時間成本高,由於審核制是對發行人進行實質性審核,更容易出現“圈錢”,和“報表粉飾”現象等等。


二、科創板不再對發行人目前是否盈利進行過多關注,更看重的是發行人是否真的“心靈美”。

1、科創板只要是真正的科技先行者,且具有高成長性,目前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其申請上市。並且設置了5套上市標準,科創板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現金流、淨利潤和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標準。,

“心靈美”光靠自己說不行,是要通過時間來驗證,一旦發現“自吹自擂”者,便毫不客氣的讓你退市。不再搞什麼“暫停上市”這些婆婆媽媽的規定。科創板能做到上市“容易”了,退市更“容易”了。

2、創業板對淨利潤有很高的要求,達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市。上市難度大。同時,退市也不是那麼容易。

三、在交易方面,科創板更加“開放”了,與創業板有本質的區別,如:

1、科創板股票每天漲跌幅度在20%以內,而創業板在10%以內;科創板新股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2、科創板上市後併購重組不能隨便跨行業,必須與其主業有協同效應,不能再“炒殼”、“賣殼”。

3、科創板股票個人投資者,其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並且參與證券交易不能低於24個月。如果達不到這些條件的,可通過其他方式參與投資。

4、放寬科創板戰略配售的實施條件,允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發行人進行戰略配售。而創業板不享有這個“優惠”政策。等等!!!

四、科創板允許多層次上市標準,接受同股不同權、允許紅籌和VIE架構企業上市

科創板允許發行擁有特別表決權的股份。每一特別表決權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大於每一普通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其他股東權利與普通股份相同。同時,擁有特別表決權股東的持股比例不可過低,須至少持股在10%以上。

這種股權結構有利於科技創新企業保證創始人團隊、技術人員等對公司的決策權和話語權,避免股權過度稀釋,促進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主業發展當中。

總之,科創板並不是在創業板等其他“板”上的簡單增量,加上註冊制的試點,使得科創板有了與創業板的本質區別。


老鄭的財務家園


我們先來看一下科創板在全球範圍內的情況,除了美國的納斯達克、英國和韓國的科創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外,再看看其他國家,不論是日本還是加拿大都沒有真正的幫助到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中更不乏最後逼不得已關閉科創板交易的存在(例如德國)。在我國的創業板創建的初期,也有很多人說這將是中國的納斯達克,但是最後卻還是走上了被全面監管的老路。


下圖為主板、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上市情況:

這些非市場化的因素例如核准制、各種交易規則當中的行政干預、還包括退市制度裡面的不自由、對企業的判斷標準也主要是以營利為考核。這些因素造成了中國金融市場基因中的缺陷。反過來看科創板有哪些改變,比如將核准制改為註冊制,取消了很多在交易過程中的交易限制,另外科創板對企業的判斷標準也不再以現實的盈利,而是以未來的增長潛力,讓市場去判斷他,還有將寬進嚴出作為了衡量標準,企業上市的時候可以寬進,但是退市的時候也絕不留情,只要企業沒有達到上市的標準就馬上讓你退市。所我們不難從科創板中發現它確確實實是對這些缺陷在進行改造。


所以如果中國是個市場,核准制就像是牽馬走,帶著騎術師的表演比賽;科創板就像是賽馬走,有規則限制的競技比賽。前者可能更加穩定,但是後者卻更有希望。


普華精品課


創業板設立當初也是面向有成長性的科技企業,現在還有當初的一丁點特徵嗎?當前,儼然是主板的備胎!為什麼,沒放寬盈利要求,沒注重核心技術審核,它缺的這些,正是科創板有的。

來看看蘇州澤璟,三年重虧,估值40億,傳統滬深主板上得了?想都別想!但在科創板這裡,它不僅敢想敢報,還能成明珠!





CPA研習社


上市門檻,審核制度啥的就不說了,我主要從幾個關鍵點給你對比下兩者的區別

1、上市企業所在的行業的區別,科創板一般是高科技企業或者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板塊企業;而創業板是針對的原來互聯網創新企業;

如圖,目前科創板上市企業所在行業分佈圖

再來對比下創業板的產業鏈圖

這一點上是有區別的,創業板已經逐漸被同化成公眾板塊,各行各業的都可以申請,而科創板不行;

2、審核流程略微不同

科創板審核流程圖

而創業板的是:


很直觀的可以看出來,審核時間上有較大的差別;

另外,從根本意義上來看,科創板的審核班子和主板是一一致的,可謂是換湯不換藥;

  • 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就關注我吧~瞭解更多的行情,查看更多的分析,與拉瑞同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拉瑞


1.上市制度和條件不同

科創板旨在扶持科創型企業,為盈利和規模都在初創階段的中小型科創公司提供更加方便的上市渠道,所以它不同於傳統板塊,它的上市制度為註冊制,只要符合證監會設定的相關條件即可登錄這個版塊,無需審批。但創業板實行的是和主板一樣的審核制,要求每年達到一定的盈利標準、資產規模,提交的材料需要經過證監會審批同意才可上市,相對來說較為嚴格。

2.投資者門檻不同

科創板的投資者准入門檻較高,要求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於人民幣50萬人民幣,證券交易時間為2年以上。如果未達到條件的投資者只能通過公募基金的方式參與。而創業板則沒有資金要求,首次開通只需要攜帶證件到櫃檯現場辦理即可,如果交易年限在2年以下,T+5個交易日開,交易年限2年以上,T+2個交易日開通。

3.交易規則不同

科創板上市的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之後為20%,沿用了T+1交易機制,但增設了盤後固定價格交易。創業板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設為20%,次日起改為10%;科創板委託交易數量單筆不能低於200股,按1股單位遞增,限價申報數量不可超過10萬股,市價不可超過5萬股。創業板的委託交易數量為100或者100的整數倍,單筆最大不可超過100萬股。

資本市場不同板塊的設立其實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企業和投資者的需求,瞭解他們的區別有助於更好地確立投資目標。


David155056670


具體的規則設計,差異之處就不多說了。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查得到。我想討論的是,設立科創板的初衷與緣由,以及創業板的得失。

滬市一直都在謀求另開新板,先後有過戰略新興板,國際板之類設想,直到去年進博會才一錘定音,科創板橫空出世。

為何其會如此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原因很簡單,科技創新已經不單單是關係著未來,更決定著生死存亡了——兩家通訊企業之遭遇,足以說明一切。

作為一個國家定位的區域金融中心,那義無反顧,理之所在得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偏偏,上交所之前服務的,是以傳統行業為主,國有企業佔了大頭;而現實則是,民營活力最好(因為包袱輕),科技日見其重,所以另立新板就提上日程了。

由於歷史定位緣故,所以一大批良庸不齊的企業得以上市,殘延至今,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要想治理好,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除了另起爐灶,別無他途。

成立一個新板,一切都可以先行先試,等摸索出經驗,接受教訓後,再推廣開來。這是幾十年改開的成果,是完全行之有效的良方。

相比之下,創業板本是中小板的有益補充,結果卻有反客為主之勢了;只因為,小型企業的數量與成長速度,本來就比中型企業有優勢。可惜的是,創業板定位太雜太亂,啥都往裡面擠,沒有突出重點與方向,這可不是件好事,更與國意相悖。

因此說,科創板是萬眾矚目,勢在必成。但最後會搞成何種樣子,還是拭目以待吧。


蟄冬至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登錄了A股市場,經歷了200多天的籌備科創板終於來了。但是科創板的上市並沒有讓A股出現大幅的上漲,科創板上市後的兩天A股市場一直都呈現震盪下行走勢。尤其是滬指不斷跌破了2900點,甚至還有下探2800點的可能。那麼科創板和創業板有什麼區別呢?就現在的形勢看,科創板和創業板當時的上市對A股市場的影響幾乎一樣,科創板現在也看不出那裡好過創業板的。

1,制度不一樣。

當時設立創業板的目是為了讓一些科技創新企業能有一個更好的融資市場,和現在的科創板幾乎是一樣的。但是不一樣地方首先就是制度問題,創業板的審核制度,交易制度和主板市場基本是一樣的,上市條件會寬鬆一點但是大體框架是不變的。科創板就不一樣了,交易制度有很大的差別,而且上市制度也是實行的註冊制。除了交易制度外,我認為科創板和創業板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註冊制。註冊制的實施對上市公司來說,上市條件更寬鬆了,基本上財務指標符合上市要求就可以上市了。而且週期上也會快的多,省去了很多審核制中的麻煩,能讓企業更快的上市,更快的解決融資難問題。

2,初衷不一樣。

創業板上市的初衷比較單一,就是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融資平臺,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融到資,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業板的初衷科創板都有,而且科創板要比創業板能更快速解決中小企業上市難,融資難的問題。科創板最大的初衷應該是A股全面實施註冊制改革,A股的註冊制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了,而且從提出到現在已經有四年左右的時候了。A股全面註冊制改革被推遲到了2020年,而在這之前科創板上市了,而且實施的就是註冊制。科創板的上市無疑就是在給主板市場做實驗,註冊制必須要改革,科創板也必須要成功。從這個層面來說,設立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初衷也是不一樣的。


投資觀


具體不同之類的,網上資料很多,不詳細展開,先簡單說說:

1 門檻不同,科創板可以允許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創業板不行,需要有盈利標準

2 交易制度, 20%的漲跌幅,創業板10%

3 投資門檻,50萬的資產,而創業板沒有

4 定位,定位的更多是戰略新興產業

5 退市,退市制度更嚴格

6 上市審核制度:註冊制

科創板是為了應對當前A股的制度無法滿足經濟結構調整對資本融資需求的增加,而現在A股的制度又不能為這些企業融資的矛盾。戰略新興產業週期長,前期投入大,盈利時間長,股權結構複雜等,而現有的制度無法滿足條件。

可是中國條件比較和美國不一樣,所有制等方面都不一樣,不能盲目照抄,所以先試驗,以後好了再推廣到A股。這就是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