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直8、直9、直10、直15、直19、直20,這些中國直升機的各自作戰用途是什麼?

用戶68996591


法國SA365“海豚”直升機,直-9的原型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相比於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興起要晚一些,實用的直升機要到20世紀40年代才開始發展,美國的貝爾-47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實用性直升機之一,其在1946年3月8日才獲得了美國民用航空署的適航證,在這之前固定翼飛機已經在二戰天空中搏殺了數年了。在我國,直升機的發展起步並不晚,早在1956年就從蘇聯引進了米-4直升機的製造技術,國產的版本被命名為直-5。起步雖然不晚,但是卻缺乏後勁,在直-5之後的直-6、7都不堪重用,一直到20世界70年代從法國引進技術過後才有了直-8和直-9。

艦載型直-9C,中國海軍重要的反潛力量

中歐關係緩和迎來法國“海豚”

說起直-9,最可能聯繫到的就是我國海軍的艦載機,這也可能是直-9出鏡率最高地方,很多052D驅逐艦以及054A護衛艦的艦載機就是直-9C。實際上直-9就是法國SA365“海豚”直升機的國產版本,自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過後,中美關係開始破冰,美國對華出口限制的政策隨之逐步被放寬。既然美國帶了頭,北約歐洲各國自然也就緊隨其後,我國從而獲得了從西方國家進行軍事技術引進的機會。

在SA.321Ja“超黃蜂”基礎上研發的直-8

19世紀70年代我國正在籌備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試驗需要對彈著點海域進行觀測、打撈等任務,所以我國需要有相應的打撈艦船和大、中型直升機來執行發射試驗的配套工作。有趣的是,由於洲際彈道導彈的重要性高,任務優先級高,所以導彈的進度沒有問題,打撈艦船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由於直6、直7項目相繼下馬,反而是直升機這塊出現了無機可用,於是造成了“彈等艦,艦等機”的窘境。在這個情況下西方禁運的放寬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於是在1973年我國就從法國訂購了14架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後來在其基礎上進行仿製改進得到了直-8直升機。

武裝版的直-9WA,彎梁式武器掛梁是其特徵

從法國購買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給我國幫了不小的忙,也為之後進一步的合作開了個好頭。1979年我國為了填補在輕型直升機上的空白,考察了美國的貝爾-212/412直升機,1980年初法國的“海豚”直升機加入了競爭,雖然哈爾濱飛機制造廠更傾向於美國的貝爾直升機,但是最終第三機械工業部還是選擇了法國的“海豚”直升機,這其中有技術和價格的原因,但之前與法國成功的合作無疑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至1980年底,我國與法國正式確定了合作生產50架“海豚”直升機同時引進其生產技術的合同,就這樣我國迎來了法國“海豚”。

中國海監使用的直-9民用衍生版H410

國產化過程中發展出直-9大家族

由於一開始就從法國引進了“海豚”直升機的生產技術,所以在中國組裝生產的直接就被命名為直-9,直-9的生產也經歷了一個國產化的過程。最一開始是由法國提供50架直升機的全部零配件,然後在我國進行組裝。這種原機仿製型號就是直-9和直-9A,這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使用“阿赫耶”1C渦軸發動機,後者使用功率更大的“阿赫耶”1C1渦軸發動機。

直-9WA可掛載武器展示,在有專用武裝直升機前,武裝型直-9就是我國陸航主要打擊手段

直-9A過後就是高度國產化的直-9B,1988年開始到1992年我國實現了直-9的國產化,直-9B的國產化整機技術鑑定顯示其國產化率已經可以達到72.2%。在吃透了引進技術過後,我國就針對各種不同的使用需求,發展出了大量直-9的衍生型號,包括艦載反潛的直-9C/D,陸航使用的武裝版的直-9G/W,武警裝備的直-9F、民用的H410、H410A、H425,警用的H410G,甚至還有用於出口的直-9EA、直-9EC和直-EW。直-9直升機發展出這麼多家族型號,涵蓋陸軍、海軍、民用等多個領域,堪稱我國用途最為廣泛的直升機,這從側面表現出直-9優良的性能以及良好的可改裝性。

武直-19,標誌性的涵道尾槳表明其與直-9的關係

武直-19:直-9煥發又一春

雖然直-9性能不俗,並且撐起了我國輕型直升機的一片天,但是它畢竟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產品,到現在早已不算年輕,尤其是武直-10,直-15相繼問世過後,直-9就顯得有些老態龍鍾了。不過2010年,武直-19的首飛亮相使得直-9的血脈再次得以延續,雖然武直-19的編號和直-9看上去已經沒什麼關係,兩者的外觀也有明顯的區別,但從標誌性的涵道尾槳還是可以看出兩者的聯繫。

我國的武直-10,作戰能力比武直-19更強,但是數量較少

武直-19就是在武裝型的直-9W基礎上研製而來的,由於是專用武裝直升機,所以對直-9的座艙佈局、操縱控制系統、航電系統都進行了重新設計,並且加裝了裝甲強化了防護能力。相比於武直-10,武直-19機型更小,綜合性能要稍微差一些,但是其採用的技術更成熟,繼承了直-9性能可靠,成本較低的優點,並且可以和武直-10形成高低搭配。尤其是在武直-10採用的渦軸-9性能尚不穩定,武直-10受限不能大量裝備的情況下,武直-19可以很好地填補武直-10數量不足而造成的空白。

我國新研發的中型直升機直-15

結語:直-9,中國直升機中的“老驥”

屈指一算,直-9已經為我國服役了37年,37年間我國走過了從只能進口整機部件進行組裝,到逐步實現國產化,再到將直-9系列直升機發展壯大的過程。它不僅解決了我國缺乏可用的中小型直升機的問題,同時還推動了我國直升機製造能力的發展,我國能夠研發出直-15、武直-10、武直-19這些優秀的直升機,直-9是功不可沒的。即便是今天,各型直-9也還活躍在眾多領域之中,並且在更先進的直升機大規模服役之前,直-9還將繼續發光發熱。


桌面戰爭兵棋


按中國民航局CAAC標準,直升機分為5種類型:小型、輕型、中型、大型和重型。小型直升機在2噸以下,輕型直升機在2-4噸左右,中型直升機在4-10噸左右,大型直升機在10-20噸左右,重型直升機則大於20噸。

從最大起飛重量上分析:

直9直升機:約4.1噸,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武直19直升機:約4.2噸,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

武直10直升機:約7噸,中型武裝直升機;

直15直升機:約7噸,中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20直升機:約10噸,中型通用直升機;

直8直升機:約13.8噸,大型通用直升機。

這幾種機型涵蓋了4噸級-13噸級範圍,也就是包括輕型直升機、中型直升機、大型直升機三種。

從直升機功能用途上分析,武直10、武直19都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除了2名駕駛員的駕駛艙之外,沒有乘員艙和貨艙;直8、直9、直15、直20都是通用多用途直升機,都有乘員艙/貨艙,可以搭載一定數量的人員和設備。

從軍民類型上分析,直15是唯一的純民用直升機,具體代號AC352,目前尚看不到該機型進入軍隊服役的前景;武直10、武直19顯然是純軍用直升機,直8、直9、直20都可以作為軍民兩用直升機,直8的最新民用型稱為AC313直升機,

從機型來源分析,直8、武直10由中航昌河飛機公司研製生產,直9、直15、武直19由中航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生產;直20由昌飛和哈飛共同生產。

直8是在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基礎上仿製改進而來,直9由法國SA-365N“海豚”直升機仿製改進而來,武直10由昌飛602所研製,直15由中航哈飛與法國合作研製,武直19與直9有一定的繼承關係,直20則部分參考了美國黑鷹直升機。

上述各型直升機,其大小不一,功能多樣,研製目標不同,型號來源各異,因此各自的性能也有很大差異,在具體使用中,也分別承擔不同的使命任務。

直8、直20,將成為我軍大中型通用直升機的主力。

直-8自1994年設計定型以來,已經衍生出了一大批改進型號,包括直-8J/JA/JH、直8F、直-8S、直-8K、AC313等,廣泛裝備中國空軍、海軍和民用航空部門。

由於具備較大的乘員艙/貨艙,最大載重可達4噸,便於執行各類人員和物資運輸任務,與米8、米171等一起,構成了我軍大型運輸直升機的骨幹力量。目前,直8最新改進型直8G、直18,以及正在研製的直8寬體型,在動力、航電、適用性等方面獲得了質的提升,繼續朝“上山、下海、系列化”方向發展,在高原地區機動兵力投送、快反部隊裝備載運、海上反潛預警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直-20是我國最先進的戰術通用直升機。“戰術通用'意味著可以承擔多種任務,不像武裝直升機或偵察直升機那樣用途較為單一。由於採用了電傳飛行控制、旋翼防/除冰等新技術,直-20可以在晝、夜複雜氣象條件下,遂行機降、運輸等多種任務,具有良好的擴展兼容性。直-20採用了新型渦軸10發動機,能夠為高原飛行提供更多的儲備動力,大大提升了高原部隊的作戰能力。

這種10噸級直升機對於大多數驅護艦而言,能夠在任務和尺寸空間上做到最好的平衡,既可以容納雷達、光電和吊放聲吶等搜潛設備及操作人員,還可以攜帶魚雷、深水炸彈等攻潛武器,又能搭載反艦導彈,進一步拓展軍艦的遠程反艦能力。

直9,是我軍輕型通用直升機的常青樹。

該機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引進法國專利研製生產。至今已衍生直9C/G/W/WA等型號,應用領域涵蓋軍用和民用,主要用途包括人員運輸、火力支援、海上救護、海上巡邏、反潛攻艦等。直9直升機從上世紀90年代起,作為艦載機使用,長期擔負海上反潛巡邏任務,但由於機型較小、裝載能力有限,導致反潛/運輸能力不足,只能引進俄羅斯卡28反潛機應急。下步,該機將很大程度上由直20直升機取代,但還會繼續在人員輸送、海上巡邏中發揮作用。

武直10、武直19,是我軍武裝直升機的絕對主力。

武直-10我國自行研製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配備一座旋轉式23毫米機炮塔,機體兩側短翼可掛載各式導彈,包括天燕-90直升機專用短程空對空導彈,用於爭取低空的制空權,掛載紅箭-10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發射巢,則可執行反裝甲和對地火力壓制任務。

該機為7噸級直升機,大於武直19,但小於美國的AH64和俄羅斯的卡28、卡52武裝直升機,因此在火力性能和防護能力上教美俄武直稍弱。未來在換裝新型渦軸10發動機後,各項性能有望進一步提升。

武直-19以直-9W武裝直升機為基礎研製,採用了串聯式座艙,主要用於執行偵查打擊任務,可以同時掛在8枚紅箭-10反坦克導彈。不僅可以替代直-9W和武直10,還可以作為與武直-10配合使用的偵察機型,或作為武直-10的有效補充,形成高低搭配。

直15,繼續開拓民用直升機市場。

該機是由中歐聯合研製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歐洲方面稱為H175/EC175,原本研製目的就是主打民用直升機市場。

與直9相比,直15起飛重量增加了3噸,達到7噸級別,因此更大的空間,可以裝備更多的設備,但直15的外形(高尾梁低地板)和整體結構特點,卻限制了直15的軍事應用範圍。向上比較,其運輸能力不足,向下比較,其飛行速度、多用途能力有限,起落架太低,不容易進行野戰的維護和起降。

與直20相比,直15要小3噸,所以空間和裝載能力就要差一些,尤其對於致力於打造全球海軍的中國而言,顯然更需要直20一類的直升機,能夠提供更優越的平臺,從而提高單機戰術性能。因此在直20開始服役的大背景下,直15不會進入軍隊服役,還將繼續在民用領域發揮作用。


軍備解碼


這些直升機中,直-15並非軍事用途,所以談不上作戰用途,這是中法聯合研製的一種先進運輸直升機,法國型號為EC175,中法各自設立生產線,各負責一個區域的銷售和後續服務,從我國方面來說,填補了4噸級-13噸級之間,也就是直-9和直-8/18之間的空白。

其他幾種型號,我軍都有裝備,其中直-8,直-9,直-20是運輸直升機,直-10和直-19是專業武裝直升機,當然,眾所周知,直-9改進的武直可謂是我國第一代武裝直升機,為我國陸軍航空兵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在專業武裝直升機直-10和直-19裝備之前,武直-9可是承擔了陸航的攻擊直升機的任務,它掛載天燕-90,紅箭8等對空/反坦克導彈,具有一定的武直基本功能,但4噸級的機體,薄弱的防護,差強人意的機動能力,都不能和專業武直相比。

直-9還是我海軍部隊重要的一型艦載直升機,承擔著搜潛反潛任務,在過去的20年中,直-9對我國陸軍和海軍而言,可謂勞苦功高,雖然是輕型運輸直升機的底子,但在特殊時期,它擔任的可是主角任務。

直-8從上世紀80年代仿製成功,到基本解決國產化,花費了近20年時間,當然,這期間伴隨著我國的技術進步,這型直升機已經不單純是仿製而是脫胎換骨,採用諸多新技術,已經達到第3代直升機水平,並且從海軍型號衍生出了陸軍專用型,民用型,併產生了寬體改型,性能提升非常大,除了運輸,還研製了預警型,反潛型等,已經成為我國中型運輸機的主力。

直-10和直-19兩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的研製成功並大量裝備,使我國陸航打擊能力獲得極大提升,結合配套研製的專用直升機空空導彈,系列反坦克導彈,雖然這兩型武直是中輕型號,但具備強大的反坦克對地壓制能力和與敵武直空戰的部分優勢,至此,我國陸軍終於飛起來了,而隨著大功率先進渦軸發動機的研製,我國重型武直也將問世,將具備更好的防護能力,更大的武器掛載。

10噸級通用直升機直-20研製裝備可謂眾望所歸,它對於我海陸空三軍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是長期以來,我軍缺乏的一種重點型號,對於陸軍、特種部隊,它將承擔戰場突擊運輸的重任,每架直升機正好搭載一個班的兵力,使用“蛙跳”戰術,搶佔戰略要點,使陸軍不再僅僅用腳丈量,一步步推進,直接要點封控,結合我軍一貫的分割包圍戰術,大大提升作戰效率。對於海軍來說,它可以衍生出比直-9強得多的反潛型,搜救型直升機,所以052D後續生產的都是為直-20上艦的加長甲板型號。

這些直升機雖然不敢說是世界最好的型號,但它們卻是噸位功能最齊全的系列,它們的研製裝備使我國不再依賴進口,使部隊及民用都有可用的大量直升機,而不斷髮展的我國航空工業,必將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世界級直升機,放眼世界,沒有幾個國傢俱有這樣的能力。N


聯合防務


直-8是一種最大起飛重量約13噸的中型直升機,使用範圍非常廣泛,正如圖中所見,由於直-8機艙容積很大,運輸還是其最為主要的用途,最多可以裝載39人,也可以配置聲吶等設備,配屬給驅逐艦,執行對潛艇的搜索、打擊等任務,直-8的一種改進型號直-18搭載了預警雷達,延伸了“遼寧”號的偵查和搜索能力。

直-9是一種起飛重量不足3噸的直升機,體積小,重量輕,較為靈活,而且繁衍出來的型號非常多,幾乎可以執行所有的任務,應用廣泛,但是這種機型過於嬌小,荷載不大,在有些時候沒法裝備足夠的設備。

直-10又名“武直-10”,是一種全新的武裝直升機,機首掛載一門23mm的機關炮,左右武器架各自擁有兩個掛點,可以裝備各種導彈和火箭彈,主要執行對地面單位的打擊任務。據悉,在2016年武直-10已經配屬到了各個陸航團替換了老舊機型,成為絕對的主力。

直-15是一款中國和法國聯合進行研究生產的民用直升機,由於其尷尬的重量——大約7噸左右,即便是生產軍用型號,陸基型也不會有太多更多可能還是上艦作為反潛機使用。

直-19又名“武直-19”,在直-9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體積和重量,是一款既能擔當輕型武直又能執行中低空偵查任務的4噸級直升機。據瞭解,這種輕型直升機從2011年進入現役,與武直-10搭配執行各種任務。

直-20雖然沒有進入現役,但是它的的外形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沒錯,直-20與美國的“UH-60”黑鷹很像。我國研製結構與其相似的直-20,用途上可以參考美國的“UH-60”,“UH-60”擁有極佳的通用性能,作為運輸機型可以讓14名士兵快速投入戰場,上艦之後搖身變為“S-60”海鷹。此外,由於“UH-60”外形流暢也擁有強勁的動力,也能夠適應青藏高原的稀薄空氣;這是其他種類直升機做不到的。有鑑於此,我國的直-20必然也會產生多種不同用途型號滿足各種作戰需求。


諸葛小徹


直-8

直-8是13噸級的中型運輸機,是我國在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早先由於技術問題,及我國可停載直-8的大型艦艇數量較少,直到2007年直-8F型號誕生前,該系直升機一直處於小批量生產階段。目前,直-8系列直升機已有運輸、反潛、醫療、預警等型號出現,在我國的船塢登陸艦、遼寧艦上都可以見到。AC313則是直-8的民用型號。

較為常見的艦載版直-9

“長弓”版直-19

直-9同樣是我國引進法國“海豚”直升機發展而來的型號,最大起飛重量約4.5噸,是一款輕型通用直升機,由於技術成熟產量較大,且衍生型號也眾多。運輸、反潛、偵察、救援等任務中,都能見到直-9的身影,該系直升機也是我國軍艦普遍配備的艦載直升機。其中,直-19是在直-9W的基基礎上改進而來,將座艙佈局從並列改為串列,使用了4頁複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槳等技術,外置4個武個武器外掛點,是一款大批量產,非常成熟的輕型武裝直升機。

直-10

直-1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在7噸左右,於2009年進入批量生產,目前裝備約200架,目前已有陸軍航空兵及空降兵(直-10K)兩種型號出現。直-10的綜合能力雖尚不及美國的AH-64“阿帕奇”,但作為我國第一款專用的武裝直升機意義重大,其完全的自主化及批量列裝對我軍的戰力提升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直-15,目前多以AC352、EC175的編號出現

直-15是一款7噸級的中型運輸直升機,由歐洲直升機公司和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聯合研發,於2008年2月24日,以EC175的名義在美國休斯頓舉辦的國際直升機博覽會(Heli-Expo)上正式推出,目前其主要面向民用市場,未來是否會進入我軍還需觀察。

直-20進行高原測試

直-20則是10噸級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黑鷹”後,經過多年使用推出的改進版本。相較於“黑鷹”擁有更好的高原飛行能力及適航性,其用途倒是可以參照美國“黑鷹”,在運輸、警戒、反潛、巡邏、偵察等方面都可進行適應性改裝,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飛機永動機


直-8是一種13噸級大型三發多用途直升機,安裝3臺渦軸-6發動機,單臺功率1128千瓦。該機正常有效載重3噸,最大吊運重量5噸,其原型是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直-8先後發展出反潛警戒型、遠程偵察型、通用運輸型、醫療救護型、空中預警型、海上防衛型,空降搜索型等軍用型號,此外還有AC313民用型。

直-9是一種4噸級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安裝2臺渦軸-8發動機,單臺功率625千瓦。直-9的原型是法國SA365N1“海豚”直升機,有效載荷1863千克,最大吊運重量1600千克。先後發展出直-9B輕型戰術運輸型、直-9C艦載直升型、直-9G/直-9W/直-9WA反坦克型、直-9WZ武裝偵察型、直-9WE出口型武直、H410民用型、H410G警用型、H425改進民用型等型號。直-9是目前我國產量最大、外銷成績最好的直升機。

直-10是我國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霹靂火”。該機採用縱列階梯狀雙座艙設計,機身外形具有一定隱身特徵,具有較小的雷達截面積。直-10安裝兩臺渦軸-9發動機,單臺功率1000千瓦,驅動一副5葉旋翼,旋翼葉片採用先進的95KT複合材料製造,尾槳為低噪音剪刀式佈局。直-10最大起飛重量7噸,有效載荷1.5噸,可掛載16枚紅箭-10/AKD-10反坦克導彈,具有強大的反坦克能力。

直-15是中航哈飛集團與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的一個民用直升機項目,歐直編號EC175,哈飛編號AC352。直-15是一種7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安裝兩臺渦軸-16發動機,單臺功率1200-1500千瓦。2016年12月20日,直-15原型機搭載渦軸16發動機在哈爾濱完成首飛。國內普遍對該機的渦軸-16發動機寄予厚望,認為能用於改裝直-10,徹底解決該機的“心臟病”問題。

直-19是哈飛以直-9為基礎研製的一種輕型武裝直升機,綽號“黑旋風”,在陸航中與直-10形成高低搭配,從該機裝備毫米波雷達來看,將主要執行武裝偵察任務。直-19以直-9的民用型H425為設計基礎,沿用了後者的新型旋翼系統以及動力和傳動系統。該機安裝兩臺渦軸-8C發動機,單臺額定功率639千瓦。由於旋翼系統的進步,直-19的最大起飛重量提高到了4.5噸。

直-20是我國研製的一種10噸級雙發通用直升機,外形和總體佈局參考了“黑鷹”直升機,但兩者在細節設計上完全不同。該機總師鄧景輝透露直-20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其飛行性能和飛行穩定性都優於採用自動增穩系統的老式“黑鷹”,在技術水平上與美國陸軍最新型UH-60M相當。此外直-20採用5葉旋翼設計而不是“黑鷹”的4葉旋翼,旋翼升力更大,從直-20駕駛艙之後的舷窗尺寸看,其機艙容量也大於“黑鷹”,起飛重量也更大一些。直-20能否研製成功的一個關節部件就是發動機,該機安裝兩臺WZ-10渦軸發動機,單臺額定功率1600千瓦,高於UH-60M T700-GE-701D的1500千瓦額定功率。增加的功率、電傳飛控、5葉旋翼,標誌著直-20在飛行性能上較“黑鷹”有較大提高。


新防務觀察


直-8是中國以90年代仿製的法國SA321直升機(超黃蜂)為基礎,仿製的一款13噸級大型多用途直升機,當時為了打撈洲際彈道導彈的數據倉,海軍艦載機部隊引進了法國SA321直升機,進行了適當的改裝,成功完成了打撈數據倉的任務,發現還不錯,結果就對其進行了仿製。直-8最先是為海軍部隊設計,結果由於機身過大,大部分驅護艦都無法搭載13噸級的直-8,結果直8只能“上岸”,後期改進型的直-8也只能在071兩棲登陸艦、補給艦和航母上使用,拓展到警用、運輸、反潛、搜救等領域。

直-9同樣是以引進的法國SA-365N“海豚”直升機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的4噸級輕型通用直升機,到現在直-9已經成為三軍通用的直升機,在陸軍發展為武裝、偵察、運輸、校正等等任務,而海軍現在的大多數驅護艦搭載的艦載直升機是直-9,有反潛、救護等類型,不過由於直-9平臺過小,載荷能力不足,無法搭載大量反潛設備,反潛能力十分有限,甚至不能同時進行搜索和攻擊,一般需要2架直-9配合才行。

直-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專業武裝直升機,結束了陸航長期以來依靠直-9、米-171等通用直升機兼職武裝打擊和運輸的歷史,大大提高陸航部隊對裝甲打擊、火力突襲的能力,也是亞洲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為中型直升機。比起美軍的“長弓阿帕奇”、米-28等重型直升機,直-10的綜合性能有所不足,特別是在火力打擊方面,但是這畢竟是中國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在對空作戰方面,直-10還有所領先,要慢慢來!

直-15是歐洲直升機公司與中航工業共同研製一款先進的7噸級多用途民用直升機,填補了我國在4噸-13噸級民用直升機的空白,歐方型號為EC-175,中國國內型號為直-15,雙方分別投資50%,共同研製、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和市場,同時直-15也是該級別最先進的民用直升機之一,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如FADEC系統、電腦輔助設計,,,可以學學歐洲直升機的先進技術嘛!

直-19是在直9的基礎上升級而來,大量使用了直9成熟的技術,主要是對其外形重新進行設計,有並列改為串列,機身進行隱身化處理,取消乘客座椅,沒有了運輸任務,但是動力、武器上還是沿用直9原來的設備。直-19主要是和直-10進行搭配作戰,有直-19進行偵查,直-10進行打擊。直-19也可以單獨進行武裝偵查、打擊任務,最新型直-19已經搭載了毫米波雷達,可以精準發現各種目標。

直-20(暫且這麼叫)是一款正在試飛的10噸級通用中型直升機,可以說這款直升機不知道寄託多少軍迷的希望,這款直升機可以說是關鍵裝備。毫無疑問,直-20肯定是參考了“黑鷹”UH-60通用直升機,“黑鷹”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可靠性和工藝不要說當時遠遠達不到,現在能否達到,還要打一個打問號。當時引進了24架“黑鷹”,過了30多年還是青藏高原的主力運輸裝備,汶川地震時出動18架,可以說軍方對這款飛機十分滿意,所以才有了直-20。根據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直-20與黑鷹外形大體相似,主旋翼槳葉由4片改為5片,意味著動力更強。直-20的機體更大一些,機身和尾梁連接處,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直-20服役估計將會“上山下海”,可以解決艦載直升機反潛能力不足的問題,高原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正好可以搭載一個突襲小分隊,不像已經直9和直8那樣,不上不下。


巴爾幹尖刀


隨著,近十年來中國軍事武器裝備井噴式的跨越發展,中國軍隊裝備的武器型號不僅數量上越來越多,而且其相關的武器性能也是世界一流的。


當然了,在這麼多的軍事直升機型號,這其中還是一款還是比較特別的,那就是直-15通用型直升機,該型直升機是由中國與法國聯合研發先進通用型直升機型號。但也比較可惜的是,該型直升機目前並不裝備在中國陸航部隊之中。


至於這麼多的軍用直升機型號,各自的作戰用途是什麼,還得將這麼多的直升機型號單獨拉出來,慢慢細說。首當其衝的就是,13噸級多用途直升機直-8了,該款多用途直升機並不執行戰場對地攻擊任務,而專門負責現場物資運輸和人員投送的工作。


隨後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從法國直升機航空公司引進“海豚” 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相關的專利技術,隨後中國軍事航空工業在其基礎上,成功國產化的直-9輕型直升機,該型直升機,充當戰場多面手的角色,可以用來對地攻擊,也可以執行人員貨物運輸的任務。隨後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中型直升機武直-10,該款武裝直升機可是亞洲地區,最為先進的中型武裝直升機型號。

最後剩下的兩款軍事直升機型號,一款也是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輕型直升機武直-19,該機型負責戰場武裝偵查,蒐集情報的工作。還有一款就比較厲害了,該款直升機是中國軍事航空工業近些年的得意之作,10多級中型通用型直升機,該型直升機無論是武器性能上,還是實際作戰能力上,都要超過目前美國軍隊大量裝備的“黑鷹”直升機。




航空君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所裝備的軍用直升機大致可以分成三種,以武直-10以及直-9/15為首的專用型攻擊直升機,和以直-20和直-19型的多用型武裝運輸直升機,以及以直-8為首的專用型運輸直升機。專用型攻擊直升機以及多用型武裝運輸直升機往往需要親手進入戰場或者作為專用運輸直升機的帶彈保鏢,以保護不具備武裝介入能力的專用運輸直升機的安全。

假如對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專用型以及多用型軍用直升機進行細分作戰用途可以說要非常複雜。首先就是直-8直升機,直-8直升機在未來高科技戰場主要作為解放軍的翅膀和雙腿來幫助解放軍到達任何一處戰場來加速未來戰爭的進程。而直-9直升機由於能力已經不如新生的後輩,所以直-9直升機在未來戰場將更多的承擔保護指揮部以及在後方作為“城管部隊”的移動平臺對維護已經佔領地區的安定。武直-10直升機將利用地球曲度進行擦邊球突襲來打掉敵方的邊境工程設施。

直-15直升機主要作為直-9直升機的中國特色版本的仿製機型而存在的,未來也將配合“城管”利用較輕的空中支援火力來幫助前線解放軍看好後路和基礎通訊效率以及自來水等重要設施。直-19直升機的定位類似於基奧瓦以及陸自的OH-1型直升機,直-19在將來主要利用自己被打下來也不值錢這一點,無腦的大批量湧入未來戰場作為樹梢觀察者來增加解放軍士兵對未知戰場的預警能力。而直-20直升機將作為基層軍隊的空中出租車使用,且直-20編制小反應快,在未來也將和直-19成建制的滲透。


利刃號


直8直20直9,分別是大中小號的運輸直升機。

直10和直19,分別是中小號的武裝直升機。

直15是民用直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